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人激辩:《无人区》是值得等4年的神片吗?

2950

发布:2021-11-11 21:07:29  来自 生命一旅程 觅知友会员

[  摘要 ]2009年-2013年的四年里,宁浩和《无人区》一起在舆论的渲染下地位不断升高,加之《泰囧》后徐峥和黄渤人气的飙升,让它成了一部“被禁4年的神作”,然而这部电影真的可以算的上是神作吗?

《无人区》海报

《无人区》终极版预告片

 2'4''

 7586

收起 推荐视频:

正在播放


腾讯娱乐专稿 (策划/宋小卡)2009年-2013年的四年里,宁浩和《无人区》的命运多舛在舆论的渲染下地位不断升高,几番被传要上映又被延期的折腾,加上《泰囧》后徐峥(  微博 )和黄渤(  微博 )人气的飙升,还有群众对“不过审”三个字天生的敏感和仇视,都让《无人区》在观众心中成了一部“被禁4年的神作”。然而,4年前的《无人区》真的可以算的上是神作吗?在看过电影之后,影评人在此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很大:

    点赞:宁浩依然值得等待  

(文/李小飞)

《无人区》,虽不能说是极佳的商业动作片,但比起同样尝试的国产西部片《西风烈》肯定是好上了百倍,尽管商业上《无人区》远不如“疯狂”系列成功,却绝对足以让所有内行人不敢小看宁浩,相反是对这个仍算年轻的导演的潜力充满更大的期待。

电影晚上映几年,其实也有好处,除了观众的胃口被钓大了,而且,也使影片更加像一个寓言了。《无人区》这个片名除了规避审查,也是绝好的名字,所谓“无人区”,也就是没有文明和法制的区域,近些年来,中国的国力上升到了近代以来的顶峰,整个社会和体制也开始逐步缓慢的走向文明。但是任何只要愿意睁眼看世界的人都会看到,辉煌只是一面,在另一面,这个国家仍然有着大量文明和富足之光照耀不到的被遗忘的地方,在许许多多的地方和领域,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现代秩序,而仍然是野蛮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是所谓的进步和文明,很多时候也是更多的远远和文明毫无关系的,打着文明旗号的虚伪和欺诈,另一套丛林法则的表现形式而已。

 《无人区》是中国的一面镜子

影片以文明开始,但这西方引进的文明在中国恰恰是取其糟粕弃其精华,徐峥演的律师衣冠楚楚一派斯文的出现,但所做的是以法律手段替恶人脱罪,与媒体互相利用谋取名利,法律界和新闻界这两个现代社会的精英群体,实际上和猴子仍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让自己的生存资源最大化而已。而接下来的一幕,差不多是全片最有趣的段落:文明遭遇了野蛮,律师在敲诈到了黑老大的红色豪车之后,在路上与货运的卡车司机发生冲突,律师以上等人的姿态羞辱了他眼中身为下等人的司机,而司机的回敬是直接给了他一耳光,律师仍想以他擅长的规则教训司机,掏出手机“我让你看看这一巴掌有多贵”,不料这里是无人区,电话也打不通,也就是说,文明世界的规则在此无用。自己的座车还被以极为动物化的方式撒了一泼尿。无可奈何的自取其辱的律师看到了自己的打火机,他把打火机打着火,放进烟盒,在行驶的汽车中把烟盒扔进了卡车的货物中,看着冒起的黑烟,他本来充满《耻辱》感的内心得到了满足,从车窗里伸出邱吉尔发明的胜利的手势,喊道:“我原谅你们了!”——剥去文明的伪装,我们骨子里和半个多世纪前写下的阿Q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无人区》要表达的,是当秩序消失的时候,人的本性是什么?宁浩的答案在结尾: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会用火。这火象征真正的文明(而不是之前用以谋利的文明工具),是人性的高贵和光明,它使人和动物有所区别——动物只知利己,而人却能利他。

《无人区》是一部让人又欣喜又遗憾的作品,欣喜的是立意很高,亮点也不少,几个演员的表演都非常出彩,黄渤再次证明了他不仅是中国最好的喜剧演员之一,也是最好的演员之一。徐峥在这部他成名前的演出作品中把一个小人物的贪婪虚荣软弱都拿捏的恰到好处,还有藏族演员多布杰演的黑老大,绝对演出了电影本身想赋予这个人的代表丛林法则的动物性。还有本片虽然不是如《石头》般结构精巧的作品,不过宁浩式的精心设计的喜剧仍有偶而流露:如黄渤拿着土制的转轮手枪(也是为了规避审查吧?不过这个自制的创意同样很精彩的表现了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逼住了徐峥,正要开枪时,忽然背后杀来了气势汹汹找徐峥算账的卡车司机,而黄渤则当然的以为来了徐峥的帮手,三方各怀心思的对峙住。这种剧中人糊涂而观众明白的桥段,是宁浩电影中熟悉的幽默感。

 连败两部,但宁浩仍是有潜力的商业片导演

也正是因为影片的欣喜,电影的遗憾就更加遗憾:虽然宁浩已经尽力打造影片的商业动作成分,不过水准仍然也只能算是中上。但最重要的是,电影最重要的主题未能让人信服,即徐峥演的律师从虚伪的文明,转化为野蛮的正义的过程。不能说没有着力于此,但显然远远不够,这使得徐峥最后的牺牲远不能让人信服。可以理解为余男饰演的被害者的几次相护唤醒了他内心的人性和正义感,但这个角色无论是从个人给观众的好感,还是她与徐峥的交流上都显得非常不足,当观众都没有被感动的时候,又如何能让他们相信片中的人物被感动了呢?这就是剧作上的不足了。

宁浩连续拍了两部未能全部成功的商业片,但仍然可以让人看到,他有着一流商业片导演的潜力,只是他还需要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而本片的出现,也绝对不能算是失败。西部片曾是中国电影中的一个出产了不少精品的片种,自胡金铨的《龙门客栈》起,后来又有徐克的《新龙门客栈》,  何平 的《双旗镇刀客》,这些还都只是在武侠西部的领域,本有着无尽题材的现实世界的西部,前几年有李蔚然的《决战刹马镇》,是西部与喜剧结合比较成功的作品,而后高群书尝试了《西风烈》,《西风烈》无疑是失败了,但高群书以他在警察电影领域的被信任度,为此类型片撕开了一个口子。而今天,宁浩把这个口子撕得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论是中国的电影人,还是以后能够看到更多新鲜影片的类型片观众来说,都应该感谢宁浩。

    唱衰:宁浩       只有小聪明可被滥用  

(文/灰狼)

很多人说《无人区》很牛,其实它很俗,俗到可以和最俗的电影画等号。

千万不要拿科恩兄弟和昆汀·塔伦蒂诺给宁浩贴金,他还差很远,仅从叙事上来讲,科恩兄弟聚焦于荒诞行为的形成过程,昆汀聚焦于暴力产生的根源,而在宁浩身上,玩的都是最肤浅的形式,他的电影里找不到聚焦的核心,止于零散的快感,所以格调一直都不算高。若要拿来比,他还是适合和盖·里奇相比,就像《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一样,充满游戏的快感,所有的人物扁平化,道具符号化,再编几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叙事线罢了,但谁都知道,这一套思路也都是抄人家的。

而多线索电影本质上就是小聪明,玩两次就知根见底,所以盖·里奇也只有两部这一类的电影被人吹嘘,而宁浩在两部电影之后,亦被逼转型。《无人区》虽以西部片名义大肆宣传,实际上也只接近山姆·佩金法的部分暴力题材,叙事一直是佩金法最大的软肋,真正的贡献在于暴力形式的革新。在《无人区》里,叙事同样是宁浩的软肋,整个剧本的构思过程,其实就是最简单的人物补偿心理。

 没功底:怎么吃亏怎么补,编剧仅算入门级

陈木胜的《扫毒》也一样,围绕三个人的兄弟情,就是比比谁亏欠谁,谁吃亏多点,就给谁补偿多点,坏人作恶就该死,好人有愧也可以死,至少要和坏人同归于尽,吃亏最多的古天乐(  微博 )则活了下来,整体就得到了一个平衡。就叙事来说,《无人区》真不见得比《扫毒》好到哪里去,反正是坏人都该死,只不过死法更有想象力,有亏欠心理的男主角就算是灰飞烟灭,也要和坏人同归于尽,没有亏欠任何人的余男最后则活了下来。这种寻找人物平衡的模式,在编剧理论里只算是入门级的。

潘肖这样的角色,就是叙事学中的“假英雄”,电影后半段就变成了真英雄,大漠飞马的招都用上了。这种转折,《扫毒》里也有,是通过刘青云(  微博 )的选择来实现,《无人区》里只有余男的角色可以“同病相怜”,看起来就弱爆了,只能让人拿良心的力量说事儿。电影里的坏人则是清一色的“面目可憎”,被导演贴上定性的标签,也就扁平化了,宁浩的聪明却用对了地方,就是用各种彼此之间的残杀:被枪打死、被车撞死、被撞塌屋子压死、被榔头锤死、被刀子捅死、被炸死……满满的视觉感官,宁浩其实在大面积粘贴暴力的形式,但因为这些坏人实在太可恨,每一种死法都能让观众有了合乎道德的快感。

对潘肖和鹰贩子来说,前者通过一场不道德的官司让后者重获自由,种下的恶果让自己陷入绝境。电影从主人公上路的一开始,就进入无线的追逃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宁浩不断给人物制造障碍,前狼后虎的格局里折腾得人物狼狈不堪,观众亦在这种受虐的反差里,享受到坏人被杀时加倍释放的愉悦。影片的结局仍然是因果论的路线,谁造的孽让谁来补救,于是大反派不可能被小人物给撞死,而必须死于潘肖之手,在这个基础上,编剧可以选择让后者生,也可以让他死。

 没新招:《无人区》仍在沿用盖·里奇模式

《无人区》堪称是群魔乱舞,它虽然没有明显的多线索叙事特征,但四组恶人的出现,成就了交互的文本,实际说来仍是《疯狂》系列的一个变种,即使宁浩拼命抹除共时性发展的痕迹,但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剧本仍然靠这种共时性的巧合来组接。《无人区》中第三方瞬间救场的情况遍地开花,与其说是苦心孤诣的剧情,不如说是利用巧合的偷懒,表层形式的复杂背后,其实是对内容苍白的一种人为遮蔽。

宁浩抄袭盖·里奇最成功的地方,并非是叙事线的构造,而是道具的运用,《两杆大烟枪》的核心是三个道具: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宁浩聪明地将三个道具抄成一个“石头”,叙事上就更加集中和流畅。在《无人区》中,道具的运用仍然很抢眼,一个是笼子里的鹰隼,本应是凶猛的动物,在鹰贩子的笼子里却成了两只柔弱的小动物,成为片中两位主角的隐喻。在电影的末尾,两只鹰隼被潘肖放走,象征着两个人重获自由。于是余男扮演的角色最终逃出穷山恶水,而潘肖虽然灰飞烟灭,也算获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问题是这种象征的指向性太明显,太直露,就有点相形失色。同样抢镜的还有那个打火机,在千回百转之后,再次回到潘肖手里,成为惩恶行善和自我救赎的关键道具。在《疯狂的赛车》里也有一个扔打火机爆炸炸穿三层墙的镜头,辅以慢镜头的爆炸场面,属于赤裸裸的炫耀,《无人区》里完成最后的大爆炸,已经是罗伯特·麦基所谓的“神仙结局”。

 没创意:宁浩只是个拷贝高手

穷山恶水刁民,漫长的黄土公路只成为电影的视觉背景,虽然过程险象环生,骨子里和冯小刚(  微博 )的《天下无贼》一样,惊心动魄的情节包裹一个浅白的主题,就是个俗套的故事。

余男捧所有的私房钱给猎鹰者,让他不要杀徐峥,徐峥为了赶到二道梁子,把那个救命的警察弄了个半死,大漠飞马,独闯龙潭,这一系列的紧张刺激之后,你印象里回旋不觉的恐怕不是环环相扣的剧情,而是那些间或乱入的,有点可笑的黑色幽默。《无人区》拍在《泰囧》之前,不然不晓得还会怎么样。从英雄主义的角度来看,《无人区》和他之后那部《黄金大劫案》一样,幼稚而可笑。

乱砍乱杀,只是在丰富暴力的形式,没有深层的延展。宁浩即使是拷贝高手,也只能拷贝到皮毛,而不能深入其髓。这好比是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与昆汀·塔伦蒂诺的差距,有形无实,往往就成了媚俗的花架子,以及装逼的代名词。

甚至,我觉得同期的《扫毒》都比《无人区》强一些,陈木胜就算是个大俗人,也会用“三人行”的背叛——和解的方式消解张彻、吴宇森电影电影中三个主角内部裂痕扩大化的经典模式,总算能做出一丝新意。反观是《无人区》,完全看不到真正叙事上的思考,而只是翻录、拷贝与改装中堆砌了一堆的小聪明。在一堆堆靠巧合推动的事件中滥用着导演的解释权。著名叙事学专家布斯曾在《小说修辞学》中说:“只有幼稚的作者,才会把自己与任何叙述者相等同,并通过叙述者对作品任意进行干预”,从这部电影的表现来看,宁浩仍然还是个所谓的幼稚的导演。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娱乐话题推荐:

《青瓷》今晚收官韩雨芹获评“史上最二小三”

《青瓷》今晚收官韩雨芹获评“史上最二小三”

女性抗战剧被斥为穿越剧:来打仗还是来走秀?

女性抗战剧被斥为穿越剧:来打仗还是来走秀?

“名字有点土,剧情却很精彩”的4部电视剧,一部没看过的太可惜

“名字有点土,剧情却很精彩”的4部电视剧,一部没看过的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