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那些爱情故事
2027
一位清华的男生在水木清华网站上大发感慨:“找一个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可真难啊!”注重精神生活的大学生们渴望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但人海茫茫,怎么才能发现一颗和你能对撞产生火花的心灵,又怎么能保证这颗心永不变心呢?
一般来说,进入大学后最先谈恋爱的一批大学生们的恋人都是中学同学,在中学时代埋下的朦胧的种子在大学发芽。但这时候的恋爱很少能结出果实。这时大学生们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对爱情、人生的理解有限,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 。到大三、大四阶段,他们眼界开阔了,接触的人多了,身心更成熟了,谈恋爱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往往和原先的恋人分手 ,又开始新的寻觅。到研究生阶段,或工作以后,对象才会稳定下来,才考虑到结婚成家的问题。一名本科学历以上的青年人 ,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谈两次恋爱是非常正常的。不少大学生都有三、四次的恋爱经历。
改革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大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 相比,大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在谈恋爱时,一般信奉一位外国哲学家的“拾麦穗”原则。这位哲学家把谈恋爱的过程比喻为拾麦穗。他说,有一个人在走进一块麦地后,看见第一株麦穗就迫不及待地摘下来。以后他又继续向 前走时,看见的每一株麦穗都比手里的那一株要大、要好,他只能留下无尽的懊悔。另一个人在走进麦地后,看见株株麦穗都很大很饱满,他东瞧西望,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快走出麦地了,赶紧随便摘了一株很小的麦穗。第三个人在麦地走了快一半时 ,选择了一株相对较大的麦穗摘下来,以后也许还有更大的麦穗。也许没有,对他来说,手里的麦穗就是最好的。在选择对象的过程中,大学生希望摘到最好的麦穗。
某大学新闻系的一名女生,进大学不久看见周围同学不少成双成对,感觉很受刺激,就在一年级下学期向同班一名男生主动出击,两人很快坠入情网。大学毕业不久他们就组成了小家庭。女的不久就发现这男生从不干家务,对事业心强、工作繁忙的她也很不体谅。每当她大老远采访回来,精疲力竭还要忙着做饭,男的却只知坐在沙发上看球赛。多次唠叨无效,因为男的本质上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习惯于被人关心被人照料,对别人缺乏体贴。这位女同学因而多次累病。后来在老同学聚会上,她懊悔地说,如果能重来一次,她一定要找个年龄大一些,特别宽容,特别会体贴人的男人做丈夫。同学们议论说,她就是太急,只摘到了最小的“麦穗”。
北京各大学流传着对各校女生的评价:“北大的女生聪慧,清华的女生丑,北外的女生漂亮,师大的女生温柔。”为了找到更大的“麦穗”,男大学生们在周末往往倾巢出动,穿梭于兄弟院校的舞场,到处捕获。晚上回宿舍,就交换“情报” ,发现“猎物”,互相出谋划策,甚至代写情书,所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漂亮的女生受到所有人的青睐,追求者众。 北大一位娇美的女生有一打多的追求者,她规定只给每位男性朋友半小时的谈话时间。清华的女生也不甘寂寞,一位女生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封信,说自己也许不算漂亮,但自信自爱,也懂得感情。该信赢得不少人的喝彩。大学生们甚至利用互联网发布“情报”,清华网站的一条消息写道:“一个准GF(Girlfriend)昨天向我汇报说,北医女生多,男生少,故 MM(妹妹)们心情都很压抑,时常心理不平衡,很容易上钩(言下之意,她就是因此才上了我的贼船)。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北医MM们,广大的男光光们挺起腰板,大胆地去追吧!”下面还附了两条注意事项:“1.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2.千万不要自作多情!”
也有人在接触了各类同学后,“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发现还是最早认识的人好,因而在转了一圈后, 重新发现了那株麦穗。为了找到真正的爱情,大学生常常是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