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隐形杀手”伤了孩子7种错误乘车方式介绍

2360

发布:2021-11-13 17:26:10  来自 寻鱼水之欢 觅知友会员

孩子乘车安全 孩子乘车 孩子乘车安全图片

  家有宝贝,驾驶私家车出行是主要交通方式,但若给孩子安排了错误的乘车方式,私家车恐怕会成为“隐形杀手”。日前发布的《中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状况研究报告》指出,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我国0~17岁儿童伤害致死的第二位原因,其中大部分事故与儿童安全座椅的配备缺失或乘坐方式不当有关。

  错误一:抱孩子乘车或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

  怀抱一个10公斤重的孩子,即使车速只有每小时30公里,紧急刹车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孩子的重量会变成相当于300公斤,成人根本抱不住。如果遭遇突如其来的撞击,还可能导致孩子夹在前排座椅和大人的胸膛之间,极易造成死亡。让孩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更是错误的。当受到外力撞击时,安全气囊打开会造成儿童严重挤压伤或窒息。没有安全带约束的情况下,儿童很可能直接撞到前挡风玻璃后冲出车外。正确做法是,必须在后座安装儿童专用的安全座椅,出行时让孩子坐在上面,并系好安全带。

  错误二: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

  孩子好动,会触动车内装置,引起不可预知的危险。每年夏季,都会有将孩子遗忘在车内而引发窒息的惨案发生。夏季车辆密闭的情况下,升温很快,几十分钟内车温就可升至50度以上。因此,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把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错误三:从天窗或侧窗探出头、身子或手臂

  车内的孩子从天窗或者侧窗探出头、身子和手臂,如果对面经过的车辆车距较近,极易发生摩擦、挤压。有些孩子会无意中触碰到车窗启动装置,造成车窗突然升起,车窗夹带的力量有10公斤左右,孩子的头或手很可能被夹伤。因此,一定要将儿童安置在安全座椅上,这样能很好地约束他的活动范围。父母也要提前告知安全事项。

  错误四:孩子用成人安全带

  儿童的身材、体重、骨骼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并不适宜用成人安全带。崔民彦强调,高于1.45米的人,安全带才能够平整地约束他的肩部,其膝盖自然地沿着座位的边缘弯曲,两脚踩稳,并保持此姿势,安全带才能发挥作用。身高低于1.45米的儿童乘车时,使用成人安全带容易勒住脖子,造成颈椎错位。建议使用安全座椅,稍高些的孩子可在臀部下垫一个增高垫再系安全带,避免勒住喉颈。

  错误五:在车上吃东西、玩玩具

  让孩子在车上玩玩具,绝不能选带尖角、硬壳的,可以选择无明显棱角、表面光滑、质地轻薄柔软的玩具。另外,车辆在颠簸行驶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给孩子喂食物或水,极易造成食物卡住气管或水呛入呼吸道,严重的还会咬伤舌头,造成危险。

  错误六:躺在后排座位上

  儿童在没有安全带约束的情况下,任何动作都是不安全的,躺在后座上,一个急刹车就会翻滚下来,十分危险。严重碰撞中,孩子还有可能飞起来撞到车中物品及其他乘客。如果婴幼儿需要睡觉,可以按照安全座椅的说明书,调整座椅角度。

  错误七:孩子自己开门上下车

  每次上下车应由大人开车门,防止孩子被磕碰到、被门缝夹手,或被往来车辆刮蹭等。车辆行驶中要锁车门,防止被孩子开启。上车时,应儿童先上,家长后上;下车时,家长先下,儿童后下。总之,不要让儿童单独留在车道上,避免危险发生。下车后要尽快将孩子带离机动车道,站在安全区域。

  除了错误乘车方式,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过低也是威胁儿童乘车安全的一大隐患。据国家质检总局今年5月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仅有19.7%的家庭使用过儿童安全座椅,而在瑞典等欧洲国家这一数字超过90%。崔民彦指出,正确的使用和安装安全座椅是儿童乘车最有效的安全保障。

  儿童安全座椅可以安装在后排座位的中间位置,若两边发生碰撞,中间位置会降低对孩子的损伤。如要安装在左侧或右侧,要关闭安全气囊。崔民彦提示,选择安全座椅要看3个参数:孩子的身高、体重和年龄。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婴儿,座椅一定要反向安装。因为婴儿头部重量较大,颈锥骨还没长好,反向座椅能更好地保护颈椎和头部。如果座椅在孩子的承载重量范围内,反向座椅甚至能用到两三岁。十几岁的儿童,可用安全坐垫垫高身体,配合成人安全带使用。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宝宝资讯推荐:

  • 宝宝爱揉眼睛或可这两个原因导致
    有些宝宝喜欢揉眼睛,但是爸爸妈妈们却会忽略这个小小的动作,可是宝宝喜欢揉眼睛可是有原因的。如果爸爸妈妈们不重视这个问题的话,宝宝很有可能
  • 孩子面对接吻镜头家长如何教育
    昨晚我和杨杨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男女主角站在车前面,先是含情脉脉地对视,然后深情相拥,当嘴唇相对的时候,杨杨从沙发上跳下地,躲到我怀里,笑
  • 女人产后锻炼要注意什么
    很多妈妈们都是身体还在恢复,就开始胡乱减肥,最后反而减出病来。特别是在哺乳的妈妈们,节食吃减肥药往往都是伤害宝宝健康的愚蠢减肥方法。最好
  • 夏季给孩子补钙有哪些常见误区
    夏季是儿童生长发育旺盛的季节,也需要大量钙的摄入满足身体发育需要。那么怎么给孩子补钙最适当呢?给孩子补钙吃什么最好?含钙丰富的食物是乳类
  • 喷嚏
    呼啦啦……一阵冷风吹来,小猪打了个大。是不是它的朋友们想它了呢?当小朋友们看到图片上的小猪时,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的、不是的。”那
  • 孩子夏季学游泳不得不防的几个“意外”
    游泳运动对儿童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促进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游泳还能提高幼儿抗御疾病的能力——这是由于长期游泳,幼儿适应了水的
  • 大龄夫妻想生二胎这三项注意必须知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一经公布,一时间,朋友圈、网络等完全被二孩政策“霸占”。对于许多夫妻来说,想生二胎不容易。准备工作
  • 宝宝长高抓住四大关键点
    宝宝的身高与很多因素有关系,儿童营养专家研究认为,在诸多后天因素中,营养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中有五大关键点。爸爸妈妈可要抓牢这四个关键
  • 哺乳期别吃这七种食物
    哺乳期别吃的食物:西兰花    哺乳专家认为吃西兰花、菜花等蔬菜容易使孩子胀气不舒服,哭闹不停,而很多哺乳期的妈妈们却不这么想。西兰花、
  • 小孩夜间尿床,我有偏方
    这段时间看见有家长为孩子夜间尿床的事情苦恼.我这有一偏方提供给大家。原料:猪小肚(也就是猪用来装尿的肚子)一到二个;黑豆(最好是十月黑)
  • 蜗牛先生的快递公司
    蜗牛先生一露面,常常被人家笑话,因为他走路太慢。他的邻居蚂蚁小姐就说过:“难怪你走不快,原来你拿肚皮当脚使。要是让你当投递员,一封信送到10里外,什么时候才能送到呀?”蜗牛先生并不生气:“我干什么都不着急,用不着快走。但是,蚂蚁小姐的话对他还是有触动的:自
  • 吱吱出海
    小老鼠吱吱想去大海冒险。他找来一张大纸,东剪剪西折折,折了一艘小纸船。支起筷子当桅杆,挂上手帕当风帆,推着小船进河里,出发了——风儿呼呼,船儿突突,啦!哎哟,河里的风浪可不小,一个浪头打来,纸船就被掀翻了。啪的一下,吱吱被倒扣在纸船底下。一只水鸟看见了,叼
  • 大树公公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大森林里,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喜欢在大树下唱歌跳舞做游戏,大家亲切地喊他:“大树公公”。那时候,小动物们都没有耳朵,听不到风声雨声,听不到欢歌笑语,也听不到彼此的呼唤。看着小动物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大树公公十分
  • 小老鼠换妈妈
    这个的故事发生在小老鼠的家里,穿着蓝色衣服围着围裙的妈妈应该正在做家务,而淘气的小老鼠应该是在疯玩的过程中打碎了花瓶,于是妈妈生气了。妈妈大声说:“我真拿你没办法!”小老鼠吓了一跳,委屈地哭了:“妈妈,你太厉害了,我要换个妈妈!”图画中小老鼠和妈妈的眼神
  • 收声音的小浣熊
    三三是一只长年流浪在城市热闹街区的小浣熊,它已经记不太清自己为什么来到城市里生活了。自从在城市小动物流浪据点安家之后,三三就常常因生活所迫闯入民宅觅食。人们在厨房里发现不明身份的小浣熊在偷吃小饼干时,有时会默默掩上门假装什么也不知道,而有时则会提起小浣熊的
  • 葡萄架下葡萄香
    大尾巴狗是有工作的,他为一户人家看、门。大尾巴狗尽职尽责,不管是小主人,还是老主人,都很喜欢他。小尾巴鼠没有工作,看到大尾巴狗得到人的尊重和爱护,小尾巴鼠很羡慕。“我也要去找一份工作!”小尾巴鼠想,“可是我有什么特长呢?我会什么呢?”这样想着,小尾
  • 海燕为什么和蜥蜴同居
    海燕在海边的岩石处建造了房子,房子盖得可漂亮了。海燕贴出广告说,“愿意寻找最好的朋友共同居住在一起。”许多小动物都想和海燕做邻居,海燕把房子都盖好了,能和海燕住在一起那该多好呀。天上飞的海鸥来了,海燕摇了摇头,“不行不行!”地上跑的海龟来了,海燕晃了晃脑,
  • 大狼托克打电话
    大狼托克家装了一部电话。他想给好朋友打电话,翻开电话号码本,多有趣啊!他想和松树说说话,就拨了电话号码23232。松树的声音好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天气好冷啊!你能来陪我说说话吗?”托克问:“怎么样才能找到你?”“我是森林里最高的松树
  • 三只小老鼠偷油
    三只小老鼠一起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它们只能闻到油的香味,根本就喝不到油。它们越闻油的香味就越馋,于是它们三个就静下心来一起想办法。终于有一只小老鼠想出一个好主意: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它们取得共识:大家轮流喝油,谁也不可以有自
  • 一对贪睡的好朋友
    小猪和小熊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睡觉。他俩啊,在一起,常交流睡觉的经验哦。比如,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闻着窗下月季的芬芳,进入梦乡,就会睡得特别香特别甜,还会梦见獾妈妈做绿豆饼;比如,在飘着雪花的冬天,伴着火炉噼里啪啦的声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