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令》热播再次引发耽改讨论,从耽美到耽改的转变意味着什么

4545

原标题:《山河令》热播再次引发耽改讨论,从耽美到耽改的转变意味着什么

随着《山河令》的热播,关于耽改剧的讨论再次被摆上台面,但一次次的讨论都未能解决那个终极问题,即:  我们能不能以正常眼光看待耽改作品?

伴随耽改剧而来的关键词句主要有“卖腐”、“男演员下海”、“想红想疯了”甚至“内娱完了”。

每当看到这些熟悉的字眼,都觉得可气又可笑,必须得承认这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无差别扫射,把所有耽改作品和该题材拍摄演员都一棒子打死,也太不公平了。

为什么男演员和女演员拍偶像剧是神仙爱情,两位男演员就成了卖腐?为什么其他题材都不会得到猎奇眼神,而到了耽改剧这里,就变成了男演员下海?

每个圈层都有一条鄙视链,  妈粉看不起女友粉,唯粉看不起cp粉,而凭借耽改剧大红大紫的演员们,被提起来总少不了一句“卖腐出身”,似乎没拍过耽改剧的总格外高贵一些。

这刻在骨子里对少数派群体的否认和鄙夷,看来不是空喊几句平权,就能消失殆尽的。

凭心而论,耽改剧这些年已经足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拿出比一些烂剧高出十倍的诚意,却依然得不到一句公正评价。

说到耽美剧,我们不会把《霸王别姬》、《蓝宇》、《春光乍泄》等电影纳入其中,因为它们在艺术的渲染上更为强烈,所诉说的故事也更加基于现实,而普通受众对于耽美的要求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漂亮的爱情”。

这既定义了演员颜值,也定义了故事的情感方向,观众不想在一部耽美剧中看到太多分支的情感,能满足大部分人对另类爱情的窥探欲,以及这种看似高岭之花不接地气,实则囿于世俗的情感,如何在一个没有阻碍,或者就算有阻碍也能完美解决的世界观里,顺顺利利的皆大欢喜就够了。

涉猎耽美剧多年,  内地第一部引起网友注意的耽美剧,是由孔垂楠、黄礼格主演的网络电影《类似爱情》。

该影片导演对于《类似爱情》的想法非常深且广,他不是想单纯拍一个爱情故事,他希望能探索人性,打破人们对传统道德观念的钳制,令大众能更加理智宽容的看待另类爱情和该群体。

但是,这部电影上映于2014年,虽然腐女已经漫山遍野,但耽美文化依然属于小众群体的狂欢,导演空有想法,却没有前人给他经验教训,只能在黑暗中试着摸索,最终没能很好地将想法与剧情相结合,导致成品也只满足了“顺顺利利,皆大欢喜”。

虽然这部电影的剧情老套且俗气了些,  但它将该群体所面临的,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困境,比较直白地铺陈在观众眼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的进步。

由于《类似爱情》吹响了内地耽美的第一哨,给孔垂楠和黄礼格带来了空前关注,随后一大批耽美剧纷纷登上网络平台。

不完全统计,能叫得上名字的就有  《逆袭》、《盛势》、《烟袋斜街10号》、《灵界室友》、《识汝不识丁》、《愉此一生》、《决对争锋》 …真的太多了。

这么多耽美剧,难道每一部都能成为爆款吗?不,真正被大家记住的有两部,一部是由黄景瑜和许魏洲主演的《上瘾》,一部是台湾CHOKOTV的自制剧《HIStory》系列。

可能大家比较熟悉《上瘾》,2016年它播出的时候,夸张点来说,(腐女)万人空巷,不看《上瘾》你就out了,连刘德华都在看呢。

看一下时间,直到2016年,耽美剧还在大胆地拍爱情呢,那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耽美剧变成了耽改剧,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耽改”指的是改编自耽美小说,但又因为各种客观因素,只得隐晦处理双男主的感情线,最常见的做法是放大剧情以掩饰爱情,或者直接改为搭档、知己情。

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看到了《镇魂》和《陈情令》,这两部作品堪称耽改先锋和里程碑。

而二者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镇魂》似乎还没完全从耽美向耽改的转变中适应过来,剧情之零散、尴尬和那些年的网络耽美剧毫无二致。

相比之下《陈情令》做得好多了,编剧在调整原著时间线、修复剧情bug以及双男主的感情处理上,都做得相当到位。

再加上多年来市场积累,观众品味改变,大环境对于感情多元素的包容,《陈情令》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一举大爆出圈,顺便向娱乐圈输送了两位顶级流量。

耽美向耽改的转变或许让很多喜欢耽美文化的粉丝不满,觉得既然不能完全尊重主角的爱情,倒不如让他们永远做个纸片人。

但如果眼界放宽一点,会发现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幕后之手野心勃勃,不再满足于只吸引腐女,而是试图充分开发整个IP,将受众从原著粉扩大到路人盘,甚至像《陈情令》一样,将国风文化输送至全球。

后来的《鬓边不是海棠红》更是证明了这一点,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耽美文被改编成正剧内核。

每一位关注国产影视的粉丝,都希望看到国剧能百花齐放,各种题材争相斗艳,市场是一块大蛋糕,既然总要有人来分食,耽改剧又何尝不可呢?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娱乐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