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适合吃3种鱼
1510
鳜鱼——健脾养血。
鳜鱼数百年来独占“春令时鲜”的榜首,这是因为鳜鱼肉质细嫩丰满,无胆少刺,为春季淡水鱼之上品。《本草纲目》记载其肉“可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适宜体质衰弱,饮食不香的人食用。现代营养学表明,鳜鱼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适合儿童、老人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鳜鱼肉的热量不高,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想美容又怕胖的女士也是极佳选择。
鲈鱼——补肝益肾。
北宋药学著作《嘉佑本草》中记载鲈鱼能“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足见鲈鱼的补益作用有多广泛。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鲈鱼肉质白嫩,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
草鱼——暖胃明目。
春末夏初的草鱼是淡水鱼中最物美价廉的鱼类之一。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好 食物 。草鱼还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有抗衰老、养颜的 功效 。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草鱼肉嫩而不腻,开胃、滋补。清代《医林纂要》中记载草鱼能“其头蒸食尤良。”读者不妨也试试蒸食草鱼头的做法。
如何做鱼最营养?
喜欢吃鱼的人很多,但如何烧好鱼,同时兼顾营养和味道,大有讲究。有营养专家做了实验,说是鱼的作法最 健康 的是烤鱼,然后依次是清蒸,水煮,红烧,油炸。不过如何能保住最多的营养呢,这里就给您介绍4个方法。
1、蒸鱼用开水
蒸鱼时先将锅内水烧开,然后将鱼放入锅里隔水蒸,切忌用冷水蒸,这是因为鱼在突遇高温时,外部组织凝固,可锁住内部鲜汁。如果有条件的话,蒸前最好在鱼身上放一些鸡油或猪油,可使鱼肉更加滑嫩。
2、冻鱼放奶烧
长时间放在冰箱里的鱼拿出来煮时,可适当在汤中放些鲜奶,以增加鱼的鲜味。但必须注意的是,解冻鱼也要烹饪得法才不会使其营养流失掉。一般情况下,鱼从冰箱里取出后,先放在置有少许盐的容器中解冻,目的在于冻鱼肉中的蛋白质遇盐会慢慢凝固,防止其进一步从细胞中溢出而失去营养。
3、蒸鱼最利于保存脂肪酸
鱼肉中所含的Ω-3脂肪酸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的吃法虽然多种多样,清蒸、红烧、煎、炸等,但专家建议最好使用最能保留鱼中脂肪酸的烹调方法。清蒸法最好,不会严重地破坏Ω-3脂肪酸,而红烧、煎、炸等方法虽然吃起来口感比清蒸的好,但会导致Ω-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被严重破坏,使脂肪含量上升,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4、宰后24小时的鱼味道最鲜美
人们通常都认为鱼肉越鲜越好,最好是刚刚宰的鱼,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据专家介绍,鱼被宰杀后24钟头时味道最鲜美。肉类在宰杀后经尸僵自熟自溶腐败四个阶段,自熟阶段(鱼被宰杀后24钟头)的肉类最鲜美。在这一阶段,鱼肉中的多种蛋白水解酶开始发挥作用,使部分蛋白分解为肽类和多种氨基酸,这些物质带有鲜味和甜味,所以这个时候吃的鱼肉最鲜美。
这4种人吃鱼要谨慎
1、出血性疾布者
如血小板减少、血友并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布者要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肉中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布者的出血 症状 。
2、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轻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急剧恶化,犹如雪上加霜。
3、孕妇
孕妇不宜经常食用海鱼,常食海产品,会过多摄入甲基汞, 胎儿 在宫内接触的汞量越高,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等其他机能发育轻微迟延的危险越大。科学家还提醒,即使母体摄入的汞不多,其胎儿的脑发育还可能发生迟延。为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少吃海鲜,每周最多1~2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枪鱼、剑鱼等含汞量高的海鱼,可选择食用不受汞污染的池塘养殖的鱼类。
4、孩子
孩子吃鱼的哪个部位好,鱼头,鱼肚子,还是鱼子?其实,鱼体各个部位营养成分差别不太大,孩子都可以吃。一般来说,鱼头污染更严重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动物的大脑组织和肝脏、鱼骨等组织和器官新陈代谢缓慢,污染物不易排出。不过,“鱼脸”却挺适合孩子吃的,这个地方肉质细嫩、无刺,污染也不大。还有一种说法是,鱼子污染最少,是不是应该给孩子多吃鱼子?其实,太过注重鱼子意义不大。首先,鱼子外面有一层膜,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可能会“穿肠而过”,其次,如果鱼整体污染比较严重,那么鱼子也会受到影响。最后,虽然鱼子富含卵磷脂,但胆固醇含量也很高,给孩子吃时要注意量的把握。特别要注意,吃鱼子前最好碾压一下,使鱼子外面的膜破碎,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