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期》:坚硬的现实里梦想开出妖艳的花!

1900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过诗的三大境界,其中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做诗、做学问如此,做电影大抵上也是如此。所以在《我的青春期》临近结尾时,赵闪闪用仅有的九万块钱,为自己的初恋,为自己的梦想买单,拍电影的时候,表现出的大概就是这种境界。

但是在我看来,更喜欢的却是最后一个镜头,极具魔幻意味的镜头。导演仿佛突然回到了自己小时候,带着最纯真的初心,牵着自己最爱的女人,远远看见已过世的父亲,操着惯常那口骂骂咧咧却又饱含怜爱的张家口话,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飞奔而来。到这,导演完成的并不是时下流行的与自己青春和解的心灵鸡汤,而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把“青春期”的生猛和勇气延续到底,在艰难、坚硬的现实里,依旧开出魔幻、妖艳的花!

从本质来看,《我的青春期》和其他所有的青春片并没有不同,都是人在青春期的躁动、生理和心理上的躁动,具体的表现就是性与暴力。但是好在第一,导演真实,而且勇敢地选择了最朴实,最有力量的表现方式。暴力酣畅淋漓,性也不遮遮掩掩。当然,作为一部在我国电影院上映的青春片,这里所谓的性,并不会具体体现在镜头上,更多是一种意识。比方说赵闪闪那一场粉红色,干净纯粹的梦,以及火车桥洞下、开水房里,那些笨拙的,完全不到位的身体碰触。但恰恰是这些,最是让人回味无穷。

其次,《我的青春期》表现的是只属于导演的,独特的张家口式青春记忆,完全不粉饰,一如它原本应有的粗粝模样,当然,只除了那个美得如诗如画的女主角,这也是符合记忆本身的,或许记忆会自我修正,会美化,但是对于青春,对于初恋来说,她就该是那样。小镇的青年,骑着简单的摩托,承受着高压的应试教育,唯一可以排遣寂寞的,大概也只有她的一颦一笑,一句无心的赞美。

当然,梦想很美好,初恋也很美好,现实却是残酷的。重新见到初恋——李春霞的那一幕,虽然伊人仍旧美好得像画一样,但是总难免有煞风景的往事提醒着你,一场春梦早就该醒了。所以,最终导演在坚硬的现实背后,选择了魔幻般的坚持自己,用电影祭奠青春,同时也延续了青春,而不是兀自伤感,自怨自艾,沉沦在无助的现实里。

在我看来,华语电影中表现青春,尤其是性与暴力方面,之前最好的要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还有《阳光灿烂的日子》。  杨德昌  姜文 两位导演选择了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来衬托少年的无所适从和斗志昂扬。到《我的青春期》,无所适从和斗志昂扬依然在,可是少年反叛的大时代已经荡然无存。于是就有了影片中那些极具反讽意味的现实,平庸、无奈却又残酷、坚硬。同样的道理,导演并没有打算在这部分过分阐释和展开,那只是一个对比,一个缓冲,因为即便如此,导演最终还是让赵闪闪选择了回归纯真,回归梦想,这才是”青春期”一词最有力量的体现,也是这整部电影最动人的部分!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娱乐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