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太严格,爸爸太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危害
961
出席家长会的,清一色是妈妈,爸爸要是去了,很容易成为“稀缺动物展出”;每逢节假日,在网上吆喝着组团旅游、制订线路的,也总是妈妈,如果爸爸参加,那纯属友情出场;在外面,板着脸给孩子做规矩的是妈妈,一脸“老好人”表情打圆场的是爸爸;送孩子补课充电,更是妈妈打头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认知中的慈母严父变成了慈父严母。但是,这样的改变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
三成家庭父亲缺位家庭教育
中国家庭一直存在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长期以来,便形成了爸爸高高在上的威严形象,以及妈妈温婉亲切的慈母形象。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主外”的爸爸忙于在外打拼,将更多的家庭责任交予妈妈,很多时候家庭教育都是妈妈说了算。于是新情况出现了:妈妈一派严格,而爸爸则会宠爱孩子。其实,这并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久前,一份对上海部分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近三成家庭,父亲基本不参与孩子的教育,而在父母共同参与教育的家庭中,又有七成家庭以母亲教育为主,父亲只是辅助角色。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说,父爱与母爱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同等的重要性,而且父爱和母爱是有“分工”的。父亲的爱和接纳赋予孩子价值感,使孩子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一个人。父爱与母爱相结合,给予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在孩子成年之后能够顺利地得到他人的爱与接纳。在父爱母爱平衡的家庭里,母亲更多承担了哺育、照料、安抚的任务,父亲则承担了供给、保护、教养的任务。
但是,现在很多时候,母亲除了承担哺育和照料、安抚的任务外,还承担了教养的工作。但是,母亲由于长时间事无巨细地养育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也会更高,所谓“付出更多,期望也更多”,荷花池幼儿园的园长宋青说:“父亲因为工作原因较少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所以会对孩子有一种补偿性质的宠爱。只要有机会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尤其是女孩子的家庭,父亲对女儿的溺爱甚至会比母亲更加极端。”
当然,这或许也是父母刻意的“角色扮演”。宋青认为“这就好像是唱戏里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而且由于父母的个性特点差异,导致母亲更严格,父亲更放纵。因为女性较为细心,且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照顾的更多,也正因此对孩子的要求会更高,这是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无意识所显现出来的。母亲通常会关注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对于孩子的培养要求自然就上升,因而成为一名严格的母亲。而男性不一定会有如此精细的观察和要求,这也就是所谓的“父亲对孩子要求不高”的原因。父亲会对孩子的调皮不以为然,显得比较纵容,从而演变为慈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