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彭于晏在《紧急救援》中“五行”克四
4053
原标题:好家伙,彭于晏在《紧急救援》中“五行”克四
“新主流大片”正在过坎。
《八佰》得31亿,《我和我的家乡》收28亿,《金刚川》占11亿,《夺冠》拿8亿, 《除暴》凑了5亿……这递减效应,颇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意味。 频繁轰炸,留给《紧急救援》的市场空间还有多少?
猫眼给出的预测是6亿。尽管这个数字会不断浮动,但林超贤拍的第一部“新主流大片”——11.9亿的《湄公河行动》,怕是《紧急救援》票房的上限。
平心而论,《紧急救援》的观赏性还是不错的。对于林超贤个人而言,把“反派”设定为变幻莫测的大自然,在拍摄难度上肯定是升级了。如果把《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作为一个标尺,林超贤的手艺显然没有失了水准,他只不过用了不同的食材与调味品,做了同一菜系下不同的一道菜。
影市反应冷淡,只能说,人们对这一类型有点审美疲劳了。更何况,《紧急救援》中出现的大场面,在《烈火英雄》与《中国机长》中都有过一定程度的展现。
《湄公河行动》拍的是公安,《红海行动》拍的是海军陆战队,这些都属于“军警宪特”的范畴,有着清晰的公共形象。而《紧急救援》则是一部标准的职业剧,它对准的是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特勤队员。
在电影《湄公河行动》上映之前,2014年央视就播过一部电视剧《湄公河大案》。《紧急救援》也是先有电视剧,再有电影。2017年,由交通运输部下属人民交通出版社出品的电视剧《碧海雄心》曾在央一、山东卫视播出。
《碧海雄心》似乎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以至于它在豆瓣上都没有评分。可以说,电影《紧急救援》捡了一个题材的漏。
与林超贤前两部作品不同,《紧急救援》中的“反派”其实是“五行”:水、火、金。如果把湍急水流中漂来的“木”也算进去,那么五行缺土,都是特勤队的对手。
事实上,海上救援的特殊性也正在于“五行缺土”,救援飞机在空中扮演了一个支点。给救捞局一个“支点”,上可九天揽月,下可四海捉鳖。
在片中,林超贤展现了四场救援事件,场景分别是:倾覆沉没的钻井平台,顺流直冲的运油车头,直坠入海的满载客机,高温燃烧的油轮深舱。第一个事件是开篇引入,其余三个事件从戏剧冲突上来讲,是不断升级的。
或许是为了回应观众对于《红海行动》的某些批评,《紧急救援》在四场硬核救援事件之外,穿插了彭于晏饰演的特勤队队长高谦与儿子的父子情。这明显是为了撕掉“直男审美”的标签,争取女性观众的好感。当然,从戏剧上来讲,也是一种比较好的串联方式。
在中国电影市场票房Top5中,《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就占据了三席。“新主流大片”成为中国电影近年来最重要的现象与潮流。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0中国电影美学年会上,有专家谈到,在新主流大片中,“国家形象比人物形象更加重要,而国家形象其实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尽管《紧急救援》不属于“军警宪特”的影视序列,但它明显也是一部进行“国族叙事”的新主流大片。在影片中,“海上救捞局”的标志经常出现,它代表的正是国家形象与国家意志。
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影片重点表现的三场救援,里面暗含的国族意识也值得玩味。除了第一场开下悬崖的运油车(这还是因为地震引发山体滑坡)是中国人之外,把客机降落在海上、把油轮引爆在公海的都是外国人。
这里引申出两个潜在设定:第一,中国人只因“天灾”而需要救援,外国人则经常会造成“人祸”;第二,“中国”一直默默在拯救“世界”。
“新主流大片”涉及的题材大多比较敏感,一般都有一个代表国家形象的对口单位做后盾。国家背书奇观——暴力奇观(美学意义的)、灾难奇观,电影则塑造国家形象,双方各取所需,遂有“新主流大片”浪潮。
可以看出,“新主流大片”的出现与中国电影类型创新艰难有一定关系。商业大片需要视觉奇观与戏剧冲突,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可以在可触摸到边界的情境中充分发挥电影人的想象力。
也因为机会难得,主创巴不得每一次都尽量做到“最高级”,经常会拍“飞”了。
作为一部商业大片,《紧急救援》显然是合格的。如果非要谈它的缺点,那么就是——“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本来是一个现实题材,在一次次不断升级的灾难场景中,《紧急救援》给人一种科幻片的即视感。
《蜘蛛侠:英雄归来》
彭于晏在片中上天入地,赴汤蹈火,哪里是肉眼凡胎的人类,分明是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事实上, 《紧急 救援》 里真的靠人力出现了类似《蜘蛛侠:英雄归来》中用网丝缝合即将断裂的游轮的场景。
而最后的燃烧的油轮深舱,让人联想起HBO的灾难片《切尔诺贝利》中的一些画面。即便如此惨绝人寰,彭于晏依然能安然脱身。在吴承恩笔下,从这样挑战生理极限的幽闭空间中出来,得炼成火眼金睛吧?
我毫不会怀疑,影片改编自一些真实的海上救援案例。但是为了营造一种大场面与视觉奇观,《紧急救援》其实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实主义原则。
从《战狼2》《红海行动》到《烈火英雄》《金刚川》,“新主流大片”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选择。《流浪地球》本身是科幻片,姑且不算。
在可预见的未来,新主流大片依然是中国电影的创作潮流。除了视觉奇观,好的电影也可以走心。从《金刚川》半边人打飞机,到《紧急救援》五行克四,不如人意的票房也表明,这个前两年行之有效的市场配方该调整一下了。
【文/杨文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