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情况可以打孩子4种情况不可以
1346
父母应不应该打孩子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然首先奉行的不打骂孩子就能教育好孩子的方式。从来没有打过孩子的父母也许会说:明明讲道理就能说得通,为什么一定要打孩子?别说孩子听不懂道理,那是你们讲的方式方法有问题。
的确,虽然同为人父母,可父母的类型却千差万别,就是这种差异所以没有一种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在一些父母眼里,打孩子虽然不可取,但却是最直接有效的能约束住并给孩子以警示的方法。那些打骂过孩子并且把孩子培养的很优秀的父母也许会说:现在很多父母就是因为舍不得打孩子都把孩子过分溺爱而惯坏了。
以上两种父母也许最具代表性的两类,当孩子到了一个特定阶段或场合,有些时候说教以及无济于事,不管这种无济于事是因为此前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也好,还是孩子先天遗传也好,总之认为需要通过“打”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我认为这种父母还是不在少数的,也包括我,在我眼里有四种情形可以“打”孩子:
1、面对危险事物
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宝宝经常对一切充满好奇,经常模仿家长的行为,甚至对插头、开关之类的危险物品毫无畏惧。如果跟孩子说过很多次“不可以”仍然没记性继续动,就可以打他屁股几下以警告。有些时候家长也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一个教训,小小的惩罚一下他们效果也不差。
2、孩子行为不可原谅
比如有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一不如意就会动手打人,平时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小朋友,这时候父母可以适当教训他一顿。当然不能一直打下去,平时要经常跟宝宝互相沟通,陪宝宝一起游戏。不要让宝宝一人独自游戏。经常逗宝宝笑,培养宝宝乐观开朗的性格。经常带宝宝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亲子活动),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3、宝宝屡教不改无视规矩
有的孩子连续犯一种错误,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他有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规时,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通过“打”以警告。
4、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
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
打孩子也有禁区,下面四种情况绝不能打孩子:
1、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2、孩子不知道是错误
当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时,父母事先并没有告知这是错误的行为时,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打孩子,还有父母不能在不理智情形下打孩子。平时父母也要做好榜样,身教是效率最高的教育方法,然后辅助于言传。
3、父母发怒时打孩子
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这时父母往往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是么打他,打了以后很难让孩子服气,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形象也会失分。
4、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最后补充下,打孩子不是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还是脸部,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不能倒算帐。惩罚时要引导孩子,要考虑到父母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
最关键的一点是,打了孩子后,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孩子为什么挨打?打孩子不是因为不喜欢他,而是希望孩子变得更优秀。打孩子后父母不是愤愤转身而去,而是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