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养性:做事,无需考虑太多
2304
董养性是明代学者,他少时家贫,穿衣吃饭尚不得温饱,自然更无钱读书。村子里有一位长者觉得董养性天资聪慧,是个可塑之才,劝他不要荒废时日,想办法读书学习。他摇头道:“现在我还没想好以后要做什么,我得做好规划后,再一步一步来实施。”可是,董养性见识和能力都很有限,哪能做得出什么规划呢?于是,大好时光就这样一天天地流逝了。
这天,长者看到董养性在街上闲逛,对他招了招手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吧。”闲得无聊的董养性欣然应允。在长者的带领下,他来到一家打铁铺。铺子里摆放着各种打好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其中不乏一些精美的器物,董养性忍不住连连赞叹。看了半天,他跃跃欲试地问:“有步骤说明吗?我想试试。”看打铁匠一脸疑惑,他解释道就是说这些器物是如何打成的?我想照着你的标准试一下。”打铁匠连连摆手,告诉董养性:“铁匠没样,边打边像。”
董养性十分惊讶:“没样的话,如何下手呢?”打铁匠笑了笑,给他演示了一下。从炉火中取出铁料后,他拎着大锤敲起来,下锤的时候,有时轻,有时重,击打的位置也不固定,都是根据自己的目测随心而动。可打着打着,原本的方块铁料就变成了种田需要的农具。
“世事多是如此,不需要考虑太多,也不需要做出精确的规划。比如做学问,只有开始做了,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修正自己的认知,最终把学问做好。不开始,规划再多都是零。”长者意味深长地对董养性说。董养性顿时醍醐灌顶,自此四处向人借书学习,沉湎不觉日夜,终成一代大儒。
民间有许多有关他的传说,其中以“晒书”最著。在赴京赶考途中,公尝与江南三士子同舟。三人以江南出才子自夸,有傲睨天下之势,见董公貌不惊人,以为其粗鄙无才,高谈阔论,目中无人。恰逢风吹浪来,打湿士子书卷,江南举子与船夫忙于舱板晒书。公袒胸露腹,悠然自得,众才子大惑不解,董公称:“吾亦晒书尔”。众才子不见公书何在,公言:“吾腹中自有万卷诗书”。继与公辩谈,众士子不及,乃手书“江南才子数第一,不及山东董老师”送与董养性,董公遂得“江北第一才子”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