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奉上教科书级演技,于和伟演的周乙好在哪?
3053
原标题:《悬崖之上》奉上教科书级演技,于和伟演的周乙好在哪?
5月4日是于和伟的生日,一个多小时的直播欢乐不断,和好友们的连线能让人笑到肚痛,雷佳音向他申请连麦28次没接还上了热搜,拥有1000多万粉丝的于和伟,不搞唱跳,也没怎么上过综艺,完全靠表演实力把自己变成了“流量”明星。
直播中的于和伟没有什么明星范儿,不时露出鬼马表情,现实生活中的于和伟和《悬崖之上》里的周乙从外到内都判若两人。
每位观众评判演技心里都有一杆秤,在我这儿演技分成三档,基础的一档以自身气质和行为习惯为基础表演,难以贴近角色,不管演什么都是他(她)自己;第二档能够放下自我,用心投入到角色,但或表演不到位,或表演痕迹太重;第三档是在不同角色间自由切换,随时奉上“换脸”式演技,并且丝毫没有表演痕迹。
这次于和伟在《悬崖之上》里的表演,甚至要比我划定的第三档还要高一些,他不仅把角色塑造的极为精准,还带给观众很多惊喜,堪称行走的表演教科书,以至于看过电影之后每一场戏都令人回味。
《悬崖之上》没有废戏、也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电影始终保持紧张感,而这种紧张感要靠演员们充分入戏来驱动,任何一个演员演技拉胯、让观众出戏,就会导致气氛的全盘坍塌。所以说,相对于其他题材,《悬崖之上》的表演难度集体加码。而在这个基础上,于和伟的周乙表演难度更高,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角色限制了于和伟的表演空间,他却要在有限的空间里传递出比其他角色更为复杂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电影没有预热和铺垫,四个人组成的任务小队跳伞落地的那一刻就陷入了敌人布下的罗网之中,后面四个人境遇各不相同,有的和近在咫尺的敌人斡旋、斗智斗勇,有的在阴冷的哈尔滨面对敌人的疯狂追捕,险象环生,每踏错一步就会万劫不复,可谓是立于“悬崖之上”。
站在演员的立场,拿到这样的角色很幸运,那张电椅成了张译发挥演技的舞台,有关儿子的两场戏令人动容;秦海璐的那场哭戏特别有感染力,刘浩存饰演的小兰在稚嫩和智慧之间游走,结尾流泪的特写传神且隽永,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痛快表演的“高光时刻”。
相比而言,于和伟的周乙是行走在刀尖上,掩盖情绪、掩藏内心,从肢体语言到情绪传递都要尽量低调。
所以,在车上和张宪臣告别时,他没有挽留和不舍,被高科长关在会议室里要装出泰然自若,不能暴跳如雷。但是周乙不是没有感情的人,他蹲着检查张宪臣的尸体,悲恸的情绪转瞬即逝,他差点落泪,但是起身后表情如常,这种极短时间内情绪的反差,要比大哭一场表演难度更大。
另一方面,面对周乙,于和伟超越了表演层面,他用自己的专业和专注把自己变成了周乙,每一场戏都令人着迷,看电影的过程中感觉不到一丝表演痕迹,而走出影院又会回味他的表演细节。
纵观整部电影,能感觉到于和伟明显的表演层次感。电影刚开始时周乙真实身份没有曝光,于和伟的表现就是正常的特务,这部分他要打好人物气质和行为习惯的基础;后面身份曝光,完成“乌特拉”行动的重担转到他的肩上,这时周乙的身份和处境变得复杂,观众的诉求是看到周乙在不同身份间的不同表现,于和伟则要极其精准的去表现这一切,控制情绪和表达情绪互相制约,看到战友牺牲时情绪的切换、和张宪臣诀别时眼眶红的那一瞬间,在车上用手掐灭字条的小细节都令人印象深刻,能把这些传递给观众是演员的本事。
角色魅力和演员魅力互相成就,《悬崖之上》里的于和伟把个人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魅力来自于他对表演的高度专注,始终沉浸在角色里,并且表演的专注和角色周乙的专注高度统一。
周乙潜伏在特务科数年,乌特拉行动中他是被高科长怀疑的对象,也一直被其他人怀疑并监视着,这样的角色有高情商、高智商,并且逻辑缜密、从不出错。因此,于和伟和其他演员的对手戏就会好看到令人兴奋。比如他和余皑磊在咖啡馆的对手戏,表面松弛,实际上是一场关乎生死的心理战,于和伟看起来泰然自若,但观众能感知到他从猜测对方有没有看到记号、坦白身份加以试探,到最后变成教育对方占据上风的情绪反转。和张译的对手戏令人动容、和倪大红的对手戏张力十足,毫不过分的说,《悬崖之上》里,于和伟就是行走的表演教科书。
入行20多年,于和伟塑造过太多精彩的角色了,并且一直用不同年代、形象反差大的人物去丈量自己宽广的演技,哪怕观众有很高的预期,都能带来惊喜。为了他,我会再去刷一遍《悬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