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喝牛奶妈妈勿闯十个误区

879

喝牛奶的十大误区 十种喝牛奶误区 喝牛奶的误区

  误区一:牛奶越浓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人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而如果是婴幼儿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误区二: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许多人的"共识"。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牛奶里加什么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过规定范围。

  还有一个何时加糖的问题。把糖与牛奶加在一起加热,这样牛奶中的赖氨酸 就会与糖在高温下(80℃-100℃)产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糖基赖氨酸。这种物质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还会危害健康。因此,应先把煮开的牛奶晾到温热(40℃-50℃)时,再将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误区三:牛奶加巧克力

  有人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 "。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 的发病率等。

  误区四: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误区五:用酸奶喂养婴儿

  酸奶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有的家长常用酸奶喂食婴儿。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 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喂食他们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误区六: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以增加风味

  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误区七:在牛奶中添加米汤、稀饭

  有人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营养互补。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如果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使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也要将两者分开食用。

  误区八:牛奶必须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70℃时用3分钟,60℃时用6分钟即可。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 可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误区九:瓶装牛奶放在阳光下晒,可增加维生素D

  有人从广告中得知:补钙还要补维生素D,而多晒太阳是摄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于是便照方抓药地把瓶装牛奶放到太阳下去晒。其实这样做得不偿失。牛奶可能会得到一些维生素D,但却失去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因为这三大营养素在阳光下会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阳光下乳糖会酵化,使牛奶变质。

  误区十:以炼乳代替牛奶

  炼乳是一种牛奶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 2/5,再加入40%的蔗糖装罐制成的。有人受"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影响,便以炼乳代替牛奶。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炼乳太甜,必须加5-8倍的水来稀释。但当甜味符合要求时,往往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也比新鲜牛奶下降了一半。如果在炼乳中加入水,使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接近新鲜牛奶,那么糖的含量又会偏高。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宝宝资讯推荐:

  • 宝宝爱揉眼睛或可这两个原因导致
    有些宝宝喜欢揉眼睛,但是爸爸妈妈们却会忽略这个小小的动作,可是宝宝喜欢揉眼睛可是有原因的。如果爸爸妈妈们不重视这个问题的话,宝宝很有可能
  • 孕妇夏季入院待产包清单
    夏季入院待产包清单妈妈用品:1、开襟外套:1件天气较凉的季节或早晚时分,穿在病服外面,在病房或医院走动就不怕着凉了。2、出院衣服:1套出
  • 小老鼠飘呀飘
    弯弯的月亮悬挂在高高的天上,把淡淡的银辉洒向大地。林子里,一个黑影正在寻找着什么。哦,原来是一只小老鼠,他背着一只大布袋,正在找食物呢!
  • 孩子面对接吻镜头家长如何教育
    昨晚我和杨杨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男女主角站在车前面,先是含情脉脉地对视,然后深情相拥,当嘴唇相对的时候,杨杨从沙发上跳下地,躲到我怀里,笑
  • 6种大姨妈症状透露女人体质
    类型一:血液循环不良型在生理期前会觉得肚子胀胀的,下腹部突出,一到生理期就会便秘。经血颜色为暗沉的红色,感觉粘稠,有时会有像猪肝色般血块
  • 宝宝学爬有哪些注意事项要注意什么
    爬行是宝宝从躺着到站立的一种过渡姿态,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们还是需要注意一下宝宝爬的过程,并且适时地给予帮助,这样宝宝的爬行能力才能更好
  • 新生宝宝脚弯曲什么时候需要治疗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好几个月,所以腿和脚的骨头都是呈弯曲状态,至少在出生后好几个月双腿脚才会变直,并且能够自由踢腿。当然你也可以帮助宝
  • 女人产后锻炼要注意什么
    很多妈妈们都是身体还在恢复,就开始胡乱减肥,最后反而减出病来。特别是在哺乳的妈妈们,节食吃减肥药往往都是伤害宝宝健康的愚蠢减肥方法。最好
  • 秋季宝宝易上火遭遇便秘怎么办
    进入初秋时节,逐渐干燥的天气使得宝宝容易上火,宝宝便秘自然成了妈妈们的烦心事。虽然便秘不是大病,但是如果宝宝便秘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也会
  • 帮宝贝剪头发如何让其乖乖就范
    <imgtitle=""alt="怎么帮宝宝剪头发怎样帮宝宝剪头发如何帮宝宝剪头发"bor
  • 备孕期间应该补充哪些营养
    在怀孕准备期间注意饮食对婴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影响。因此,准妈妈和准爸爸不仅要保证孕期各种营养素的平衡,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怀孕前应补充叶酸、钙、铁、锌和各种维生素。1、补充叶酸叶酸对婴儿的健康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叶酸缺乏可能导致大脑发育不全或胎儿畸形,所
  • 孩子多大可以骑自行车呢
    骑自行车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运动能力,还能帮助孩子锻炼身体。那么,?想必这是很多家长心中都有疑问的。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只有孩子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在孩子3-4周岁的时候,让孩子接触自行车了。那么,3周岁以下的幼儿为什么不能骑呢?主要
  • 怎么样预防孕妇产后痔疮
    俗话说“十人九痔”,说明痔疮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据统计,痔疮在产后妇女中发病率确实很高。产妇发生痔疮的原因较多。在妇女怀孕后,由于胎儿逐渐生长发育,子宫体相应增大,向下压迫盆腔,影响了血液的回流,造成肛门周围组织水肿,从而出现肛裂和痔疮。再加上分娩
  • 家有粘人宝宝家长怎么办
    第一、情绪变化孩子渴望独当一面,但其实还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在自己身边,尤其是分离时候的焦虑,孩子更加依赖于父母,只有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才会觉得安全,因此这也是提醒各位年轻的父母们,如果生下了宝宝最好是能够自己来带,不要觉得有长辈帮忙带孩子就万
  • 孕前最不该吃的13种食物
    1、辛辣食物辣椒、胡椒、花椒等调味品刺激性较大,多食可引起正常人便秘。若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孕妇食用大量这类食品后,同样会出现消化功能的障碍。因此,建议您尽可能避免摄入此类食品。2、酒酒精是导致胎儿畸形和智力低下的重要因素。》》孕妇必须远离的有
  • 怀孕前不能吃的11种食物
    1、辛辣食物辣椒、胡椒、花椒等调味品刺激性较大,多食可引起正常人便秘。若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孕妇食用大量这类食品后,同样会出现消化功能的障碍。因此,建议您尽可能避免摄入此类食品。2、酒》》》枸杞的17大功效任你选男人不宜多碰的五大扫性食物
  • 给宝宝吃鱼要注意什么?
    小心,别让鱼刺卡到宝宝喉咙鱼肉富含丰富磷脂、蛋白质很,可以帮助幼儿生长发育。并且细嫩易消化,很适合婴儿发育的营养需要。宝宝吃鱼慎防鱼刺卡喉但在喂食幼儿吃鱼肉时,要小心剔除鱼刺,以免鱼刺卡住咽喉。那么,对于小宝宝来说,怎样避免鱼刺卡喉呢?
  • 护肤+睡眠还你好气色
    很多女性皮肤深受换季带给自己的皮肤烦恼,不少人都没办法抵挡这一外界的变化。所以在换季的时节,更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护肤,但是许多女性尤其是上班族上学族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精致自己,这便会出现肌肤变得毛孔粗大、皮肤暗沉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找到一种简单易
  • 哺乳期乳腺炎诊断方法介绍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哺乳期的妈妈该如何辨别自己患了乳腺炎呢?这就要对乳腺炎的症状有所了解。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方法吧!乳腺炎有因乳汁瘀积而引起的瘀滞性乳腺炎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乳腺炎两种类
  • 藕片助睡眠
    有很多方法可以用莲藕片炒莲藕来改善睡眠。它们通常用于炒菜、冷拌和炖汤。今天莲藕只和芹菜和木耳一起炒,这样吃起来更有营养,容易改善睡眠,睡得更好。[莲藕片爆炒][主料]1/2莲藕,1棵芹菜树,5g木耳[辅料]3g盐,1勺花生油,1勺酱油,1勺蚝油,1勺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