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育儿:秋收冬藏养好抵抗力
515
孩子也需要顺应自然的养生
提到中医养生,你可能会说,那不是老人家的事儿吗?其实,养生应该从娃娃抓起。
中医提倡,生活起居应该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季节,万物生发,生长需要阳光和能量,因此,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补充阳气,也就是“养阳”。而秋冬季节,自然界进入蛰伏期,动物会储存食物或是冬眠,保存能量。所以,人也一样,需要保存体力,需要“养阴”。小孩子尤其需要顺应自然的养生,春夏养阳,以来鼓动生长。而秋冬则要收藏,做好储备,提高身体素质,为来年春夏的生长做好准备。如果秋冬储备不够,就会影响到春夏的生长,而且容易生病,所谓“冬不养藏,春必病温”。
饮食作息,顺应四时
中医养生最基础的就是顺应四时的饮食和作息。也就是说,小孩子可以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身体的营养所需,让身体各机能正常运转,提高 免疫力 ,达到预防疾病、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中医将季节分为五季——春、夏、秋、冬和长夏,分别对应不同的颜色和五脏,例如,肝在五行属木,与春季相应,肝在五色上是青色,春天养生宜先 养肝 ,除了要保持心情的舒畅,以顺应肝气伸展,条达的个性。还可以多吃青笋、青菜等青色食品。夏天宜养心,心在五色上是赤色,所以可以适地多吃 山楂 、西红柿、 桃子 等红色食品。
秋收是收敛肺气
秋季天气由暖转寒,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样的,也是阳气渐弱。所以,我们要收固阳气,不让身体里的阳气过多地散发掉。而中医里秋天对应的是肺,收固阳气其实就是收固肺气。秋季之所以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就是因为肺气没有收固住。小孩子的生理特性就是脏腑娇嫩,未发育完全,肺常不足。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所以在防御上不够有力,外邪也就容易入侵,导致生病。
【起居—早睡早起】
秋天,天渐渐地黑得早了,所以,孩子也应顺应自然气候,早睡早起。
【饮食—白色食物滋阴润肺】
肺在五色上是白色,自然界很多滋阴润肺的食物也是白色的,适合秋天食用,例如银耳、 甘蔗 、 梨 、百合、豆浆等。秋天还适宜吃一些酸味的食物,例如苹果、 石榴 、 葡萄 等。另外,秋天早上喝 粥 ,对小孩的健康也非常有益。
【穿衣—“秋冻”不是盲目少穿】
秋冻,就是秋天不忙着添衣服,但这也要看情况,灵活掌握,尤其是对小孩子。降温时衣服要逐渐添加,不要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以孩子不冷、也不出很多汗为适宜,因为小孩子好动,穿得过多,会容易出很多汗,汗液蒸发,会导致阴津耗伤,阳气外泄。所以,另一个要注意的是,秋季并不适宜大量的 户外活动 ,不要让孩子大汗淋漓,耗损阳气。
冬藏是闭藏阳气
人们喜欢用大自然休眠了来形容冬季,自然界的阳气闭藏起来了,等待春夏再次勃发。人也一样,要收藏身体里的阳气,尽量避免耗散。
【起居—早睡晚起】
冬天的特点是白天短,夜晚长,按照自然规律,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白天天亮了再起床,晚上早睡,把白天的阳气尽量收藏,晚点起床则能尽量避免阳气的耗散。所以,尽量让孩子睡到太阳晒屁股吧,让他睡得足足的,这可不是犯懒,这是在为春生、夏长储存能量。
【饮食—黑色食物 补肾 】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所以饮食上需要多补充能量和水分。中医里冬季对应的是肾,肾是黑色的,所以,一些黑色食物,例如芝麻、木耳、黑豆,都适合冬季食用。 羊肉 、萝卜、核桃、板栗、白薯等食物,能补阳养阴,补充能量,也是冬季宜吃的食物。
【穿衣—保证“三暖”,忌过热】
冬天天气寒冷,要注意给宝宝保暖,但是跟秋季穿衣一个道理,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否则容易热出问题来。宝宝身体的生理特性是怕热不怕冷,小儿很多常见病(如:睡觉不踏实、烦躁不安、食欲不振、流鼻血)很多都是因为热邪引起。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呼吸系统,中医认为,人体气机的宣散都是从皮肤出去的,皮肤包含皮和毛。皮主收敛,毛主宣散。皮肤的收敛应大于开泄。如果开泄了皮肤,那么,人体的元阳之气就会丧失,小孩子营卫不固,一不注意,尤其容易丧失得快,阳气外泄过多,到了春天,就无法生发,而出汗就是开泄的途径之一。所以,冬季给 宝宝穿衣 ,保暖即可,不要过热,我们认为,宝宝冬季穿衣要注意,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
中医认为,人的背部是阳气汇聚之处,喜温恶凉,寒、风之邪最易侵犯而致病。所以,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几率。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就是保护脾胃,如果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脚部则是阴阳经穴交汇之处,是阴经走得最多的地方,而且神经末梢丰富,对外界最为敏感。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所谓“寒从脚下起”就是这个道理。头为诸阳之会,喜凉恶热,头热则会心烦,头晕而神昏,头凉则必定神清气爽。身上穿着不宜过于臃肿,以免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呼吸与心脏功能,穿太厚,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