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面筋的来源
310
油面筋
油面筋的生产始于清乾隆时代(18世纪中叶),至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当初的制法是将筛过的麸皮加盐水用人力踏成生麸(又称面筋),再将生麸捏成块状,投入沸油锅内煎炸,成为球形中空的油面筋。清水油面筋的称呼在清代末年(19 世纪中期)出现,无锡第一家挂出“清水油面筋”招牌的是笆斗弄的马成茂面筋店。
小麦面粉轻过水洗、沉淀,就是小麦淀粉,其副产品就是水面筋,要是把水面筋揉成小球,放在油锅里一炸,则会迅速膨胀变大,成为极具特色的无锡油面筋。
油面筋是无锡特产,饭店用它配料可翻多种菜肴,家常用于佐饭、做菜、烧汤均宜。无锡民间还有个习俗,逢到节日合家团聚,饭桌上少不了一碗肉酿油面筋,以示团团圆圆,增加快乐气氛。油面筋早已成为无锡著名的土特产了。
说起油面筋的来历,最早还是尼姑庵里的一位师太油炸出来的。五里街梢的大德桥畔有座尼姑庵,无锡城厢老太太来此念佛坐夜,有时在庵里一住就是六七天。庵里有个烧饭师太,常用生麸当主料,道道菜肴引得素斋席上赞口不绝。烧饭师太总是麸疲汰生麸,浸浸一小缸。有回,原先约定来庵堂念佛坐夜的几十个乡下老太太那天没来。好几桌的生麸早上已准备好了,过夜就不能吃。烧饭师太先是放些盐在上生麸缸里,试着开了油锅把生麸煎一煎,免得发馊,油多了些,待油一滚,师太怕生麸煎不透,特地剪成一个个小块,扔进油锅用铲刀翻了几翻。只见锅里一个个金黄澄亮的空心圆球在窜上窜下,捞起后一尝松脆、喷香又鲜。便给这油炸生麸空心圆子起名“油面筋”。没多久,油面筋进了千家万户,肉酿面筋、面筋炒肉丝、菜烧面筋成了日常饭菜。至于那些饭店、菜馆,厨师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烧出了好多道无锡的传统名菜。
清水油面筋是江苏省无锡市的传统名食,口味极佳。随着社会交流发展,无锡油面筋在全国各地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以前受技术条件限制油面筋只能在无锡及周边地区生产。无锡市嘉楠机械厂技术人员经过科研攻关,精心设计,制造出占地面积少、操作人员少,成品率高的油面筋清麸机,着浆机,切坯机。不但提高了油面筋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解决了外地不能够生产油面筋的技术难题,赢得了全国各地客商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