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4爱耳日呵护宝宝耳朵日常开始
885
2014爱耳日主题:爱耳护耳 健康听力
美国国民健康中心统计的数字显示,在6岁到16岁的儿童当中,大约有520万的孩子至少有一只耳朵的听力因为噪音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这种伤害很可能始于婴儿期。
中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
如何判断宝宝听力是否正常
新生儿 距离孩子20~50公分拍拍手,他没有任何反应,或者他听到你的声音后并没有安静下来。
0~3个月的孩子 一般会被高音量的喧闹声或喇叭声、雷声惊醒,或者为之一震;当妈妈和他说话的时候,他会转头,或朝妈妈笑。
3~6个月的孩子 喜欢玩弄一抓就有响声的玩具,或者其他有音乐的玩具;一旦有声音比如门铃或者电话响,就会转头去寻找;
6~10个月的孩子 别人叫他的名字会有反应;盯着看别人给他讲的物体或者图画;能够听懂一些常用的词,能发出“来来”等音。
8~12 个月的孩子 听到熟悉的声音并没有转过头去,或者听到人们的说话声没有对应地呀呀学语。
15~18个月的孩子 能一下说出两三个字的话;喜欢别人给他读书听,或者喜欢别人用手把脸蒙起来,和他玩藏猫猫的游戏。
1岁半的孩子 不能说出一些很容易发音的字,比如妈、爸,或者你让他做那些你教过的动作,他一直不会做。
2 岁的孩子 没有通过眼睛看见你的提示,他就不能按照你发出的一些简单命令去做。
3 岁的孩子 不能断定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或者他不懂也不会用一些词,象走、我、进来、大等等。
4 岁的孩子 不会把有些比较近的经历联系起来,他不懂前后或者左右这些简单的方向。
5 岁的孩子 不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或者他说的话很难听懂。
上学后: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听力减退的表现是:经常性的漫不经心,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能力低于同一时期的孩子,或者频繁地感冒或耳朵疼。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以上所描述的任何一个问题,或者他的行为能力达不到同一年龄段儿童的中等水平,你就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环境噪音 耳病的潜在威胁
1、很多地方的电动摇摆车音乐噪声都达到了80分贝以上,其中最高的瞬间噪声竟达到了104.9分贝,相当于小型飞机降落时发出的声音。医学专家介绍,声音超过85分贝就会对婴幼儿的听力造成损伤,严重的还会患上噪声性耳聋、耳鸣。 玩具一些经过挤压能吱吱叫的空气压缩玩具在10厘米内吱吱的声响可达78-108分贝,相当于一台手扶拖拉机在耳边响动,很容易让孩子受到惊吓。
2、如果经常给孩子戴耳机特别是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不仅会使孩子的听力受影响,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危害。孩子年龄越小,危害越严重。3岁以下宝贝最好不要带他们去电影院,更不要让他们使用耳机。再有,妈妈们在为宝贝选择音乐玩具时,一定要注意玩具的音量大小要适中,乐曲旋律要柔和,切勿让噪音玩具进门。
3、生活中有一类噪声源尚未引起大家的重视,那就是家用电器产生的噪声。据测定,在离人1米距离内,音量放大的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的声级可达60~70分贝;电风扇为42~70分贝;电冰箱为34~50分贝;洗衣机转动时马达声为60~70分贝;电吹风为55~90分贝;电动剃须刀为47~60分贝;音响的声级可高达90分贝。
收听录音或电视时不要把音量开得过高,只有适宜的音量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悠扬悦耳,优美动听。如果连续几小时收听音量在100分贝以上的音响,将对人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可见,有时家用电器的噪声不比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低。要使家庭降低或避免噪声的危害,在选购家用电器时应尽量不要把发出噪声大的电器放置在同一室内。如洗衣机尽可能放在天井或卫生间,或放在房间外面。冰箱不要放在卧室内,墙壁不宜过分光滑,墙上可挂些镜框,既可美化房间,又可减少室内回声。室内最好放几盆花,不仅可以调节小气候,还能减弱噪声。
4、实验结果证明:鞭炮等脉冲噪声要比持续性噪声对人耳的危险性和损害性要大得多。这些强噪音来得十分迅猛,人耳没有机会对此做出反应,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宝宝远离鞭炮。
错误习惯 为宝宝耳朵留下隐患
1、掏耳屎
许多父母认为宝宝的耳屎对宝宝有害无益,所以常常动用诸如牙签、棉签、耳勺等器具去掏宝宝的耳屎,而且一定要掏干净为止。你可能觉得这并没什么不对。但你是否知道,经常给宝宝掏耳屎,对于宝宝的健康可是有害的哦!
经常给宝宝掏耳屎有什么害处?
小宝宝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外耳道由于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容易操作,加上耳内皮肤很娇嫩,经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轻者掏伤耳内皮肤而引起炎症,生疖长疮,严重的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导致宝宝听力损伤。 临床医生还发现,经常掏耳屎,会使外耳道的皮肤因为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它是良性的,可以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但切除后容易复发,而多次复发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癌症,对生命构成威胁。 由此,你就可以了解为什么要“善待”宝宝的耳屎了。
一般来说,耳屎会随着宝宝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所以你并不需要担心。
2.捏鼻子
大人常捏孩子鼻子,既损伤鼻腔的黏膜与血管,降低鼻腔自身的防御功能,增加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又易使鼻腔中的分泌物因受到挤压,通过咽鼓管侵入鼓室而引起中耳炎。
3.躺着喂食
宝宝肠胃发育不完善,常常会反胃,如果这时孩子处于平卧位,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耳内,引起耳内黏膜发炎。
4.滥用安抚奶嘴
滥用安抚奶嘴 连续6个月使用安慰奶嘴的宝宝,孩子频繁的吸吮动作很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潜入咽鼓管,进而引发中耳炎症。
5.擦鼻涕方法不对
很多妈妈常用两手指捏BB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孩子的两侧鼻孔都被捏住,鼻涕受外力迫使通过咽鼓管而侵入中耳,引起炎症。
6. 吸入二手烟
烟中的有害物质对儿童娇嫩的中耳黏膜有刺激作用,使中耳内分泌的黏液增加、变稠,也使咽鼓管不通畅,从而造成中耳内积液。
爱护耳朵 从日常做起
当宝宝坐飞机时
或让他含一个安慰奶嘴。这样能使耳咽管扩张,减轻耳朵内部的压力,进而减轻疼痛感。
如果孩子听从您的指导,可以让他嚼口香糖,或者吃东西,喝饮料,从而减轻耳朵内部的压力;打哈欠或者捏住鼻子吹气也会有所帮助。
当异物进入耳朵时
如果是食物,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一旦塞进耳朵容易刺破耳膜,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损伤。此时,应让孩子将脑袋倾斜,促使异物依靠重力掉出来。如果不行,就要马上带孩子上医院。
一个是大人用手将孩子的耳轮向后上方提起,将耳道拉直,头歪向进虫的一侧,使耳内的异物滑出;二是用手电筒往耳朵里照射,昆虫多会朝着灯光飞来;三是往孩子的耳朵里滴几滴婴儿润肤油,让昆虫随着油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