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霓裳》:太心疼《大唐明月》了
987
原标题:《风起霓裳》:太心疼《大唐明月》了
陈家霖执导,古力娜扎、许魏洲主演的《风起霓裳》,改编自起点女生网上的热门小说《大唐明月》。《大唐明月》是网文里文学成就较高的一部,有读者这样盛赞:“言情小说中最好的历史小说,历史小说中最好的言情小说。”其洋洋洒洒110万字,出版成六卷本小说后,每一卷在豆瓣评分都过8分。其影视化的消息传出来后,不少人自然也对剧版有所期待。
《风起霓裳》海报
《大唐明月》以大唐为背景,大抵是武则天从武昭仪到武皇后这样一个时期,但它的主体故事不是帝王宫闱,而是以裴行俭和库狄琉璃夫妇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串起大历史下的众生相,徐徐展开一部大唐风物志。“历史”才是《大唐明月》的隐形背景,裴行俭和库狄琉璃更像是一个大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蓝云舒本身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的博士,对古代的典章、制度、风物熟稔于心、信手拈来,小说中的大量考据既引人入胜又有据可查。而小说里的言情书写相当克制,摒弃言情小说多角恋和在误会里打转的套路,而是两个内心有智慧有定力的人的相知互信、携手共进。这些都让《大唐明月》既精细又恢弘,既深情又内敛。
如果说从《大唐明月》到《风起霓裳》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一部不一样的网文,最终成为一部服化道虽然精致、内核却千篇一律的宫廷古偶。《大唐明月》是“历史+言情”;而《风起霓裳》里的“历史”更像是作为背景存在的,言情线被不断放大,并且各种“添油加醋”。
《大唐明月》本有一个穿越的外壳,《风起霓裳》改编后将其去掉,增补了女主角琉璃的儿时经历。编剧的手法是攫取宫廷剧的一些斗争陷害元素,连缀成情节。从琉璃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大长今》《宫心计》《陆贞传奇》等剧的影子。琉璃本有快乐的童年,但母亲遭奸人所害,琉璃怀揣着为母复仇的使命,在深宫里隐姓埋名成长……
琉璃幼时
套路的设定还有男女主角年龄相仿,儿时一定会相遇,一定会有某个信物,一定有某种关联,以凸显出爱情的冥冥中注定。虽然小说里,裴行俭娶琉璃时是二婚,并且他比琉璃的年龄大得多。
青少年时的裴行俭
成年后的琉璃(古力娜扎 饰)与裴行俭(许魏洲 饰)再次偶遇时,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认出对方是儿时的相识,而是走上欢喜冤家的设定。不打不相识,琉璃在几次误会后发现裴行俭原来是真君子,裴行俭也发现琉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两人渐生好感。
成年时期的琉璃
成年时期的裴行俭
套路的“好处”是,观众因为有似曾相识感容易进入剧情;何况,剧中的好人都长着一张好人脸,坏人一个个把歹意写在脸上,对观众智商不构成任何挑战。这是一部看了开头就很容易猜到结局的电视剧。
但套路亦是一把双刃剑。毕竟网剧市场里的古偶汗牛充栋,大多数也是从套路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风起霓裳》虽然制作上提升了一个等级,但剧情还停留在十年前——同样是以尚服局为背景,没觉得它比12年前的《宫心计》“复杂”。
套路化的剧情还有一大缺点:编剧常常忙着套路的排列组合,忽略了套路之间的起承转合。事实上,剧情套路并不是致命问题,致命的是,套路的剧情经不起任何推敲,到处是逻辑bug。
《风起霓裳》编剧新增的部分,逻辑就跟一筛子似的,哪里都是漏洞。譬如杨妃尚未封后,恶毒女配卓锦娘为尚服局的头头献计为其做封后大典袆衣,说是想讨好杨妃。
正常人的逻辑是:这是陷害还差不多,毕竟既然杨妃都要封后了,何必急不可耐,一旦被人发现反倒是政治风险。但尚服局的头头夸卓锦娘:有想法。
而果不其然,尚服局刚献上袆衣,就被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李世民大怒,认定杨妃想谋夺皇后之位。卓锦娘立即把锅甩给琉璃的母亲安氏,诬陷安氏想重回皇宫,才制作了袆衣送给杨妃。于是李世民下令她俩协助大理寺拘捕安氏。
恶毒女配卓锦娘
正常的逻辑是:封后大典袆衣用的是宫中特有的布料和丝线,安氏出宫后是一介平民,哪里来的这些制衣材料。但李世民凭借一面之词,就下令捉拿安氏。
我们完全可以猜出编剧设置这些情节的用意:要把安氏卷入宫斗中来,要让恶毒女配陷害安氏,要让琉璃有一个“美强惨”的人设。但强情节、强冲突是有了,常识和逻辑却丢了。
琉璃生母安氏
《风起霓裳》是以武媚娘称帝为背景的,因此也描写了武媚娘的进阶史。其幼稚和想当然的程度,让人忍不住想向《武媚娘传奇》说声抱歉。
这一版本的武媚娘
如果《风起霓裳》是一部原创剧的话,那么观众可以没什么负担就把它划分到俗套古偶剧的行列里,剧情的种种漏洞也不是不可忍受。不少观众看剧就是看个热闹,只要你情节推进得够快,观众还没反应过来逻辑有问题,你就开始推进下一个情节,剧情本身的可看性并不会差。《风起霓裳》也有这个特点:放弃跟逻辑较真的话,也看得下去。
可现在它是顶着《大唐明月》这个大IP的头衔改编的,结果却改编得如此面目全非,除了主人公的名字一样外,原著的特点和魅力愣是一个都没还原。传奇人物的风云际会,成为俗套的傻白甜爱情故事。
如此老套的剧情,没有原著作底子,编剧并非写不出来——也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那你又何必改编?花钱买IP,再“糟蹋”IP,难道仅仅是为了借IP的名号、蹭IP的热度?坐拥IP就无往不胜的时代早就过去了,“魔改”只会是花钱讨骂。
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骂”也是一种热度。我只是太心疼《大唐明月》了,它完全值得更好的影视呈现。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