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开播:未上舌尖已到心间
1386
《舌尖2》在翘首企盼和几次修改首播日期的等待中,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4月18日晚第一集《脚步》首播,吃货们放弃了周五聚餐的机会,九点准时坐在 电视 机前,手拿一碗白米饭,就着电视里播放的美食画面,过足瘾。令吃货们过瘾的当然不只是美食,电视中的美味还未到舌尖,但食物中夹杂的亲情和爱情已然到达心间。
吃的不仅是食物 更是感情
四川人老谭离开家乡在秦岭养蜂期间,最爱吃妻子自制的爱心豆花,就为了吃这一口豆花,把自己的坏脾气都收敛了,变成了一个惧内怕老婆的老公。山东有个爷爷为了给孙女做煎饼,亲自自制土灶,研磨白薯干等五谷。而摊煎饼的背景音乐是与奶奶的拌嘴,甜蜜温馨,像是回到小时候,在爷爷奶奶的拌嘴声中,等待温馨的午饭。
在西藏,哥哥为了给弟弟一份甜蜜的礼物,爬10层楼高的大树,小心翼翼地在树枝间行走,花了4个小时,只为获得那 蜂蜜 的甜美和家人脸上洋溢的幸福。浙江一位充满爱的父亲,用五年时间练就绝技(20米外精准投钓),在海滩上快速准确地抓跳跳 鱼 ,因为这是他的女儿最爱吃的。还有出海捕鱼的夫妻,因妻子虚弱晕船,丈夫特意为她做海蟹面后才开工,二十年来均是如此。
总而言之,伴着纯真的爱情和亲情,听着熟悉的调侃,一碗美食表达的就是“爱”。
逆时代标准 天然和耗时才是最好的
菜花菇的老汉,花几个月时间烘干天然小花菇,却因为卖相不好,只能把最好的野味留给了自己和家人。爷爷为了给孙女摊煎饼自制土坳子,自磨面粉,加上自种的 大葱 ,这远不是早点摊上的煎饼果子能代替的。机器化收割时代,麦客(割麦人)亲手割的麦子与机器收割的已经无异,谁人知晓臊子面里的麦子是手工的呢?
物流发达的时代,食材的运输速度快了,但我们追求的却是那份“慢”和时令,天然的味道才是最好的。自家的鱼酱和超市流水线生产的鱼酱不可比拟。
集体的力量 为做鱼酱全村人出动
贵州一家人趁着父母从广东打工回来的机会,去做稻花鱼。全家集体出动边玩边捉鱼,在妈妈的催促和把控流程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快乐玩闹和正宗味道的平衡。为了一年做一次的鱼酱,全村人都到小河里抓扒岩鱼,上至80老婆婆,下至10岁孩童,享受着集体劳作的快乐。做鱼酱的时候,妈妈在一旁看着儿子操作,这不也是一种传承吗?
但幸福是短暂的,不久后父母还要出去打工,远走的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一坛家乡的鱼酱。
广告投放精准 美食订单 鸡精 先后出场
《舌尖》大热,中央一和中央九平台的广告做出了调整,有能够帮助主妇们烹饪的厨具,还有网店推出的美食订单,这时候太太乐鸡精也来捧场。它难道不知道看舌尖的小伙伴们是不满足于鸡精的么?
回顾全集,《脚步》加快或是放慢。物流加快了食材到达食客面前的速度,但我们更爱那经过长时间准备的自然风味。因为在现代物质发达的年代,更难获取的是那种情感,更期待的是久别重逢的亲人;集体劳作的快乐;和家人间通过食材表达出的情感。就像一位香港美食家所说,烹饪的诀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