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鸿:中国电影不平凡的2020,不平坦的2021
3801
原标题:尹鸿:中国电影不平凡的2020,不平坦的2021
文|「广电独家」李盛楠
“我们缺中部电影,其实一年我们是需要30部左右的常规类型片来支撑市场的。”
100亿! 在春节档的强势助推下,2021年2月份尚未进入尾声,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已正式越过百亿大关。
截至2月17日, 《唐人街探案3》 以 34.90亿 高居榜首。 《你好,李焕英》 和 《送你一朵小红花》 分别以 25.6亿 和 11.9亿 的成绩位列二、三位。贺岁档影片 《拆弹专家2》 和 《温暖的抱抱》 紧随其后,春节档电影 《刺杀小说家》 以 5.1亿 排名第六。
在惊喜于国产电影2021年开年成绩的同时,回顾2020年,中国电影度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
受疫情的影响,电影市场经历着一场艰难的复苏、突围和蜕变,电影产业感受着从创作、制作到发行的全链条震荡。但是,在艰难中,中国电影市场虽然不能与常态下的发展相比较,依然收获颇丰。
经历了半年多的停摆,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还是以 204.17亿 元收官,也 创纪录地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国产电影支撑了大半壁江山,全年多部不同类型现象级影片点燃市场,新主流电影持续引航……国产电影在挑战之下找到了新的机遇,同时中国电影市场也涌现出不少新现象。
新的一年,这些新现象中因特殊时期而带来的短期变化或将消失,但一些新现象或将成为长期趋势,继续潜移默化影响中国电影的发展。
为复盘2020年中国电影大盘并展望2021年行业新发展,「广电独家」近日专访了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尹鸿
▍市场迅速复苏,国产电影支撑大半壁江山
「广电独家」: 2020年对于中国电影发展而言可谓坎坷的一年,但也依然创造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数字——202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收于 204.17亿 元,恢复至2019年的三成,年度票房首度超越北美,成为2020年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市场表现?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哪些整体特征呢?
尹鸿:第一,中国是全球复工复产、市场恢复最快的国家,这是毫无疑问的。
国内电影市场经过了 178天 的停摆,仅用了 187天 的时间,还是创造了全球最好的市场票房纪录。 国产电影支撑了大半壁江山,贡献了全年80%以上的国内票房。 这些都是比较突出的成绩。
其次,对于202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有 两个标志性的事件。
一是《八佰》的上映 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而且它以超过 31亿元票房 登顶2020年度全球票房冠军, 这是国产电影首次在年度全球票房榜中排第一,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复兴的标志。
二是电影《金刚川》 是中国电影复产的标志 , 它是在疫后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虽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整体上来讲还是达到了非常高的工业化水准,而且也获得了超过 10亿 元的票房。
第三, 2020年的 国庆档创造的近40亿元票房总规模 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担心的疫情之后会不会消解观众对影院观影的需求,国庆档的票房表现证明了观众对影院观影仍然有刚需。
第四,过去一年头部电影对整体市场的贡献非常巨大,国产电影票房榜前五名影片的总票房近百亿元,占国产电影票房的80%以上。
2020年 204.17亿 元的 总票房 中,进口电影票房40多亿元,160多亿元的国产电影票房里, 头部的两部影片就获得了近60亿元票房。 应该说国产头部电影的水准还是很高的,市场影响力也是很大的。
▍国产电影头部效应明显,新主流电影持续引航
「广电独家」: 2020年,国产电影占比达到了历史新高—— 83.72% 。您如何评价2020年国产影片的整体表现呢?有哪些您印象比较深刻的影片?国产影片的类型化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呢?
尹鸿: 2020年的国产电影中,文艺片的表现可圈可点。比如2020年末上映的 《送你一朵小红花》 就再次沿袭了文艺片的破圈破层能力,在现实主义和电影的浪漫性、商业性之间达成了比较好的融合,为文艺片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
从 《七月与安生》 到韩延导演之前的作品如 《滚蛋吧!肿瘤君》 ,再到这部 《送你一朵小红花》 ,我们发现年轻导演开始越来越多地去探索文艺片怎么打动更多观众,能够让更多的观众去接受电影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共鸣。
这是很值得总结的,而不是仅仅抱怨文艺片进不了院线、没人看。这解决的是文艺片的影院性问题,就是观众为什么要进影院去看一部文艺片,这几部电影都作了比较好的探索。
当然,还有一些特色比较鲜明的文艺片,比如 《气球》 等,没有很好地解决跟影院观众之间的对话关系,票房也没达到预期的规模。所以 文艺片其实是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怎样的更好的发行方式,一是怎么找到和更多观众之间的结合点和共鸣点。
去年纪录片也不错,特别是 《棒!少年》 ,虽然票房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但引起了关注。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 国产电影整体中部的类型片不足,这在去年尤为明显。国产头部电影占到那么高的票房比例,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不平衡。我们缺“中产阶级”,缺中部电影,其实一年我们是需要30部左右的常规类型片来支撑市场的。
去年军事片表现较好, 但喜剧片、武打动作片等过去能在市场上占一定地位的影片类型表现得很一般,幻想电影、古装历史片等也没有特别好的作品,动画片虽有 《姜子牙》 ,但达不到足够的体量。
这也说明国产电影类型的连续性非常不好。好莱坞每年可能有30部左右类型片,相对来讲是连续的,观众会知道这是浪漫喜剧,这是青春喜剧,这是动作片,这是警匪片……市场上会有六七个类型支撑起全年的常规规模。
但在国内电影市场,头部电影往下就垮下去了。票房过亿的影片里,票房1亿元到5亿元的电影都很少了,5亿元到15亿元的电影几乎没有。 这个空间的缺失也导致很多文艺片没人看——只有商业大片推动市场热起来,大家才会在影院里选择更多的差异性电影,如果大家没有进电影院的冲动,文艺片也就没有市场。
不止去年,近几年这个问题一直存在。2019年票房 排名前十位 的国产电影占了 60% 多的市场,2020年票房 排名前五 的国产电影占了 80% 的整体票房。这形成了一个 金字塔型 ——头部电影太少,中部电影不行,大量电影在尾部。
中国电影如果整体向好的话应该是橄榄型的,中部有30部左右票房在10亿元左右的电影,电影市场就会被支撑起来。
「广电独家」: 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总榜前五名之中,有4部都大体属于新主流电影:《八佰》票房 31.09亿 元、《我和我的家乡》票房 28.29亿 元、《金刚川》票房 11.22亿 元、《夺冠》票房 8.36亿 元。近年来,新主流电影在取得高票房收益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新尝试与新拓展。在这个极为特殊的时期,您认为2020年的新主流电影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呢?
尹鸿: 从创作上来讲,新主流电影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 这样为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事件创作的主旋律电影依然保持了新主流电影的一些特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首先 ,从新主流电影的生产上来讲,它真的是 中国式生产 ,从集中、调动资源的能力来说都可以说是“中国制造”。
这些影片的创作生产能够集中中国最好的创作资源,那么多好的导演、优秀的公司、市场的各个环节都参与其中, 体现了新主流电影对资源的巨大集聚力,这种集聚力在世界上都找不到先例。
刚才提到的《金刚川》,两三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一部工业级的战争片,这在世界电影史上都是罕见的,只有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才能实现。
其次,在创作上,这些新主流电影都采用了集体分工创作的方式。
《我和我的家乡》 仍然是几个片段,由不同的导演去创作。 《金刚川》 同样是一个时间内,3个不同的导演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这几部影片都体现了集体分工创作,是集锦式创作的继续深化发展。
就艺术特征来讲,还是在解决以普通人去反映大时代。 “我和我的XX”成为一个创作模式:我就是一个个体,一个普通人,和我的时代的故事。这个时代,2019年写的是 祖国 ,2020年写的是 家乡 。
影片所反映的时代可能有不同,但都是 以“我”这样一个普通个体去表现人物跟大时代的关系,这是这些年新主流电影创作取得成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这些“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模范,也不是一个脱离了个体个性存在的标识化或符号化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个体。
在 《金刚川》《八佰》 中,人物的对白使用不同的方言,就是尽量让每个人物都有他的个体性,而且也不是一开始就把他们写成英雄,他们有各自的选择,当然最终作为普通人的他们会挺身而出,做出英雄壮举,但这是选择的结果,是成长的结果。
《我和我的家乡》 中 的角色人物一开始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在成长过程中最后选择了跟大时代之间的正向联系。 在创作上用个体的方式来阐述时代,用个体的成长和个体的选择来阐释正面价值,这是新主流电影在创作上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另外一个特点是影片导演的整体特征。 虽然总导演可能是一些资深的导演,但整个创作群体基本上以中青年为主,所以会有一些不同的电影生命形态、电影元素在影片里进行融合,让这些作品能够更好地和观众沟通对话。
▍院线观影仍是主流,产业结构逐步调整
「广电独家」: 2020年春节档,7部影片全部撤档, 《囧妈》 在除夕突然宣布以 6.3亿 元卖给字节跳动,成为2020年年初最令人意外的电影新闻,而《囧妈》所引领的“院转网”风潮从去年3月开始也席卷全球。院线转网播或同时推出,这是特殊时期电影业应对疫情的应激表现,还是会对整个电影市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尹鸿: 说到未来线上发行是否会影响到电影产业发展,我觉得影响是存在的,但现在看来还没有达到颠覆性的影响,并且在未来两三年甚至三四年之内,这种颠覆性影响都不会出现。
对于这个问题,我和一些国内外电影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也交流过,他们都非常肯定地说, 电影纯线上首发不会成为常态。 去年一部分电影转线上发行,主要还是因为电影宣发期已经过了,但观众一直看不到,所以一方面为了满足观众的观影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商业考虑而转为转线上发行。
不过,这种变化逐渐会对一部分电影,特别是中低水准的电影或是分众电影产生一些影响。
影院对于整个电影产业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先性,这种 优先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大制作的电影必然需要通过影院这个市场去做它的第一窗口,才可能回收收益; 另一方面, 即便那些高度依赖后影院市场的电影,也一定需要影院去给它创造一个现象、口碑,创造观影需求,它才可能走影院后的那些窗口。
一定要有第一窗口创造的影响力,后面的窗口才有价值。 我也曾与互联网平台的相关管理人员沟通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表示在影院里没有放过的电影,或者说没有引起过口碑的电影,基本上放到互联网上也很难创造高点击。
影院不仅是市场回报的第一窗口,也是影响力的第一窗口,这就决定了影院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所以说线上发行对电影产业还没有造成颠覆性的影响。 但是未来影院受到的冲击肯定会越来越大,窗口期会越来越短,这可能会对电影产业的重新调整产生影响,会影响产业链,对窗口期的周期、影片的发行方式、电影线上和线下发行所占的比例可能都会有一定影响。
我们比较担心的是 影院观影频次的下降, 2020年一直没有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观影人数规模, 未来的趋势是影院的增量空间可能越来越小,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对影院重新调整产业结构肯定会有新的影响。
「广电独家」: 网络电影在疫情期间迎来了小爆发,不仅出现了 《奇门遁甲》《倩女幽魂》 这样的现象级作品,千万级分账的网络电影也出现井喷。您如何看待2020年网络电影的发展?未来,网络电影发展会有怎样新的拓展和空间?
尹鸿: 2020年有近 700 部网络电影上线,70部网络电影票房 分账过千万 。如果换算成电影票房的话,也就是说有70部电影票房在 3000万 元以上,最高能够达到相当于 1.5亿 元的票房。网络电影这些年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整体质量有所提高,投资成本也在提高,但是目前来讲,它还没有出现整体上的质的飞跃。
网络电影因为在互联网平台播映,缺乏影院发行的共时性,就更需要品牌来延续,但网络电影现在还没有品牌化,所以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也是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一没有头部电影,第二没有商业品牌,这是未来网络电影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电影目前仍然只是被流量所点缀,并不能成为一个文化现象,还不能产生溢出价值。院线电影哪怕影片本身没有很好的票房回报,但电影里培养的元素能产生溢出价值,比如带动一个地方的城市品牌、垂直化作直播带货等等。
网络电影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它的盈利模式比较清晰,所以传统影视资源逐渐向它聚集,它未来提升的空间会越来越大。 未来三五年内,网络电影应该会有快速的发展,会出现一些优质作品。而且未来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之间的界限不会像现在这么明显。
「广电独家」: 对于2021年中国电影发展,您有怎样的预测和判断?疫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会有怎样的趋势呢?
尹鸿: 2021年应该还是很艰难的一年。
首先,影片的供给肯定不足。 去 年疫情对电影生产带来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今年,国产片供给可能不足,再加上进口片的缺位(进口片除了过去常规占到40%以上的票房规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对影院文化的带动作用,会带动很多人去观影),会导致2021年很多档期没有强有力的商业电影能够带动票房。
第二, 由于疫情的长时间影响,影片供给又不足,会对观众的观影习惯产生一定影响。 今年观众的观影需求和观影频次是否会下降,这是需要担心的一个问题。
第三,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网上的内容供给会增加,网络综艺节目、网络剧、网络电影再加上短视频,此消彼长,会分散一部分观众的需求。
在电影创作方面,新主流电影开始重复自己,形成了一种新套路。“我和我的XX”模式还能不能有新的创新,这也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