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要卖8亿!中国亲情电影如何做爆款?
2401
原标题:《我的姐姐》要卖8亿!中国亲情电影如何做爆款?
作者 / 吕世明
经历了一个月的低迷,内地影坛终于在清明节小长假迎来了小爆发,假期第一天《我的姐姐》破亿,并助力大盘突破3亿大关,创下了清明节档期的日最高票房,又一部亲情电影成为黑马,这也是继《你好,李焕英》之后内地家庭关系电影的再次成功。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是非常需要依靠亲情作为一种纽带去维系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爱情和友情,亲情可能几乎是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且必须时时刻刻面对,该题材也长久存在于中国各种题材的文艺作品之中。
近几年内地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让多个类型的影片都有不错的斩获和表现,但似乎大部分影片都无法割舍掉情亲的元素,只不过会根据影片的侧重点不同,每一部影片的亲情关系的占比会有多有少。
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英文片名更直白一些,《Hi, Mom》直奔的影片的主题,正在上映的《我的姐姐》和改档到父亲节的《了不起的老爸》也都是反映家庭亲情关系的影片,似乎中国亲情电影集中开始爆发了。
那么究竟何种亲情关系的影片会在未来成为内地电影的潜在爆款呢?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构建中国社会基本关系
春节档上映的《你好,李焕英》大获成功现在看并不偶然,《我的姐姐》成为黑马也引发关注也佐证了情亲电影在内地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上改档到父亲节的《了不起的老爸》,这些影片将承载中国电影近年亲情的延续,后续还将有数部亲情相关的影片上映。
▲《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国台湾-1990年内地上映)
1990年内地上映了中国台湾出品的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这可能是内地在改革开放后最令观众记忆深刻的亲情影片,观众没有想到一部纯粹表现母爱的影片也会如此催人泪下,尽管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影片是那么的幼稚可笑,同时影片的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也传唱至今。
大部分国家都基于自己的传统和礼教等原因,都对伦理纲常有严苛的尊重,这一点在中国尤其明显和严重,同时我们也从上古神话便开始遵循对父母辈的尊重,虽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不乏骨肉之间的相残,但在整个中国人的心目中,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所构建的家族关系和血脉联系是高于一切的。
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强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元素为主的文字作品也占到重要的地位,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暨《家》《春》《秋》)、老舍先生的大部分作品也都在展现那个巨变时代下的中国家庭关系中的裂变。
创下当年万人空巷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取材于中国传统戏曲《铡美案》,本质上也是一部家庭关系的伦理剧,即便到当下的中国电影,特别是近年的“爆款”,很多也回归到亲情关系为落脚点,并成为影片最核心的矛盾冲突。
亲情电影直接有效,
产生共鸣亦更强烈深入
必须承认在今年主旋律电影势必要占据中国电影的主流,并发扬光大,但也不能否认还是有更多的普通观众会将视角着眼于更小的普通家庭,观众的多元化也促使以目前女性为主题的市场格局,亲情伦理势必要占据多一席之地。
表明上看很红很正的《战狼2》和《红海行动》是不折不扣的主旋律影片,但他们和现阶段很多类似影片的主题其实都一样,中国在现阶段和未来无论多么开放并促使国人从各种渠道走出国门,但对于所有人而言,最终能够回到家中,回到亲人的身边才是最重要的,亲情和家庭才是所有中国人的羁绊。
像《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表明上是祖国所经历和面临的大事,但最终所有的落脚点也都回到了家庭,这两部影片中国大部分的矛盾冲突和情节推进也是依靠家庭因素去维系,这也包括了像《中国机长》和《烈火英雄》这样的影片。
当然,相比起这些要依靠国家队模式和强大重工业体系来打造的主旋律影片不同,纯粹以亲情元素和家庭关系推动的一些影片,整体上对于工业化的依赖度是不高的,但这些影片的却更直接有效去表现亲情元素,能够产生的共鸣也更强烈。
▲《我不是药神》(2018年 文牧野导演)
表面上来看,《我不是药神》可能是一部有点淡化家庭元素、抛弃掉亲情关系的电影,但影片最最让人肝胆寸断的情节还是吕受益妻子找到程勇后的一跪和这个家庭的破碎,疾病对于影片中几个家庭彻底的摧毁让所有观众感觉切身的无助和无奈,这也是影片惨烈之处,也是所有观众期盼家庭和睦团员的初衷。
和其类似,《我的姐姐》也同样营造了一种姐弟关系的撕裂,这种冲突也更直接,但最终亲情血脉作为纽带,伦理道德作为约束,让姐弟之间从某种角度上消除了隔阂,尽管影片半开放的结局并没有完全让故事结束,但这也足矣引发足够多观众的讨论和思索了。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感觉到在家庭关系中,父子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更复杂和更难处理一下,但在大部分人心中,还是希望能够处理好这一层关系,甚至可以说在所有人潜意识中,都是希望通过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去完善家庭中所有层级的关系。
▲《银河补习班》(2019年中国 邓超、俞白眉导演)
表明上不说,我们却都可以各个方面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关怀和温暖,这也是一些影片能够吸引观众,并能够引发共鸣的基础,像很少被涉及并难以表现的父子关系,我们也有像《银河补习班》和《流浪地球》这样优秀的作品,而且这些影片中也展现了多个层次和多个维度下亲情关系,也让影片显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开阔一些,像《亲爱的》和《失孤》这样的寻亲题材、《悲伤逆流成河》都可以看成一种亲情电影,它们和《我不是药神》一样都是家庭关系的破碎和“重建”,可能也是未来中国亲情电影的一个重要方向,只不过尚未得到更有效的深度挖掘。
母子关系、姐妹&兄弟关系尚有空白,
将预定未来市场空间
《你好,李焕英》和一些亲情题材影片近几年表现惊艳,但这是中国电影在该方向的一次次试水,和其他题材影片一样,中国电影在很多类型方面仍然都只是处于蛰伏阶段,大部分影片远未能达到其天花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你好,李焕英》是母女题材、《银河补习班》《流浪地球》是父子题材、《快把我哥带走》和《我的姐姐》是兄弟姐妹题材,但家庭题材中能够展现的远不仅仅如此,能够表现的关系也应该更多和更丰富。
▲《摔跤吧爸爸》(印度出品 2017年中国上映)
2017年内地上映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也是一部展现亲情题材的影片,算是近些年亚洲地区少有成功的父女题材的运动电影,这点其实内地相对是一个空白,看起来中国不缺乏像类似的影片,但亲情关系在中国的特殊性是不言而喻。
尽管都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但父子、父女、母子和母女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同于像《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父母和韦一航的家庭关系,单一性亲情关系所能产生的冲击力似乎要更巨大,毕竟既当爹又当妈的那种压力是父母双全且共同负担要艰难的多。
▲《送你一朵小红花》(2020年中国上映)
因此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中,老马(夏雨饰)和马小远(刘浩存)的父女关系虽然是复线,但正因为老马的单独抚养和马小远的离世而显得更容易让观众感慨万千,可以试想如果影片换个角度以父女为主线,最终这种亲情失落所能带来的冲击力会更巨大一些。
从《你好,李焕英》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到,亲情关系对于中国人的巨大影响力,同样我们还能从《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看到现代人又似乎想跳出传统观念对自己的束缚,这种束缚要么来源于社会,要么来源于家庭,只不过之前很少在中国电影中去真实的展现罢了。
可以看到《我的姐姐》会有一些情节让观众费解,但这恰好是我们平常人和大多家庭关系中会真实发生的,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坎坷大抵如此,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压力和冲突往往都是由自己的亲人所给予的。
其实近几年中国内地大银幕对于亲情电影的缺失是这个社会舆论氛围造成的,这也包括了在创作层面受到的限制太多,不过即便如此相对于其他题材而言,家庭和亲情戏份仍然是相对容易孵化和运作,对于大部分影视公司可能都是没有所谓的硬性门槛,也对于重工业的依赖度较低。
父子题材、母女题材已经有不错的成功先例,兄弟姐妹能够开发的故事也远没有达到峰值,特别是“二孩”开放后,更多家庭都要面临多个子女抚养的问题,这些都有足够的故事可以被挖掘出来,能够在未来产生爆款的几率也是存在的。
今年的国家队项目是《我和我的父辈》,这也是继《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家乡》后又一部主旋律影片,也是首次直接展现家庭和亲情关系为主的主旋律影片,这可能又是中国电影的一次尝试和挑战,也是中国电影在此方向一次全新的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