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小龙在日本如此受欢迎?
4513
原标题:为什么李小龙在日本如此受欢迎?
假如在日本街头,对「你心目中最典型的华人形象」进随机访问。「李小龙」三字毫无悬念地会被最多提起。
直到今天,日本的电视节目、杂志书刊中,还不时会出现「李小龙」的名字和形象。日本的「龙迷」也仍在频繁地为李小龙举办纪念活动。 这位已经逝去多年的功夫巨星,在日本始终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1974 年,《龙争虎斗》以16亿4200万日元的票房,成为当年日本海外电影票房榜亚军。 同年在日本上映的《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各自凭借 6 亿日元的票房,并列榜单第四。
李小龙的电影登陆日本以后,日本人都视李小龙为偶像。这个兼具身形、武艺、演技的男人,还拥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和不断挑战的精神。李小龙瞬间在日本掀起一阵飓风,刷新了那时的日本民众对中国人,甚至是对人体极限的认识。
人皆认可强者、崇拜强者。李小龙重新树立起的,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所有黄种人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在此之前,东方人「矮小瘦弱」、欧美人「高大强壮」的板印象根深蒂固,「二战」后的日本,还未抚平的战争伤疤也仿佛是对这种歧视的印证。
但是,银幕上那个亚洲面孔的男人,却用犀利的拳脚,轻松击倒了白种人,这不禁叫人热血沸腾。火爆的打斗场面、正派的言行,在功夫片尚未大行其道的年代,日本人会迷恋上李小龙的英雄形象,也就顺理成章了。
并且,也正是得力于李小龙的电影,日本空手道才声名大噪,更多地被界所认知。
然而,没人能做到「万人皆爱」。随着李小龙电影在日本热映,非议之声也随即而来。在李小龙为数不多的功夫影片中,日本人几乎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并皆落得被李小龙扮演的主角暴打的结局。最典型的《精武门》里,日本人是绝对的反派,做尽坏事,最后被揍得落花流水。
该电影在日本上映后,一些人开始质疑——李小龙的电影是不是在表达对日本人的仇恨?李小龙是不是反日人士?还有人指出,曾有记载称李小龙在美国接演《青蜂侠》中加藤一角时曾非常生气,莫非也是出于对饰演一个日本人的不满?
要追究李小龙对日本人是否真的「恨」,不得不回顾他的童年。追溯20世纪 40 年代的香港,刚从美国来的李海泉一家,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被战争彻底打破。日军占领了香港,耀武扬威,到处都是弱肉强食……眼前的一幕幕,年幼的李小龙看在眼里,愤怒的火种埋在心中。
有一次,李小龙还对一架从他头顶飞过的日本飞机愤怒地挥动拳头。但是,童年的经历教给李小龙的并不仅是「仇恨」,更多的是「弱小就会被欺负」。从返回美国后, 在武馆接收日裔徒弟木村武之,到后来拍摄电影时广交日本朋友,都是李小龙并非狭隘民族主义者的最好佐证。
关于李小龙出演《青蜂侠》时的愤怒,实际上,李小龙的「怒」是针对当时美国人的种族歧视。 「二战」之后,美国人对东方武术了解最多的就是日本的空手道,而真正的中国功夫鲜有人知。
当时亚洲人种中,美国人认知程度最深的也是日本人,因而在一部美国电视剧中,将亚洲人种的男二号角色设定为日本人,也无可厚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功夫的存在,李小龙只得答应出演。
李小龙的足迹曾多次踏上日本,日本的柔道与空手道也都是他截拳道中的一味元素。而出现在李小龙生命中的日本人,除了童年时见到的日本兵,更有他重要的师友。
西本正,1921 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他还有一个中国名字——「贺兰山」。因为出色的电影拍摄才能,西本正多次被重金聘请到香港参与电影制作。1969 年,西本正参与了《猛龙过江》的拍摄,对李小龙诚意相迎。两人成为好友后,私底下经常在日式酒馆里吃饭喝酒。
△日本摄影导演西本正
仓田保昭,1946 年 3 月 20 日出生于日本茨城县,日本动作演员。1973 年,参与拍摄由李小龙担任武术顾问的香港电影《麒麟掌》,与李小龙结识。
出村文男,1965 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安那市创立「日本空手道联盟」;对琉球古武术造诣较深,曾与李小龙交流双节棍;在李小龙逝世之后,与他的家人依然保持着来往。
当然,李小龙的日本朋友远不止这些,比如还有他的柔道老师加藤修造、柔道家海沃德・西冈(Hayword Nishioka)等。
△李小龙(右二 )与出村文男(右一)
1971 年,李小龙在美国参加皮埃尔・伯顿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知道我怎样看待自己吗?我是一个人。我不是想显摆什么孔子名言,但是,『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人们只是碰巧有这样那样的区别而已。」
大学期间攻读哲学,成了李小龙思想上最好的武装。但是,李小龙不是圣人,不可能总是「胸怀天下」,他心中也有恨,只是恨的对象是「不平等」罢了。
撰文 | 李云柯
-------------------------------
☝ 与 蜷川实花、奈良美智等艺术家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