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的功效与作用
5000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Cán Shā
【英文名】silkworm shit
【别名】原蚕屎、晚蚕沙、蚕砂、原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屎
【来源】
药材基源: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mbyx mori L.
采收和储藏:夏季收集二眠至三眠时排出的粪便,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家蚕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cm。翅展3.9-4.3cm。体翅黄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缘顶角后方向内凹切,各横线色稍暗,不甚明显,端线与翅脉灰褐色,后翅较前翅色淡,边缘有鳞毛稍长。雌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蛾腹部狭窄,末端稍尖。幼虫即家蚕,体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节稍见膨大,有皱纹。腹部第8节背面有一尾角。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
资源分布:分布很广。
【性状】性状鉴别,蚕沙呈颗粒状六棱形,长2-5mm,直径1.5-3mm。表面灰黑色或黑绿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绝及横向浅沟纹。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从蚕沙中分离得叶绿素衍生物:脱镁叶绿素(pheophytin)α及b,13-羟基(13-R,S)脱镁叶绿素[13-hydroxy(13-R,S)pheophytin]a及b,10-羟基税镁叶绿素(10-hydroxypheophytin)a等。
【药理作用】
1.抗癌及光敏作用,蚕沙中分离出的叶绿素衍生物(CPD),其中的13-羟基(13-R,S)脱镁叶绿素a和脱镁呀绿素b对体外肝癌组织培养细胞有抑制作用。小鼠腹部下 接种 肉瘤S180作为模型,瘤内注射CPD,注后1-2h或24-48h,以适当波长光线照光,早期照光者肿瘤治愈率100%,注后24-48h照光者,肿瘤治愈率只有60%。因此,早期照光是必要的。但自然界的脱镁叶绿素类在黑暗中也有细胞抑制作用,提示该类化合物对细胸的抑制作用 除光敏作用外,尚有其他作用机制参与。10-羟基脱镁叶绿素a也显示较强的光动力学作用。编CPD4的叶绿素衍生物,对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杀伤剂量50mg/kg(静注),结合200mW/cm2功率激光或光辐射照射20-30min,对小鼠移植肉瘤S180和Lewis2肺癌或 宫颈癌 U14均有明显杀伤效应。从蚕沙中分离得到的六种叶绿素衍生物中以CPD7(3)杀伤力最强,CPD4最弱。CPD的光氧化(降解)产物保留光动力感光剂的所有特征。
2.其他作用,在体外试验0.04g(生药)ml或0.01g(生药)/ml的蚕沙水提取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显着延长人血纤维蛋白在的凝聚时间。
3.毒性,蚕沙光每剂500mg/kg给小鼠静脉注射,以耳指数(φ8mm双耳重mg/体重g×100%)为指标,发现药物加照光(2支30W日光灯)组的耳指数显着才低于血卟啉衍生物加照光组(Y-HPD10mg/kg)静注,与单纯照光组相似,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着性。说明蚕少光每剂 皮肤 光毒反应较轻。小鼠静脉注射蚕沙光敏剂的LD50为502 /-54mg/kg。 死亡 小鼠病理切片表明小鼠肝细胞浆稀疏,空泡变性,部分肝细胞核密集或消失。小鼠口服剂量日达6666mg/kg仍为可耐受量。给3月龄大鼠以120mg/kg,80mg/kg,40mg/kg三种剂量分别为腹注射该药,连续2星期,动物全部存活,血象及肝脏指均政党但高剂量组给药7天后体重开始下降,处死病检可见个别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大脑小灶性胶质细胞增生。25mg/kg蚕沙光敏剂给家兔静脉注,对家兔血压、 心率 、II导心电图和呼吸均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