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福利|《刺杀小说家》:导演道歉,还是观众不懂?

464

发布:2021-11-15 21:13:45  来自 北朽暖栀 觅知友会员

原标题:内含福利|《刺杀小说家》:导演道歉,还是观众不懂?

 关于春节档,最近流传一个段子:电影散场,旁边大哥起身就走,女的留他,说看看彩蛋。

 大哥说啥彩蛋啊?导演出来道歉啊?

 评论区一阵哄笑。有人猜测这部电影是《刺杀小说家 》。

 如果是,那我希望这位大哥,和哄笑的网友们,在看完本文后能重新审视这部电影。

 可以说,《刺杀小说家》不仅值回了票价,它还很可能隐喻着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文丨    坎波斯

    编辑丨    雷伊斯

 确实,在整个春节档中,《刺杀小说家》都像是一个异数。

 改编自纯文学、路阳五年磨一剑、巨大的特效投入、多重时空下的复杂主题......

 如果说票房黑马《你好,李焕英》是因单纯而夺目,那么,《刺杀小说家》则是因复杂而迷人。

 虽然春节档观众追求轻松、热闹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丧失了对电影复杂性的欣赏能力,那么,这并非导演之过,反倒是观众的不幸。

    双重嵌套:    

    从东北到重庆,隐喻犹在    

 《刺杀小说家》(以下简称《刺》)的复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的嵌套结构。

 电影没那么直给,反倒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包裹一层。

 最外面这一层,来自原著小说作者,东北作家群代表人物双雪涛。

    “大雪覆盖不了凡人的热血,尊严和自由在绝境里逢生。”  

 这是《刺》原著小说集《飞行家》的封面之语。

 双雪涛写过很多东北衰落后小人物的故事。时代巨轮从个体身上碾压而过,曾经的荣光变成凡人的叹息,这是东北作家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境。

 但这也正是他们文学发声的源头。

 而在《刺》中,小说家路空文(董子健饰)也面临类似的困境。

 路空文年过30,一事无成,写小说灵感卡壳,现实中潦倒落魄。

 这种个人困境几乎与双雪涛成名前的经历相重叠,只不过故事背景从大雪覆盖的东北,换到了高楼魔幻的重庆。

    而路空文面临的时代困境,则从大工业的衰败转变成大数据的梦魇。  

 《刺》中,阿拉丁公司的李沐(于和伟饰)用被投影放大的巨手,抚过台下一大票信众的肉身。

 掌握资本,掌握大数据的他,早已成为时代的新神。


 不仅如此,他还是路空文的杀父仇人。

 试问,在大数据时代,到底是谁杀死了我们的精神父亲?

 所以,李沐与路空文的仇恨搭建,其实也充满了隐喻性。

 路空文的复仇之路,某种程度上,也是大数据时代,个体的觉醒之路。

 可是,手无寸铁的他如何复仇?

 答案是:写小说。

 文学创作中闪现的个人意志,不正是对大数据的反抗吗?

 当路空文的小说《弑神》写到“空文决定去找赤发鬼,远处的赤发鬼也感觉到了什么”时,现实中在台上迷惑众生的李沐也应声倒地。

 路空文的小说能够影响现实,这仿佛成了双雪涛的腹语术:一个潦倒的小说家,也能通过文学改变现实。

    小说《弑神》的内容,因此构成了电影的又一层嵌套,那是一个既架空又充满现实隐喻的异世界。  

    极权与偶像崇拜:    

    一介凡人的弑神之路    

 在《刺》的异世界中,同样有一个只手遮天、掌控众生的神——赤发鬼。

 他对应的是现实中的李沐。但异世界架空的设定,给隐喻和留白提供了更多空间。

 比如赤发鬼和路空文的父亲久天,生前为结拜兄弟,在权斗中,赤发鬼杀死了久天,并将其葬在树下。

    这种因为党争,手足相残的事,历史上并不少见。  

 赤发鬼将京城分成13个区域,让各区域的人民自相残杀,最后只剩下烛龙坊和白翰坊。

 烛龙坊的百姓狂拜赤发上人,当赤发鬼挑起烛龙坊对白翰坊的终极一战时,我们看到城中的文人被当街砍头,诗词字画全都付之一炬。

    这又和焚书坑儒的狂热暴行何其神似!  

 除此之外,赤发鬼对底层人民还实行宵禁制度,极权之下,百姓在恐惧与狂热中,成为一代顺民。

 影片中最具讽刺性的震撼一幕,莫过于当路空文推开统治者的大门时,看见的却是一大群沉睡中的红甲武士。

 赤发鬼麾下的红甲武士要么沉睡,要么醒来成为维护统治的杀人机器。


 上一次电影中出现这么壮观的场景,还是徐克的《倩女幽魂2》。     那部影片同样表现了满朝文武实际上都是行尸走肉,高层利用偶像崇拜控制民众的情节。  

    因此,在异世界的故事嵌套中,人物的困境再次转化升级,并且直指我们民族历史深处的阴暗角落。  

 而将阴暗劈开一道光的,除了复仇的路空文,还有苦苦找寻女儿小橘子下落的关宁(雷佳音饰)。

 关宁在异世界中也是一位红甲武士。但在追杀空文和小女孩时,他的铠甲面具上被劈开了一道裂缝。


 那道裂缝,让他看见了女儿,看见了光,也为他从沉睡中醒来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关宁找寻失踪女儿这条线,极好地补充了路空文弑神的线索。

 因为路空文的反抗之路,是依靠小说改变现实,但这多少显得有些闭门造车。而关宁为了寻女,加入弑神的队伍,则为架空的设定找到了有力的情感依托。

 电影最后的大决战,关宁接过路空文的笔记本开始续写小说,异世界中的他手持喷着蓝色火焰的加特林,嘴里高喊着“代表月亮消灭你”,和赤发鬼展开了终极决战。

    很多人吐槽这个段落,但殊不知,这可能是全片最感人的片段之一。  


 因为这个段落的设定是不会写小说的关宁,必须通过以写小说的方式,救出女儿。

 小说并不是谁都能写的,小说自有其情节、人物与结构,关宁出于对女儿的爱,最终用他自己的语言,完成了小说。

 这语言即使幼稚,但也是一个父亲最真挚的语言。因为真挚,所以动人。而文学诞生的根源,想必也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情节与技巧,而是人类内心深处最普遍的情感。

    结语    

 通过梳理《刺》的多重嵌套故事,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主题涵盖极为广阔。

 但问题也在于这里,电影想讲的主题过多,势必分散观众对每一个主题的注意力。

 观众在看国产特效、看小说改变现实的噱头,看关宁与小橘子的父女情之间,很容易找不着北。

 影片的slogan“只要相信,便能实现”,也有一些大而无当的感觉。

 ‍


 落点太多,反倒难以精准获取观众。

 其实,对于这样一部在春节档上映的影片,有时候做减法的效果可能比做加法更好。

    但是,我相信,一路做加法的路阳,一定有着他的初心。  

 正如李安导演为了实践120帧技术,不惜拍摄《双子杀星》这样的电影。

 李安导演难道不懂讲故事吗?当然不。但他选择一意孤行,是因为电影作为工业产品,需要在工业化的体系内探寻未来的道路。

 我相信,路阳拍摄《刺》,也有着类似的考虑。

 《刺》的创作耗时5年,后期就花了2年,而且全部使用的中国团队。

 最终的特效呈现,还是对得起观众的票钱。而且这样的特效,也必须在大荧幕上观看。这在流媒体盛行的今天,意义重大。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工业意义丝毫不逊于其故事价值。

 路阳团队想必也是在春节档的流量红利、作者的自我表达和一个可供工业化探索的剧本之间,反复平衡后,决定了《刺》的最终呈现。

    也许拍电影有更省力的道路。  

    也许收割票房也如此。  

 但《刺杀小说家》团队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因为,这是他们的相信与实现。

    福利!!!    

 1、转发本文至朋友圈,并将截图发送至本公号后台。

 2、在本条推送留言区,留下你对毒药公众号与《刺杀小说家》电影想说的话。

 3、我们将抽取7位读者(点赞数最高的前5位+随机抽取2位),每人赠送《刺杀小说家》电影票一张,名单下篇文章公布。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娱乐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