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援》:一部高规格的缝合怪
3476
原标题:《紧急救援》:一部高规格的缝合怪
当电影不成为故事
亏损也是必然
《紧急救援》原本是今年春节档的热门,据说制作成本高达7亿人民币。因为疫情缘故,一度将档期调整到了2021年。
但2021年春节档实在过于拥挤,截至目前就已经有八部电影定档。或许是为了逃避竞争,尽快回收成本,《紧急救援》经过了连环提档,又调整到了12月18日上映。
不过,连续调档也没能挽救其命运。影片开画后,反响并不佳。目前豆瓣评分6.3,在“林超贤三部曲”中垫底。票房方面,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目前刚刚过3亿。总票房预测更是连续下调,仅为5.27亿,连成本都打不平,已然难逃亏损的命运。
故事结构
《紧急救援》并不像林超贤前两作《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一般存在一个完整故事。事实上,它是由几个救援任务拼贴起来的产物。
影片一开幕,是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危机,然后正片开始,依次切换到直升机迫降、地震导致的卡车落水、客机迫降海面等场景,到最后海上天然气船的失火爆炸。这些危机的间隙插入了一些感情戏份,目的也很明显:好让影片人物更加饱满。
但糟糕的是,这种相互穿插极其生硬,给人一种“缝合怪”般的感觉。
拿国产同类型影片(主旋律灾难片)来对比。2019年的《烈火英雄》以单次事故呈现为主,主要篇幅都在解决同一个问题,只是把解决问题涉及的关键步骤分成了三个部分(欧豪在污水中接水管,黄晓明关阀门,杜江灭火),既体现了消防队之间相互配合的精神,又让故事连贯下来,一气呵成。《中国机长》将同一灾难拆解为三节,也是同理。
《烈火英雄》剧照
而在美国电影《烈火雄心》(又译作《云梯49》)中,虽然也依次展现了不同任务,但影片内在逻辑是展现主角从一个菜鸟成长为老兵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际遇(结构为倒叙),主要落点在人物本身,而非事故上。
1997年杜琪峰导演的《十万火急》在结构上同《紧急救援》有几分类似,但整体是由小任务过渡到大任务,用一个个小任务体现人物性格和个体困境,再进入到最后的大高潮、大团圆。
但在《紧急救援》中,不光事故间没有轻重缓急,居然也看不出人物成长。首先,救援任务的安排并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虽然规模有所不同,但困难度都相差无几,每次都让主角们在生与死的危机边缘徘徊;其次,主角们都是老鸟了,无论技术还是心态,都没了任何成长空间。如此一来,整部电影相当于一直在“做任务”,成了视觉奇观的单调堆砌。
《紧急救援》预告片截图
这种纯视觉刺激的安排,最开始还能给人以一定紧张感,可越往后越审美疲劳。到了本该是影片最终高潮的天然气船事故,观众已经彻底累了,完全违背商业片三幕式戏剧创作规律。
客机迫降海面一节中,绞车手赵呈被卡在驾驶舱上,沉入海底溺死。因为涉及主要角色的牺牲,这本该是影片最令人感动的部分,但由于其所处的尴尬位置(倒数第二个事故),一种“终于来了”的宿命感,严重消解了观众本该受到的感动。
人物情感
电影若要打动人,至少要突出爱情、亲情、友情三种情感的一种。
《紧急救援》中,三种情感全部点到了:高谦父子的亲情,高谦和战友赵呈之间的友谊,以及高谦和女机长之间的朦胧好感。另有一条副爱情线,即赵呈和未婚妻之间的爱情悲剧线。
这几段感情都足够普世,按理说代入起来没有门槛。但在效果上,却不仅难以打动观众,甚至引发了恶俗感。
配角赵呈和未婚妻之间先行订婚,拍完婚纱照,却因牺牲而天人两隔。此故事虽然感人,但实在过于老套——类似情节设置几乎从电影这门艺术诞生之日起就出现了。外加相关细节铺陈不够,导致情感发酵生硬至极,观感简直可称恶俗;
赵呈和高谦之间的战友情居然要靠卖腐元素来体现,更为恶俗;
战友身死,主角陷入“灵魂黑夜”,在女机长和孩子的简单鼓励下重返队伍,恶俗桥段再现;
影片临近结尾处,大约是想再次突出主角高谦的“人性”部分,镜头在天然气船和高谦孩子的颅内手术画面来回切换。面临危机的主角听到孩子的呼唤,成功逃出生天——但根据剧本创作规律,人性闪光只来源于角色在面临具体事件时的选择。将两件本不相干的事通过剪辑硬扯在一起,并不能达到同等效果,只恶俗得无以复加。
当然,这也同前述的故事结构问题不无关系。因为影片内容以救援任务为主,留给私人情感的余地事实上很窄。螺蛳壳里做道场本就很为难,更糟的是,由于大多数时候救援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做不到相互促进,反而相互牵扯。
另一个核心问题,出在彭于晏这个演员的选择上。
国内水兵、部队士官、消防武警官兵大多出身农村或地方市镇,身上自带质朴烟火气。《八佰》《金刚川》都找张译来担纲主角,除了演技出色,台词功底过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长相“接地气”。反观彭于晏,台湾小生感实在过重,地气和烟火气均不足,口音更是令人出戏。在《湄公河行动》中勉强还能胜任,毕竟也是因为故事主体发生在泰国,观众对角色宽容度更高使然。
但凡有彭于晏担纲的电影,导演都爱以秀其身材为乐趣,从《激战》到《邪不压正》均如此处理,甚至同观众形成了一种默契,成了营销重点之一。《紧急救援》中虽有所收敛,但也出现了爸爸裸身带孩子睡觉,大秀腹肌这种毫无意义的画面。
每种不同形式的运动,都会导向不同的体型。消防官兵、水兵训练时,因为长时间接受日照,肤色普遍极黝黑,且由于训练特点和蛋白质摄入习惯使然,肌肉偏紧实而非饱满,前臂与腰身均较常人粗壮。彭于晏正常的肤色、饱满的肌肉、蜂腰猿臂的体型,一眼便知是健身房产物,观感相当之违和。
《紧急救援》宣传照
用偶像剧手法去拍一个悲壮故事,此操作可能五年前还适用。而在现实主义题材井喷的今天,观众对细节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一处感觉不对,很容易就处处不对了。不但无法衬托偶像魅力,反显滑稽。
个人英雄
影片最为人诟病的一点,是其中表现出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
即使在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严重的美国,在拍摄《烈火雄心》等严肃题材片时,都着重突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配合。每个人的个性,则安排在生活场景中的点滴细节去体现。真正到了火场上,若无充分理由,绝不擅作主张。至于那些着重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的影片,如《摩天大楼》《海军陆战队员》等,拆开来看,其实都是没有任何现实指导意义的架空爽片。
《烈火雄心》剧照
《紧急救援》本意必然是想做成一个严谨的现实主义电影,否则也不会在开头的几次救援行动中大篇幅讨论技术细节,还向观众普及了绞车手、放钩动作、压力百分比等硬核概念。展现了救捞人这个平日鲜少受到关注的群体的日常生活,是整部电影的最大的亮点所在。
但到了具体救援行动中,高谦和赵呈二人几乎是以抗命为乐,甚至可以说,“抗命”成了两人最大的性格特点。友情、义气、技术过硬、对危机场景的判断力过人,这些正面特点几乎全是由“抗命”这一负面行为所衬托出来的。
中国官兵历来以强纪律性闻名。角色非要逞个人英雄,即便目的崇高,也依然将人物行为同文化背景割裂了。连观众日常认知都不符合,遑论难产生共情。
救捞终究是团队作业,需要宏观微观双向配合,由于地面部队掌握的微观信息必然超过空中部队,进行一定程度的个人判断也未尝不可。但体现这种个人判断,至少应该以“沟通”的形式,而非“抗命”的形式。后者太过幼稚,在严肃的救援行动中如同儿戏,也连带着让人物愈发空洞。
《红海行动》出现时,常被人拿来和《战狼2》做比较。坊间一种常见说法是,前者票房不如后者,是因为群像式人物安排很难让观众代入情感。或许是导演产生了应激反应,《紧急救援》中开始着重突出个人行为来,却又用力过猛,终于令创作偏离了事实本身。
诚然,《紧急救援》的画面和场景都很出彩,不少镜头一看就知道“贵”,即便是CG合成的,也向观众贡献了一出出视觉奇观。但由于故事和人物支离破碎,最后只能沦为一个强行串珠的高规格宣教片。
而当电影不成为故事时,亏损也是必然命运。
(风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