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佳恐怖片在此,《隐形人》教你如何制造“心理惊悚”|心镜

1929

原标题:今年最佳恐怖片在此,《隐形人》教你如何制造“心理惊悚”| 心镜

    2020年12月6日 刊       |       总第2345期  

 "以前制造小丑需要把它扔进化学池,现在制造小丑只要把它扔进社会。"

 这句话是写给电影《小丑》的评论,但也侧面点明了一种现象:电影中制造恐怖的方法,正在越来越趋实。

 上周五在国内上映的科幻恐怖电影《隐形人》,就剥离了感官刺激,将虚幻的恐怖形象具象化,悲剧更加社会化,恐怖片有了影射现实的作用。

 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97年的科幻小说,以及1933年的同名电影,可谓很古早的IP了。原作讲述了一个天才科学家发明了隐身药水,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

 而此版《隐形人》则推翻了原作叙事,在契合“警惕科技掌控人类”的命题同时,结合了“MeToo”(美国反性骚扰运动)“平权”等时代背景,讲述了西西莉亚在男友突然自杀后遭到一个隐形人反复折磨,不得不奋力求生并查明真相的故事。百年IP,有了新的生命力。

 一个始终看不见又一直在场的反派,一个经受心理创伤又以私刑复仇的被欺凌者,《隐形人》“他人即地狱”的存在主义视角,为观众构筑了极具观赏性的惊悚故事。

    始终在场的“他者”    

 “隐形”是这部电影的“题眼”,它是个科幻概念,同时也是个心理隐喻。

 先来说说科幻概念,本片以此制造了恐怖感的显性部分——始终在场的“他者”。

 西西莉亚男友阿德里安,是隐形光学博士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开发隐身技术,同时他是个控制欲极强的暴力分子。当西西莉亚终于找到机会逃离他后,隐形人上线。

 恐怖片中经常运用“未知感”来营造恐怖氛围,通常未知有三种:未知事物、未知人与未知环境。“隐形”的科幻概念,将这三种一并凑齐了。

 厨房突然燃烧的灶火、滑落到床下的毯子上的脚印、镜头刻意留出的空白画面、窥探性的镜头视角……似是而非的存在感,永远提醒着观众和女主,未知事物正在侵犯着你的区域。

 女主意识到周围发生的一切并非仅是自己的臆想,“未知人”就出现了,所谓隐形人或许就是阿德里安,男友根本没死,而是在以另一种方式控制惩罚自己。

 我们熟悉的恐怖片中,有很多类似的“他者”。例如,《孤儿怨》中外表是幼龄少女实则背负了多条人命的中年妇女伊斯特,《沉默的羔羊》中的精神病学专家汉尼拔博士等,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他者”。这种隐匿于身边的危险形象,极大地强化了观众的移情感。

 恐怖电影的未知环境往往设置于深山别墅、林中小屋、以及各式各样的密室等蛮荒之地。例如电影《林中小屋》《闪灵》《寂静岭》等,都是借主人公与外界失去联系的环境构置增强了恐怖氛围。

 而《隐形人》从一开始给了一种“希望感”,西西莉亚成功搭上姐姐的车逃离男友,跟可靠的警察朋友住在一起,以最日常的家庭氛围贴近观众,然后再慢慢打破它,制造了一个永远未知的环境。

 观众在看恐怖片的时候什么时刻最恐惧?就是当你发现鬼原来一直跟着你进出电梯、一直坐在你的肩头、还能爬进你的床……这时候,“已知环境”都变成了未知,无处躲藏。

 隐形人就是先慢慢入侵西西莉亚的私密空间,接着给西西莉亚身边人带来了实质性伤害,使其彻底孤立无援。而后,西西莉亚将姐姐叫到了环境噪杂的餐厅对谈,这是她唯一证明自己没说谎的机会。此时的环境为观众打了个强心剂。

 但西西莉亚的姐姐却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刀致命。隐形创造的未知环境是无处不在的,影片的恐怖氛围层层叠加,给了观众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除了“未知感”之外,《隐形人》还运用了恐怖电影里常见的宿命感,也就是“不断反复”这一元素。

 比如《恐怖游轮》中在女主的视角里故事不断重演,周围的朋友一再接连被杀,进入无限循环;《忌日快乐》中女主屡次被杀,然后醒来,直至找到凶手。这就是主角以“宿命论”为自我选择负重,进入了“在劫难逃”的枷锁里。

 《隐形人》是从警察女儿被打、邮箱自动给姐姐发送了恶毒邮件、姐姐被杀、精神病院保安接连被杀等情节安排,预示着女主角的命运走向,虽不是时间循环,但多少有了女主寻求庇佑无门的宿命感。

    创伤后的“自我”  

 “他者”始终在场,但几乎没有露面,影片一大半时间都是女主西西莉亚的独角戏。而“隐形”这一“题眼”就成了心理隐喻。

 在电影《异度空间》里,张国荣饰演的心理医生阿占曾说,“我们的大脑除了会累积许多知识和经验,还会接收各式各样的鬼怪……当听说关于鬼怪的细节描述,我们的脑袋就会自动地把以往积存的资料化为影像,从而产生恐惧感。”鬼怪也许不在世界,却在人们心中。

 西西莉亚脑海里有男友研究隐形人的记忆,而其他人对此却一无所知,在其他人眼中,西西莉亚就是个创伤后反应过激的疯子。而女主的遭遇越荒唐魔幻,周围的朋友越是接连远离,观众越能感知到女主封闭的精神世界,以及不寒而栗的集体麻木。

 《隐形者》其实是对一种隐性暴力的隐喻,“心中的鬼怪”虽然更为可怕,但警惕这种隐性暴力与潜在危险的存在,才是影片的出发点。

 由此,影片将西西莉亚推向了私刑复仇的境地——穿上了隐形衣,杀死了男友阿德里安。

 最后的转折,成功将《隐形人》从一部科幻惊悚片,嫁接到了心理惊悚片。

 在整部电影中一直备受“隐形人”折磨的受害者西西莉亚,突然在结局成为了最终的Boss,观众在爽感之余,也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惊悚。电影名字中的“隐形人”又是指的谁呢?

 美国1995年的恐怖电影《七宗罪》讲述了一个连环杀手,根据天主教教义中的人性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来选择受害对象,最后他通过夺去心爱之人的方式激怒警探,迫使警探自己犯了最后一桩罪——"愤怒",恶人以杀戮的方式进行传道。

 《隐形人》中,西西莉亚在受到生命威胁时,在手机里收到了来自“隐形人”的短信:Surprise(想不到吧)。而当西西莉亚杀死男友后,同样盯着他的眼睛说“Surprise”,被欺凌者最终以私刑完成复仇。

 “用‘恶人’的眼睛来看世界”,在让观众对现实世界有了更唏嘘和深刻的认识,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性。主角面对自我挣扎与他者审视,在生活的漩涡里进退两难。在现代世界里,当上帝已死,我们该向谁寻找救赎?正是《隐形人》最后留下的惊悚一问。

 【文/申兑兑】

    影视独舌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媒体主张: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娱乐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