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之最》大火背后,国产悬疑片的突围法则
2183
原标题:《无罪之最》大火背后,国产悬疑片的突围法则
作者 / 无念
四年前,一部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引进国内,以8.8的高分登顶当年豆瓣电影榜单评分最高的欧洲电影,也直接闯进了豆瓣电影Top250的第67名。同时,影片也获得了超过1.7亿的票房,成为了西班牙电影在国内的票房冠军。
两年后,这位导演的新作《海市蜃楼》再次登陆国内院线,继续保持了不俗的口碑,豆瓣7.7分,票房同样突破了一亿元。这次,观众们也总算记住了这位拍片口碑有保证的西班牙导演:奥里奥尔·保罗。
最近,导演又带着他的最新作品走进了观众们的视野,不过这次的新作是一部八集的悬疑剧,名叫《无罪之最》,已于4月30日登陆Netflix。截至目前,该剧在豆瓣上共有超过4万名观众标记“看过”,拿到了8.7的超高评分。同时,本剧的口碑也再次出圈,刷爆了社交平台,引发了一阵热议。
的确,某种程度上来看,“西班牙悬疑片”似乎已经成了某种高质量类型片的代名词;导演奥里奥尔·保罗这位新晋之秀,更是成了很多观众心目中的口碑保证。那么,在“爆款”频出的西班牙悬疑片背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西班牙悬疑片”,一种特定类型
一提到喜剧,观众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法国;一提到歌舞片,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自然少不了印度。同理,还有香港警匪片、台湾青春片、日本爱情片、韩国犯罪片等等。
把某个国家或地区和特定的类型放在一起来提,往往代表了该国家或地区在这一特定类型片上做出的突出成绩,意味着不仅诞生了很多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形成了某种文化价值的输出。在这点上,“西班牙悬疑片”自然也当仁不让地加入到这样一种评价范畴里,成为了悬疑片这一类型框架下标杆式的存在。
为什么西班牙悬疑片能够给观众们留下如此深的印象呢?它究竟做对了什么?我们以奥里奥尔·保罗和他的作品作为代表来看。
首先,好的悬疑片一定要有扎实的文本作为支撑,这是关键。故事不仅要逻辑顺畅、情节连贯,同时还要做到出场人物众多但不乱。这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实是需要比较高的能力的。
奥里奥尔·保罗人称“反转王”,他的作品最大风格就是善用反转,利用观众们的期待偏差,达到某种“烧脑”、“刺激”的观感。此前的《看不见的客人》《海市蜃楼》,包括这次的《无罪之最》,都有这样的特点。
以这次大火的《无罪之最》为例,这部剧延续了导演的一贯风格,通过对于情节的巧妙编排,多次利用反转制造期待偏差,从而不断推动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本剧在形式上也采用了比较新颖的结构,每一集以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切入,一开始可能会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但随着情节的不断深入,人物之间形成了宿命式的串联,勾勒出一幅暗黑诡谲又各怀鬼胎的人物群像。
其次,光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还不够,悬念的铺陈和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要。西班牙的悬疑片能够随时把观众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保持了强烈的节奏感,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从悬疑类型片的角度来看,可谓是做到了极致。
而观看本剧时,观众的感受也像是坐过山车一般忽上忽下。就像是在玩拼图,当解决了一个悬念,又出现了下一个谜团,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在快要接近真相时又陷入了另一个瓶颈,令人直呼过瘾。
最后,好的类型片除了要能给观众带来情绪上的观感以外,对于现实社会也要有一定的观照。
西班牙悬疑片往往通过形式上的精巧创新,最终揭露有关人性的复杂和深刻,引人深思。这次的《无罪之最》,通过大量的笔墨交代每个角色的前史,塑造了一群相当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男性的贪婪虚伪和女性的自强互救。而在人性的欲望迷宫里,有的人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有的人则实现了自我的拯救和赎罪,处境不同,令人唏嘘。
当我们谈论悬疑片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提到悬疑片这个类型,大家最先想到的一个词,可能就是“反转”。
很多观众会拿“反转是不是足够多”,或是“有没有猜到反转”作为评价一部悬疑片是否精彩的重要标准,足见这种剧作技巧对于观众们的吸引力有多大。甚至,有的影片直接把“反转”作为重要的宣传标语,比如印度批片《天作谜案》,宣传口号直接就是四个字“全程反转”,以此来招徕观众走进影院体验这种“过山车”一般的观感。
“反转”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接近故事的真相。作为一部电影的结局,真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结尾不仅可以让影片在完整性和饱满度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观众们来说,也会产生酣畅淋漓的快感。因此,很多电影也会直接把“真相”打在海报上,告诉观众,“谜底”究竟有多重要。
情报君也总结整理了近五年国内公映的悬疑类型片,得到了如下的表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列出来的都是以“悬疑”作为影片主类型的作品,更看重氛围气质的营造,所以像《唐人街探案》这样主打喜剧的王牌系列,以及《无双》这样主打动作犯罪的港产片,相对来说悬疑力度没有那么强,所以也就没有收录在内。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也可以从中梳理出某些整体现象。
首先,从票房上来看,虽然国产片《误杀》一骑绝尘,以13亿的成绩把其他的对手们纷纷甩在了后面,但其实整体上,悬疑片这个类型在国内的票房还是有一定上限的。考虑到它的类型特点和受众定位,一般来说,能够达到3-5亿的悬疑片,就已经算是名列前茅的成绩了。表格里的大多数影片,其实还都处在1-3亿的体量内,甚至还有很多没有破亿,这也说明这个类型在国内市场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其次,从制片国家和地区来看,内地悬疑片的整体票房体量要超过进口片。这其中,国产片里有很多是以合拍片的形式存在,而进口片业则主要靠着批片市场,带动了市场类型多元化的发展。而且,在这些小众国家的影片里,似乎也容易出“爆款”作品,比如西班牙的悬疑片、泰国的《天才枪手》、印度的《调音师》等等,都算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作品。
另外,从时间上来看,表格中的大多数悬疑片都是2016年之后上映的。在此之前,国内悬疑片也有过不少高口碑的作品,像《烈日灼心》《催眠大师》等等,也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但是随着近几年内地全年票房的不断飞跃,市场对于类型片市场的巨大需求,近几年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悬疑片整体较以往都上升了一个台阶。
最后,从评分来看,悬疑片的整体评分大多都维持在6分以上,其中还有很多能够突破8分,大体上评分和票房是呈现一种正相关的趋势。这也说明了,只要保证类型化的水准以及影片制作的基本质量,在故事、悬念、人物等各方面下点功夫,相比较而言,悬疑片这个类型还是比较容易获得观众认可的。
“爆款”悬疑片频出,有什么启示?
既然悬疑片这个类型在内地仍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而且也容易出“爆款”,那对我们内地市场和创作者而言,又有哪些启示呢?
其实,在情报君看来,“爆款”悬疑片的背后,往往都存在一些共通的特性。比如,正如上面提到的,悬疑片一般会和其他类型进行融合创作,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影片的体量往往也会上升好几个台阶。
一般来说,和其他类型进行融合时,“悬疑”大多是作为影片的某种风格而存在,或者是参与到影片的叙事当中,制造悬念,埋下伏笔。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唐人街探案》这样的喜剧悬疑片,借一个推理的外壳来讲述一段异国的冒险;以及《寂静之地》,把悬疑感和惊悚的氛围相融合,制造紧张感;再比如和动作、警匪、犯罪等类型的融合,突出情节的曲折性。因此,创作者也需要在影片的类型化上不断突破,去探寻不同类型之间联姻的可能性。
而且,上面也提到,悬疑片非常注重文本的开发。目前的这些优秀的悬疑片,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小说改编,或者是不同国家之间的IP翻拍。
比如,《误杀》就是翻拍自印度的《误杀瞒天记》,《嫌疑人X的献身》有东野圭吾的原著打底,印度的《调音师》则根据法国的同名短片改编而来。不仅如此,《看不见的客人》改编的意大利版《死无对证》也曾引进国内,本片还将改编成印度版《复仇》,韩国版《自白》,中国版同名影片如今也在开发当中。
翻拍没问题,问题在于是否能做到合理的本土化上。大多数的悬疑片其实情节画面的尺度都不小,如何在保留故事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规避风险,并有所创新,让故事和人物符合国内的情形,这其实是所有创作者们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
最后,悬疑片非常注重观众们的观感体验和情绪诉求。如果说在以前,很多人看悬疑片是冲着看一部“爽片”的心态去看的话;那么现在,在紧张刺激、烧脑曲折的基础上,观众还投射了很多情感方面的感受。
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误杀》。撇开影片档期、品质、优秀IP打底等一系列优势,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影片所刻画的父女情深深触动了不少观众。当自己最关心的亲人受到了欺负和侮辱时,尤其是对方是地位难以撼动的强权时,应该怎么保护家人?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把所有观众都架到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中,同时也给类型片注入了更多深层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
同样的,最近的《无罪之最》也是如此。影片精巧地编织了一张复杂的人物关系网,而透过这些巧合和悬念,本质上是想要表述人性的复杂和多面,以及宿命的无奈和无常。在这个故事里,女性多是以弱势的一方存在,身世悲惨、处境艰难,即便如此却仍努力反抗,彼此扶持;相比较而言,男性角色则普遍以某种贪婪、邪恶、虚伪、欺骗的负面形象出现,某些程度上也展现了当下时代男女地位仍旧十分不平等的社会现状。
其实,像《无罪之最》这样的悬疑剧,国内也有过不少例子,比如最近几年很火的微短剧的出现,基本上代表了目前悬疑类剧集的最高水准。像《无证之罪》《白夜追凶》,迷雾剧场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以及《摩天大楼》等等,其实都是在走这样的路子,最后的口碑也都十分出色,在社会上更是掀起了不小的讨论热潮。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悬疑类型的电影和剧集,仍将是内地市场青睐的一块香饽饽,观众们对于这样的类型和题材也始终拥有很高的关注和期待。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类型片的受众也自然会越来越广,制作水准也会不断提高。我们也期待,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悬疑“爆款”作品的诞生,助推悬疑类型在内地市场上限的不断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