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济南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孛儿只斤·铁木真
外文名Чингис Хаан;Činggis Qaγan(蒙古语)
别名成吉思汗
国籍大蒙古国
民族蒙古
出生地漠北草原
出生日期1162年5月31日(四月十六)
逝世日期1227年8月25日
职业大汗,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建立蒙古帝国、灭花剌子模
主要战役蔑儿乞之战、阔亦田之战
在位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
庙号太祖
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陵寝密葬,有争议
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生于金朝世宗大定二年,后因父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最后慢慢发展最终统一蒙古。当时,今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独立,互不统属。金朝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
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钉死在木驴上。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1161年秋,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的诃额仑。他在几位兄弟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抢亲”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了诃额仑夫人,于是诃额仑成为也速该的妻子。
第二年,也速该生擒塔塔尔部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好这时第一个儿子降生了。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也速该给自己刚出生的长子取名“铁木真”。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孙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其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
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
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结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
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击败主儿乞部,杀其首领,部将木华黎父子投诚。后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封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经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他们组建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向铁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几员部将如神箭手哲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后来远征西辽消灭屈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摩诃末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太阳汗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的“太阳汗”也不堪一击,经过纳忽崖之战,乃蛮部被其彻底消灭。
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但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汉文史集中,并无上尊号”成吉思汗“的记载,元史太祖本纪记载诸王群臣为上尊号“成吉思皇帝”。同时代南宋彭大雅编《黑鞑事略》记载也记载为成吉思皇帝(“其主初僣皇帝号者小名曰忒没真僣号曰成吉思皇帝”),彭是南宋出使蒙古联络夹击金朝的使臣。元代李志常《长春眞人西游记·卷上》也记载为“诏曰成吉思皇帝敕眞人邱师”。1998年发现的元代银质鎏金文“盐山圣旨牌”亦书曰“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 西方的史集中则记载为成吉思汗,并传入中国,导致自晚清时始汉文史集中(如《海国图志》、《蒙兀儿史记》、《蒙古纪事本末》,《新元史》等)出现两者并用或者独用成吉思汗的记载。正式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这是蒙古帝国的开始。遂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贵族民主为基础的蒙古贵族共和政体制度。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经二十余年与西夏的战争,屡创西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除金朝西北屏障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
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三月,集兵大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jiǔ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北方诸部族人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为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四处掠夺工匠艺人,一城即掠数万。随后建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
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
成吉思汗十三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
成吉思汗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
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
成吉思汗十九年,班师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金。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兵就有权,兵强则国固。在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
《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举了这些千户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以及各千户的组成情况,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驸马,有3位驸马共领有10千户,因此当时实际分封的只有88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户制的建立,标志着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后瓦解。这是一种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制度,是蒙古汗国统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建立特殊功勋的那颜,还被授予种种特权,那颜阶层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蒙古人民的支柱。这实际上是用战争打败了原来各部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又重新培植了一个新的奴隶主阶层,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为主、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奴隶主阶层。
福神般的怯薛军成吉思汗分封完千户、万户之后,马上着手扩建中军护卫怯薛军。由于怯薛军分四班轮番入值,习惯上称为四怯薛。其中的护卫人员称怯薛歹,偶数作怯薛丹。正在执行任务的护卫人员叫怯薛者,从事宫廷服役的怯薛歹称为怯薛执事。怯薛歹是从万户官、千户官、百户官、十户官及自由民的儿子中挑选,这说明成吉思汗十分注意保障这支队伍的可靠性。成吉思汗规定,怯薛军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护卫大汗的金帐;二是“战时在前为勇士”,充当大汗亲自统率的作战部队;三是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因此可以说,成吉思汗建立的怯薛军既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武装,又是一个分管中央日常事务的行政组织,它已发展成为蒙古汗国中枢庞大的统治机构。成吉思汗给了他们优越的地位:怯薛者的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户官;怯薛者的从者,地位在百户官、十户官之上。成吉思汗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维护汗权、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花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499名和平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
这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争议。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降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在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他跨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将马蹄所到之处视为自己的领土,掠夺人口和财物,为自己的子孙经营一片理想的领地,这确实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出师前分歧
出师之前,成吉思汗诸子之间发生了一场察合台关于术赤的出身与汗位继承问题的争吵:术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并非当时争论的焦点,其关键在于究竟由谁继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是成吉思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这场冲突中,成吉思汗确定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主要就是从政治稳定和个人才能方面考虑的。同时它说明当时蒙古汗位的继承还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会末期推举制的痕迹:从嫡子的“贤者”中选拔继位者,最后由库里台大会予以确认。正是这种汗位继承制度,导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争。
术赤是长子,当时关于他是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争论,使成吉思汗不想让术赤继承汗位而导致同室操戈骨肉相残。察合台是孛儿帖生的二儿子,打起仗来不失为一个勇士,有不服输的性格。不过他鲁莽、好斗、残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材料。窝阔台是老三,论战功和勇敢他都不如两个哥哥。可是他比两个哥哥聪明,能体察成吉思汗的心思,为人也随和,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从不对继承汗位表现出任何热衷。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赖,并把汗位传给了他。
扫清边界中间突破
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进攻采取了“扫清边界,中间突破”的战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马尔罕在不花剌以东,旧都玉龙杰赤在不花剌西北。国王驻新都,母后秃儿罕驻旧都。成吉思汗首战的目标是攻取讹答剌等边界城市,同时亲率中军进攻不花剌,目的在于避实击虚,从中间突破,切断花剌子模新旧二都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场战争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讹答剌城,海儿汗最后被活捉。成吉思汗为了给被杀的商队和使臣报仇,融化了银液灌在他的眼睛里。
摩诃末国王之死花剌子模在当时相当强大,国王摩诃末苏丹号称世界征服者。中东地区和相邻的欧洲诸国都十分惧怕他,连斡罗思的不少公国,也常常被他们袭扰,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罗思人被拍卖。摩诃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对母后有所忌惮之外,将西辽人、乃蛮人全不放在眼里。对于蒙古人,开始他知之甚少,太后的兄弟海儿汗贪财害死了蒙古商队,他并不赞成,也不知情,但因为太后支持国舅,他也只得以强硬的态度对待蒙古的使团。当时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蛮的异教徒,骑着像兔子一样矮小的马,根本不堪一击。他第一次在西辽边境同哲别率领的蒙古小股部队遭遇的时候,才领略了蒙古人的战斗力。
面对着蒙古大军的进攻,摩诃末国王拒绝了集中兵力决战的建议,
分兵把关、城个自为战,导致被动挨打。而当蒙古大军日益逼近时,他又放弃都城和天险,率众逃跑,从未组织过一次像样的抵抗。根据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将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摩诃末。成吉思汗要求他们要像猎犬一样咬住自己的猎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岛,也要像疾风闪电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秃儿罕王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岛的摩诃末也悲惨地死去。
摩诃末死后,哲别、速不台又挥军北上,进入钦察草原与斡罗思地区。因术赤与察合台意见不合,玉龙杰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窝阔台为前线指挥,最后才攻下玉龙杰赤城。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被消灭了,钦察骑兵和斡罗思诸公国也一败涂地,古印度河、伏尔加河一带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花剌子模的王子札兰丁率领残部进行抵抗,在八鲁弯之战中一举消灭了近3万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大势己去,札兰丁被成吉思汗围困在申河边上,最后突围逃往印度。
长春真人
回军路上接见长春真人——在西征回军的路上,成吉思汗接见中国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丘处机,日本学者称之为是为西征送去的一股清风。丘处机是道教全真龙门派掌教,成吉思汗待他也如师友。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相会时间不长,但是在成吉思汗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却相当大,使其性格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丘处机清楚地告诉他,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只能养生。还告诉他一条治国之道,劝他要清静无为,不要滥杀无辜等。
回军灭西夏(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著名的遗嘱。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
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亡西夏,却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元太祖 。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
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在铁木真讨伐乃蛮部的战争中,捉住一个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人。他是乃蛮部太阳汗的掌印官,太阳汗尊他为国傅,让他掌握金印和钱谷。铁木真让塔塔统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铁木真又让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教太子诸王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畏兀字书”。从此以后,蒙古汗国的文书,“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
行于汉人、契丹、女真诸亡国者只用汉字”。而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在蒙古本土还是“只用小木”。“回回字”就是指的“畏兀字书”。虽然忽必烈时曾让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但元朝退出中原后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书”经过14世纪初的改革,更趋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汗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字书写成的。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还没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时,就命令失吉忽秃忽着手制定青册,这是蒙古族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却是十几年之后,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据《史集》记载,1219年,“成吉思汗高举征服世界的旗帜出征花剌子模”,临出师前,“他召集了会议,举行了忽里勒台,在他们中间对自己的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习惯重新做了规定”,这就是所谓《札撒大典》。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专门写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其中说:“因为鞑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便下令蒙古儿童习写畏兀文,并把有关的札撒和律令记在卷帙上。
这些卷帙,称为‘札撒大典’,保存在为首宗王的库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军调动或诸王会集共商国是和朝政,他们就把这些卷帙拿出来,依照上面的话行事,并根据其中规定的方式去部署军队,毁灭州郡、城镇”《札撒大典》已经失传,但在中外史籍中还片断记载了其中一部分条款。在蒙古社会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汗的言论、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记录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训言”,也被称为“大法令”。
四杰(博尔术、木华黎、赤佬温、博尔忽)
四勇(哲别、者勒蔑、速不台、呼必来)
四弟(哈萨尔、别勒古台、合赤温、帖木格)
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
四养子(阔阔出、失吉·忽图忽、博尔忽、曲出)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当时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在其统治的范围之内几乎应有尽有。其中包括蒙古人原来信奉的萨满教,西藏、西夏和汉人信奉的佛教,金和南宋的道教、摩尼教,畏兀儿和西方各国信奉的伊斯兰教(回回教、答失蛮),蒙古高原一些部落乃至钦察、斡罗思各国信奉的基督教(包括景教,即聂斯托利派;也里可温,罗马派)等等。 蒙古贵族征服天下,基本上是采取屠杀和掠夺政策,但其宗教政策却比较开明,并不强迫被征服者改信蒙古人的宗教,而是宣布信教自由,允许各个教派存在,而且允许蒙古人自由参加各种教派,对教徒基本上免除赋税和徭役。实行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对蒙古贵族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都曾发挥过不小的作用。
随着中亚、波斯、高加索地区和东欧大平原等地被征服,来到东方的回回人空前增加。蒙古贵族利用回回上层和富商大贾作为压迫与剥削中原汉民的帮手,如花剌子模人牙剌瓦赤,不花剌贵族赛典赤赡思丁,富商奥都剌合蛮、阿合马等,都在统治机构中担任很重要的职务。移居漠北与中原各地的回回人被允许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其聚居地建立清真寺,回教教师答失蛮、苦行者迭里威失,享受与僧道、也里可温同样的免税待遇。但一般的回教徒——木速鲁蛮则同编民一样要交纳赋税,负担差发。
总之,“在中国,由于蒙古人采取‘信仰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政策,伊斯兰教乘机往东发展,大批穆斯林迁居来华,为穆斯林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自忽必烈以后,元朝统治者主要提倡喇嘛教,西藏人八思巴被尊为“大宝法王”、“大元帝师”。以后每一帝师死,必自西藏取一人为嗣,一直到元朝灭亡。由此佛教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权,并将教义传入了蒙古地区。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成吉思汗。
明太祖评价
曩者,天弃金、宋,历数在殿下祖宗,故以鞑靼部落起事沙漠,入中国与民为主,传及百年,至于殿下。 古者帝王混一,止乎中原,四夷不治,惟殿下之祖宗,四海内外,殊方异类,尽为土强,亘古所无。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指元太祖)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
孙中山评价
“亚洲早期最强大的民族之中元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时期几乎整个欧洲被元朝所占领,远比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更强大了”。
毛泽东评价
众所周知,这诗中所提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特别是“一代天骄”均存反讽意味,并不是正面称赞之意。 (《沁园春·雪》)
柏杨评价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予成吉思汗极高度的评价:“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铁木真胸襟开阔,气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态度统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胀的帝国,高度智慧使他发挥出高度的才能。”
1921年,蒙古人民党在苏俄的协助下赶走中国,获得独立。1924年成立社会主义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后的蒙古是处于苏联的影响和控制之下,民族主义是政治之大忌,所以不但没有视成吉思汗为民族英雄,还对其给予否定评价,弃如敝屣。那时候,蒙古人民共和国禁止崇拜和祭祀成吉思汗,任何场所都不得悬挂成吉思汗画像。所有官方的教科书上都不得称成吉思汗为民族英雄,“即只有明确地咒骂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的侵略,揭露蒙古统治阶级对中亚、伊朗及东欧各国的‘毁灭与破坏’的作品才是好的”。 有违此禁,即遭肃清的命运。布里亚特蒙古学者扎姆查兰诺(Ts.J.Jamtsarano)于1936年出版的《十七世纪蒙古编年史》中颂扬蒙古文化,并且认为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时期是蒙古史上“政治与精神上欣欣向荣的时代”,便被关进古拉格。 蒙古人民革命党元老、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阿玛尔(A.Amar),便因为公开肯定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而遭清算。 1962年成吉思汗诞辰800周年之际,蒙古中央宣传部长铁木尔·奥其尔(Tomor Ochir)举办了成吉思汗纪念活动。此事惹得苏联大发雷霆,正在莫斯科的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书记泽登巴尔(Y.Tsedenbal)闻讯赶紧致函人民革命党中央:“成吉思汗是一个恐怖主义分子,不是民族英雄”,特木尔·奥其尔以下大批人被处死、流放。 除了将成吉思汗视为野蛮残忍的侵略者以外,蒙古人民共和国还长期讳言成吉思汗,1949年10月27日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作出的《关于学校中蒙古历史、文学课教授情况》的规定中明确指出:“不许歌颂和赞扬成吉思汗”。
1990年以后,蒙古国脱离苏联控制,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民主化。自此以后,成吉思汗崇拜在蒙古复活,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也陡然上升,成为蒙古人心目中无可取代的民族英雄。1990年3月1日,当时的蒙古总理索德诺姆(D.Sodnom)在记者会上表示:“多年来,只从单方面来看成吉思汗,将他视为一个侵略者……蒙古正修订历史……准备重新评估成吉思汗在历史上的好坏各方面的角色”。 其后成吉思汗的形象在蒙古国全面重塑,蒙古各地开始兴建成吉思汗铜像和纪念碑,歌颂成吉思汗丰功伟绩的电影、小说、舞台剧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成吉思汗命名的蒙古企业和产品更是层出不穷,以至于蒙古政府不得不立法限制。 蒙古国政府更于成吉思汗开国800周年的2006年举行国际性庆典,将蒙古的成吉思汗崇拜推向顶峰。如今,蒙古人对成吉思汗无限敬仰,成吉思汗亦成为蒙古国的象征。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他非常赞成勒·加特的说法:“蒙古人所进行的征战,就其规模和艺术、突然性和灵活性、包围的战略和战术而言,是史无前例的。”,“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1999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说:“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强不拔、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却塑造了伟大的成吉思汗。同样,我也赞成一些人的评价,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却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往来关系。”
《世界征服者史》作者波斯人志费尼说:亚历山大在世也会将成吉思汗尊为自己的老师。他认为,全能的真主使成吉思汗才智出众,使他思想之敏捷、权力之无限为世上诸王之冠。所以,史书虽然记载了古代伟大的库萨和的实施,以及法老恺撒的法令律文,但是成吉思汗却凭借自己的脑子创造出来了类似的东西,既没有劳神去查阅文献,也没有费力去遵循传统。征服他国的方略、消灭敌军、擢升部署等措施,也全是他自己领悟的结果。说实话,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做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最好的方法莫如盲目地跟着成吉思汗走。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是个成吉思汗迷。日本政府在一项实习训练中,调查了520名新任公务员,问他们心目中最敬佩的老板是谁,结果79人选成吉思汗。这是1991年起进行类似调查以来,第一个荣登榜首的非日本人。人事院官员说,许多新任命的公务员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有组织能力的领袖,而不仅是一个征服者”。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仅得了8票,排名第九。不过他本人对此不太在意,因为他也是个成吉思汗迷。桥本最喜爱的书就是日本有关成吉思汗及其家庭的小说。
尼赫鲁:成吉思汗在占领朝鲜、唐古特之后,本想停止扩张,他并没有打算攻占西方诸国,而是想要同花剌子模沙阿和平相处。但是沙阿的一个督统杀了蒙古商人,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仍然是希望和平相处,派使团要求处理杀死蒙古商人的督统。沙阿不但没同意成吉思汗的要求,反而杀死了使团团长,其余的成员被剃光胡须押出国境。成吉思汗当然不能忍让这种无理行径,做好准备后于1219年进攻并且摧毁了花剌子模。布哈拉城的多处宫殿和他们的百万市民被洗劫一空,首都撒麻耳干被彻底摧毁,只剩下50万人。多年来中亚繁荣昌盛的文化、文明以及手工业全部毁尽。伊朗、中亚的文明似乎消失。成吉思汗马蹄所到之处几无人烟。人们把成吉思汗描写的非常残忍,可是与同时代的其他征服者相比较,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当时来过印度的阿富汗人也很残忍,只是他们占领的范围不同而已。阿富汗人于1150年占领嘎资尼,凡是男人一个不留,全部杀尽,女人都成了俘虏。穆罕默德闻名于世的宫殿、建筑物全部被毁。阿富汗占领时期在印度发生的一系列破坏行为同成吉思汗在伊朗、中亚造成的破坏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沙阿杀了成吉思汗的使者,这是血仇,所以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报了仇。成吉思汗在其他地方也进行过大规模破坏,但是破坏的程度比中亚略轻一些。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成吉思汗是一个雄才大略,以聪明善良、公正谦和赢得百姓拥护的统治者 。启蒙运动之后尽管不断有哲学家、文学家批评成吉思汗的残暴,攻击蒙古人或黄种人,但多数知识分子对蒙元时代仍怀有优美的想象,如柯勒律治(S. Coleridge,1772~1834)的残诗《忽必烈汗》。十八世纪之后,西方社会对成吉思汗和蒙元帝国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蒙古人已成为邪恶势力的象征 。威泽弗德讨论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时指出,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批评不算什么,最恶毒的攻击来自那些从启蒙运动中形成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科学家,他们从分类学和进化论入手,把世界人种划分成欧洲、非洲和亚洲三类,以欧洲白种人为进化的最高等级,而将亚洲人都归于与猩猩等灵长类接近的“蒙古人种”之下,如果欧洲儿童出现了智障和遗传性疾病,那就是蒙古人入侵欧洲强奸白人妇女后出现的返祖现象。甚至欧洲人的反犹主义,也是因为他们认为犹太人和蒙古人通婚,他们身上有蒙古人的影响 。在科学家和政客的合力之下,蒙元帝国落后野蛮的形象已深入西方社会,纠正这种偏见的工作多半费力不讨好,威泽弗德不但有勇气重新塑造成吉思汗的形象,而且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把成吉思汗定位为近现代文明和全球化体系的开拓者。
成吉思汗在征服中的杀戮和毁灭城市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但这不是种族仇恨产物,与现代社会出现的种族屠杀不能相提并论 。成吉思汗在征服过程中从来都是和平手段无效后才采取武力。格鲁塞虽认为蒙古人把屠杀作为制度,但也不是生性残忍,他们只是出于困惑,“不知道更好的处置方式。”(《草原帝国》,第294页)从文献的记载来看,令人惊讶的是蒙古人没有采取那个时代的惯例对敌人实施酷刑 。威泽弗德写到,几乎可以肯定蒙古人是把死亡当作一种政策,但是它与同时代的文明军队相比,蒙古人并不是靠残忍的行为制造恐怖,而是靠快速而又有效的征服,以及他们似乎完全不在乎当地精英和富人的生命而引起恐怖 。(第125页)在历史上所有的征服中,只有成吉思汗不在乎富人性命这一点才真正让人印象深刻 。威泽弗德指出,对蒙古人所征服的城市毁灭的情况进行校验后显示,很少有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伤亡。成吉思汗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城市的毁灭者,而非屠杀者(第125页),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
波斯史家拉施特(Rashid ed-Din,1247~1318)对成吉思汗的性格有很经典的刻画:成吉思汗曾问不儿古赤(《元史》称博尔术),人生何者最乐?不儿古赤以春日走马飞鹰出猎为最乐作答 。成吉思汗则说,不然,战胜敌人,夺其所有,见其亲人流泪,纳其妻女才是人生之最乐。(《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362页)威泽弗德指出,成吉思汗并不认为这种夸张的描写就是对他的贬损,这是他通过文人之笔传播恐惧的有效方法,蒙古人是在利用恐怖宣传来加速征服 。(第120页)作为把战争当作生产的游牧民族来说,成吉思汗把抢劫和毁灭作为国策,出于森林游猎民族视天下财物如同猎物的天性 。威泽弗德强调了在长期的征服过程中,成吉思汗的目标也由早先的抢劫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建立世界统一帝国的使命感 。成吉思汗告诉其子孙,他最重要的教训就是战胜一支军队不等于征服一个国家,你只能通过赢得民心的方式来征服 。(第131页)换言之,在威氏的笔下,成吉思汗最终认可了文明世界的价值体系,忽必烈在元朝建立了一套比宋律“更温和、更人道”的刑法体系就是其结果 。
马克思在谈到成吉思汗时曾说:“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在《马克思印度史编年稿》一书中,马克思写道,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军队,他“依靠这支军队征服了东蒙与华北,然后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与呼罗珊,还征服了突厥族地区,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并且还侵入印度。他的帝国的疆土从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他卒后这个帝国分为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元朝;前四部分由汗统治;最后一部为帝国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统治”。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说:“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从那些记载中,军人可以获得有用的知识,塑造一支用于未来战争的军队。那位令人惊异的领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灭亡国家,摧毁整个文明。在战场上,他的部队运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横扫千军如卷席,无数次打败了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敌人”。“虽然他毁灭一切,残酷无情,野蛮凶猛,但他清楚地懂得战争的种种不变的要求”。
有人曾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 因此中国学者刘乐土在其《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他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
俄国将军以葛那吉夫说:“横览宇内,历年之少,而开拓疆土之广大,如成吉思汗者,千古所未尝见也。成吉思汗登蒙古大汗位之初,兵籍之户数约一万三千而已(约3万),其后征服民族之数凡七百二十部之多,其言语信仰,大抵异类。其子孙蒙业开拓,所奄有之全版图,包括今之清朝大半,印度的北部,朝鲜半岛全部,中亚细亚的全域,俄罗斯帝国大半,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间之南部,兵刃之所斩刈,马足之所蹂躏,由东达西,成一直线,径长六千英里(约当中国1万6千里),其间列国数十,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才以六七十年之短日月次第削平者也。此最大盖世之雄,果如何而崛起者耶?”
俄国军事家柯列金也说:“通观世界历史,用很少兵力(拉施德丁说12万,小林高四郎说20万),在很短时间内(1207年到1227年共20年),攻略广大土地(欧亚两洲的大部),统治众多人口(中小路彰说6亿人口,我认为有些夸大),除成吉思汗时代的鞑靼人和帖木儿时代的中亚细亚人之外,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
法国学者格鲁塞在《蒙古帝国史》中说:“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绘画和波斯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从蒙古人的传播文化这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利。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够在这一点与之相似”。
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阿塔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往来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这条“横穿中亚的商路”,对于当时东西方商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美国作家哈罗兰姆将成吉思汗称为“人类帝王”,他在著作中说:“虽然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竟能为50多个民族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揣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交流为之畅通、欧亚文化为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拿破仑说: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黑格尔谈及成吉思汗时说,蒙古人用马乳做饮料,所以马匹是他们作战的利器,也是他们营养的食品。他们长期的生活方式虽然如此,但是他们时常集合为大群人马,在任何一种冲动之下,便激发为对外的活动。他们先前虽然倾向和平,可是这时却如洪水一般,泛滥到文明的国土上,一场大乱的结果,只是满目疮痍。这样的骚动,当这些部落由成吉思汗和帖木儿做领袖时,就曾经发生过:他们从高原横冲到低谷,摧毁了当前的一切,又象一道爆发的山洪那样退得无影无踪——绝对没有什么固有的生存原则。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在他的《世界史纲》中说:“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确实是全部历史中最出色的故事之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在范围上不能和它相比。在散播和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上,他所起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作为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者,他们对历史的影响是很大的”。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同样强调蒙古的侵略“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书中举了不少事例,最后说:“由这种相互影响提供的机会,又被正在欧洲形成的新文明所充分利用。这一点具有深远的意义,直到现在,仍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影响”七八百年过去了,成吉思汗的影响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黯淡。对整个世界来讲,他去世以后的影响远比生前更大,而且渗透到了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出现了世界的成吉思汗热。
德国嘉桑大学教授费朗索儿·冯·额尔多满称成吉思汗为“不屈之王铁木真”,在他所著《不屈之王铁木真》中写道:“在欧罗巴也与西部亚细亚同样,不重新树立自然的秩序是不行的。那样无论在欧洲和亚洲,使他们从沉睡状态中苏醒过来,需要一只强有力的手去摇动他们是迫切必要的。这样摇醒他们的强有力的手出现了,这就是不屈之王铁木真及其后裔。那样,他们是完成支配世界的至上命运后不久撤离了历史舞台的。俄罗斯人和德意志人及其他西欧诸国民,能够达到现在这样强大和文明无疑是蒙古人和蒙古军征服的刺激和赐物。”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类似一体化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成吉思汗等人的时代出现过。
《国际先驱导报》驻柏林记者郑汉根曾经在一篇报道中写道:“……但是另一方面,欧洲过去上千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出现的危机,之后危机又得到解除的历史,目前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危机也将得到解除。所以,也可能在50年之后出现能力的欧盟。那么这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成就。这种辉煌成就相当于亚洲国家成为一个联盟。类似这样的一体化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只是在一些征服者的时代出现过,比如成吉思汗、亚历山大以及拿破仑等,但是自愿形成的联合还没有出现。所以这种联合是很难得,即使可能形成,那么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也不会活那么长,所以也就不去做预测了。”
普希金笔下的成吉思汗:俄罗斯人民掩护了西欧,使西欧免受蒙古人压迫的灾祸。鞑靼人不像摩尔人,他们征服俄罗斯后,既没有给予它代表,也没有给予它亚里士多德。崇高的使命落到了俄罗斯身上;他那一望无际的平原吞噬了蒙古人的力量,使他们的侵略停止在欧洲的边缘。
前苏联著名藏学家尼古拉·列里赫说:亘古开天辟地以来没有一个民族如此强大。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高度赞扬《蒙古人的历史》。蒙古
学学家杰里迈·柯廷(1835~1906年)曾经写了3本大部头的有关蒙古学的著作。第一部《蒙古人的历史》,于1908年在伦敦出版。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以优雅的文辞为该书写了长达7页的前言,高度赞扬该书的出版。此书共19章426页,结构紧凑。开头部分,首先概述俄文、汉文、波斯文中关于蒙古人的起源、发展的传说和故事,铁木真的成长和他的业绩,其次分别论述了花子模之战、成吉思汗之死、成吉思汗死后的波斯、旭烈兀的统治、对金战争、窝阔台之死、忽必烈汗和宋朝、妥欢帖睦儿和蒙古人被逐出中原。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谈到成吉思汗时说:“游牧民族的文化是全人类伟大的文化。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庞大的蒙古帝国。他所建立的政权和法律,至今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仍然有积极意义。我早就有个愿望,很想到具有悠久历史的成吉思汗家乡去看看。”
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
我一旦得到贤士和能人,就让他们紧随我,不让远去。
战胜了敌人,我们共同分配获得的财物。
没有铁的纪律,战车就开的不远。
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
在我的力量还不足的时候,我就得忍让,违心的忍让!
打仗时,我若是率众脱逃,你们可以砍断我的双腿;战胜时,我若是把战利品揣进私囊,你们可以斩断我的手指。
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的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
不要想有人保护你,不要乞求有人替你主持公道。只有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活下来!
在明亮的白昼要像雄狼一样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乌鸦一样,有坚强的忍耐力!
天下地土宽广,河水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去扩大营盘,征服邦国。
婚姻而论财,殆若商贾矣!
如果你们(蒙古族)忘记了自己的文明、语言、文字,乃至民族,那么我将会随时回来惩罚你们(蒙古族)和你们的后代的,(或,我会回来再次统一你们的)!
装得下,世界就是你的!
身力有限,智慧无穷。
抵长之尽,达深之底。
父亲:孛儿只斤·也速该把阿秃儿
母亲:弘吉剌氏·诃额仑(也译月伦)
兄弟:拙赤合撒儿(简称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别勒古台,别克贴儿(别勒古台,别克贴儿均为也速该别妻所生,别克贴儿被铁木真与合撒儿联手杀死,当时三人均为少年。别克帖儿对待兄弟几人傲慢,铁木真与合撒儿本想向别克帖儿屁股射箭以报复其傲慢,结果由于年少射箭技艺不佳,正中后心而死)。
妹妹:帖木伦
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并同时册立
成吉思汗·塔尔浑夫人·刘家瑜数位皇后。她们分居在四个斡儿朵(原意为毡帐,后指宫室)中。每个斡儿朵排名第一位的,既是该斡儿朵的首领,其余后妃按实际地位排名。所有后妃中,又以第一斡儿朵的正妻孛儿帖地位最高。
第一斡儿朵:
孛儿帖皇后(谥为‘光献翼圣皇后’);忽鲁伦皇后;阔里桀担皇后;脱忽思皇后;帖木伦皇后;亦怜真八剌皇后;不颜忽秃皇后;忽胜海妃子。
第二斡儿朵: 忽兰皇后;古儿别速皇后(又称为‘哈儿八真皇后’或乃蛮部落‘太阳汗妃’,名叫歌璧,是漠北第一美人);亦乞列真皇后;脱忽思皇后(与第一斡儿朵第四人同名);也真妃子;也里忽秃妃子;察真妃子;哈剌真妃子。
第三斡儿朵: 也遂皇后;也速干皇后;忽鲁哈剌皇后;阿失仑皇后;秃儿哈剌皇后;察合皇后(名叫李嵬名,又称为西夏公主,李安全之女);
阿昔迷失皇后;完者忽都皇后。
第四斡儿朵: 公主皇后(金国之岐国公主,完颜永济第四女);合答安皇后;斡者忽思皇后;燕里皇后;有秃该妃子;完者妃子;金莲妃子;完者台妃子;奴伦妃子;卯真妃子。
其他: 亦巴合别乞(克烈氏,札合敢不长女)
八不别乞妃子
据《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成吉思汗有六个儿子, 按出生顺序为:
术赤,孛儿帖所生,
察合台,孛儿帖所生,
窝阔台,孛儿帖所生,
拖雷,孛儿帖所生,
兀鲁赤,无后嗣,
阔列坚,忽兰所生。他虽然是庶子却很受父亲宠爱。后来他随拔都征俄罗斯的时候因箭伤而死。
其他没在《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儿子:
察兀儿,也速干所生。
术儿彻,古儿别速所生。
有史载的成吉思汗女儿:
昌国大长公主,名火臣别吉(豁真别乞;火阿真伯姬,伯姬:音译,本作别乞。),孛儿帖所生,嫁给昌忠武王孛秃。笔者倾向于作火阿真伯姬解释:伯,长也,伯姬即长女,这样兼顾音义。《元史·本纪第一·太祖》:帝欲为长子术赤求婚于汪罕女抄儿伯姬,汪罕之孙秃撒合亦欲尚帝女火阿真伯姬,俱不谐,自是颇有违言。《圣武亲征录》也作“汪可汗之孙秃撒合亦求上公主火阿真伯姬”。
延安公主,名扯扯亦坚,孛儿帖所生。
赵国大长公主,名阿剌海别吉,孛儿帖所生,嫁给赵武毅王孛要合,无子。成吉思汗1206-1211年西征期间以及逝世以后,她以监国公主的身份代理朝政。《元史》列传第五称载她“明睿有智略,车驾征伐四出,尝使留守,军国大政,咨禀而后行,师出无内顾之忧,公主之力居多”。
郓国公主,名秃满伦,孛儿帖所生。
阿儿答鲁黑,又译作阿勒塔伦,按塔伦,又名阿勒塔鲁罕,孛儿帖所生幼女。嫁给斡勒忽讷兀惕部的泰出(又译作塔出)驸马。有子术真伯(又称扎兀儿薛禅),术真伯先后娶元宪宗蒙哥之女失邻公主和必赤合公主。
高昌公主,名也立可敦,嫁给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
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蒙古国史学家推测不一:
在肯特省达达勒苏木境内巴拉吉河南岸的“德伦宝立德格山”;
宾德尔苏木境内鄂嫩河西岸的“德伦宝立德格山。”
俄罗斯学者也提出铁木真·成吉思汗诞生地是在俄罗斯境内距察苏材村五公里的德伦宝立德格山的地方。但认同的学者不多,只是“一家之言”。达达勒苏木和宾德尔苏木都在争“成吉思汗出生地”的殊荣,都说‘我们这里是成吉思汗诞生地’。”
于是,孟松林多次去斡难河流域考察,几乎走遍了鄂嫩河上游的
成吉思汗画像、塑像森林、草原、河流、小溪,并五次横穿豁儿豁纳黑川,多次往返于鄂嫩河上下流域,甚至是俄罗斯赤塔州境内的鄂嫩河。在查阅了大量史料,通过反复的实地考察和对比后,他认为宾德尔苏木斡难河(鄂嫩河)边的迭里温·孛勒答黑山(德伦宝立德格山)才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真正出生地 !因为“只有宾德尔苏木的德伦宝立德格山附近的豁儿豁纳黑川原野,才具备承载千军万马的辽阔,只有那里才具备牧放几十万只牛羊的草原。而达达勒苏木的德伦宝立德格山周围是一个山区,地域狭小,森林密布,而且,距斡难河26公里,它不具备成为当时已是蒙古乞颜部头领也速该·把阿秃儿统领万众人马的领地”。从而他令人信服地佐证了蒙古史学家苏和老师的观点。
成吉思汗还是成吉思合罕,有关前四汗史的一种最详细、最重要的史源《元朝秘史》,之所以把元太祖的称号写作“成吉思合罕”,伯希和在他的遗著《马可波罗注》里提出,今日所见《元朝秘史》,实乃元代某个时期的抄本;正是这个抄写者,按他那个时代对元朝皇帝的蒙古语习称,将原来文本里的“成吉思汗”改写作“成吉思合罕”。
另外关于学者理解《蒙古秘史》开篇的首行就写有"成吉思合罕讷忽札兀儿"的一句话,一般认为:一、为《蒙古秘史》的原书题名;二、为《蒙古秘史》 某些章节的题名;三、为独立的历史文献之题名;四、属于下一个句子的一个句子成分(主语)。人们之所以提出以上几种意见的主要原因,是与《蒙古秘史》的原书题名究竟是什么这一重大问题有关。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流传至今的《蒙古秘史》的《元朝秘史》一名乃是汉字音译者给起的题名,在其下方并列两行所书的"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是为汉文题名之蒙译,无论哪一个也都不是《蒙古秘史》的原书题名。由此,将对人们理解”成吉思合罕讷忽札兀儿“这句话变得复杂化起来。
在正史记载中成吉思汗为病死。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政敌的抹黑等等,成吉思汗的真实死因已不可考,这里列出一些说法以供参考。
1、西夏王妃咬死说 。《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西夏乞降,并根据成吉思汗的要求献上一些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西夏王妃对成吉思汗深恶痛绝,在成吉思汗猥亵她时,一口将成吉思汗的下体咬掉。成吉思汗血流不止,当日殒命。
2、被雷劈死说。 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电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亲生气导致母亲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别害怕雷电,1227年夏,成吉思汗误入雷区,被雷电击中致死。
3、被马踩死说 。 蒙古人撰编的《蒙古秘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坠马之后,被后面的马踩中而死。
4、中箭说。 1227年初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战时膝部中了毒箭,最终致命。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自己的遗著中认为:成吉思汗死于箭伤。《圣武亲征录》说,成吉思汗受箭伤有三次:1202年阔奕坛之战、1212年攻西京之战、1226年攻西夏时膝部中箭。估计最后一次箭伤对其身体影响较大。《世界侵略者传略》、《史集》、《元史译文》、《纲目译文》等国外、国内书籍都说“汗病八日死”。
5、中毒说。 民间另有传说,“中毒说”这种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间,在元朝有过17年的交往。其在游记中记叙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结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伤势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成吉思汗对窝阔台越来越不满意,想改立拖雷为储汗,窝阔台为维护自己的汗位,与成吉思汗喝酒时,下药将成吉思汗毒死。
对于成吉思汗墓地的具体位置,多年来大致有四种说法:
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
二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
三是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
四是位于宁夏境内的六盘山。70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
在蒙古国肯特山的依据是,有关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经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树下静坐长思,而后忽然起立,对手下随从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南宋文人的笔记中也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在西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独木棺里。所谓独木棺,是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棺材。独木棺下葬后,墓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的依据将在后文中详细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脉所在的清和县三道海附近的依据是有考古专家在该地发现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测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证之一是马可·波罗在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为殉葬者”。
在宁夏六盘山的依据则是,有记载说,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时,攻打西夏时死于六盘山附近。有考古专家据此认为,按照蒙古族过去的风俗,人去世3天内就应该处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为的是怕尸体腐烂,灵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后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衣冠冢成吉思汗陵墓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头市185公里。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艺术风格。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孛儿只斤·铁木真
外文名Чингис Хаан;Činggis Qaγan(蒙古语)
别名成吉思汗
国籍大蒙古国
民族蒙古
出生地漠北草原
出生日期1162年5月31日(四月十六)
逝世日期1227年8月25日
职业大汗,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建立蒙古帝国、灭花剌子模
主要战役蔑儿乞之战、阔亦田之战
在位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
庙号太祖
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陵寝密葬,有争议
人物生平
幼时经历
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生于金朝世宗大定二年,后因父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最后慢慢发展最终统一蒙古。当时,今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独立,互不统属。金朝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
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钉死在木驴上。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1161年秋,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的诃额仑。他在几位兄弟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抢亲”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了诃额仑夫人,于是诃额仑成为也速该的妻子。
第二年,也速该生擒塔塔尔部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好这时第一个儿子降生了。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也速该给自己刚出生的长子取名“铁木真”。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孙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其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
十三翼战
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
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结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
统一部落
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击败主儿乞部,杀其首领,部将木华黎父子投诚。后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封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经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他们组建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向铁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几员部将如神箭手哲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后来远征西辽消灭屈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摩诃末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太阳汗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的“太阳汗”也不堪一击,经过纳忽崖之战,乃蛮部被其彻底消灭。
崛起扩张
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但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汉文史集中,并无上尊号”成吉思汗“的记载,元史太祖本纪记载诸王群臣为上尊号“成吉思皇帝”。同时代南宋彭大雅编《黑鞑事略》记载也记载为成吉思皇帝(“其主初僣皇帝号者小名曰忒没真僣号曰成吉思皇帝”),彭是南宋出使蒙古联络夹击金朝的使臣。元代李志常《长春眞人西游记·卷上》也记载为“诏曰成吉思皇帝敕眞人邱师”。1998年发现的元代银质鎏金文“盐山圣旨牌”亦书曰“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 西方的史集中则记载为成吉思汗,并传入中国,导致自晚清时始汉文史集中(如《海国图志》、《蒙兀儿史记》、《蒙古纪事本末》,《新元史》等)出现两者并用或者独用成吉思汗的记载。正式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这是蒙古帝国的开始。遂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贵族民主为基础的蒙古贵族共和政体制度。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经二十余年与西夏的战争,屡创西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除金朝西北屏障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
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三月,集兵大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jiǔ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北方诸部族人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为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四处掠夺工匠艺人,一城即掠数万。随后建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
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
成吉思汗十三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
成吉思汗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
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
成吉思汗十九年,班师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金。
领户分封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兵就有权,兵强则国固。在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
《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举了这些千户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以及各千户的组成情况,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驸马,有3位驸马共领有10千户,因此当时实际分封的只有88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户制的建立,标志着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后瓦解。这是一种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制度,是蒙古汗国统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建立特殊功勋的那颜,还被授予种种特权,那颜阶层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蒙古人民的支柱。这实际上是用战争打败了原来各部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又重新培植了一个新的奴隶主阶层,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为主、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奴隶主阶层。
福神般的怯薛军成吉思汗分封完千户、万户之后,马上着手扩建中军护卫怯薛军。由于怯薛军分四班轮番入值,习惯上称为四怯薛。其中的护卫人员称怯薛歹,偶数作怯薛丹。正在执行任务的护卫人员叫怯薛者,从事宫廷服役的怯薛歹称为怯薛执事。怯薛歹是从万户官、千户官、百户官、十户官及自由民的儿子中挑选,这说明成吉思汗十分注意保障这支队伍的可靠性。成吉思汗规定,怯薛军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护卫大汗的金帐;二是“战时在前为勇士”,充当大汗亲自统率的作战部队;三是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因此可以说,成吉思汗建立的怯薛军既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武装,又是一个分管中央日常事务的行政组织,它已发展成为蒙古汗国中枢庞大的统治机构。成吉思汗给了他们优越的地位:怯薛者的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户官;怯薛者的从者,地位在百户官、十户官之上。成吉思汗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维护汗权、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499名和平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
这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争议。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降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在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他跨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将马蹄所到之处视为自己的领土,掠夺人口和财物,为自己的子孙经营一片理想的领地,这确实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出师前分歧
出师之前,成吉思汗诸子之间发生了一场察合台关于术赤的出身与汗位继承问题的争吵:术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并非当时争论的焦点,其关键在于究竟由谁继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是成吉思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这场冲突中,成吉思汗确定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主要就是从政治稳定和个人才能方面考虑的。同时它说明当时蒙古汗位的继承还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会末期推举制的痕迹:从嫡子的“贤者”中选拔继位者,最后由库里台大会予以确认。正是这种汗位继承制度,导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争。
术赤是长子,当时关于他是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争论,使成吉思汗不想让术赤继承汗位而导致同室操戈骨肉相残。察合台是孛儿帖生的二儿子,打起仗来不失为一个勇士,有不服输的性格。不过他鲁莽、好斗、残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材料。窝阔台是老三,论战功和勇敢他都不如两个哥哥。可是他比两个哥哥聪明,能体察成吉思汗的心思,为人也随和,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从不对继承汗位表现出任何热衷。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赖,并把汗位传给了他。
扫清边界中间突破
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进攻采取了“扫清边界,中间突破”的战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马尔罕在不花剌以东,旧都玉龙杰赤在不花剌西北。国王驻新都,母后秃儿罕驻旧都。成吉思汗首战的目标是攻取讹答剌等边界城市,同时亲率中军进攻不花剌,目的在于避实击虚,从中间突破,切断花剌子模新旧二都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场战争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讹答剌城,海儿汗最后被活捉。成吉思汗为了给被杀的商队和使臣报仇,融化了银液灌在他的眼睛里。
摩诃末国王之死花剌子模在当时相当强大,国王摩诃末苏丹号称世界征服者。中东地区和相邻的欧洲诸国都十分惧怕他,连斡罗思的不少公国,也常常被他们袭扰,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罗思人被拍卖。摩诃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对母后有所忌惮之外,将西辽人、乃蛮人全不放在眼里。对于蒙古人,开始他知之甚少,太后的兄弟海儿汗贪财害死了蒙古商队,他并不赞成,也不知情,但因为太后支持国舅,他也只得以强硬的态度对待蒙古的使团。当时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蛮的异教徒,骑着像兔子一样矮小的马,根本不堪一击。他第一次在西辽边境同哲别率领的蒙古小股部队遭遇的时候,才领略了蒙古人的战斗力。
面对着蒙古大军的进攻,摩诃末国王拒绝了集中兵力决战的建议,
分兵把关、城个自为战,导致被动挨打。而当蒙古大军日益逼近时,他又放弃都城和天险,率众逃跑,从未组织过一次像样的抵抗。根据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将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摩诃末。成吉思汗要求他们要像猎犬一样咬住自己的猎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岛,也要像疾风闪电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秃儿罕王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岛的摩诃末也悲惨地死去。
摩诃末死后,哲别、速不台又挥军北上,进入钦察草原与斡罗思地区。因术赤与察合台意见不合,玉龙杰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窝阔台为前线指挥,最后才攻下玉龙杰赤城。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被消灭了,钦察骑兵和斡罗思诸公国也一败涂地,古印度河、伏尔加河一带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花剌子模的王子札兰丁率领残部进行抵抗,在八鲁弯之战中一举消灭了近3万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大势己去,札兰丁被成吉思汗围困在申河边上,最后突围逃往印度。
长春真人
回军路上接见长春真人——在西征回军的路上,成吉思汗接见中国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丘处机,日本学者称之为是为西征送去的一股清风。丘处机是道教全真龙门派掌教,成吉思汗待他也如师友。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相会时间不长,但是在成吉思汗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却相当大,使其性格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丘处机清楚地告诉他,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只能养生。还告诉他一条治国之道,劝他要清静无为,不要滥杀无辜等。
逝世
回军灭西夏(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著名的遗嘱。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
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亡西夏,却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
庙号谥号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元太祖 。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
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为政举措
创建文字
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在铁木真讨伐乃蛮部的战争中,捉住一个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人。他是乃蛮部太阳汗的掌印官,太阳汗尊他为国傅,让他掌握金印和钱谷。铁木真让塔塔统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铁木真又让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教太子诸王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畏兀字书”。从此以后,蒙古汗国的文书,“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
行于汉人、契丹、女真诸亡国者只用汉字”。而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在蒙古本土还是“只用小木”。“回回字”就是指的“畏兀字书”。虽然忽必烈时曾让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但元朝退出中原后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书”经过14世纪初的改革,更趋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汗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字书写成的。
颁布文法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还没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时,就命令失吉忽秃忽着手制定青册,这是蒙古族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却是十几年之后,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据《史集》记载,1219年,“成吉思汗高举征服世界的旗帜出征花剌子模”,临出师前,“他召集了会议,举行了忽里勒台,在他们中间对自己的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习惯重新做了规定”,这就是所谓《札撒大典》。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专门写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其中说:“因为鞑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便下令蒙古儿童习写畏兀文,并把有关的札撒和律令记在卷帙上。
这些卷帙,称为‘札撒大典’,保存在为首宗王的库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军调动或诸王会集共商国是和朝政,他们就把这些卷帙拿出来,依照上面的话行事,并根据其中规定的方式去部署军队,毁灭州郡、城镇”《札撒大典》已经失传,但在中外史籍中还片断记载了其中一部分条款。在蒙古社会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汗的言论、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记录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训言”,也被称为“大法令”。
麾下大将
四杰(博尔术、木华黎、赤佬温、博尔忽)
四勇(哲别、者勒蔑、速不台、呼必来)
四弟(哈萨尔、别勒古台、合赤温、帖木格)
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
四养子(阔阔出、失吉·忽图忽、博尔忽、曲出)
宗教政策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当时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在其统治的范围之内几乎应有尽有。其中包括蒙古人原来信奉的萨满教,西藏、西夏和汉人信奉的佛教,金和南宋的道教、摩尼教,畏兀儿和西方各国信奉的伊斯兰教(回回教、答失蛮),蒙古高原一些部落乃至钦察、斡罗思各国信奉的基督教(包括景教,即聂斯托利派;也里可温,罗马派)等等。 蒙古贵族征服天下,基本上是采取屠杀和掠夺政策,但其宗教政策却比较开明,并不强迫被征服者改信蒙古人的宗教,而是宣布信教自由,允许各个教派存在,而且允许蒙古人自由参加各种教派,对教徒基本上免除赋税和徭役。实行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对蒙古贵族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都曾发挥过不小的作用。
随着中亚、波斯、高加索地区和东欧大平原等地被征服,来到东方的回回人空前增加。蒙古贵族利用回回上层和富商大贾作为压迫与剥削中原汉民的帮手,如花剌子模人牙剌瓦赤,不花剌贵族赛典赤赡思丁,富商奥都剌合蛮、阿合马等,都在统治机构中担任很重要的职务。移居漠北与中原各地的回回人被允许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其聚居地建立清真寺,回教教师答失蛮、苦行者迭里威失,享受与僧道、也里可温同样的免税待遇。但一般的回教徒——木速鲁蛮则同编民一样要交纳赋税,负担差发。
总之,“在中国,由于蒙古人采取‘信仰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政策,伊斯兰教乘机往东发展,大批穆斯林迁居来华,为穆斯林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自忽必烈以后,元朝统治者主要提倡喇嘛教,西藏人八思巴被尊为“大宝法王”、“大元帝师”。以后每一帝师死,必自西藏取一人为嗣,一直到元朝灭亡。由此佛教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权,并将教义传入了蒙古地区。
人物评价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成吉思汗。
历代评价
明太祖评价
曩者,天弃金、宋,历数在殿下祖宗,故以鞑靼部落起事沙漠,入中国与民为主,传及百年,至于殿下。
古者帝王混一,止乎中原,四夷不治,惟殿下之祖宗,四海内外,殊方异类,尽为土强,亘古所无。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指元太祖)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
孙中山评价
“亚洲早期最强大的民族之中元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时期几乎整个欧洲被元朝所占领,远比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更强大了”。
毛泽东评价
众所周知,这诗中所提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特别是“一代天骄”均存反讽意味,并不是正面称赞之意。 (《沁园春·雪》)
柏杨评价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予成吉思汗极高度的评价:“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铁木真胸襟开阔,气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态度统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胀的帝国,高度智慧使他发挥出高度的才能。”
蒙古评价
1921年,蒙古人民党在苏俄的协助下赶走中国,获得独立。1924年成立社会主义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后的蒙古是处于苏联的影响和控制之下,民族主义是政治之大忌,所以不但没有视成吉思汗为民族英雄,还对其给予否定评价,弃如敝屣。那时候,蒙古人民共和国禁止崇拜和祭祀成吉思汗,任何场所都不得悬挂成吉思汗画像。所有官方的教科书上都不得称成吉思汗为民族英雄,“即只有明确地咒骂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的侵略,揭露蒙古统治阶级对中亚、伊朗及东欧各国的‘毁灭与破坏’的作品才是好的”。 有违此禁,即遭肃清的命运。布里亚特蒙古学者扎姆查兰诺(Ts.J.
Jamtsarano)于1936年出版的《十七世纪蒙古编年史》中颂扬蒙古文化,并且认为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时期是蒙古史上“政治与精神上欣欣向荣的时代”,便被关进古拉格。 蒙古人民革命党元老、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阿玛尔(A.
Amar),便因为公开肯定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而遭清算。 1962年成吉思汗诞辰800周年之际,蒙古中央宣传部长铁木尔·奥其尔(Tomor Ochir)举办了成吉思汗纪念活动。此事惹得苏联大发雷霆,正在莫斯科的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书记泽登巴尔(Y.
Tsedenbal)闻讯赶紧致函人民革命党中央:“成吉思汗是一个恐怖主义分子,不是民族英雄”,特木尔·奥其尔以下大批人被处死、流放。 除了将成吉思汗视为野蛮残忍的侵略者以外,蒙古人民共和国还长期讳言成吉思汗,1949年10月27日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作出的《关于学校中蒙古历史、文学课教授情况》的规定中明确指出:“不许歌颂和赞扬成吉思汗”。
1990年以后,蒙古国脱离苏联控制,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民主化。自此以后,成吉思汗崇拜在蒙古复活,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也陡然上升,成为蒙古人心目中无可取代的民族英雄。1990年3月1日,当时的蒙古总理索德诺姆(D.
Sodnom)在记者会上表示:“多年来,只从单方面来看成吉思汗,将他视为一个侵略者……蒙古正修订历史……准备重新评估成吉思汗在历史上的好坏各方面的角色”。 其后成吉思汗的形象在蒙古国全面重塑,蒙古各地开始兴建成吉思汗铜像和纪念碑,歌颂成吉思汗丰功伟绩的电影、小说、舞台剧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成吉思汗命名的蒙古企业和产品更是层出不穷,以至于蒙古政府不得不立法限制。 蒙古国政府更于成吉思汗开国800周年的2006年举行国际性庆典,将蒙古的成吉思汗崇拜推向顶峰。如今,蒙古人对成吉思汗无限敬仰,成吉思汗亦成为蒙古国的象征。
亚洲评价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他非常赞成勒·加特的说法:“蒙古人所进行的征战,就其规模和艺术、突然性和灵活性、包围的战略和战术而言,是史无前例的。”,“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1999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说:“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强不拔、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却塑造了伟大的成吉思汗。同样,我也赞成一些人的评价,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却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往来关系。”
《世界征服者史》作者波斯人志费尼说:亚历山大在世也会将成吉思汗尊为自己的老师。他认为,全能的真主使成吉思汗才智出众,使他思想之敏捷、权力之无限为世上诸王之冠。所以,史书虽然记载了古代伟大的库萨和的实施,以及法老恺撒的法令律文,但是成吉思汗却凭借自己的脑子创造出来了类似的东西,既没有劳神去查阅文献,也没有费力去遵循传统。征服他国的方略、消灭敌军、擢升部署等措施,也全是他自己领悟的结果。说实话,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做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最好的方法莫如盲目地跟着成吉思汗走。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是个成吉思汗迷。日本政府在一项实习训练中,调查了520名新任公务员,问他们心目中最敬佩的老板是谁,结果79人选成吉思汗。这是1991年起进行类似调查以来,第一个荣登榜首的非日本人。人事院官员说,许多新任命的公务员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有组织能力的领袖,而不仅是一个征服者”。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仅得了8票,排名第九。不过他本人对此不太在意,因为他也是个成吉思汗迷。桥本最喜爱的书就是日本有关成吉思汗及其家庭的小说。
尼赫鲁:成吉思汗在占领朝鲜、唐古特之后,本想停止扩张,他并没有打算攻占西方诸国,而是想要同花剌子模沙阿和平相处。但是沙阿的一个督统杀了蒙古商人,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仍然是希望和平相处,派使团要求处理杀死蒙古商人的督统。沙阿不但没同意成吉思汗的要求,反而杀死了使团团长,其余的成员被剃光胡须押出国境。成吉思汗当然不能忍让这种无理行径,做好准备后于1219年进攻并且摧毁了花剌子模。布哈拉城的多处宫殿和他们的百万市民被洗劫一空,首都撒麻耳干被彻底摧毁,只剩下50万人。多年来中亚繁荣昌盛的文化、文明以及手工业全部毁尽。伊朗、中亚的文明似乎消失。成吉思汗马蹄所到之处几无人烟。人们把成吉思汗描写的非常残忍,可是与同时代的其他征服者相比较,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当时来过印度的阿富汗人也很残忍,只是他们占领的范围不同而已。阿富汗人于1150年占领嘎资尼,凡是男人一个不留,全部杀尽,女人都成了俘虏。穆罕默德闻名于世的宫殿、建筑物全部被毁。阿富汗占领时期在印度发生的一系列破坏行为同成吉思汗在伊朗、中亚造成的破坏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沙阿杀了成吉思汗的使者,这是血仇,所以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报了仇。成吉思汗在其他地方也进行过大规模破坏,但是破坏的程度比中亚略轻一些。
西方评价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成吉思汗是一个雄才大略,以聪明善良、公正谦和赢得百姓拥护的统治者 。启蒙运动之后尽管不断有哲学家、文学家批评成吉思汗的残暴,攻击蒙古人或黄种人,但多数知识分子对蒙元时代仍怀有优美的想象,如柯勒律治(S. Coleridge,1772~1834)的残诗《忽必烈汗》。十八世纪之后,西方社会对成吉思汗和蒙元帝国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蒙古人已成为邪恶势力的象征 。威泽弗德讨论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时指出,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批评不算什么,最恶毒的攻击来自那些从启蒙运动中形成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科学家,他们从分类学和进化论入手,把世界人种划分成欧洲、非洲和亚洲三类,以欧洲白种人为进化的最高等级,而将亚洲人都归于与猩猩等灵长类接近的“蒙古人种”之下,如果欧洲儿童出现了智障和遗传性疾病,那就是蒙古人入侵欧洲强奸白人妇女后出现的返祖现象。甚至欧洲人的反犹主义,也是因为他们认为犹太人和蒙古人通婚,他们身上有蒙古人的影响 。在科学家和政客的合力之下,蒙元帝国落后野蛮的形象已深入西方社会,纠正这种偏见的工作多半费力不讨好,威泽弗德不但有勇气重新塑造成吉思汗的形象,而且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把成吉思汗定位为近现代文明和全球化体系的开拓者。
成吉思汗在征服中的杀戮和毁灭城市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但这不是种族仇恨产物,与现代社会出现的种族屠杀不能相提并论 。成吉思汗在征服过程中从来都是和平手段无效后才采取武力。格鲁塞虽认为蒙古人把屠杀作为制度,但也不是生性残忍,他们只是出于困惑,“不知道更好的处置方式。”(《草原帝国》,第294页)从文献的记载来看,令人惊讶的是蒙古人没有采取那个时代的惯例对敌人实施酷刑 。威泽弗德写到,几乎可以肯定蒙古人是把死亡当作一种政策,但是它与同时代的文明军队相比,蒙古人并不是靠残忍的行为制造恐怖,而是靠快速而又有效的征服,以及他们似乎完全不在乎当地精英和富人的生命而引起恐怖 。(第125页)在历史上所有的征服中,只有成吉思汗不在乎富人性命这一点才真正让人印象深刻 。威泽弗德指出,对蒙古人所征服的城市毁灭的情况进行校验后显示,很少有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伤亡。成吉思汗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城市的毁灭者,而非屠杀者(第125页),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
波斯史家拉施特(Rashid ed-Din,1247~1318)对成吉思汗的性格有很经典的刻画:成吉思汗曾问不儿古赤(《元史》称博尔术),人生何者最乐?不儿古赤以春日走马飞鹰出猎为最乐作答 。成吉思汗则说,不然,战胜敌人,夺其所有,见其亲人流泪,纳其妻女才是人生之最乐。(《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362页)威泽弗德指出,成吉思汗并不认为这种夸张的描写就是对他的贬损,这是他通过文人之笔传播恐惧的有效方法,蒙古人是在利用恐怖宣传来加速征服 。(第120页)作为把战争当作生产的游牧民族来说,成吉思汗把抢劫和毁灭作为国策,出于森林游猎民族视天下财物如同猎物的天性 。威泽弗德强调了在长期的征服过程中,成吉思汗的目标也由早先的抢劫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建立世界统一帝国的使命感 。成吉思汗告诉其子孙,他最重要的教训就是战胜一支军队不等于征服一个国家,你只能通过赢得民心的方式来征服 。(第131页)换言之,在威氏的笔下,成吉思汗最终认可了文明世界的价值体系,忽必烈在元朝建立了一套比宋律“更温和、更人道”的刑法体系就是其结果 。
马克思在谈到成吉思汗时曾说:“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在《马克思印度史编年稿》一书中,马克思写道,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军队,他“依靠这支军队征服了东蒙与华北,然后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与呼罗珊,还征服了突厥族地区,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并且还侵入印度。他的帝国的疆土从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他卒后这个帝国分为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元朝;前四部分由汗统治;最后一部为帝国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统治”。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说:“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从那些记载中,军人可以获得有用的知识,塑造一支用于未来战争的军队。那位令人惊异的领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灭亡国家,摧毁整个文明。在战场上,他的部队运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横扫千军如卷席,无数次打败了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敌人”。“虽然他毁灭一切,残酷无情,野蛮凶猛,但他清楚地懂得战争的种种不变的要求”。
有人曾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 因此中国学者刘乐土在其《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他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
俄国将军以葛那吉夫说:“横览宇内,历年之少,而开拓疆土之广大,如成吉思汗者,千古所未尝见也。成吉思汗登蒙古大汗位之初,兵籍之户数约一万三千而已(约3万),其后征服民族之数凡七百二十部之多,其言语信仰,大抵异类。其子孙蒙业开拓,所奄有之全版图,包括今之清朝大半,印度的北部,朝鲜半岛全部,中亚细亚的全域,俄罗斯帝国大半,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间之南部,兵刃之所斩刈,马足之所蹂躏,由东达西,成一直线,径长六千英里(约当中国1万6千里),其间列国数十,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才以六七十年之短日月次第削平者也。此最大盖世之雄,果如何而崛起者耶?”
俄国军事家柯列金也说:“通观世界历史,用很少兵力(拉施德丁说12万,小林高四郎说20万),在很短时间内(1207年到1227年共20年),攻略广大土地(欧亚两洲的大部),统治众多人口(中小路彰说6亿人口,我认为有些夸大),除成吉思汗时代的鞑靼人和帖木儿时代的中亚细亚人之外,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
法国学者格鲁塞在《蒙古帝国史》中说:“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绘画和波斯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从蒙古人的传播文化这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利。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够在这一点与之相似”。
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阿塔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往来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这条“横穿中亚的商路”,对于当时东西方商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美国作家哈罗兰姆将成吉思汗称为“人类帝王”,他在著作中说:“虽然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竟能为50多个民族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揣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交流为之畅通、欧亚文化为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拿破仑说: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黑格尔谈及成吉思汗时说,蒙古人用马乳做饮料,所以马匹是他们作战的利器,也是他们营养的食品。他们长期的生活方式虽然如此,但是他们时常集合为大群人马,在任何一种冲动之下,便激发为对外的活动。他们先前虽然倾向和平,可是这时却如洪水一般,泛滥到文明的国土上,一场大乱的结果,只是满目疮痍。这样的骚动,当这些部落由成吉思汗和帖木儿做领袖时,就曾经发生过:他们从高原横冲到低谷,摧毁了当前的一切,又象一道爆发的山洪那样退得无影无踪——绝对没有什么固有的生存原则。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在他的《世界史纲》中说:“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确实是全部历史中最出色的故事之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在范围上不能和它相比。在散播和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上,他所起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作为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者,他们对历史的影响是很大的”。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同样强调蒙古的侵略“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书中举了不少事例,最后说:“由这种相互影响提供的机会,又被正在欧洲形成的新文明所充分利用。这一点具有深远的意义,直到现在,仍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影响”七八百年过去了,成吉思汗的影响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黯淡。对整个世界来讲,他去世以后的影响远比生前更大,而且渗透到了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出现了世界的成吉思汗热。
德国嘉桑大学教授费朗索儿·冯·额尔多满称成吉思汗为“不屈之王铁木真”,在他所著《不屈之王铁木真》中写道:“在欧罗巴也与西部亚细亚同样,不重新树立自然的秩序是不行的。那样无论在欧洲和亚洲,使他们从沉睡状态中苏醒过来,需要一只强有力的手去摇动他们是迫切必要的。这样摇醒他们的强有力的手出现了,这就是不屈之王铁木真及其后裔。那样,他们是完成支配世界的至上命运后不久撤离了历史舞台的。俄罗斯人和德意志人及其他西欧诸国民,能够达到现在这样强大和文明无疑是蒙古人和蒙古军征服的刺激和赐物。”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类似一体化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成吉思汗等人的时代出现过。
《国际先驱导报》驻柏林记者郑汉根曾经在一篇报道中写道:“……但是另一方面,欧洲过去上千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出现的危机,之后危机又得到解除的历史,目前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危机也将得到解除。所以,也可能在50年之后出现能力的欧盟。那么这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成就。这种辉煌成就相当于亚洲国家成为一个联盟。类似这样的一体化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只是在一些征服者的时代出现过,比如成吉思汗、亚历山大以及拿破仑等,但是自愿形成的联合还没有出现。所以这种联合是很难得,即使可能形成,那么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也不会活那么长,所以也就不去做预测了。”
普希金笔下的成吉思汗:俄罗斯人民掩护了西欧,使西欧免受蒙古人压迫的灾祸。鞑靼人不像摩尔人,他们征服俄罗斯后,既没有给予它代表,也没有给予它亚里士多德。崇高的使命落到了俄罗斯身上;他那一望无际的平原吞噬了蒙古人的力量,使他们的侵略停止在欧洲的边缘。
前苏联著名藏学家尼古拉·列里赫说:亘古开天辟地以来没有一个民族如此强大。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高度赞扬《蒙古人的历史》。蒙古
学学家杰里迈·柯廷(1835~1906年)曾经写了3本大部头的有关蒙古学的著作。第一部《蒙古人的历史》,于1908年在伦敦出版。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以优雅的文辞为该书写了长达7页的前言,高度赞扬该书的出版。此书共19章426页,结构紧凑。开头部分,首先概述俄文、汉文、波斯文中关于蒙古人的起源、发展的传说和故事,铁木真的成长和他的业绩,其次分别论述了花子模之战、成吉思汗之死、成吉思汗死后的波斯、旭烈兀的统治、对金战争、窝阔台之死、忽必烈汗和宋朝、妥欢帖睦儿和蒙古人被逐出中原。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谈到成吉思汗时说:“游牧民族的文化是全人类伟大的文化。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庞大的蒙古帝国。他所建立的政权和法律,至今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仍然有积极意义。我早就有个愿望,很想到具有悠久历史的成吉思汗家乡去看看。”
人物名言
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
我一旦得到贤士和能人,就让他们紧随我,不让远去。
战胜了敌人,我们共同分配获得的财物。
没有铁的纪律,战车就开的不远。
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
在我的力量还不足的时候,我就得忍让,违心的忍让!
打仗时,我若是率众脱逃,你们可以砍断我的双腿;战胜时,我若是把战利品揣进私囊,你们可以斩断我的手指。
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的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
不要想有人保护你,不要乞求有人替你主持公道。只有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活下来!
在明亮的白昼要像雄狼一样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乌鸦一样,有坚强的忍耐力!
天下地土宽广,河水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去扩大营盘,征服邦国。
婚姻而论财,殆若商贾矣!
如果你们(蒙古族)忘记了自己的文明、语言、文字,乃至民族,那么我将会随时回来惩罚你们(蒙古族)和你们的后代的,(或,我会回来再次统一你们的)!
装得下,世界就是你的!
身力有限,智慧无穷。
抵长之尽,达深之底。
家族成员
家世
父亲:孛儿只斤·也速该把阿秃儿
母亲:弘吉剌氏·诃额仑(也译月伦)
兄弟姐妹
兄弟:拙赤合撒儿(简称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别勒古台,别克贴儿(别勒古台,别克贴儿均为也速该别妻所生,别克贴儿被铁木真与合撒儿联手杀死,当时三人均为少年。别克帖儿对待兄弟几人傲慢,铁木真与合撒儿本想向别克帖儿屁股射箭以报复其傲慢,结果由于年少射箭技艺不佳,正中后心而死)。
妹妹:帖木伦
后妃
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并同时册立
成吉思汗·塔尔浑夫人·刘家瑜数位皇后。她们分居在四个斡儿朵(原意为毡帐,后指宫室)中。每个斡儿朵排名第一位的,既是该斡儿朵的首领,其余后妃按实际地位排名。所有后妃中,又以第一斡儿朵的正妻孛儿帖地位最高。
第一斡儿朵:
孛儿帖皇后(谥为‘光献翼圣皇后’);忽鲁伦皇后;阔里桀担皇后;脱忽思皇后;帖木伦皇后;亦怜真八剌皇后;不颜忽秃皇后;忽胜海妃子。
第二斡儿朵: 忽兰皇后;古儿别速皇后(又称为‘哈儿八真皇后’或乃蛮部落‘太阳汗妃’,名叫歌璧,是漠北第一美人);亦乞列真皇后;脱忽思皇后(与第一斡儿朵第四人同名);也真妃子;也里忽秃妃子;察真妃子;哈剌真妃子。
第三斡儿朵: 也遂皇后;也速干皇后;忽鲁哈剌皇后;阿失仑皇后;秃儿哈剌皇后;察合皇后(名叫李嵬名,又称为西夏公主,李安全之女);
阿昔迷失皇后;完者忽都皇后。
第四斡儿朵: 公主皇后(金国之岐国公主,完颜永济第四女);合答安皇后;斡者忽思皇后;燕里皇后;有秃该妃子;完者妃子;金莲妃子;完者台妃子;奴伦妃子;卯真妃子。
其他: 亦巴合别乞(克烈氏,札合敢不长女)
八不别乞妃子
子女
据《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成吉思汗有六个儿子, 按出生顺序为:
术赤,孛儿帖所生,
察合台,孛儿帖所生,
窝阔台,孛儿帖所生,
拖雷,孛儿帖所生,
兀鲁赤,无后嗣,
阔列坚,忽兰所生。他虽然是庶子却很受父亲宠爱。后来他随拔都征俄罗斯的时候因箭伤而死。
其他没在《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儿子:
察兀儿,也速干所生。
术儿彻,古儿别速所生。
有史载的成吉思汗女儿:
昌国大长公主,名火臣别吉(豁真别乞;火阿真伯姬,伯姬:音译,本作别乞。),孛儿帖所生,嫁给昌忠武王孛秃。笔者倾向于作火阿真伯姬解释:伯,长也,伯姬即长女,这样兼顾音义。《元史·本纪第一·太祖》:帝欲为长子术赤求婚于汪罕女抄儿伯姬,汪罕之孙秃撒合亦欲尚帝女火阿真伯姬,俱不谐,自是颇有违言。《圣武亲征录》也作“汪可汗之孙秃撒合亦求上公主火阿真伯姬”。
延安公主,名扯扯亦坚,孛儿帖所生。
赵国大长公主,名阿剌海别吉,孛儿帖所生,嫁给赵武毅王孛要合,无子。成吉思汗1206-1211年西征期间以及逝世以后,她以监国公主的身份代理朝政。《元史》列传第五称载她“明睿有智略,车驾征伐四出,尝使留守,军国大政,咨禀而后行,师出无内顾之忧,公主之力居多”。
郓国公主,名秃满伦,孛儿帖所生。
阿儿答鲁黑,又译作阿勒塔伦,按塔伦,又名阿勒塔鲁罕,孛儿帖所生幼女。嫁给斡勒忽讷兀惕部的泰出(又译作塔出)驸马。有子术真伯(又称扎兀儿薛禅),术真伯先后娶元宪宗蒙哥之女失邻公主和必赤合公主。
高昌公主,名也立可敦,嫁给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
相关疑点
出生之谜
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蒙古国史学家推测不一:
在肯特省达达勒苏木境内巴拉吉河南岸的“德伦宝立德格山”;
宾德尔苏木境内鄂嫩河西岸的“德伦宝立德格山。”
俄罗斯学者也提出铁木真·成吉思汗诞生地是在俄罗斯境内距察苏材村五公里的德伦宝立德格山的地方。但认同的学者不多,只是“一家之言”。达达勒苏木和宾德尔苏木都在争“成吉思汗出生地”的殊荣,都说‘我们这里是成吉思汗诞生地’。”
于是,孟松林多次去斡难河流域考察,几乎走遍了鄂嫩河上游的
成吉思汗画像、塑像森林、草原、河流、小溪,并五次横穿豁儿豁纳黑川,多次往返于鄂嫩河上下流域,甚至是俄罗斯赤塔州境内的鄂嫩河。在查阅了大量史料,通过反复的实地考察和对比后,他认为宾德尔苏木斡难河(鄂嫩河)边的迭里温·孛勒答黑山(德伦宝立德格山)才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真正出生地 !因为“只有宾德尔苏木的德伦宝立德格山附近的豁儿豁纳黑川原野,才具备承载千军万马的辽阔,只有那里才具备牧放几十万只牛羊的草原。而达达勒苏木的德伦宝立德格山周围是一个山区,地域狭小,森林密布,而且,距斡难河26公里,它不具备成为当时已是蒙古乞颜部头领也速该·把阿秃儿统领万众人马的领地”。从而他令人信服地佐证了蒙古史学家苏和老师的观点。
名字之谜
成吉思汗还是成吉思合罕,有关前四汗史的一种最详细、最重要的史源《元朝秘史》,之所以把元太祖的称号写作“成吉思合罕”,伯希和在他的遗著《马可波罗注》里提出,今日所见《元朝秘史》,实乃元代某个时期的抄本;正是这个抄写者,按他那个时代对元朝皇帝的蒙古语习称,将原来文本里的“成吉思汗”改写作“成吉思合罕”。
另外关于学者理解《蒙古秘史》开篇的首行就写有"成吉思合罕讷忽札兀儿"的一句话,一般认为:一、为《蒙古秘史》的原书题名;二、为《蒙古秘史》 某些章节的题名;三、为独立的历史文献之题名;四、属于下一个句子的一个句子成分(主语)。人们之所以提出以上几种意见的主要原因,是与《蒙古秘史》的原书题名究竟是什么这一重大问题有关。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流传至今的《蒙古秘史》的《元朝秘史》一名乃是汉字音译者给起的题名,在其下方并列两行所书的"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是为汉文题名之蒙译,无论哪一个也都不是《蒙古秘史》的原书题名。由此,将对人们理解”成吉思合罕讷忽札兀儿“这句话变得复杂化起来。
死因传说
在正史记载中成吉思汗为病死。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政敌的抹黑等等,成吉思汗的真实死因已不可考,这里列出一些说法以供参考。
1、西夏王妃咬死说 。《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西夏乞降,并根据成吉思汗的要求献上一些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西夏王妃对成吉思汗深恶痛绝,在成吉思汗猥亵她时,一口将成吉思汗的下体咬掉。成吉思汗血流不止,当日殒命。
2、被雷劈死说。 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电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亲生气导致母亲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别害怕雷电,1227年夏,成吉思汗误入雷区,被雷电击中致死。
3、被马踩死说 。 蒙古人撰编的《蒙古秘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坠马之后,被后面的马踩中而死。
4、中箭说。 1227年初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战时膝部中了毒箭,最终致命。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自己的遗著中认为:成吉思汗死于箭伤。《圣武亲征录》说,成吉思汗受箭伤有三次:1202年阔奕坛之战、1212年攻西京之战、1226年攻西夏时膝部中箭。估计最后一次箭伤对其身体影响较大。《世界侵略者传略》、《史集》、《元史译文》、《纲目译文》等国外、国内书籍都说“汗病八日死”。
5、中毒说。 民间另有传说,“中毒说”这种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间,在元朝有过17年的交往。其在游记中记叙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结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伤势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成吉思汗对窝阔台越来越不满意,想改立拖雷为储汗,窝阔台为维护自己的汗位,与成吉思汗喝酒时,下药将成吉思汗毒死。
下葬地点
对于成吉思汗墓地的具体位置,多年来大致有四种说法:
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
二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
三是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
四是位于宁夏境内的六盘山。70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
在蒙古国肯特山的依据是,有关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经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树下静坐长思,而后忽然起立,对手下随从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南宋文人的笔记中也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在西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独木棺里。所谓独木棺,是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棺材。独木棺下葬后,墓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的依据将在后文中详细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脉所在的清和县三道海附近的依据是有考古专家在该地发现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测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证之一是马可·波罗在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为殉葬者”。
在宁夏六盘山的依据则是,有记载说,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时,攻打西夏时死于六盘山附近。有考古专家据此认为,按照蒙古族过去的风俗,人去世3天内就应该处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为的是怕尸体腐烂,灵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后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衣冠冢成吉思汗陵墓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头市185公里。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