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件育儿小事(马小烦爬山)
628
今天我带着马小烦去京郊的园林博物馆去玩,发生了一件小事,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博物馆后面有一座小山,山不算陡峭,步道刻意做成崎岖盘折的样子,用高高低低的石阶和木条组成,中间还搭出一个落差不小的石制洞穴。
这条路对大人来说,没什么难度,对孩子来说,可不是个太平地方。一脚踏空,很可能会连续跌下去三四阶,然后头撞带树上或石头上。尤其是接近洞穴的地方,怪石嶙峋,路面跌宕起伏,小孩子自己走,恐怕连从哪里下脚都不知道。
很自然,从这一段下山时,我们如临大敌。他妈妈紧紧抓着马小烦的手,我走在前面,万一跌下来,还能有个肉垫。
马小烦对此很不耐烦,他天生有一颗冒险的心,看到这种路线十分兴奋,对父母的保护不屑一顾。
“我可以自己走。” 他说。
我们根本没听,反而把他抓得更紧。
“我不会摔跤的。” 他试着走了几步,又说。
“乖,听话。” 他妈妈说。
“你们放开我!”
“别惹事!你忘了上次怎么摔伤了?”我虎起脸来,训了他一句。就在三天前,他骑滑板车摔倒,眼眶一圈严重挫伤,看起来好似一头熊猫。
他安静了一阵。当接近那个洞口时,马小烦忽然拽住我的袖子,用恳求的语气说:“爸爸,你相信我,我不会摔跤的。”
在这之前,他从来没用过“你相信我”这个词组,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我对他的口气有点惊讶,停下脚步,问他:“你怎么知道不会摔跤?”
“因为刚才我试过了,不会摔的。”
我注意到他的表情格外严肃,不是要冰淇淋那种耍赖的嘴脸,也不是午觉刚醒时蛮横的起床气,那是一种渴望得到认同的神情。
我犹豫了一下,跟他妈妈商量了一下,她也同意了,尽管不太情愿。
他妈妈向后站开两步,我则朝前三步,转过身来,保持着一个随时可以反应的距离,但又不会让马小烦觉得拘束。
马小烦可以自由行动了,他眼睛闪着亮光,一步步朝下走去。身子摇摇欲坠,有好几次差点被石块绊倒,但都及时调整姿势,勉强回复平衡。实在走不过去的地方,他索性蹲下身子,蹭着屁股往下滑。但是他走得始终很自信,没有出现畏缩和惊惧,连一次爸爸妈妈都没叫过。
经过将近十分钟的跋涉,马小烦终于穿过那个洞穴,走到了平地。他兴奋得不得了,高举着双手说:看!我没摔跤!
看他那高兴劲儿,简直比连看了十部动画片还开心。这大概是马小烦第一次独立作出判断,并向父母证明这个判断没错。
之前我看过相关的理论书,父母给予孩子的,除了保护和关怀,还应该有信任,但今天才第一次有了实践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逐渐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判断方式,这同时也是自信心的建立过程。而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来源,则是来自于父母的信任。
这种信任不是简单的关怀或保护,而是去积极鼓励孩子自行做出判断,并认同这种判断。说着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我曾经禁止过他接近院子里的大金毛,曾经不允许他独立穿过小区内的行车道,曾经怕他弄坏BB8玩具而亲自遥控,让他在旁边围观。
现在回过头想,这些不经意的举动很可能对马小烦都是一次又一次打击,让他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爹妈轻易否定或过渡保护,打断了这种进化过程,可能会让孩子变得畏手畏脚。
所以当孩子提出类似要求时,不妨放开手脚,鼓励他们去尝试一下。一次成功,就有可能埋下一枚小小的自信种子,在未来可能会成长为他们身上最宝贵的品质。
顺便说一句。
下午我们从园林博物馆回家。一到家,自信的马小烦开始到处乱爬,从沙发背的顶端跳到餐桌上,又从餐桌跳到书柜旁,再攀着书柜边缘来到阳台拉门。每次他的眼中都闪动着“我是泰山”、“我永远不会摔下去”的谜之自信。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给这些熊孩子机会!有机会就得把他们直接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