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宝宝常见疾病有哪些4种常见病介绍
598
新生儿黄疸
宝宝出生后,你也许会注意到他皮肤发黄,别担心,新生儿皮肤发黄是正常现象。大约50%~60%足月出生的宝宝在头一两个星期皮肤会发黄,医学上称为“新生儿黄疸”。事实上,所有新生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只是有些宝宝的黄疸不是很明显。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黄疸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无关大碍,它会自己消退或经过简单治疗即可。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新生儿黄疸也可能会很严重。关注微信公众号:妈妈育儿集锦,精致育儿资讯不容错过
如果宝宝出生后你们很快就出院了,宝宝也许会在家中出现黄疸,你可能就是第一个发现新生儿黄疸症状的人。
请参考下面的方法判断是否是新生儿黄疸:
把宝宝带到有充足自然光线或日光灯(荧光灯、白炽灯)的屋子里,如果宝宝的皮肤挺白的,用你的手指轻轻地按压宝宝的前额、鼻子或胸部,仔细观察当你放开手指时按压处的皮肤是否显黄色。如果宝宝的肤色偏暗,那就检查他的眼白(巩膜)是否黄染。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问题。生后头一周出现的黄疸,应不是大家常提及的母乳性黄疸,在排除溶血等病理因素后,加强喂养最为主要--鼓励母乳喂养,而不应停止母乳喂养。在母乳喂养同时,评估婴儿体重下降的程度。若未及出生体重的7%,坚持母乳喂养,接受日光照射或光疗,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
新生儿黄疸包括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性黄疸是因早期喂养不足,排便少,致胆红素积于体内,造成皮肤黄疸。多于生后5-7天始逐渐消退。母乳性黄疸从生后几天开始,可持续2-3个月。个别严重者,可暂停母乳。只要黄疸不重,不需治疗,既不影响生长,也不影响疫苗接种。
不要认为新生儿出现黄疸就一定应该停止母乳喂养,换成配方粉;更不能认为配方粉在婴儿早期可预防黄疸、利于体重增长。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多(因胎儿期处于高红细胞水平)、肝脏功能不成熟、肠道排泄慢等原因所致。照光、增加喂养都会有效。
对新生儿黄疸,光疗是最安全的治疗。白光(包括太阳光)、蓝光照在皮肤上可通过皮肤将引起黄疸的胆红素结构变性,阻止胆红素进入大脑,避免因高胆红素可能造成的脑损伤。光疗不会给孩子带来风险,仅光疗后一段时间皮肤稍黑而已。增加喂养是增加经肠道胆红素的排泄量。两者协同效果更好。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肺炎(羊水、胎粪、乳汁)和感染性肺炎(宫内感染和出生后感染)。
新生儿得肺炎不像婴幼儿肺炎有明显的咳嗽及呼吸困难,尤其早产儿得肺炎后很少有咳嗽,除了气急、萎靡、少哭、拒哺之外,还有口吐白色泡沫,口周三角发青、 呻吟及点头呼吸。
判断是否患了肺炎最简单的办法有两种:
1、数呼吸: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控制规划(ARI)方案所定:当小于两个月的婴儿,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大于或等于60次,可视为呼吸增快;如果数两个1分钟均大于(或等于)60次可确定此患儿呼吸增快;
2、观察胸凹陷:小于两个月的婴儿吸气时可见到胸壁下端明显向内凹陷。称之为胸凹陷。是由于患肺炎时,孩子需要比平时更用力吸气,才可完成气体交换所致。如新生儿既有呼吸增快又有明显胸凹陷,就可诊断为重度肺炎,必须住院治疗。
国际上介绍最简单的方法是数呼吸的次数,当新生儿每分钟呼吸超过60次时就有可能得了肺炎(也可能比肺炎还严重),应马上送医院诊治。胎粪吸入性肺炎与宫内感染性肺炎比一般肺炎更严重,治疗更棘手。凡新生儿肺炎均需住院治疗。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体位: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二、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患儿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火炉上应放上水盆,地上应经常洒些水,使室内空气不要太干燥。可以的话,放置加湿器也好。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
三、新生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还可以买袋装的葡萄糖粉冲水给他喝。(葡萄糖是治疗低血糖时用的,不能喝太多,要在医生指导下喝,原则上多大都不应该喝葡萄糖水,最好给宝宝喝白开水,但当小儿在患病、拒食时,体质极度衰弱,为保证小儿基础代谢热量的需要,短时喂以葡萄糖,是可取的,有时静脉输给葡萄糖,就是这个道理。)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
四、患儿因发热、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较多,要多喂水,这样也可以使咽喉部湿润,使稠痰变稀,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以到医院做痰液雾化。
五、由于吃奶时可以加重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应改用小勺喂。
六、要注意宝宝鼻腔内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以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鹅口疮
它由一种霉菌引起的,多由于乳头、手指及皮肤感染,尤其是奶嘴污染。
症状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膜,很像奶凝块,在牙龈及颊粘膜上,容易刮去,可能会影响哺乳。
宝宝出生后,妈妈(如果是母乳喂养)或宝宝服用抗生素都可能引发鹅口疮。这是因为抗生素杀死了存在于宝宝口腔粘膜上的有益菌,而这些有益菌能抑制酵母菌的过度生长。
有时妈妈和宝宝会发生交叉感染:如果你正在进行母乳喂养,你的宝宝可能会把鹅口疮传染给你,引起疼痛的乳头酵母菌感染需要医生治疗。同样,妈妈服用抗生素也可能导致乳头酵母菌感染,再通过哺乳传染给宝宝。不过,宝宝虽然感染了鹅口疮,不一定会传染给妈妈,有乳头酵母菌感染的妈妈也不一定都会传染给宝宝。
治疗方法:可用纱布蘸茶水轻轻揩去白膜,涂以1比10万制霉菌素甘油或1%龙胆紫溶液,效果较好。口腔粘膜千万不可挑破,以免细菌侵入,造成局部化脓,引起败血症。
预防方法:母亲喂乳前,要洗净乳头或喂奶用品,奶嘴要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