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讽刺了!国内票房最高的4部电影,导演全都是非专业人士

1774

发布:2021-11-11 20:25:32  来自 橱窗的光 觅知友会员

原标题:太讽刺了!国内票房最高的4部电影,导演全都是非专业人士

春节档过后,《你好,李焕英》不改黑马本色,向着50亿的目标继续前进

更让人玩味的是,李焕英已经来到了国内历史票房榜的第四位,而且马上就要超越流浪地球46亿的票房了

当然,贾玲的成功,让很多专业人士羡慕嫉妒恨,但是估计大家没有注意《战狼2》的导演吴京,《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以及贾玲本人都并非是科班出身

吴京大家很熟悉了,之前是演员,而后才转型去做了导演,但吴京的本业却是搞体育的

而饺子之前是学医的,郭帆本科是学法律的,贾玲真正的专业是学相声表演的

也就是说,贡献了如此高票房的4人,居然都和导演专业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是演而优则导。

相反很多科班出身的大导演,却难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究其原因也是很简单的

好电影拍的应该是真实的人,很多专业导演恰恰把这点忘了,他们懂技术,懂构图,懂摄影,懂特效,懂后制,懂宣传,可他们恰恰不懂得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这就导致了喜剧电影就是强扭的冲突,尴尬的巧合,悲剧就是拼命煽情,有些还是完全不和情理甚至于是违法的煽情

古装片就是大场景大演员,至于剧情就是没有逻辑,好像古代人都不带脑子一样,什么阴谋阳谋跟幼儿园过家家一样,开场5分钟就能猜透全剧情,你说说这怎么看?

当然,科班出身的导演文化底蕴深厚,电影作品生命力甚为长久,非科班的电影作品相当于快餐文化,没有生命力,不能弥久历新,回味无穷,这就二者的巨大是差距!

只不过科班出身的导演只能靠优秀的作品才能出名,出名带能吸引更多的人去看电影。而名人跨界拍电影本身就带流量,而且身边资源多的很,帮忙的多的很。但是贾玲就拍不出霸王别姬这种深度电影

 其实有很多不是票房冠军,艺术性和娱乐性很难统一

那些看了一遍就不敢看第二遍的作品生命力更强,例如《树先生》、《七月与安生》

科班的导演,在细节和专业上无可挑剔,其作品却容易落入俗套,虽然场景壮观,但情节简单,深度不够,就像李白的试,出彩的多,平凡的更多。半路出家的导演,常常是因为一个情怀才去拍某一部电影,作品少,而且基本是一个系列,讲情怀,讲动人的故事,内涵深,观众更注重剧情,而不是特效,初期很叫座,后面容易狗尾续貂,就像张若虚能够孤篇压全唐,但再无他作,只有绝唱,不像李白那样能够鸣唱纷呈!

科班出身的,过于想证明自己能拍好电影,在手法上用力过猛,却不注重故事和编剧。非科班出生的,不敢过于秀电影手法,就在电影故事上下大功夫。我们老百姓看电影,先看故事,再感受特效,最后再感受电影技法。所以票房好的电影,往往评价不高。

其实除了专业,还拼流量和观众缘。贾玲的电影,大多支持的影迷都是贾玲和沈腾的头号粉丝,在大家都没看过电影内容之前,买的是对他俩的喜爱,而不是影票。

大众看个电影,谁还想构图,音效,灯光,电影本身就是讲故事,就看谁的故事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了。

 吴京都说了,票房高,不代表质量好。也就是说,好电影不是用票房来衡量的。

其实高票房电影,往往导演都不是图票房去的(主要指国产电影),就是想做好一件事,所谓的黑马未必多黑,都是靠同行衬托。

票房高,只是因为新一代看电影的人已经培养起来了。老一代的导演呢,那个时候拍的电影,中国其实也是刚刚开始发展起来。那个时候。看电影的只是少数80后然后近些年来是大部分90后。嗯,现在的话00后已经长大了,基本上所有的00后都会有看电影的这种经历。而且并不仅仅是00后,还有加上之前的90后,80后群体,现在看电影的人数已经不是以前了。并且不是三倍以上了,甚至上10倍都有可能。

 商业电影即使赚再多的钱,如果口碑很差,那还是不行的

商业电影如果赚钱,口碑又好,但电影表达的艺术方式很差,也是无法获得世人敬仰的。所以迄今为之,各大影展中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影展,获奖的导演几乎看不到非科班的。中国的电影市场想要繁荣,还必须是科班和商业相结合,像赵薇,虽然是出色的演员,但她还是科班学习导演的专业,后来拍出了一些不错的电影。章子怡相比就差些,尽管章子怡在演员的道路上可能比赵薇更有说服力,但作为导演,还真不是你能演就会导的。

张艺谋,摄影出身;冯小刚,美工出身;张黎,摄影出身;宁浩,摄影出身;王全安,表演系出身;卡梅隆,诺兰,斯皮尔伯格,昆汀,吕克贝松,艺术院校都没上过

所以说,科班出身证明不了什么,想要拍出好作品,肯定还是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辅相成才可以。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娱乐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