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接招
417
由中国电影基金会 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携手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中国(渤龙)影视产业基地共同举办的“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即将迎来它的第四载春天。旨在立足国际视野、培养中国青年编剧、助推中国电影新力量的“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每年邀请200位优秀的青年编剧和导演汇聚一堂,聆听享誉海内外的编剧大师倾囊相告,和电影行业精英交流探讨,为了更好的用指尖施展魔法,写出撼动人心的好故事。
3月3日晚,《绣春刀》系列电影的编剧 陈舒亲临沙龙活动现场。当晚,陈舒就当晚沙龙活动的主题“女性编剧视角下的‘悬疑+剧情’解构”说开来,从女性编剧的创作角度,到个人的剧本创作过程中的真实分享。再到编剧行业在当下影视行业中的最新发展动态,可谓知无不言。在与青年编剧的问答和探讨中,频频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其中,诸如编剧创作过程中的细节困扰,以及客观条件对编剧创作的限制等问题,陈舒的幽默直言更令在场编剧深感共鸣,活动结束后仍有不少编剧表示意犹未尽……
好编剧莫论性别差异:
成熟编剧更需具备制片概念
2014年暑期档,一部引发业内激烈讨论的古装动作大戏《绣春刀》横空出世。优秀的剧本,精良的制作,为这部别具特色的影片赢得业内外的一致赞誉。这部男人戏为主的动作片背后,自然也有着一支以青年男电影人为主的创作团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支撑起这部电影灵魂的编剧陈舒,却是一位自苏杭而来的南方小女子。昨晚活动伊始,就有编剧按捺不住藏在心中多年的疑惑,询问身为女性的陈舒,如何把握、塑造好笔下的诸位男性角色?面对这样的提问,陈舒见招拆招予以回击,她表示:“我觉得在行业中有一种固有的偏见,会觉得女编剧可能就擅长于女性题材或者就擅长于塑造女性的角色。这包括那些细腻的、有关于爱情更多的罗曼蒂克的、更轻松的、校园的、青春的这样的类型。而悬疑或者说男性动作的他们更多会去找男性的编剧,我觉得首先这个偏见其实就不存在。对我来说,你真正关注到你的主角,带入到你的主角,不管你的主角是男性还是女性,男女编剧都是一样的,是没有什么性别的差异”
撇清了性别的困惑,也有不少初入编剧行业的后辈对陈舒吐槽,自己从枪手(暗指代写剧本不具署名权的编剧)到剧组统筹,入行多年一直处于打杂多创作少的状态,不知未来应该何去何从。陈舒首先表示:“很多年轻编剧逃不了做枪手这个过程。随着整个行业越来越规范以后,枪手这个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少,相信它终将成为历史名词。”随后,陈舒表示,跟组的经历其实对一名编剧的成长而言弥足珍贵,“我大概在四年前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作为一个编剧,你不跟组写不好剧本。了解现场、了解制作、了解现场的每一镜是怎么拍的,你才会珍惜自己的笔墨,甚至我觉得编剧有些制片的概念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打一个比方:我们在年轻不懂事的时候写‘千军万马’,觉得这是一个特别轻易的事情,因为只需要四个字。但是你这千军万马落实到画面上面,需要费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多少天多少人来完成这样一场戏,在剧本里面必要的吗?你是否有更好的表现方式呢?总得说来,我们不是写完剧本就撒手不管,而是作为编剧的时候,前期就要为导演考量,为工作人员考量,如何最高效、最经济的情况下,做出一场最精彩的戏,这就是编剧的制片概念。”
好剧本深究细枝末节:
预防招黑切勿止步工作台本
拥有令人过目不忘的角色,是一部影视作品成就经典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创作过程中,陈舒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在为青年编剧分享剧本创作习惯时,她坚持将人物塑造摆在故事情节更为重要的位置。陈舒说:“我有一个故事源起的时候我会想故事整体的大框架或者三维框架……把这些故事的脉络想清楚以后,我不会去纠结于写作故事的情节。我跟导演或者说我们自己的团队,我们会花非常大的精力做人物。”在这段经验分享中,她反复强调自己“要花12分力气做人物”而且整个创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把人物弄丢”。
有了结实的人物,还需有过硬的细节配合每一场戏的合理展开。在她看来,这些必须在电影进入到正式拍摄前,由剧本抢先将其落到实处。以《绣春刀》为例,陈舒透露称:“《绣春刀》进入闭关之前其实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甚至我们会有一张当时的北京城的明朝古地图。它不一定是最准确的,但却是我们通过各种资料搜集后做的地图。我们自己写每一场戏的时候,虽然地点不会落实到具体的电影的画面当中,但我们希望所有街道、建筑的名字都是有证可考的。所以我们对整个人物的动线,比如沈炼住在哪个胡同,他离他上班的地方走路要多远,信王府在哪里,他们离皇宫多远……等等这些状况我们是了解的。在写具体的武器的时候,其实也不能瞎写,我们事无巨细的做了很多严谨的论证。这些强迫症般的考据方式写剧本,是非常过瘾的事情。我相信如果每一个编剧都能多花一些心力在这些细节上面的话,就没有那么多观众着急寄刀片,或者我们的大古装或者大历史影视作品就不会那么容易招黑。”
好前程不忘初心始终:
职业困境需有强大灵魂作伴
在剧本创作保有电影性的基础上,陈舒也鼓励在座的青年编剧在创作余力的同时,“要以小说家的标准要求自己”。切记,不可把编剧工作当成写工作台本去完成,应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文学性,争取早日写出可读性更强的个人风格化作品。谈及此处,陈舒不仅公开介绍了自己日常的创作状态,更将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克服拖延的细微解决方法大方分享,并未更多徘徊在行业门外的新人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渠道。
最后,陈舒就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诫在场的青年编剧,身为编剧要克服玻璃心,让自己的灵魂强大起来。毕竟在行业内部,诸如许多一线的知名编剧,同样会遇到剧本折损的问题。陈舒就此总结:“有一个终极的问题,就是你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写字没有钱,我愿不愿意写字?如果有一天我不拿钱写字,我还是觉得写字、做编剧、写故事这件事情非常美好,非常让我激动,那就继续,再撑一撑,然后修炼自己。当你的作品真的很好的时候,我相信这个时代,不存在被埋没的金子。但是首先你要把自己变成金子,穷则独善其身。对于一个编剧来说最好的报答,不一定是有多少合约,有多少银行存款,有多少署名。而是你自由了,你真正可以写自己真心爱的、真心愿意为它付出的故事。我觉得到这个时候,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