孕期前三月防小儿先心病的关键
275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近120万新生儿有出生缺陷。这意味着每30秒,我国就新增加1个残疾婴儿,其中先心病是出生缺陷的首位疾病,可以说是新生儿的头号杀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安琪教授日前告诉记者:“先心病虽然高发,但它并不可怕,只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成功后,先心病患儿会跟健康儿童一样,站在同样的起点上,快乐茁壮地成长。”
先心病:新生儿的头号杀手
新生儿安安出生两天便出现口唇紫绀、吃奶时不停哭闹的现象,10天大的他被父母带到一家大医院儿科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且情况十分严重。
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约20万,即每10分钟就有3个新生儿带着一颗缺陷的心脏来到这个世界,而小儿先心病又是该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特别是患先心病的新生儿若不及时医治死亡率极高。
先心病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是孕期因素。孕期患糖尿病且未治疗和有效控制者,其新生儿患先心病的危险为2%,若妊娠早期病情控制稳定,则危险性下降。第二,遗传因素。研究证实,先心病具有遗传倾向。胎儿其他部位畸形时,也常合并有先心病。
孕期头三个月是胎儿心脏形成的关键时期,若此时感染流感、风疹、腮腺炎等病毒,接触x射线、同位素、放射性元素等放射性物质,或服用致畸药物,过度饮酒或缺乏某些营养素等,就有可能影响胎儿心脏发育,导致先心病。
救治: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其实,小儿先心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治之症,先心病患儿都有机会通过手术恢复健康。安琪教授指出,“心脏外科发展到今天,已达到很高水准。几乎所有的先心病,只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都能得到良好的手术治疗。”
“先心病总的治疗原则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绝大多数先心病患儿经及时、有效治疗都能痊愈,完全能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安琪教授介绍说,先心病手术量国内居首。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先心病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我国每年有超过150000病人进行心脏手术。其中,先心病手术高居首位,占总体的60%~65%。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0.7%,60%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紫绀性先心病中法洛氏四联症占50%以上。目前,先心病治疗的外科手术手段主要有早期手术、杂交手术、经右侧开胸小切口、体外循环不停跳手术、胸腔镜手术等。
预防:孕早期尤其重要
据小儿心血管病专家介绍,要预防和减少先心病的发生几率,孕期的妇女,特别是妊娠三个月以内的孕妇生活状况至关重要。在此期间,孕妇要防止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尤其是预防感冒等多种传染病发生;有合理饮食和运动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妊娠期间的孕妇切忌乱服药。有些孕妇认为感冒或发烧是小病,便自己去药店买一些药服用,这样做会有一些潜在的危害影响腹中胎儿。高龄产妇妊娠也存在一些危险,因为有些遗传因素会影响胎儿的基因和染色体,从而增加新生儿患先心病的几率。
要最大限度减少先心病发生,安琪教授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6点:认真对待婚检,对有糖尿病、癫痫等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怀孕时间;女方怀孕前应适当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孕前及孕期,夫妻双方都应戒烟、戒酒;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放射线治疗者,要在脱离放射线至少半年后再考虑妊娠;经常接触各种农药、化学药物的妇女应加强防护;不用或少用四环素、磺胺和激素等有可能致畸的药物,且不用含激素的化妆品;妊娠早期注意预防感冒、风疹等疾病;孕期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服用。
我国心外科手术的风雨历程
1944~1958年是先心病手术的起步阶段,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任院长吴英恺院士于1944年做了第一例动脉导管未闭的结扎术,接着1945年在上海完成第一例Blalock分流手术,1958年苏鸿熙教授完成第一例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心外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85年,小儿先心病的研究由简单的疾病向复杂的病种过渡,由大儿向小儿和婴儿过渡。80年代,全国16个省市103个心脏病中心联合成立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新技术、新知识的普及教育,把中国小儿心脏外科提升到了新台阶,1981年在北京召开的心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上,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也促进了中国小儿心脏外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