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乱发脾气了
1907
发脾气是幼儿表达情绪情感和需要的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发脾气通常被父母认为是问题行为,是需要被管教和约束的。因此,惩罚或者忽视就成为父母应对幼儿发脾气的主要方式。作为幼儿最主要的照料者,父母对幼儿情绪的应对方式对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母支持性的反应方式能够使幼儿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管理和适宜地表达情绪。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第一,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了解其发脾气的原因,避免因简单地把孩子发脾气看作是无理取闹而训斥或惩罚他,导致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第二,及时地和孩子讨论他的消极情绪及其后果,帮助孩子认识到发脾气对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愉快的体验。第三,为孩子树立情绪管理的榜样,在要求孩子不乱发脾气的同时,父母首先要做到不随意对孩子发脾气,遇事冷静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第四,使孩子明白管理情绪不等于压抑自己,而是要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面对侵犯和攻击时可以通过表达愤怒或敌意来保护自己。
幼儿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家长如何应对幼儿的脾气,决定了孩子的不良情绪能否得以疏导。家长支持性的反应方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发脾气的可能原因
3-6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意识,有了“独立”的愿望,要自己做一些事情,对于大人的包办代替感到反感。但由于能力有限、社会知识经验不足,解决问题时方法难免出错,常常弄巧成拙。当幼儿的愿望不能实现时,可能会着急,甚至发脾气。
3岁以上的孩子更加有表达与表现的需要。有时候孩子饶有兴致地向家长讲述某件事,家长却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显得漫不经心,或者孩子通过语言无法表述清楚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家长未能及时感知和回应等,亲子沟通障碍会让孩子发脾气。
一些幼儿很少受到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当遇到批评或相反的意见时,他便无法忍受。有些父母平时盲目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或者孩子一发脾气,父母便会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天长日久,孩子便容易通过发脾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自身的情绪不好或脾气暴躁,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常常莫名其妙地受责骂,心情压抑,就会同样用发脾气来发泄。
二、正确应对问题
理解孩子的脾气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不要用压制、呵斥的方法来应对,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等待孩子发泄完。要了解孩子发脾气的源头,理解、接纳孩子的脾气,拍拍他、抱抱他,用温和的语气来安抚孩子,如:“宝贝,我知道你现在因为××事情很生气、很难过”。
帮助孩子认识脾气
当孩子脾气发泄过后,家长要和孩子再聊一聊“脾气”:“宝贝,你现在还生气吗?生气的时候感觉好不好?你能说说刚才为什么生气……”用平静温和的语气与孩子进行交流,逐渐让孩子意识到发脾气会让自己的身体不舒服,用发脾气的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在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引导幼儿通过“情绪角”等适当方式发泄。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发脾气时,不管孩子的需求是否可以被满足,家长的态度都要一致,最好由一位家长负责应对,孩子在与家长良好、稳定、持续的互动中,会形成情绪管理的能力。
在孩子发脾气后,家长要与孩子进一步交谈,“除了发脾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达成目的)”,帮助孩子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
三、游戏引导
1.制訂“脾气”表——认识脾气
制订一张“脾气”表,每天找一个固定时间和孩子交流。如果孩子一整天都没有生气、哭闹、乱发脾气,那么父母就可以在那一天的空格中给孩子画上笑脸。如果孩子有不良情绪产生,就要画上哭脸。过后让孩子说说为什么要发脾气,家长可以帮其记录下来,帮助孩子认识脾气,理解疏导脾气。
2.今天我是小家长——感受脾气
家长与孩子互换身份,让“小家长”来照顾“大孩子”,让孩子充分体验一下当家长的感觉。家长来扮演乱发脾气的孩子,把一些玩具乱扔到地上,孩子来当大人,让孩子来安慰、教育发脾气的家长。
一方面孩子可以感受到发脾气会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可以意识到自己平常发脾气时会给周围人带去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可以通过教育自己的爸爸妈妈,来获得自己内心的力量,孩子会发现“我是有这个能力的,我可以用行为规范去教育我的爸爸妈妈”。
3.和小熊聊聊天——说说脾气
家长手拿着一种玩具,模拟玩具的声音和孩子对话,互相“倾诉”发脾气的事情。如,家长手拿玩具小熊,模拟小熊的语气问孩子:“你刚才为什么不开心啊?”帮助孩子把刚才为什么发脾气、发脾气后的情绪等“告诉”小熊。让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认识脾气,反思自己。
4.情绪小屋——发泄脾气
在家的某个角落创设一个“情绪小屋”,里面放抱枕、可以撕扯的废纸、充气不倒翁等。当孩子的情绪不能控制时,家长引导孩子进入到“情绪小屋”里,抱着抱枕哭一会儿、撕撕报纸、打打不倒翁……将脾气发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