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汹涌》:翻拍电影的市场挫折与创新尝试|评论

4348

原标题:《人潮汹涌》:翻拍电影的市场挫折与创新尝试 | 评论

 文 |詹庆生

 编辑 |姬政鹏

在创造票房新纪录的2021年春节档,《人潮汹涌》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挫折。本片虽然事先确未被广泛看好,但以其原作基础、主创实力、明星影响、类型期待而言,其市场表现之低迷仍令人吃惊:它在首日就掉了队,早早成为了春节档竞争中最早的“出局者”。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其评分却在某平台的同档期影片中排名第二。好在随着长假结束,影片口碑效应逐渐显现,上映十一天即超越几个竞争对手,单日票房跃居春节档“腰部”位置,累计票房也超过3亿元。

《人潮汹涌》所遭遇的市场挫折,口碑与票房之间的巨大落差,成了本次春节档等待破解的谜团之一。作为一部翻拍电影,《人潮汹涌》的成败得失亦值得探析。

近几年来,电影翻拍虽有《英雄本色2018》《追捕》等公认的失败之作,但《误杀》《找到你》《西虹市首富》《追龙》《重返二十岁》《情圣》等则取得了市场和口碑的认可,甚至还诞生了《十二公民》这样获得极高评价的力作。这些作品广泛涉及悬疑、动作、喜剧、奇幻、文艺等不同类型,翻拍已经日益成为了一种常规的电影创作路径。

《人潮汹涌》翻拍自2012年的日本影片《盗钥匙的方法》,后者为《电影旬报》年度十佳,更获得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编剧奖,2016年的韩国翻拍版本《幸运钥匙》评价也不错。中国版的《人潮汹涌》即使票房受挫,其评分亦不低,足见原作提供的基础是相当扎实的。

 电影翻拍的难题在于,既要准确把握和保留原作的精髓,又不能照猫画虎,要进行必要的本土化改造和与创新。 《人潮汹涌》包括《幸运钥匙》都保留了原作的核心创意。

这是个“互换人生”的故事:杀手在澡堂滑倒失忆,人生失意自杀未遂的“废柴”演员捡走其钥匙,职业与性格迥异的两个人开始了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互换人生”的题材其实并不新鲜,此类作品多是喜剧或其交叉类型,如《你的名字》《羞羞的铁拳》《与冤家约会》《小姐好辣》《我身体里的那个家伙》《天生一对》等,通过身份变换甚至性别倒错来制造喜剧效果,或者由不同身份、性格和人生际遇的对照反差来传达某种生活启悟。

《盗钥匙的方法》及其翻拍版本想要表达的则是,在更换身份之后,杀手即使面对与失意演员相同的环境和职业,却可以通过强大的自律精神和严格的自我要求,开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同一间小屋,可以混乱污秽也可以焕然一新,同样做群演,可以敷衍了事也可以钻研进步甚至崭露头角。外部原因只是懒惰混世者的借口,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才是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幸运钥匙。这个颇有心灵鸡汤味的题旨,在片中鲜明极致的人生境况对比中,倒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而《人潮汹涌》并未止步于此,  导演饶晓志为其添加了对普通人生命的关注,就像片中高潮一幕那样,小人物之间温暖甚至热血的相互扶持与支撑,显然都延续了《无名之辈》的主题。 生存的艰难也被放大了,周全在笔记本中写下触目惊心的“活下去”,他不仅去做群演,晚上还去扮小丑,想尽办法得让自己活下去。即使片中的反派晖姐,也曾有过漫长的底层挣扎的经历。这种打工人的艰难与辛酸显然是原作中没有的。《人潮汹涌》试图添加和描述的是一群“无名之辈”的群像,是小人物们卑微的尊严。

影片尽力为故事设置了一个本土化语境:泛滥的信用卡信件、住在病房过道的病人、长租公寓爆雷、身着西装的各类中介、“你是什么垃圾”的流行梗、自取快递柜、追求十万加的自媒体等;加入了诸多中国电影的致敬元素:路阳、郭帆客串《刺杀剧作家》和《流浪星球》的电影导演,群演对《旺角卡门》中张学友经典表情包的Cosplay,《喜剧之王》的插曲以及《演员的自我修养》,《无间道》《天若有情》等刘德华电影中的经典造型,甚至由郭帆亲口对刘德华说出“感谢你对中国电影做出的贡献”;片中还有导演的各种自我致敬:《你好,疯子》中的表演,《无名之辈》的歌曲,话剧《你好,打劫》甚至在片中出现了三次,而塞缪尔·贝克特的《终局》海报、彼得·布鲁克的名句、周全寓所窗外的舞台化布景、高潮段落的剧场风格表演等则显然是导演挟带的“私货”。

在日韩版本中,“废柴演员”角色都是最为“拉胯”的部分,本片中亦如此,但本片中万茜的独立女性设置,尤其是黄小蕾饰演的晖姐,则可看出二次创作的积极尝试。

然而,作为翻拍的《人潮汹涌》有着成功的原作基础,使用了超级明星,改编亦不可谓不用心,却为何会遭遇票房挫折?这当中或有类型重叠、档期选择等原因,但回顾在春节档完成逆袭的黑马影片,如《红海行动》以及今年的《你好,李焕英》,无不是靠着自身过硬的品质,或者与观众之间的深度情感共鸣才能脱颖而出,而  客观地说,《人潮汹涌》的品质或还不具备大幅逆袭的实力 。

与日韩版本比较,《人潮汹涌》有几个明显的不足。首先是在故事核心设定上弱化了人物的极致性,导致反差性和戏剧性不足。原作故事的核心设定,是“冷血杀手”和“废柴演员”之间的反差性。杀手的暴力与强悍、计划与自律意识、勤奋与进取精神,与“废柴”的软弱、懒散、懒惰、无目的、无追求之间形成反差并由此创造喜剧效果。

日本原版中,香川照之先天的莽汉形象,与堺雅人的文弱之间足以形成反差。韩国版中,粗豪杀手的形象更被戏剧性地放大,柳海真虽然失忆,却靠着过人身手打出一片天,成为冉冉升起的电视明星,还凭借娴熟刀法成为网红厨师,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却不会拍吻戏更是片中的名场面。

而在《人潮汹涌》中,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周全的杀手身份几乎被稀释到了极致。唯一的“杀戮”场面仅用几个远景镜头暗示,连脱下手套和“血衣”的镜头都直接删除了。由于年龄及语言的先天局限,刘德华饰演的杀手不仅未能呈现出任何杀手的特质,甚至显得过于卑微和孱弱。作为群演,在其还未真正展现超凡表演能力之时,导演就已经迫不及待献上了对于刘德华演艺成就的致敬。弱化杀手身份,不仅弱化和模糊了其性格和技能,也模糊了影片的反差和戏剧效果。

更为关键的,是  影片在进行文化改造和植入时造成的某种拼贴感,在叙事上又过于大而化之,缺乏严密的逻辑与细节支撑,导致影片内在张力和说服力不足。

《盗钥匙的方法》是较为典型的日本黑色喜剧,并不追求宏大的格局、场面和奇观效果,而是更突出精巧的叙事结构,在谨严又夸饰的表演方式配合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该片之所以经典,除了互换身份的核心创意,更在于那些细致入微、前后呼应的细节支撑,系统建构了人物性格和故事走向的合理性,形成了颇富趣味的观赏效果:古典音乐、强迫症式的计划狂,秉性爱好的共通性,为跨越阶层的男女主人公的相爱提供了足够的细节支撑;音乐不仅表明个人趣味,还是主人公的记忆唤醒工具;出版社的奢侈收藏品杂志,最后完成了戏剧化的反转;看似闲笔的爱情心跳台词,此前探访过的邻居“宅女”等,直到彩蛋还在创造戏剧性,不仅展现了男主的性格转变,也点明了影片的爱情主题。

然而在《人潮汹涌》当中,虽然也使用了笔记等元素,但它们显得过于大而化之,既未突出强调亦未能形成呼应关系。片中确有大量的本土化转换和植入,但这些元素之间似未产生有机的化合作用,尤其是那些所谓的“致敬”,或只是电影圈的“内部梗”,或只是导演的某种自恋式呈现。它们多是被生硬嵌入,彼此间并无呼应关系,这多少使叙事显得破碎,甚至成为无意义的拼贴,如原作中的彩蛋是前后呼应的妙笔,而本片彩蛋中导演的亲自出场则是脱离剧情的多余。

与韩国版一样,本片的故事与人物还存在许多逻辑漏洞,比如小九叙事线的中断、肖央性格与行动变化、男女主人公童话般的爱情线等都还显得生硬和单薄。

《人潮汹涌》改编较大的是结尾,这个段落相比原作要更加激烈,场面也要大得多,然而其效果却差强人意。原作的结尾虽显得较为温吞,但仍然有着相对严格的逻辑,尤其是其中的反转颇有反讽的趣味性。而  《人潮汹涌》虽然也有新增的亮眼设计(如假扮国际刑警及失败,以及晖姐的反应等),但整体上似乎成了一段失控的“乱炖”,其导火线居然只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误会。对于荒诞喜剧来说,误会原是基本技巧,但如此的高潮叙事似乎显得过于随意,也并没有产生类似科恩兄弟电影那样荒诞的宿命感。

此外,虽试图为角色添加小人物的情感光谱,但本片毕竟建立在一个高度假定性的戏剧框架之中,周全是在努力生存,但这只是短暂的底层生活体验,他终究属于那些奖状和奖章所暗示的精英阶层,这也使观众很难像《无名之辈》那样与角色产生深层的情感共鸣。

电影翻拍必然面临与原作甚至其它翻拍版本的对比,这有点像是一种艺术竞赛,同一个故事,看谁讲得更出彩更动人。

《盗钥匙的方法》作为原型,奠定了一个极具创意的黑色喜剧框架,格局不大,但更加集中、纯粹、精巧、完整,带着一种日式喜剧的拙朴动人感,所获评价也最高。

《幸运钥匙》选择了商业类型化的改编方式,更加夸张和戏剧化,喜剧效果显著,却也流露出满满的套路感,逻辑漏洞也相当明显。

而《人潮汹涌》做了大量的本土化改造,不乏某些创意亮点,导演甚至试图为其赋予某种作者性,但这种表达的个人性与市场压力下的商业性之间似乎还存在割裂,导致其自身的逻辑难以自洽,而过多的文化植入和所谓“致敬”造成的拼贴感,又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和损害了它的极致性与完整性。

《人潮汹涌》不失为一部有特色的改编之作,但较之于原作却还有较大的差距,仅从商业娱乐效果而言,甚至可能也不如韩国版。这或许正是其遭遇市场挫折的内在原因。电影翻拍没有必赢的公式,但也不是毫无规律的玄学,  既要克服种种或隐或显的文化折扣甚至先天折损,又需在保留原作精华与本土化创新之间取得平衡,这同样是对艺术创造力的一种挑战 。

所以,虽然效果不甚理想,就其所进行的种种创新努力和尝试而言,《人潮汹涌》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为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  

声明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娱乐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