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师》观影指南:难得烧脑请备足脑细胞

4327

发布:2021-11-10 05:24:01  来自 酒市舞青帘 觅知友会员


《催眠大师》海报

专访《催眠大师》徐峥:娱乐圈很多人得抑郁症

 20'1''

 463

收起

 催眠大师  徐峥最新电影,一键关注稍后看  关注

 催眠大师  可以前往腾讯视频个人中心查看您关注的内容  已关注

取消自动播放

正在播放


腾讯娱乐专稿(文/付超 责编/宋小卡) 在圈内未映先红,被誉为“烧脑大片”,《催眠大师》起点很高。从通俗角度来看,它对白密集、多回合斗智,以及结尾连番反转的设置,是此类悬疑推理类型片的固定打法。简言之,《催眠大师》胜在招式漂亮,套路完整。


难得碰到一部烧脑好片,没到沐浴焚香来观赏的规格,但还请储存好体力,装备足脑细胞,否则,你可能会看不见大师,只被催了眠。

 适宜人群:

1、精神类医护人员

2、心理催眠专业学生

3、天黑请闭眼游戏狂热爱好者


 不适宜人群:

1、失眠症患者

2、打算看部喜剧片的人

3、密集对白恐惧症患者


 分级讨论:

1、无粗口、酗酒、吸毒、性爱场面

2、情节需要,轻微悬疑、惊悚元素

3、反转结尾带有道德拷问,做好心理准备




 (注:因行文需要,此文涉及部分剧透,请谨慎选择阅读。)



 其实不是《盗梦空间》,是《致命ID》


按目前的媒体口径来看,《催眠大师》被拿来跟《盗梦空间》相提并论。但其实这有点捧杀,《催眠大师》更适合对比的参照作品,是《致命ID》。


因为虽然同是以梦为饵铺设剧情,《盗梦空间》是俄罗斯套娃似的“梦中梦中梦”格局,一如《无极》里的圆环套圆环模式。但《催眠大师》的催眠梦境没有递进关系,简言之,徐峥(  微博 )与莫文蔚(  微博 )(  微信号:karenmok01 )的斗法,是平行关系,一真一假,有交集,但无递进。


再通俗点讲,更便捷的理解是,徐峥的角色具备双重人格。之前一直是被心理医生的人格掌控,以为自己是在治疗莫文蔚。但实际上,是莫文蔚在绕过其心理医生人格,对徐峥的心结(即第二人格)进行催眠治疗。


具体到催眠这个承载心理悬疑性的重要道具,塔西姆·辛在2000年导演的《入侵脑细胞》,也比《盗梦空间》更贴近《催眠大师》的剧情叙述模式。催眠斗法的反转,只涉及施眠和反施眠,并没有《盗梦空间》构筑梦境的庞大,和打通关式的庞杂。


采访陈正道时,他亲承,《催眠大师》的灵感之父是《致命ID》、《入侵脑细胞》和《香草的天空》。看完《催眠大师》再回望,可以明显看出三片的不同影响,即《致命ID》式的分裂人格(结果)、《入侵脑细胞》式的催眠手段(经过)、以及《香草的天空》式的情感解套(起因)。



 悬疑惊悚感维持漂亮,解套节点清楚明白


想法再好,也要靠做法落实。《催眠大师》的功成,体现在它解套时的节点设置清楚明白,而障眼法也维持了相当的悬疑惊悚性。做到这两点,好评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悬疑性上的维护,由于没法像国外同类影片那样,用血浆或情色桥段刷娱乐观赏值,只能在惊悚上下功夫。无论是治疗时莫文蔚口述的弹珠声,还是梦回孤儿院时的记忆营造画面(这一幕的全景颇似《寂静岭》,开门段落倒似《盗梦空间》),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至于解套方面,强调挂钟时间的反催眠标识、洒落水杯的动作暗示,以及木棉花植被需求的过招陷阱,都安排得错落有致,各司其职,真正做到了没一笔废话,但又麻利儿把事儿给交代清楚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催眠与反催眠的反转,片中最后还有一段徐峥、莫文蔚彼此之间私人关系上的大伏笔,虽然跟催眠和心理治疗没有什么大关系,但却是升华角色彼此间情感关系的妙笔。


这一笔乍看可有可无,但实际上,却是把催眠这件大伙儿都知道那么点儿,但又都没太尝试过的事儿,给接到地上输入地气的关键。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后,脑里那根紧绷的弦刚舒缓的时刻,被这个情感炸弹挠一挠,唏嘘和感慨就全涌上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娱乐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