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扯牛奶致癌坟墓,我们都活得好好的呢
3931
这篇文章看着的确很唬人,很多专家的名字,很多数据,似乎很全面很权威,但其实谣言说的越多,漏洞也越多。还好是这样,否则真只说一句“凌晨1点肝要 排毒 !”,或者只写个标题“ 牛奶 致癌是美国的阴谋!是中国人必须转”这种……还真不明白怎么驳斥最好,除了吐槽就只能骂人了。
而这次爆发的牛奶致癌谣言,因为用了太多的所谓“证据”,反而让它漏洞百出,接下来我们选择一些谣言原文中的重点来辟谣,一起看看造谣者是怎样混淆视听的:
辟谣 没有一种动物是喝别的物种的奶?
首先敢说这话小心喵星人挠死你。
而且作为地球食物链最顶级的物种,我们的生活方式早就脱离了普通动物的范畴,类似和动物比的吓人句子可以写出无数来:
没有一种动物是吃熟食的!
没有一种动物穿衣服的!
没有一种动物会天天刷朋友圈的!
没有一种动物要上九年义务制的!
没有一种动物早上要打卡的!
……
数以十万年的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就是为了让我们可以不再像其他动物一样懵懂活着,而是去了解自然规律,利用法则,让自己的生活、身体和灵魂更加自由。不像其他动物?太好了!
用激素的牛奶中IGF-1因子致癌?
谣言中说“给奶牛使用激素,会导致IGF-1的浓度增加几十倍,因此一大堆权威机构都正式认定牛奶致癌”。
而事实上,美国食药监局FDA,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美国癌症协会,均给出过声明:目前的研究表明这种叫做rBGH或者rBST的激素是安全的,没有证据能证实它对人体有害。
虽然科学家们在怀疑和研究IGF-1因子是否同一些癌症有关系,但还没有结论,重要的是牛奶中的该因子并没多到需要担心,使用激素影响也很小,根本做不到所说的增加几倍几十倍这种幅度。
目前国际上对于对奶牛是否可以使用激素的争论,并不在于喝奶者的健康,而是这样是不是对奶牛太不公平,让它们不舒服不开心。动保和 食品安全 并不能混淆。
牛奶导致 乳腺癌 ?
文章中列举的一些国外专家,其中一些的确是“牛奶有害论”一方比较有名的人物,比如文中提到的“著名医学家新谷弘实”。不过出名归出名,有时候名声也未必是好的。新谷弘实在自己的几本养生书中提到了一些观点,但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也没有被科学界普遍认可。虽然轰动一时,可在科学圈中口碑越混越差。今年初,他关于牛奶的这个论点还被日本明治大学科学传播研究所评定并公示为无根据的伪科学案例。不知道这样的著名算不算好事。
牛奶中酪蛋白致癌?
谣言中用了康奈尔大学坎贝尔书中的观点,认为酪蛋白致癌,但坎贝尔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他给小老鼠吃大量的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然后只允许小老鼠吃酪蛋白,最后结论是只吃酪蛋白更可能诱发癌症。而我们既不会没事吃大量黄曲霉素,也不会一天只吃酪蛋白,这种实验对我们生活没有什么指导意义。
和新谷弘实相似,坎贝尔教授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在科学界并没有得到什么支持,反而是质疑批评一大把。原因是他只筛选符合自己观点的一些证据,而忽略大量证明他观点不正确的研究。换句话说,这本书是作者自己开心自己High的,我们就别凑热闹了。
虽然过度摄入任何营养都不好,但并没有证据证明牛奶中的成分会致癌,更何况中国居民普遍还处于喝奶过少的饮食结构中。奶摄入量比我们多加个0的美国人民也没喝到癌症坟墓里呢,我们更不会因为喝几口奶就先去看望革命导师们。
牛奶含钙量低?
牛奶含钙低,这可能是最让人无语的废话了。牛奶是液体,含什么都少,只含一氧化二氢多,俗称水。谣言中拿液态的牛奶和固态海带比含量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不过我们一天可以正常喝几百克牛奶,谣言作者能每天吃下去一斤海带?也许真试过,然后就脑子瓦特了。
牛奶喝得多,酸性体质严重?
就说这么大篇的谣言,怎么能缺少养生专家呢,果然酸性体质被提出来了,刚写过文章,点击(碱性水,酸碱体质,都是胡扯的!)查看就好,不重复发了。
国外都喝鲜奶、不能喝加工牛奶?
谣言很搞笑的一点,是一方面说中国人比外国身体好,因为喝奶少,另一方面又说国外奶多好多好,都喝鲜奶,而我们都喝加工奶。
其实从原文中的这一段,就可以了解谣言作者完全不懂牛奶是什么,如何分类,以及国外牛奶的情况。欧美这些国家有巴氏奶、有常温奶,唯一不能卖的,就是未经加工的鲜奶,因为鲜奶中含有很多种致病甚至致命的病菌。
关于鲜牛奶和牛奶加工、消毒的问题,最近也写过,点击(牛奶煮着喝?费力不讨好)
喝牛奶得 糖尿病 ?
比如说日本人喝牛奶少所以糖尿病发病率很低……WTF,虽然比起米英鬼畜们还少一点,但日本也是亚洲奶业最发达的国家,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是我们的2-3倍。那按照文中的逻辑,作为全世界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不是应该先按照日本标准,把喝奶量翻一倍才能预防糖尿病呢?
结论
这篇谣言可以算是经典之作,有人费心竭力地搜集各种和牛奶相关的负面观点,无视科学依据,然后归结成一篇牛奶致癌的长篇大论。关于这篇文章,令人费解的并不是里面的谣言如何破解,而是到底谁这么恨牛奶呢?
事实上,这个谣言已经在网上传播了很久,不定期地重新爆发一次。针对这个谣言的辟谣文章也出了不少。如果大家仔细挖掘一下,可以点一下谣言最下方的“阅读原文”,然后就会发现,微信官方已经进行了辟谣。只是热爱谣言的人在微信已经删文的情况下,又改用qq.com和其他渠道进行传播,营销号的胆子真的都挺大的。
对于常识性的谣言,除了期待相关部门和微信等平台更严格的管理惩罚措施外,更积极的方法,是通过常识和逻辑去破解它。不要上来就被可怕的标题和看似专业的忽悠吓倒,回想起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常识,就会发现谣言中大把的漏洞。冲动地怀疑一切或盲信一切,都是谣言传播的两个基础,而理性的逻辑则可以破解其中所有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