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电影论坛:《中国故事“叫板”好莱坞》实录
924
中国故事“叫板”好莱坞论坛现场
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国际影视市场持续升温
1'15''
22
关闭自动播放相关专辑 推荐视频:收起视频
正在播放
主题: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故事“叫板”好莱坞
时间:2014年6月17日下午14点到17点
嘉宾:
著名导演、演员徐峥( 微博 )老师;
《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的制片人、出品人;北京不亦乐乎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珂先生;
《后会无期》出品人、制作人;北京劳雷影业有限公司总裁方励先生;
《大闹天宫》出品人;星皓娱乐集团董事长王海峰先生;
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总裁助理、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方女士;
著名作家《鬼吹灯》、《寻龙诀》编剧天下霸唱;
《狂舞派》制片人王日平;
金马奖最佳影片《爸妈不在家》导演陈哲艺。
主持人周黎明:
请大家入座,我们的论坛马上就要开始了!
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参加今天下午的论坛,这个论坛是由腾讯视频和腾讯娱乐以及上海国际电影节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有兴趣,“用中国故事“叫板”好莱坞”。我们大家知道在中国电影的成长途中,我们有一个巨大的不可忽视的存在,就是好莱坞,它对于我们是什么?是威胁还是激励?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解读。今天要请出的嘉宾,相信在好莱坞的眼里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因为这几位的作品在中国市场上面是可以跟好莱坞“叫板”的。我开场白就不多说了,现在先请出上半场的嘉宾:
我们先请每一位给我们讲,做一段扼要的发言,徐峥老师据说在电影节开幕式上面给了您五分钟时间,结果您一分半就讲完了。
徐峥 : 其实我讲的是自己个人观影的历史,从最早的黑白片到看我们自己的电影,到开始看外国电影,当然还有删掉了一些内容,一大部分看盗版碟的人生体验,后来又回到,重新回到电影院的这么一个过程。
周黎明: 我们知道盗版碟对中国的影迷、一些从业者也是一个启蒙教育,是没有办法绕开的,因为我们看不到正版的,当然现在比较规范了,大量好电影可以在电影院看到,尤其上海电影节,可以看到更多好的影片。我很想知道,您最初做这些像《泰囧》、《催眠大师》这些作品的时候,是不是心里面想到要跟好莱坞对抗?因为这些影片实际上被认为是非常规范的类型片,就是在叙事上面跟和是异曲同工的,您是有意识的做法还是自己想着想着跟他们想到一起了?
徐峥 :因为我没有受到过太所谓要说怎么样做艺术家的教育。比如说作为我自己是一个电影人,虽然自己也是创作者,但我觉得更多程度上面我自己也是一个影迷。虽然我们可以不说,比如说盗版碟的人生经验,但的确是一个回避不掉的,我们在观影的历史,就是我们看电影,相信每个人看电影都有一个自己的历史。所以看类型片的确看得比较多,因为我自己演舞台剧的关系,所以我从一个电影人的角度来讲,如果我说我自己拍一部电影,我特别想先解决观影问题,就是我拍什么、别人看什么,我拍的他们能不能来看,先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明显的感觉到一种力量,市场已经打开了,市场已经展开了,所谓大家都在讨论这个商业电影。我觉得如果要做商业电影的话,先要从类型片着手,这样可以比较规范化。所以如果我做的话,先选择类型片。但也不是说完全想好,因为是类型片,我才那样选。如果是一部好电影,不是类型片,我也会选。
周黎明: 做下一个项目的时候,有没有想同一个档期出现的影片,尤其好莱坞的影片,大概是怎样的影片?是应该跟它错位竞争还是正面竞争?
徐峥 :我可能会正面攻击一下吧,因为我觉得我们是可以的,对不对?有这样的基础。我觉得观影人次,这个事情很重要。其实我对中国的电影观众是很信任,因为我觉得中国电影观众特别需要看到自己的故事,在这方面其实远远没有被满足,我觉得还需要有很长的过程使劲的满足他们。
周黎明: 马珂老师您制片的两部影片,姜文导演的两部,应该是非常中国的故事,这两部影片,当然有一部还没有放映,但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火爆的场景。是什么样的秘诀可以吸引到这么大批的中国观众?
马珂: 今天这个主题我看了一下——中国故事“叫板”好莱坞。但我不太认同“叫板”这两个字。我和 老姜 比较信奉独立制作概念,这个独立制作,严格意义来说,我们在做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百分之百赋予我们所有的精力。当然这些故事也很简单,源于生活,特别简单。《让子弹飞》的原形是一个小说“道观记”(音)。我们拿到这个故事以后,我们觉得很有意思,人物关系很好玩,我们就做了。《一步之遥》其实也是一样的,《一步之遥》来源于我们上海曾经20年代发生的一件真事,非常有意思,很荒诞,我们拿到故事以后从头开始做。我觉得所谓中国的好故事和全世界的好故事,有一个共性,就是来自于生活我们进行戏剧化的处理、导演的处理,完了变成一个高于生活一点的,让大家在电影院里面看着有滋有味,能哭能乐的。
周黎明: 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生活有一些方面全世界是相通的,有一些生活是中国特有的。您会不会刻意选择中国特有的生活,这样在影院里面放映的时候可以跟好莱坞不会产生正面的冲突。因为好莱坞拍不了黑色幽默这些,因为黑色幽默是根植于中国生活当中。如果西方人做同类的,段子肯定跟我们不一样,设置、台词跟我们肯定不一样,会不会有这方面的考量?
马珂: 我从制片人的角度看的,其实我觉得术业有分工,我一般来说的工作,我合作的导演,比如说我和老姜,他和我讲一个故事的时候,听完头三分钟,感觉这个故事非常来劲,好玩,够了,剩下的让他完整这些故事。我能做的是什么呢?鼓励他、推动他、帮助他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部电影。所以我觉得所谓的中国故事也好、世界的故事也好,有一个共性,莎士比亚开始往下聊,其实都差不多。但只是说法的格式不同,可能他用英文说、法文说,我们用中文说。这可能发生在北京、上海,那发生在纽约。但我觉得任何一个导演判断这个故事的时候,有充分表达的时候,作为制片人角度来说,我们帮助他去完成,这个可能在故事角度我更加相信我的导演他去发动这个故事,因为他能发动起来的时候,因为有他有足够的态度、热情,有了这两点,就行了。
周黎明 :姜文导演做的故事,跟国内其他别的导演故事非常不一样,这个个人印记是个人的招牌,这是因为姜文做的故事。
马珂: 补充一点,其实他从“阳光灿烂”开始,《一步之遥》是他的第五个作品,但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品质。我觉得在当下来说,徐峥也说了,中国观众其实非常可爱,你只要用一个好的品质、好的故事给他的时候,观众真的是给你捧场。刚才徐峥说的人次,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口,我们可以拍出一些好的故事,吸引更多的观众来看。为什么有好电影,票房高的电影,最重要的就是品质,没有别的。
周黎明: 品质当然非常重要,但我觉得姜导的作品除了品质,还有一种气质,有气场。方励老师,您做的影片也很特别,很有艺术的那种伟大,但是又很注重叙事,能够把这两者做结合,是不是您,当然还有编剧、导演,是一个很刻意的追求的方向,还是怎么走着走着就走到这条路上了?
方励 : 这可能我跟其他在座的做电影的朋友不一样。第一我是跨界来的,同时我现在还做科技的。我做电影是因为我热爱电影,热爱电影的原因,喜欢跟朋友们讲故事,其实我最喜欢做的是编剧。做制片是顺带做的,觉得自己身体好,能够做这些事情,对技术比较熟悉,顺带就做了。所以我做电影的时候,可能首先想的不是票房,想的是跟观众交朋友,关心我们现在观众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大家的喜怒哀乐,大家的困惑。总之希望有一些分享。所以很难免的,可能故事都是以人为主,首先走到人的心里面去,看看能不能够有机会给观众跟我们的朋友们,让大家能够有一个未来的,能够走出困境,或者发现世界上面新奇的东西,跟观众分享。我们看到的东西,观众没有机会接触到的,我们带给观众,跟观众分享。因为以前有朋友说过,因为我做了14年的志愿者,没有拿过一分片酬,所以我做电影,是帮忙的,最后帮了导演、业界的忙,最后还是帮观众的忙,希望跟观众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故事、触动心灵的故事、对未来有期望的故事,所以我的初衷比较简单,不靠电影生存,但很卖命。
今天看到这个主题,“叫板”好莱坞,我个人可能对好莱坞,因为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看了大量好莱坞电影,也看了大量好莱坞的烂片。其实有一个感觉,没有认为好莱坞是一个真正的敌人,我更喜欢用“握手好莱坞”的概念。大家都是做电影的同行,所有的电影出来,我们希望留在世界上面记录我们的生活、记录我们的历史、记录我们的世界。所以我自己其实特别欢迎好莱坞进入中国。未来我们有更多的同行一起做中国电影,其实我觉得好莱坞未来真正的要在中国长远的扎下去,他们也得需要有中国的合作伙伴来做中国的电影,因为就跟我们的麦当劳、肯德基开始卖油条豆酱一样。世界的,带到中国来,对我们观众,肯定是非常好的好事。但未来中国还是需要很多自己的故事,尤其中国这样的历史,这么长,社会这么多巨变、变革,我觉得中国故事的挖掘,未来也是好莱坞的目标,我相信。
周黎明: 要在电影里面,通过电影表达自己,反映当下的社会,这其实是一个挺高的一种目标和境界。您觉得,像您这个做法在好莱坞有没有对应的那种,好莱坞哪一个影人,走的路,您觉得跟您是比较相似的?
方励 :我觉得跟我相似的都是独立制片,就是大家有选择的做电影,不是说今年完成几部电影,而是说我们对这个故事,我们对一个创意有感而发,可能才去做。因为让我去做自己没有感觉的电影,肯定是拒绝的,因为我时间有限、生命有限。我不是刻意的做独立制片,因为没有时间做其他的电影,做那些自己有感觉,感觉有可能打动观众的电影。
周黎明: 怎么平衡自己的感觉跟观众的沟通?
方励 :最重要的,我对待我们自己的团队,我们首先都是观众,不管这个团队,甚至到场工,策划人,从编剧开始,周围的朋友,我们都会跟他们分享他们生活中间的毫无,尤其有的时候跟摄影师谈,今天我们观众的眼球,被色彩、动漫轰炸成这样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像能给观众制造一些画面冲击力。其实我们自己的团队,首先就是一个群体,是一个观众,所以一定不是我个人的。原则上,以前在中国还没有电影市场能够回收我们投资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完全随着心愿去走,现在因为观众有这么多需求了,你可能很在意就是观众们喜欢看到什么样的电影,或者说他们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的电影,可能朝这个思路去走。
现在在平衡观众和作者群体的时候,我可能更侧重观众。
周黎明: 更侧重观众?
方励 :对,但你得说服,你得跟你的创作团队达成一致意见,我们为什么要跟观众做电影,我一直跟我们团队讲,我们做电影跟观众分享我们看到的事情以及我们感受到的情绪,而不是我们自说自话,自说自话不值得我们花这么大的心血和投资做这个事情了。
周黎明: 王海峰先生您的《大闹天宫》,肯定是一个非常中国的中国故事,您觉得这部影片的成功是不是源自一个中国的文学经典?
王海峰 : 我们今天说这个主题,中国故事“叫板”好莱坞,你说西游记肯定是一个中国最经典的故事,这是不用说的,家喻户晓,从3岁到80岁都知道,孙悟空也是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人不知道孙悟空的。因为我们当时美国,美国公司,那时候七大公司都接触过,对于中国只有几个人物最熟悉的,有三个,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李小龙,这三个人物他们是最熟悉的。包括我们其实也跟他们探讨过,对于他们如何看待孙悟空,其实这个就是很简单,他们觉得这是东方的超人,所以当时我们开始打东方的超级英雄。所以这个故事一定是全世界对于西游记是最认知的故事。
说到所谓的“叫板”好莱坞,我觉得其实全世界的电影都在跟好莱坞抗衡,不是中国电影。日本的票房也不好,韩国也很惧怕好莱坞的电影。但我觉得你对好莱坞的抗衡,其实你要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你在所谓在我们本土的抗衡,本土上面,你如何抗衡好莱坞?档期错开还是正面交锋?第二比如说我们国产片、港产合拍片,传统的东南亚市场,如何跟好莱坞电影抗衡?第三可能真的到美国,你要进入美国的本土市场,跟好莱坞抗衡。反正我个人觉得不要抵抗,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进到人家的市场,拿人家的钱,总比在自己的市场死守,如果进入到他的市场,他拿了三亿美金,你拿到三千万美金,这三千万美金也是多出来的。这是我对于抗衡好莱坞电影的看法。
周黎明: 你们在构思《大闹天宫》的时候,主要看中了中国市场还是有意图想拿下中国之外的,或者全亚洲,甚至亚洲之外,北美欧洲的市场?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你的故事怎么来讲,人物怎么塑造,因为你在中国不用说,这是东方的超人,大家都知道。但在西方,知道的人就少很多。
王海峰 :当时设置的时候是六四,中国本土市场占六成,海外占四成。在海外,我们当时预算海外的收益在40%左右。国内现在是1.83亿美金,海外现在是37个国家上映,这是到5月底的,37个国家上映,现在票房是3100万美金,主要的市场还没有上映,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其实还没有上映。所以跟我们的预估差不多,我们整体的预估,在海外是八千万到1.2亿美金之间,我觉得可以做到的,还是跟我们整个比例是对的。
对于我们拍的时候,因为现在最主流的电影还是视觉电影,所有最卖钱的都是视觉电影,当时包括我们整个故事,其实在改变上面,更多的跟西方故事走,神魔之间,好人坏人分得很清楚。在于电影的游戏规则,可能跟我们的文化有关,美国的文化其实分得很清楚,好人、坏人。所以游戏规则在整个价值观上面是有不一样的。
周黎明: 您觉得现在很多人想到改编以前的名著,尤其是带有魔幻色彩的,封神榜这些,感觉这条路走得通吗?
王海峰 :我们曾经在美国,大概在三个月的时间跟各大公司沟通的时候,我们把所有中国的名著全部以漫画的形式带过去,很不幸的,包括红楼梦、水浒、三国,他们都说看不懂。后面我们有把封神榜给过他们看,包括山海经,感觉里面有很多怪兽,感觉很有意思。封神榜也说不错,然后就问我们这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后来我们发行人员随便编了一个,西游记前传,一听就说懂了。说我们先把西游记拍好,再拍前传。
周黎明: 你们这个拍法,拍西游记,十部、二十部都没有问题,因为西游记量很大,加上你们中间改故事的时候,加很多新的元素在里面。
王海峰 :西游记真的是中国非常大的宝藏。《大闹天宫》,在这么多客观原因下面,很多东西我们想改、想做好,真的在时间,在各种海外的片商追档期上面,其实我们有很多问题,所以其实西游记每一回都可以拍,其实可以拍一百集。
周黎明: 电视剧。
王海峰 :这个不是问题,哈利波特也拍了八集,每一集往下拍更费劲,你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能够改正。第二集我们说三打白骨精,比第一集更困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周黎明: :赵总,据说八月份马上要开机的《鬼吹灯》,那是一个原创的故事,讲的是当下的但是也有魔幻的元素,就是小说的底子在那,大家知道,因为小说的底,巨大的读者群。你们在做这个木的时候,我知道除了万达还有光线和华谊,你们三家联合的,你们心目当中想到的是怎样的定位?相对于好莱坞的大片。因为好莱坞进来的大片,大量是魔幻的,用很多特效,你们做《鬼吹灯》的时候,能否透露一下是什么样的构思跟定位?
赵方 : 谢谢!首先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论坛,尤其跟台上几位嘉宾一起参加论坛,跟这几位嘉宾,除了方老师之外,我们都有各种层面合作。跟徐峥老师刚刚合作完《催眠大师》。跟马珂老师这边也是,也在合作《一步之遥》。跟王总这边,我们合作《大闹天宫》。我旁边的天下霸唱更是和我们一起现在正在筹备我们《鬼吹灯》这个项目。
从《鬼吹灯》这个项目来讲,我们觉得是非常难得的原创的题材,所以也是我们在很早的时间就已经把版权拿到手了。对于这样原创的题材我们也是非常重视,题材难得。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强的阵容。我们相信这是神秘、探险、玄幻的电影。我相信王总的《大闹天宫》,如果说“叫板”,我觉得有一个非常好的第一炮,就是海外发行做得非常的不错。像《鬼吹灯》,我认为它在海外发行的前景也会相当不错。所以这个题材应该是,对于中外市场都比较受欢迎的一个题材,所以我们也希望从制作的质量上面、前期拍摄和整个制作的工业体系的建立方面,能够在国内的电影领域再建立一个典范吧。
周黎明: 您能否透露一下,大概你们预期多大的票房,百分之多少的票房会来自海外?
赵方 :一般来说,对于我们真是没有这种压力,“叫板”好莱坞也好,赶超好莱坞也好,其实就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故事是最重要的。对于前期刚刚发完的三部电影,也有媒体问我们。我们从上到下,包括老板都说,我们对于票房不是有特别大的期望,最主要是故事好,故事好,相信票房自然就有了。
周黎明: 天下霸唱,您太牛了,就是您自己改编剧本的时候,有哪些不一样,因为影像的呈现跟自己一个人写小说,相信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能否透露一下现在在做剧本的时候,要做怎样的调整,不管是人物、剧情等等各方面,尤其是刚刚听赵总讲,你们还有打国际市场的这么一种野心,会不会影响到你对这个故事的重塑?
天下霸唱 : 我个人没有接触中国电影的制作环节之前,我对好莱坞认为是一个超级大的怪物,这个怪物就是占据了世界电影的全部,因为我从小看的电影都是好莱坞的电影,我对中国电影理解就是地道战、地雷战那些。有一次听他们说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这个电影市场跟电影制作,也符合这个超级大国的经济、文化背景。美国的文化占两头,一头是最高的,一头是最低的,像星巴克、麦当劳、可口可乐,全世界人人都喝得起,还有好莱坞电影。再一头是它的技术,核心的技术,航天的、军事技术,这跟好莱坞的电影是一模一样的。好莱坞电影占两头,一个讲全世界人都爱看的电影,还有占着全世界最好的制作团队,导演都是很厉害的。
中国,我接触之后,有一次跟导演聊,说觉得好莱坞电影为什么这么厉害,比如说好莱坞票房很厉害的“泰坦尼克号”,就是历史真实事件加上很狗血的编的爱情故事,加上技术团队做特效,就是世界票房第一。我说咱们中国这两头咱们能占哪头,好像都占不着。我们中国不缺好故事,也不缺把故事讲好的能力,我们不要跟好莱坞电影硬碰硬,我们扬长避短,讲出好的故事这是最好的。因为咱们中国的故事,现在一提中国电影,有人说模仿美国电影,题材跟人学习什么的。其实举一个例子来说,“阿凡达”那个电影刚上映的时候,那个技术咱们都没有见过,一看电影都是“哇”。但是本身那个故事,“阿凡达”这个故事,咱们不能说是抄袭咱们中国的故事,个人觉得作为编剧角度来讲,可能是借鉴了咱们中国传统的一个故事。
周黎明: :可能借鉴了我们拆迁、强拆。
天下霸唱 :像有一个人做梦梦到自己当英雄打仗什么的,回到现实,这些故事咱们中国不是没有,咱们就是缺乏把这些好的故事重新加工的能力,我觉得多给咱们中国电影的编剧、导演一些耐心,我觉得应该能给中国广大观众带来更好的故事。
周黎明: 受到哪些影响?
天下霸唱 :分不清了,我特别喜欢看电影。
周黎明: 我的感觉里面,你应该说跟好莱坞直接竞争,因为这是一部大片,有奇幻、冒险等等的。反而是,把故事讲好,但不是跟好莱坞直接对抗的,我想到徐峥导演的故事,叙事很中国。《泰囧》也好、《催眠大师》也好,里面很多细的东西是来自生活的,这些好莱坞如果拍一部影片,可能照顾不到每一个市场、每一个国家细小地东西,讲一个泛泛的东西。即使专门是为中国市场拍的,抓中国细节的时候,肯定有很多抓不住的。这是你的一种策略吗?还是也会像很多人一样,我现在拍这样规模的影片,接下来拍一部三亿、五亿投资的大片?
徐峥 :首先是不是一部电影投资多少,要看剧本做出来以后才做这样的规划。
比如说拿《泰囧》和《催眠大师》来做例子,的确是有一个潜在的策略,这个策略就是,我们先找到某一种类型,明确这个类型是什么样的,然后在这个类型里面找到一个讲我们中国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是怎样的。包括《催眠大师》,我觉得它的中国特质不是特别明显的,因为你想想一下,如果《催眠大师》是好莱坞另外两个演员演的,这个故事本身也成立。但《泰囧》就不一样,可能王宝强( 微博 )所有的台词都要改掉。所以我觉得,目前如果是,在我这边来讲,中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如果能够找到用合理的类型片的架构来架构中国的故事,我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起码面对市场的时候,其实面对电影观众的时候怎样把一个故事讲好,其实还是有一些客观的规律。在这方面,的确应该向好莱坞学习,一旦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大量的复制,有很多生产,整个产业我觉得都可以起来。
讲到对抗好莱坞的事情,我是这样理解,我也比较反对用“对抗”这个字。做好自己,对于观众最大的愿望是看到一部好电影,并不是说要选择一部好莱坞电影。比如我作为一个观众,姜文导演的电影,只要电影上,我一定会买票到电影院看,我不管是什么类型,因为我知道他有品质的保证,知道一定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对于电影人来说做一部好电影,还是最关键的。
当然我们也听到很多的声音,我们中国电影要走出去什么的,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特别强调这样的论调。我觉得本身这个电影如果里面有符合西方电影观众观影经验的这些电影,自然会走出去。但是我觉得在我们这样一个市场里面,这么大的观影人群,这么大体量的电影市场里面,是不是应该先满足我们中国观众的需求?说你这个电影走不出去好像很丢人的话,在文化上面太有一个自卑和弱势的心理,我不走出去又怎么样呢。我拍一部中国电影,中国观众很爱看的电影,难道外国人没有看,这个电影放到美国,美国人不看,这不丢人。但我们应该要为我们电影走出去做准备,我如果做好一个准备,让我一部电影走出去,我得先研究美国观众什么样、欧洲观众什么样,做好准备,选择做什么电影,要打国际市场的,再做。现在不好意思,我这边顾不过来,先照顾中国观众再说。
因为这样的市场里面,我们把观众放在首位,我要做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基础上面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如果做出足够好的电影,自然就会所谓的抗衡好莱坞。因为你也不能否认,人家也是认认真真在拍电影,他们进到这样一个平台里面跟你竞争,这个竞争是公平的竞争。但我真的很相信,因为中国电影观众很需要看到中国电影。我们其实也很期待几方面,我觉得当我们讲到好莱坞,好像更多的一块蛋糕,一个饼,好像就是讲到商业大片。其实商业大片,包括参加奥斯卡评选的这些电影,其实都是好莱坞的一部分。事实上就是说,我觉得好莱坞他们在整体的,不管商业也好、艺术创作也好、个性化独立制作的电影也好,各方面都走到一个比较前端的这么一个。在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去认真的研究、学习。
你看每年奥斯卡在评奖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很多很有价值的艺术电影。事实上不以说取得那么高的票房作为它的一个目标。但是它也有它存在有合理的一个体系。它也知道,如果我这样做了,参加每年奥斯卡的评选,怎么样可以让这样的艺术电影,也让投资人获得很好的回报,它的整体是一个体系。所以我觉得商业片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要借鉴的,我觉得应该全方位的借鉴,除了商业片以外,我们也可以发展独立制作的电影,可以发展其他个性的电影,我觉得都可以做。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我们中国其实有很多故事,两方面,一方面现实主义题材,如果不能达到一个真实的力度,很难做出突破。每天看新闻、微博上面的事情,或者法治进行时,我感觉那些都是好故事。如果拍成电影,都是OK的。如果通过的话,都是OK的。可是我们看到,好像韩国电影怎么样,你把韩国电影标准拿过来看看,有多少片子能够通过的。这是一方面的问题。
还有一个拿传统文化讲这个故事,我觉得这需要很多人大家集体的智慧。我觉得这个智慧不仅仅是电影人的智慧,或者做电影的智慧,需要懂得做电影的规律,观众观影的习惯,怎样把一个制作融合,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我们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输出传统文化里面的价值观,怎样可以让那部分最有价值的东西传递出来。我觉得这才是未来更大的一个方向。只有当我们输出了东方价值观,我们在于真正的在文化上面占有一个优势,慢慢把这个局掰过来,我觉得那才是对抗好莱坞。谢谢!
周黎明: 我对今天题目的理解,中国故事“叫板”好莱坞,在中国市场上面。我觉得出了中国市场,其实是不一样的游戏了。前几年有人说到《泰囧》为什么在美国票房那么低,《让子弹飞》在美国票房低,这个问题本身问得很荒谬的。因为大家知道,真正好莱坞的影片,出好莱坞的,就是大概50部左右,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片。有大量美国影片是出不了美国的,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不是好影片,里面有非常棒的影片,光在美国市场上面也可以赚钱,只是没有做得那么大,做得大的那些,像蜘蛛侠什么的,可能是全世界通吃的。我觉得你不能把这个当做是一个唯一的标准,就是你在中国市场上面,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电影市场,已经大获全胜,像《泰囧》等,因为在别的市场没有被别人理解。这个故事本身,他们能看懂就奇怪了。
徐峥 :我接触一些国外观众,拿《泰囧》做例子,其实他们也能够看懂,他们也会笑。只是我们说这部电影放到海外市场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包括发行,其他发行的渠道,没有办法衡量那个标准。
周黎明: 这个故事很贴近中国,虽然是比较商业的故事、喜剧故事,但讲了当下的那种,你扮演的角色和王宝强的扮演的角色,那个冲突,在当下中国是很有共鸣的。当然不是说在美国没有共鸣,但美国很可能过了那个阶段,可能在另外一个阶段很有共鸣。这个东西,如果开始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想到全世界,这个可能就要做一些调整。如果只服务中国的市场,可以做得非常的纯粹。在我看来姜文导演的作品,完全是为中国市场,我觉得不能够说为中国市场,他是一种很艺术的自我表达,但因为表达得很纯粹,所以国内观众很喜欢。但出了国内以外,可能就需要海外观众自己做某一种努力才会喜欢。所以是一种,怎么讲呢?“叫板”好莱坞吗?还是在忠实于自己?
马珂: 我觉得这样,一个中国、一个美国。电影工业来说,我们差了人家很多年,我觉得还是体制上面。首先好莱坞电影工业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真正我们说中国商业市场和我们所谓的工业起步,我们才刚开始农转非的过程。这个前提下,我觉得这是一个差距,我们要看到。同时我觉得,我们所有跟好莱坞的接触来说,包括这一次拍《一步之遥》,我们更多的借鉴它的技术,比如说它的3D、百脑汇的歌舞,这个地方拿来为我们所用,在我们故事前提下面。这是第一。
第二说到老姜的故事概念,其实20年前已经证明过一次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故事其实就讲了一个简单的主题,一个男孩到男人的成长。当时那个故事在中国,95年在中国是票房冠军,那时候对手是“真实的谎言”。那部电影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入选的十大电影之首。其实你说这个故事是对抗了吗?其实也不完全是。你就认认真真的讲了一个你作为导演最想表达的很有情感或者很有态度的东西的时候,其实也可以看得通。还有一点,就是刚才说的我们的电影怎么走出去或者怎么样,在一个故事的前提下,我们先把故事做好,这是最重要的,我也同意前面几位的意见,自己做好了,自然不用所谓的对抗了,可能这就会搬到洛杉机开了,他们开一个如何对抗中国了。
另外一个,在每个市场有每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在中国有中国的游戏规则。如果这部电影去嘎纳或者到法国上映,或者到美国上映,有它的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是完全我们不知道的,可能就在于合作了。比如说我想到每钢市场,比如说这一次《一步之遥》,我的合作方就是哥伦比亚。我跟他说得很清楚,我做中国,你做全世界,除中国大陆。因为他之前做过“卧虎藏龙”等等发行。
所以我觉得这个,我还是一个概念,导演完成他该完成的事,我作为制片人帮助导演他想完成的东西。其实电影为什么是一个?我们老说电影离艺术很远,其实非常远。如果是纯粹的艺术,可以去绘画、诗歌、小说,甚至做音乐,一个人可以完成。电影可能从第一个字开始,编剧开始,通过导演,拍摄等,几百个上千个工种。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团队合作就非常的重要,有了这个合作之后我们才知道第一怎样把一个故事表现成一部电影,这个电影怎样告诉观众他喜欢看,同时观众进来之后看到这样的故事,有什么样的情绪和表达,我的态度,在一个故事的前提下面,让导演完成他该完成的,这可能更纯粹一些。
周黎明: 《一步之遥》有索尼的投入,索尼会不会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说这个故事从他们的角度能否看懂?比如说会不会觉得有文化差异?有没有这方面的?另外一个,如果拿到国际上面放映的时候,会不会像“一代宗师”一样,剪一个国际版?
马珂: 其实我跟索尼是一个生意,非常简单,他其实想进中国,他们也研究很长时间怎么进大陆市场,好,作为哥伦比亚六大里面做外语片最好的公司之一,进来之后希望在《一步之遥》和老姜的合作有所斩获。让你进来了,但怎么出去?并不是说将来这个电影在海外有多高的票房预期,我更多要的是态度。这个态度,第一终剪权永远在我们这里。第二作为发行的所有步骤要写在我们合同里面,当然我们稍微有一点强势。但我们觉得很公平,生意和生意角度来说,你挣钱、我挣钱,大家都有好,没有道理不把这件事情按照他的规则去做,或者我的规则去做。他的规则,你的A类片是怎么做的,拿一个范本给我们看,我们都可以看到。
在这个前提下,所谓我们中国和好莱坞的合作来说,我们更多借鉴他的渠道、通道、技术、手段,完了为我们所用,放在我们自己故事上面,升级若干个版本之后,首先在自己中国市场做好,同时用这个方式,用他们的技术和渠道,我们这个地方往前去推动。推动到什么程度?是一个过程,而且一定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中国现在是第二大市场,我们很快在今后可见的几年之内会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市场,做到第一大市场的时候,其实你用什么样的影片建立标准,我觉得,比如说这一次我很同意电影节这一次给姜文的概念,由有一个特立独行的棋手到当面的一面旗帜。
我们只聊自己可以做到的事,在这个前提下,我相信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式操作我们自己想做的事。
周黎明: 《泰囧》等,好莱坞有派人过来观摩,看在中国市场上面那么受欢迎的影片是什么影片。方总,《后会无期》是讲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吗?最像您以前做过哪一部影片?
方励 :《后会无期》是韩寒自己的编剧、导演,我是配合他,跟他合作,把这个电影制作完成。他跟我以前做过的所有电影,是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从风格上面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是韩寒自己,不管叙事的风格还是摄影的风格,都是他很个性化的。我之所以支持他这样做,因为我感觉他代表了今天年轻一代人的,梦想、爱情、追求等,以及对传统的抛弃,我支持他。
接着刚才的话题,刚才马总谈到跟好莱坞之间的合作,我们要用他们什么,其实在我们《后会无期》里面,比如说已经是一个国际团队。除了我们的剧本、导演,肯定是国内韩寒自己在做。我们的服装造型,台湾的团队。我们的特技特效韩国的团队。我们的音乐,日本的团队。
这说明什么呢?在今天这个世界大同的状态下,我们信息这么发达、交通这么发达,其实未来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互相渗透的。所以我支持大家,欢迎好莱坞来到中国,太久了,它也被同化了,做中国电影了。你会发现大量的中国故事,对一个产业来讲,最后还追求利润回报、投资回报和产业的成长。既然中国有可能变成未来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我相信好莱坞的所有电影人们会很聪明的意识到怎样我们做的电影在两个市场上面都可以畅通无阻。所以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拿我们自己的市场资源交换,以后你来中国赚我们的钱,也得帮助我们慢慢输出去,其实这个输出去,我们现在多少产业里面都是国际化了,不管我们的联想也好,包括我们手机也好,大量的国际化了。我自己的切身体会。今天我在干什么?创意在中国,中国可以完成的,性价比最高的,如果美国完成,性价比最高,在美国完成。以后电影是一样的,无所谓你好莱坞还是我中国。当然电影产业有文化特质、文化属性在里面。既然我们有这么大的观众群体,最后决定好莱坞的产业在中国的命运的,真的是观众们决定的,如果观众们爱看中国,就跟我开始说的麦当劳一样,小孩子愿意吃汉堡包,当爹当娘的就愿意吃豆酱油条,他没有办法也卖豆酱油条,所以最后大家互相渗透了。中国和美国市场,如果可以打通,其实对于产业来讲是最好的。
而且你即便好莱坞所有的制作公司来到中国,最后追求的还是投资回报率。好比马总做的《一步之遥》,索尼投资进去,还是希望在中国市场有回报。还是在乎中国市场的观众,来到中国干什么?还是这样。久而久之,没准用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创作人员、制作人员,赚钱更多,最后还帮中国电影产业了。做生意、做资本、做金融的,追求什么?最后还是投资回报。由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的特点以及我们观众的喜好,最后好莱坞来到中国,开始做中国电影了。
周黎明: 好莱坞在中国已经拍了好几部中国电影,只是中国电影的票房不是那么好,大家放映完了以后忘掉了。
方励 :还没有对接好。过去我们那么多国际的跨国公司来中国开研发中心,一开始光卖东西,最后跑中国制造生产,适合中国特点的。我们手机也好,一样的。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律,最后产业还是以追求投资回报。最后谁决定未来的电影是什么?观众决定的,那不是我们做决定的,都是观众决定的。未来的年轻观众,超级英雄看,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相信他们《鬼吹灯》出来,会票房特别好,真的是,我一直相信。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本土的,但其实无所谓未来,好莱坞的编剧们,未来也可能协助我们完成中国的故事。好莱坞的制片人也可以写组我们完成中国的电影,都可能。我们也有可能协助好莱坞完成一个合拍的电影,我觉得未来就是大家合作,为什么合作?我觉得特别有信心,我们观众市场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