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想拍色情片间谍片过去的电影都是意外
2598
腾讯娱乐专稿(文/付超 责编/安)
编者按: 做这一期导演周在时间上很临时,很匆忙,虽然稿件厚实,但在编排上我一直找不到灵感。最后我把他的头像借来当焦点图。拍文艺片的导演其实没你想得那么安静严肃内敛,你看左边多不正经。可是这不正经中又有抹不掉的"好正经"。"栗子"就不"举"了,请接着往下读,期待你看到不一样的导演周,不一样的贾樟柯。专业好有趣。
采贾樟柯这天,釜山正遭受着台风侵袭,街头狂风肆虐,暴雨如注。想想当年还是新人的贾樟柯,带着《小武》唯一的一块拷贝在釜山放映,结果中途胶片起火的经历,不禁暗笑这也算是他的"冰火两重天"了吧。
不知道今年5月,凭借《天注定》在戛纳拿下最佳编剧奖的贾樟柯,对釜山还有多少情感。不争的事实是,日后纵然火遍各大电影节,但1998年第3届釜山颁给《小武》的新浪潮竞赛单元大奖,是贾樟柯荣耀之路的起点。以后走得再远,贾樟柯依旧是"釜山出品"的典范。
采访开始时,两天前才从美国赶到釜山的贾樟柯显然还没倒过时差。一边聊,他一边在狂喝手中的咖啡提神。从5月戛纳的首映到10月的釜山,贾樟柯一直在为宣传《天注定》,在全球各处飞。从来没在市场上有过上佳表现的贾樟柯,这一次为《天注定》做的最多的,恰恰是他从来并不擅长的营销。在陆续搞定国外市场后,《天注定》在国内的11月上映,也许会是属于他的又一段新历史。
可能是持续的生理压力挤垮了他的神经,贾樟柯的回答依旧带有他严谨的逻辑和洁癖般的咬文嚼字,但不经意间的玩笑打岔,还是能让人感受到他的轻松与一种隐而未发的自信。比如拍情色片《踏雪寻梅》的段子,他早在2009年就提过,但这一次,他会加一句,"女主角?我想找章子怡、范冰冰( 微博 )( 微信号:fbbstudio916 )、李冰冰( 微博 )( 微信号:libingbinglove ),大家一起来演多好啊!"的俏皮话,让习惯了学院气质的贾樟柯的记者略不适应。
而在谈到正在筹备的《在清朝》和跟香港合作的间谍片时,贾樟柯更是直言,"从《小武》到《天注定》都是意外。"这一刻,围绕贾樟柯的"文艺片"、"现实主义"等熟悉的标签轰然坍塌,这是一个你既熟悉又陌生的贾樟柯。
我要找赵涛、章子怡她们来演色情片!
撇开严肃的议题,这次专访真正的爆点反而通过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得以呈现。不经意间敞开心扉流露出真实想法的贾樟柯,一边让人觉得他身为公众人物的不易,一边又让人觉得他一路走来的不易。比如他调侃章子怡、范冰冰、李冰冰,说要请她们来拍自己的情色片的那个笑话,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儿萧瑟!
贾樟柯拿过很多奖,却还在想还没拍上色情片。
腾讯娱乐: 听说除了《在清朝》,你还要跟香港合作一部间谍片?这也是一种情结么?
贾樟柯: 我很着迷古代的世界、武侠世界,也特别喜欢间谍故事,几乎所有中国男性都比较喜欢间谍故事吧(笑)?我这么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成长起来,听了那么多间谍故事,我特别想拍一个,就这么简单。
腾讯娱乐: 但好像都跟你之前的作品题材蛮不搭调的。
贾樟柯: 说实话,我之前的电影储备里根本没有《小武》、《三峡好人》这些计划。我自己最初积累的电影储备都是偏奇幻、武侠、间谍、黑社会、黑帮的。但是我1997年开始有机会拍电影的时候,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很剧烈的变化里,我被那个变化吸引了,我以后拍两部就终止了,结果一直拍到《天注定》。对我来说,我过去的电影才是一个意外。
腾讯娱乐: 所以除了这两部筹备中的电影,还有什么题材是你一直想拍的?是不意外的你?
贾樟柯: 包括情色电影我也想拍啊,很早就想拍了。2000年的时候我就把剧本写出来了,自己很满意,名字就叫《踏雪寻梅》(笑)。(女主角有人选了吗?)女主角的话,我特别想把中国目前最好的女演员都网罗在里面。章子怡、范冰冰、李冰冰大家一起演多好啊(笑)。(那赵涛……)我也会给她看剧本,看她有没有艺术家开放的胸怀来演,不过这个我还不敢判断(笑)。
腾讯娱乐: 王全安导演的《团圆》最近上映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十七岁的单车》也在呼吁重映。有没有想过《小武》和《站台》也重回大银幕?
贾樟柯: 这方面我没有计划,但是我们现在在讨论做一个《站台》的重新剪辑版。《站台》2000年推出的时候,发行版本少了将近40分钟。因为其中好几首歌,包括张国荣的《莫妮卡》,还有《一生何求》的音乐版权都太贵了,实在买不起。那关于这几首歌的部分我们就剪掉了。现在我们几个制片方商量要重新做个剪辑版,也是考虑到胶片工艺快消失了,被剪掉的那些底片得赶紧数码化,否则时间长了会出问题。如果这个新版本出来,希望有机会能上映吧。
腾讯娱乐: 总感觉这是第六代再聚首的一种方式……
贾樟柯: 你又开始提"第六代"(笑)。我觉得这个概念是很奇怪的。我刚去北电读书的时候,已经有第六代了;等我毕业了,我也变成第六代了;工作了几年,我发现学弟学妹也变成第六代了(笑)。我大学学的是电影评论,理解为什么会有"代"的说法,因为比较方便研究和讨论嘛。但实际上它是一个非常偷懒的概括方法,实际上大家的美学兴趣,拍片内容,题材、手法,差异也很大。
腾讯娱乐: 马上来的金马奖,觉得自己的劲敌是谁?
贾樟柯: 我就是觉得很荣幸。王家卫导演、杜琪峰导演、蔡明亮导演谁赢我都会高兴,大家都是好朋友,在一起会很开心。(台湾版权也卖出去了吧?)对,计划明年上映。我觉得他们都比我厉害,都沉得住气(笑)。我微薄每天都有人留言,你怎么还不放,老拿到各种电影节去放。我就回复说,祖国发行需要很长的准备工作,没那么简单(笑)。
时光已过15年 有些事淡定了
1998年,贾樟柯带着自己的长片处女作《小武》来到釜山。在这里一举斩获新浪潮单元大奖后,贾樟柯从中国走向世界。釜山是贾樟柯的成名之地,但他对釜山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
贾樟柯考了3年考上了北电,《小武》是他花两星期后写完的本子,21天拍完。
2006年,贾樟柯写过一篇名为《花火怒放》的文章( 微博 )。文章揶揄了釜山"人人专车接送并入住五星级酒店,但影展硬件却不见更新。"的不专业,还特别"五四青年"的在文末高喊"请别言必称韩国!"没错,文章结尾的这句话,用的是感叹号。
再到2013年第18届釜山电影节,聊起这篇堪称檄文的旧作,贾樟柯自己都乐了。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影展经验,接受了无数次各种语言的专访、群访,已经43岁的贾樟柯也再写不出当年冲动的感叹号。他说,"我觉得釜山现在的硬件已经非常让人满意了。"——滴水不漏,官方地不带任何喜怒哀乐。他也可以很有资格地点评起青年导演的作品,聊一聊大环境,呼吁下"大家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
在经历同样一件事时,给出的不同反应和状态,是最简单的鉴定一个人是否成长的镜子。釜山之于贾樟柯,不仅仅是福地,也是旁观其成长的伙伴。从这个角度来看,釜山是贾樟柯导演生涯的母亲。
腾讯娱乐: 你之前还写过一篇《花火怒放》的文章,控诉釜山的硬件设施。经过这么多年再回来,心情有没有改变?
贾樟柯: 那一年我的《小武》还是16毫米,在南浦洞电影院里放着放着就着火了。因为我们当时没钱印拷贝,一个拷贝全世界走,老化得很厉害了。那个时候的video room也比较局限,录像带播放不了。现在经过18届的努力,特别是到了海云台这边之后,我觉得它的硬件已经非常让人满意了。
腾讯娱乐: 关于釜山的私人情结有没有?
贾樟柯: 我比较怀念电影节还在南浦洞那边办的时候,因为它的街道比较狭窄,感觉满街都是观众,放映气氛特别好,海云台这边就更加国际化一点。
腾讯娱乐: 感觉今年釜山的新潮流单元很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导演作品。
贾樟柯: 现在都是在市场的角度互动比较多,市场变化也比较大。比较遗憾的还是,很敏锐的新人现在太少。昨天我跟釜山的节目策划聊天,他也很遗憾,今年釜山没有选到年轻导演作品。2000、2001年的时候,我在巴黎看《一一》,市政厅的大广场上,则在放李安导演《卧虎藏龙》的片花,我和赵涛站在那看了一下午。我觉得那个年代真的很好,一个灿烂的年代,但现在,变化很大,一言难尽,杨德昌导演都过世了。
腾讯娱乐: 这种环境变化,也是制约新人导演出头、让今年的釜山略显尴尬的原因之一吧?
贾樟柯: 我这趟出国之前,看了20多部粗剪的年轻导演作品,触角很敏锐,但制作条件都不好,一看就没有钱,特别简陋,这是特别遗憾的。《站台》那个年代,韩国年轻导演的预算都已经可以超过100万美元了,到现在,很多国内年轻导演起步的片子还都是几十万、一百万人民币,规模很小,在今天的物价水平里,显得非常局促。大家都因陋就简来拍,这会很大程度影响导演的培养。中国电影赚了那么多的钱,但给年轻导演的条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不过我不是海报专家 营销这事太耗力
在早年所著的电影手记《贾想》里,贾樟柯自曝过一个段子。他去当代商城附近的盗版碟店里淘碟,结果店长告诉他,"明天有'假科长'的《站台》,你要吗?"贾樟柯的心情很复杂,"出了店门,心疯狂地跳……一会儿盘算着有多少人看到自己的电影,不免得意;一会儿又想自己辛辛苦苦拍的电影被别人盗走,心生不快。"即便如此,贾樟柯第二天还是起了个大早,打车去碟店买了张自己的盗版碟。
贾樟柯开始注重《天注定》的营销,和其他商业导演一样,这次他的微博里转了很多宣传贴。
这几乎是包括贾樟柯在内,所有华语文艺片的真实写照。一边在市场上难有作为,一边又通过盗版碟和非法下载成为影迷们心中的经典。记性好的同学应该还记得2006年《三峡好人》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刺刀战吧?那一年,36岁的贾樟柯不满《黄金甲》霸占大部分排片,毅然决然把《三峡好人》放在跟《黄金甲》同天上映,结果?死相惨烈。
6年后,《天注定》又将重战大银幕。这一次,已经43岁的贾樟柯不再像当年那样为赌气去拼个头破血流。他开始注重营销方式——走国际包围国内路线;开始沉得住气,"不急着在戛纳得奖后趁热上映,还是要靠细致的营销方案来走。"他甚至参与起海报定稿这些细致的宣传活动——虽然他对此颇有微言,觉得"太耗费精力了。"……
其实,贾樟柯从来不差钱,他的每部作品的国外版权都很吃香,但《天注定》开始,他要在国内市场开创自己的票房历史。或许在《天注定》以后,贾樟柯终于不用再频繁回答诸如"你的片子在国内票房一直不是很好,你怎么看?"这样的口水问题了。
腾讯娱乐: 其实在戛纳看完《天注定》时,我就很好奇,片中的暴力展示部分,北野武有没有给出些自己的建议?因为多年以来,他的制作公司一直有参与你的影片制作。
贾樟柯: 他要是给我一些建议,他就不是一个好老板了(笑)。我们的合作关系非常简单,真正的君子之交。没有太多应酬和沟通成本,他给我的就是扎实的支持。
腾讯娱乐: 法国的MK2似乎也是你的长年合作伙伴?
贾樟柯: 对。我在写提纲阶段,一般会通知这么几个公司。一个是上影集团,特别是任总,他是我的长期合作者,给了我很多支持,所以我所有的项目要优先他看。然后是北野武的公司,法国的MK2,他们帮我做国际销售。拍《天注定》想法是在去年8月,到10月就募集了全部的资金到位。合作方给我特别大的信任,因为我自己的公司是执行制片方,这种信任倒是给我很大压力,让我觉得一定要按时、高质量的完成,不要超支。
腾讯娱乐: 来釜山之前,你在美国为《天注定》的上映做宣传,但国内11月才上映,这次怎么想到走这样的一个营销路线?
贾樟柯: 我上一部真正意义上发行的片子应该是2006年的《三峡好人》,6年来,这个市场变化非常大,我也一直在观察和学习。这次发行《天注定》,发行界给了我特别大的帮助。戛纳结束的时候,我就特别着急上片,因为得奖了嘛,媒体都很热闹。但一个发行界的老前辈给我说,千万不要着急,这种热闹可能是一个幻觉,因为你看到的媒体不一定是全国人民看的媒体,到达率还需要更精细的推广工作来完成。
腾讯娱乐: 国外和国内营销差别很大吧?
贾樟柯: 的确要求不一样。从5月戛纳开始到10月的釜山,《天注定》已经跑了8个国家了。工作都是发行公司在做,人家都有很多具体的发行计划,市场接不接受、观众喜不喜欢,都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国内就会比较多要求导演参与到营销宣传里面,我觉得耗费精力特别大。比如说海报,老要我拿主意。我也不是海报专家,我看什么都好看(笑)。美国就很简单,设计了一款海报,他会给你讲设计理念,我觉得说的很好,就它了。我是在欣赏人家的工作,但在国内,它就成了我的工作。随着发行经验的积累,中国电影产业还是应该分工更明确点。
腾讯娱乐: 《天注定》的国外版权卖得怎么样了?
贾樟柯: 戛纳首映之后的国际销售成绩就很好了,当时就有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版权卖出去了。来釜山之前,《天注定》也刚刚在北美上映了,先在纽约两家影院做短期试映,下周洛杉矶,随后会扩大放映规模。
腾讯娱乐: 这么好的市场反响意外吗?
贾樟柯: 比较出我意料。现在市场反应好,一方面是我在坚持过去一直的拍摄题材,另一方面,增加了新的类型元素。片子拍的时候我就觉得它适合用武侠片的方法来拍,四个人物、四个事件,特别像武侠片的章回体。比如说我们看胡金铨导演和张彻导演,胡金铨导演特别喜欢拍明代,张彻导演特别喜欢拍清代。这个故事都是讲一个个体在变动的社会里遭受了很大的生活跟尊严方面的危机,最后都是采用了用暴力来对抗的悲剧,所以从故事上来说,他们之间联系性非常强。
我还是不琢磨观众也不琢磨审查 大胆的拍呗
虽然贾樟柯很愿意跟你聊聊《天注定》的武侠情结、暴力元素、审查历程和社会意义,但说实话,这些早在戛纳就已经连番累牍报道过的内容,对媒体来说,真的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因为除去武侠和暴力,《天注定》剩下的佐料,与贾樟柯一脉相承的风格,并无太大差异。
贾樟柯说最不好过的是自我审查,其他的都不是事儿。。。
关于这方面的对谈内容,有意思的是两点。一是贾樟柯本人对武侠情结的阐释,"武侠片其实是另一种表现现实主义的方式"的论点,特别有启发。另一则是国外媒体、观众对《天注定》的反映,你能从中感受到中外观众对"贾樟柯作品"理解角度的别样,以及找到"贾樟柯作品"为什么会在国外受追捧的理由。
腾讯娱乐: 其实从《天注定》在戛纳亮相后,片中的武侠元素就成了热点。自己对此是否有情结?
贾樟柯: 我也不知道,说它是情结,可能比较言重了,它更像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我初中开始在县城录像厅看录像,主要就是香港、台湾的武侠片,很难不喜欢武侠。我这个年纪的人对武侠特别迷恋的另一个原因是,里面有对中国古代的想象。我们从小就是"文革""破四旧",跟古代感觉没什么联系了。但是武侠片里有古代的生活方法,忠孝节义这些做人的原则,包括古代的利益、伦理。我自己在大学里最早写的几个剧本都是武侠。
腾讯娱乐: 会不会担心这些过多的文化含义的赋予,让国外观众在观影时有一些障碍?
贾樟柯: 这恰恰是我惊讶的地方。《天注定》里有传统戏曲,比如说像《水浒传》(观剧)夜奔的部分,那个小说家喻户晓,不存在文化差异问题。倒是比较隐性的,比如赵涛部分的《白蛇传》成分,我以为这只是我一个人的秘密,别人看不出来,但近期一些欧美影评都谈论到了这点,我觉得非常吃惊。
国外影迷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挺让我惊讶的,包括有超出我想象之外的读解。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法国评论家用英文写的一篇评论,它里面谈到了我一个私人的电影地图。《天注定》的空间流动很厉害,从山西、重庆、湖北一直到东莞,这篇评论就提到说,为什么《天注定》又提到了蒙古。在《站台》里,乌兰巴托是非常重要的远方想象。我于是一想,的确是,某种潜意识里,它可能是我幻想的地方。这个很有意思。
另外,很多国家的观众不仅仅把它看成是一部中国电影,因为暴力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上个月片子在俄罗斯放映的时候,很多俄罗斯观众说,"今天我看到的是一部俄罗斯电影,因为里面讲的问题俄罗斯社会一样存在。"这都是挺出乎我意料的一些评论。
腾讯娱乐: 除了暴力,关注现实这个风格还是被保留在了《天注定》里。
贾樟柯: 我特别想谈这个问题。我觉得所有的电影都应该关注现实,它不应该变成某一种类型。比如说我们看一部科幻电影,它一定是跟现实有关的。我们看一部惊悚片,它一定也跟现实有关。创作本身一定是因为现实的生存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类型来反映我们对于生命、生存跟社会的理解。我觉得不应该太关注现实,往往会造成一种误导,以为拍某一种类型电影就不需要关注现实。这个说法本身可能遮蔽了一些其他类型影片。
甚至包括我为什么喜欢武侠片,我觉得武侠片都是现实主义的,你看胡金铨的电影,60年代,他在拍"文革",你说他的《侠女》不是关注现实吗?他非常关注现实,只不过是用一种奇幻的手法来拍摄的。我并不强调我是在关注现实,因为现实一定是任何一种类型创作的出发点。
腾讯娱乐: 由于暴力尺度问题,不得不聊得还有审查……
贾樟柯: 审查制度我们都回避不了,但是没有必要去想它。一个导演如果你去想审查制度,根本没法儿工作。每部影片各有天命,导演自身觉得应该拍这部影片,这部影片它对社会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就大胆的去做。琢磨审查制度跟琢磨观众是一样的,你根本琢磨不过来,谁知道人家怎么想啊。还是应该把创作自由的理念贯彻在创作里面。
送审什么相对来说还非常顺利,最不好的是自我审查,它非常无聊,也非常耗费精力,有的时候我们作为导演来说,对社会,对于电影审查的判断也不准确,《天注定》如果按照常人的思维那根本不应该拍,我觉得这个电影里面涉及的问题,每天都发生在中国。人们在新闻里面基本上都可以非常自由的在谈论。报纸、杂志、电视台都可以公开的讨论。凭什么电影就不可以拍呢?我觉得那我就应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