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平:《山海情》爆火启示了什么
4122
原标题:辛识平:《山海情》爆火启示了什么
日前,被观众称为“土味扶贫剧”的《山海情》圆满收官,赢得广泛好评,很多观众表示“23集根本就不够看”。一部主旋律电视剧,为什么能爆火?
《山海情》讲述的是一段真实历史:西海固的干部群众在国家扶贫政策引导下,历尽千辛万苦,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过上了好日子。在这部剧中,演员们褪去偶像光环,踏踏实实在“苦瘠之地”投入创作,演活了从“涌泉村”到“吊庄”的众生相,在荧幕上书写了一部激荡人心的奋斗史。
从这里,人们看到了真实的人,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气息。精明能干的马喊水、坚韧朴素的李水花、脚踏实地的扶贫干部马得福、一心想着孩子的乡村教师白崇礼……他们是反贫困斗争中的鲜活个体,面对脱贫路上的艰难险阻,内心有矛盾、有挣扎,但始终涌动着奔向美好生活的渴望。在生活的磨砺中,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平凡英雄,呈现着一个个接地气、有筋骨、暖人心的故事,自有一种朴实而昂扬的诗意。
正如《山海情》主创人员所言,关在屋子里假想,组织人马侃剧,出不了有血肉有温度、有担当有情怀的好作品。要扑下身子,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扎到老百姓人堆里,看清楚他们饭碗里的稀稠,读明白他们眉宇间的喜怒哀乐,才能创作出滚烫、鲜活的高质量剧作。和“涌泉村”的村民们一样,文艺创作也要脱贫,这个“贫”,就是生活积累与时代担当的贫乏。
在影视创作上,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的问题不容忽视。一些穿越剧、玄幻剧胡编乱造,刻意迎合低俗趣味;一些职场剧、情感剧号称“关注现实”,却严重脱离生活,往往以“腹黑”“玛丽苏”为其精神内核;一些人把“美颜滤镜”开到最大,把影视剧当成浮夸造作的秀场,追求每一帧画面都光鲜亮丽,却全然不顾情节、人物等漏洞百出……类似现象并非个案,一些劣质作品还屡屡“霸屏”,观众对此早就很有意见,纷纷给出差评。对这种不良倾向,必须整治纠偏。
扎根生活的沃土,回到人民大众中去,艺术之树才会常青。从《人民的名义》到《大江大河》再到《山海情》,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品的走红,释放着一个鲜明信号——文艺要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观众需要这样的艺术担当,时代呼唤更多这样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