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3》中没讲明白的故事,这部影片拍出来了
4365
原标题:《唐探3》中没讲明白的故事,这部影片拍出来了
2021年3月26日刊 总第2747期
近期,一部讲述“日本遗孤”的影片《又见奈良》让冷清的三月电影市场终于有了些许活力。影片其实是一部反战主题的电影,但却借助了“战后遗孤的故事”反思了战争之后的隐痛。
而在刚过去不久的春季档电影《唐探3》中同样也涉及到了“日本遗孤”这一历史问题。只不过《唐探3》里的“日本遗孤”并不是故事主线,而是揭晓案件剧情的元素,只是电影里其中一部分内容。而《又见奈良》则是将这个主题作为故事主线,借助一个中国养母到日本寻找遗孤养女的亲情故事来表达这一主旨。
该片此前便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先后入围了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2020金鸡国产电影展新动力电影之夜等国内外知名影展,行业口碑不俗。
跨国寻亲之旅
折射 出一段历史遗留的创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更彻底地占领中国,向中国东北大量移民,他们妄图改变东北的民族构成,建立一个新的“海外殖民地”。日本政府千里迢迢移了一群人过来,这些人被称为“开拓团”。日本战败后,这些日本军民的后代很多被遗弃,被不少中国家庭收养,这群人被称之为“日本遗孤”,《又见奈良》就是以这个为故事背景所展开。
1954年,陈慧明收养了一位日本遗孤,取名为陈丽华,陈慧明夫妇俩将她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1994年,丽华决定返回日本找寻自己的亲生父母,到了日本后丽华一直通过书信的方式与陈慧明保持着联系。2005年,一直跟养母保持着亲密来信的陈丽华,突然没有了音信。这令陈奶奶不由担心起来,年过80岁的她,决定远赴日本奈良,在遗孤二代小泽与日本退休警察的帮助,开始了寻女之路。在异国寻女路上,他们邂逅了许多归国遗孤,这些遗孤所处的状况也并不是很好,同时也折射出战后不同的创伤问题。
在寻找的过程中,唯一的线索,就是陈丽华寄给陈奶奶的信件,通过信件他们找到了陈丽华之前打工的地方,当警察拿出照片时,豆腐店的老板娘只是表示她在这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并且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一次店里东西丢失了她们误以为是陈丽华偷的,后来虽然查出真相证明了她的清白,但陈丽华还是决定辞去这份工作,老板娘表示之后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
听着老板娘说着女儿过去在这里工作的种种,陈奶奶心里五味杂呈,离开前,她还买了一份豆腐甜甜圈带走。晚上回到住所,她一边细细品尝着它的味道,一边想着女儿当时受苦的情景,作为母亲的陈奶奶心里非常难过。报喜不报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儿女的习惯,陈丽华知道母亲会担心自己,在所有信件中也从未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现状,陈奶奶直到见过老板娘后才知道,自己原来对于女儿到日本后的生活几乎一无所知。
之后,他们又通过信件知道了,原来丽华在奈良还有一位园林护工的聋哑人朋友,在交谈中获知园林护工原来也是一名“日本遗孤”,或许正是因为两人有着同样的经历,两人才成为了朋友。从他这里刘奶奶知道了更多关于养女丽华在日本的境况,原来丽华日本的寻亲并不顺利,原本丽华以为找到了自己的亲人,结果血缘鉴定失败了,之后她也被日本家庭驱赶了出来,从此便不知下落。经历过战争风霜和丧子打击的奶奶,在听到这些讯息后,满眼都是心疼和泪水,孩子在异国他乡,究竟遭遇了多少挫折和委屈,她只能从陌生人口中听闻一二。丽华的不知去向,一定也和这致命的挫折有关系。
导演在设计寻找丽华的过程中,从丽华的生活轨迹中也折射出园林护工、交警、小泽等“日本遗孤们”的生活窘境。对于一代遗孤来讲,即便历经千辛回到日本,由于生活习惯与语言不通,一直不被日本社会接纳,最惨的莫过于像陈丽华这种最后流离辗转,被挤压至社会生活的最边缘直至消失不见的。
而这样的现象到了二代遗孤小泽们身上也并没有好到哪里,从小泽在店里打工强调自己是日本人,以及男友父母一直强烈反对她这个华人女友,还有小泽多次请假时上司冰冷刺耳的语气中就可以感受到,二代遗孤除了语言上有好一些外,依旧还是不被社会完全接纳。而到了三代遗孤交警的女儿身上,这种现象似乎好了很多,可从小女孩孤僻的性格也能看出,这段历史遗留问题或多或少还在影响着第三代人。导演并不希望将文化的冲突放到影片显眼的位置,但又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于是他通过人性与人性之间的冲突将这个“历史隐痛”表达出来。
各个层面上都在呈现着
“消失”与“隐去”
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透露着“消失”和“隐去”两个主体。陈丽华回到日本试图找寻亲人,没找到,到突然与陈奶奶失去了联系,这本身就是一种“消失”。如果不是养母远从中国来找她,她可能就是一个在社会和历史上都隐去的人,在中国,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日本遗孤是个不被接受的群体,回到日本了,日本人却把她当中国人看,这种“它乡成不了故乡,故乡却还是他乡”的感受,从陈丽华写给刘奶奶的信件中就可可窥见一二,一句“有时,我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道出了全部的心酸。
影片中还有两处做得很好的细节,一个就是陈奶奶在寻找的过程中并不知道养女的日本名字叫什么,这也影射出丽华以及她背后的无数人,回到日本后都被文化和国族剥夺了姓名,残酷又现实。另一个细节就是,陈奶奶在来日本的时候手上拿着个相机,原本是想在寻女的旅途中留下些影像,每次走过丽华照片和信中提到的地方,陈奶奶都会拍照留念,然而在退休警察的朋友打来的电话中得知丽华可能死去时,小泽回到家发现相机里面根本没交卷,没交卷的空相机,也意味着另一种“消失”。
不止是丽华,片中每一个人都围绕着这种 “消失”和“隐去”。退休警察一雄每天都在等待女儿的来信中度过,他之所以愿意帮助陈奶奶和小泽,一是在奶奶身上也找到了同为父母的孤独感,二是也是想通过这个事情找寻一些社会存在感,这些放在老年化现象严重的日本,也是老龄群体在社会语境下的消失。
其实二代遗孤小泽身上,也有着一代遗孤丽华的影子,小泽的父母在回到日本后,由于不习惯日本的生活,又选择回到了中国,她自己则选择继续留在日本,却也没得到过日本社会的接纳,从某种程度来看,她也是另一个丽华。丽华在日本生活的困境让小泽深有感触,这也是为何在得知丽华可能去世时,她哭泣不止的原因,她的哭泣不止是因为刘奶奶希望扑空,还因为她害怕,怕自己未来也会像丽华一样,在这样无底洞的生活中被人遗忘。
全片以多个角度,带人走进了两代日本遗孤的现实生活,那些被大众遗忘在角落里的群体们,如果不是这次寻找,他们也就在这种日常生活里隐去身影。全片也在告诉着我们,要珍惜眼前人,也要抓紧时间去见那些我们想见的人,不要让人生留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