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成都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薛灵芸
别名针神
出生地常山真定(古魏郡,今河北正定)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魏文帝曹丕妃子
朝代曹魏
[三国·魏]女,常山真定人(古魏郡,今河北正定)。乃魏文帝曹丕妃子,魏文帝改其名曰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为“针神”。
注: 薛灵芸不见于正史,仅见野史小说。
东晋王嘉撰《拾遗记》略曰:
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年十五,容貌绝世。咸熙元年,文帝选
良家子女,以入六宫。常山太守习谷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道侧烧石叶之香,未至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减,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旁,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云云。
明朝蒋一葵撰《尧山堂外纪》曰:
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咸熙初,习谷出守常山,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迎以文车十乘。车徒咽路,尘起蔽月,时人谓为尘宵。又筑台高三十丈,列烛台下,远近望之如列星。又为铜表志里数。行者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
薛灵芸是三国时常山人。其父薛业是亭长,母亲陈氏随丈夫住在亭旁。他们那里十分贫穷,夜里妇女们聚在一起纺纱,点燃麻藁以照亮。待薛灵芸十七岁那年,已是容颜绝世。闾中的少年,都暗慕薛灵芸,趁夜色悄悄潜来偷看她。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与她接触。咸熙元年,谷习任常山郡守,他听说乡亭长有美女而家境甚贫。当时魏文帝曹丕选良家女子以充入六宫。
谷习以千金聘走了薛灵芸,然后将她献给魏文帝。薛灵芸与父母告别时,泪水沾湿了衣襟。在登车上路时,泪水不可抑制,她以玉唾壶盛泪,泪水落在壶中成了红色。还未到京师,壶中的泪已凝如血色。文帝以雕刻着花纹的十辆车迎接薛灵芸。车皆镂金为轮辋,丹青画毂轭,前后缀满了宝石;铃铛锵锵和鸣,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林野;所驾的青色骈蹄牛,可以日行三百里。这种牛是尸涂国进献的,蹄子与马蹄一样。路边烧石叶香。这种石头层层叠叠,形状如云母,所发的香气可以避恶疾,是腹题国进献的。薛灵芸去京师的一路上,数十里点起膏烛,久久不熄灭。车子走过的路,尘土遮蔽了星月,时人称为“尘霄”。筑赤土为台,台基三十丈,列膏烛于台下,名叫“烛台”,远望如流星坠地。大路两旁,每隔一里铸一铜表,高五尺,以标志里数。因此有路人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当时以铜表标志里数,是“土上出金”的意思。而“火照台”的意思是膏烛之火在土的下面,汉代是火德王、魏代是土德王,“火照台”即汉亡而魏兴。“土上出金”则隐喻魏灭而晋兴。薛灵芸距离京师十里,文帝乘雕玉的车辇,远远看见,叹息说:“古人云: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因此改薛灵芸的名字为“夜来”。后世花卉名“夜来香”即得自薛灵芸。
薛灵芸入宫后受到宠爱。外国进献火珠龙鸾钗很重,文帝怜惜薛灵芸弱不禁风,于是说:“明珠翠羽都不胜其重,何况这么重的龙鸾钗。”薛灵芸缝制衣服的那根针出神入化,虽然处于深帏内,夜里不用点灯烛,她也可以缝制衣服。凡不是薛灵芸缝制的衣服,文帝一概不穿。宫中称她为“针神”。魏文帝为之改名“夜来”。黄初七年,魏文帝病逝,薛灵芸也不知下落。
薛灵芸的故事在正史里没有记载,许多野史笔记偶尔提及,如《拾遗记》、《太平广记》、《艳异编》等。李商隐有“一夜芙蓉红泪多”;贺铸《石州引》有“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其中“红泪”即是薛灵芸的典故。《拾遗记》中说,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后来成了一个通用的典故,如红蜡烛垂的是“红泪”,子规鸟哀啼泣血等。据说唐代杨玉环被召入宫前,“泣涕登车,时方寒,泪结为红冰”。清代冒鹤亭《太清遗事诗》云:“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其中“夜来”亦指薛灵芸。《红楼真梦》第六十四回叙众人玩象牙筹:“黛玉宝钗取出几根来看,一面刻的是古来美人,一面是词句并各种饮例。大家都说有趣,当下说定由宝钗起令。宝钗抽了一根,刻的美人是薛灵芸,那面词句是‘问何因玉筋惹春红’,注‘善啼者饮,浓妆者饮’。笑道:‘这善啼的,除了林妹妹还有谁?’”大概薛灵芸之善哭只有林黛玉可以比拟一二。
史载“镇州锦帛如山,美女如云”,薛灵芸者其一也。
常山有女,唤灵芸,美艳绝世,选六宫,文帝宠之。载凝泪如血,触痕若霞,奇其异,记之。
天下颜色九州分
九州风物竞缤纷
常山古来灵秀地
客行十步醉清芬
邺公乡邑为亭长
挈妇将雏官亭旁
居生贫贱赖妇绩
麻藁自照度时光
有女灵芸初长成
容貌绝世十五龄
邻中少年夜相窥
芳容不锁越门庭
官家太守临常山
闻有丽姝家贫寒
适逢六宫选美女
意欲献之悦君颜
千珠百宝威权力
阖家嘘唏失团圆
生离死别辞爷娘
离泪潸潸湿衣裳
人道皇家金阙好
怎若天伦乐一堂
生女养女何以报
梦魂千里两断肠
既升车兮行就路
珠泪涔涔承玉壶
壶中凝泪如血色
闻之观之皆惊愕
带血子规哀哀啼
谁怜楚楚泪血女
及至京师接相迎
载之文车以十乘
车皆镂金为轮辋
丹画其毂七彩重
轭前雕饰腾龙凤
衔铃铿锵和乐鸣
驾驱骈蹄毛色青
日行百里走如风
道旁石叶发异香
驱辟恶疬耀神光
膏烛烨烨明不灭
车徒噎路尘烟长
尘烟起蔽升紫埃
更筑高峻曰烛台
望之若列星之坠地
行之以铜表为铭记
一里一表置道侧
书之载之歌相合
金宫欲至少十里
帝乘龙车迎彩舆
盼之切切情急急
欢娱朝云复暮雨
朝云暮雨悦君怀
君赐灵芸名夜来
入宫既承恩千重
美衣丽裳俏形容
针黹依旧常山女
深楼重阁裁罗绫
灯盏烛照皆弗用
一尺一剪衣可成
宫中闻之曰神针
宫外传之曰仙人
自此帝衣夜来出
衣不夜来帝不服
帝着新衣灯下咏
围之莹莹水晶屛
夜来失慎触屛堂
留痕有晕胭脂祥
胭脂妍妍玉人俏
六宫粉黛争相效
魏文帝 曹丕 妃——薛灵芸
曹操的次子曹丕,是一位极赋心计和雄才的人,曹操死后,他抛开汉献帝,即位作了魏文帝,改元黄初,迁都洛阳。曹丕称帝后,为了巩固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营建宫殿,选投人才,减轻赋税,提倡文学,禁止宦官干政,外戚不得为辅政大臣等,使朝廷内外气象一新,魏国呈现兴盛的气象。
说起薛灵芸,乃是河北真定的一位乡野姑娘,她父亲薛业是亭长,虽然官职不高,但因为人善良厚道,在当地颇具声望;她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她的纺织、刺绣都在当地堪称一绝。
赞乡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民风质朴,文风不盛,当地人很少读书识字,亭长家里也不例外。当地盛行养蚕缫丝,所以丝织和刺绣都十分发达。因受母亲影响,薛灵芸从小就学会了绣花,十岁时她所绣的牡丹花,便能引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甚能以假乱真。穷山僻壤的山水居然把薛灵芸养育得灵秀动人,她个头高挑,皮肤白皙,双眸如山泉一般清澈明亮。
夜里,薛灵芸常和母亲一道,坐在昏暗的蒿火旁,就着篙火的光亮纺丝和刺绣。因她的艳名在四乡里传扬得甚广,于是几乎天天都有好奇的少年借着夜色,从门缝或窗棂间偷看火光下忙碌着的薛灵芸,因为她引人入胜的美貌,和她工作时专注怡人的神情,使得那些窥艳的少年常常要痴痴地看到薛家灭了灯火,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但因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这些少年谁都只敢在外面偷偷倾慕,无人敢起不安份的念头。
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连魏都洛阳都有人知道常山出了一个绝世美人,并把这事传到了魏文帝曾丕耳中。然而,当时虽然曹丕称帝,但整个中国并不全在他的掌握之下。魏国主要占据了北方地区,西蜀则有刘备,东吴有孙权,薛灵芸的家乡常山郡,正是孙权的势力范围,曹丕心有所往,但却鞭长莫及。
正当曹丕陷入懊恼时,恰好江东孙权于黄初二年八月底遣国使奉表前来投魏,曹丕大为高兴,一方面为他的政权,一方面也为了他能获得吴国境内的薛灵芸。于是,曹丕派使节往吴国,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并加“九锡”之礼。可见他内心的兴奋是不可抑制的。
既然魏文帝如此看重,孙权着实非常感激,除了把大批的贡品送到洛阳外,还风闻曹丕对于常山郡中一位薛姓美女十分向往,就急忙命令常山郡守谷习着力办成这件事。
谷习受命后,以郡守身份亲访酂乡亭长薛业,薛业受宠若惊,但听说是要送他女儿薛灵芸到洛阳去作魏文帝妃,心中又有些犹疑,他想:一个乡野俗女到了皇宫,怕是难以伺候好皇帝,那样,小则女儿受冷落,大则牵连全家遭秧。这样想来,他便婉言推辞,谷习放下身份,百般劝导,好说歹说,总算获得了薛业的首肯。于是留下千金聘礼,准备择吉日赶行程,送薛灵芸往魏都洛阳。
生长在僻乡的薛灵芸,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故乡一步,也从未曾离开过父母的羽翼之下;如今即将远离故土,进入皇宫深院,还不知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自己,因此心中倍感惶恐和无助,在临行前的几天里,日日泪水洗面。及至登车上路,她的眼泪更象启闸的泉水,哗哗直淌,随从递上五唾壶给她承接泪水,只见流进壶中的泪水都带着血红;等到抵达洛职,玉唾壶中已盛满了血泪。
魏文帝曹丕对这位江南美女似乎特别用心,他听到薛灵芸一行动身的消息,就赶紧准备了十辆“安车”,派大批兵马护送。直到长江北岸迎接送亲的队伍。
所备“安车”,是曹丕发明的一种华丽而舒适的交通工具,车篷上镶满了各色金玉珠宝,车轮车轭全用粉丹画上漂亮的花纹,前车装饰着龙凤图案,整个车看上去就象一座金碧堂皇的小宫殿;车身四周还安有百子铃,车行之际,叮咚和鸣,令人心旷神怡;驾车的牲畜是尸涂国进贡的青毛骈蹄牛,行走起来快如马又稳似驴。迎亲的大军在长江边接到了薛灵芸一行,薛灵芸换乘上“安车”继续北行,一路上,魏文帝下令各地人在路旁燃烧香草,沿途香气氤氲,缭绕不散,据说可避疫疾。
曹丕之所以要把迎亲之事办得这样铺张气派,一方面是为了倾慕已久的薛灵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扬魏国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借以说明对吴土一乡野女子的尊重,来感化东吴臣民,使他们对魏国心悦诚服。
曹丕还命人在洛阳城外数十里处,筑土为台,台高三十丈,高耸入云;在台下四周布满蜡烛,名叫“烛台”,预备在薛灵芸到来之际,自己登高等使之用、薛灵芸抵达洛阳城外正是入夜时分,只因从城郊至城里的沿路上,排满了粗大的红烛,烛光闪烁,把周围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生长的僻乡、用惯了幽暗惹火的薛灵芸,见到这种场面,是惊呆了,怀疑自己是不是登上了王母瑶台。
魏文帝乘坐雕玉皇辇登烛台等候她,遥见车马滚滚,尘埃腾空,迤逦而至,宛如云雾弥漫,因而感叹道:“过去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于是又称薛灵芸为“夜来”。及见到灵芸,是她娇羞切切,纯朴清雅,象一朵远离尘嚣的荷花,美丽中透满了纯洁,使曹丕欣喜至极,急忙上前握住她的纤纤玉手,同登雕玉辇,进入宫中。
外夷蓄邦听说魏文帝新娶美妃,特派人送来火珠龙驾钗庆贺,这火珠龙鸾钗乃是域外异宝,白天看上去就象普通的龙凤金钗,但一到夜晚,就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亮丽夺目。曹丕拿过火珠龙鸾钗,准备替薛灵芸插上发髻,可他掂了掂,心觉此钗太重,戴在纤秀的薛灵芸头上恐怕有累佳人,他顿生怜香惜玉之情,脱口念道:“明珠翠羽尚不胜,况乎龙鸾之重,如何消受得了。”因命人替薛灵芸收好火珠龙鸾钗,仅作观赏,不必戴在头上。曹丕对薛灵芸的关爱之情,从这件小事上就可见一斑。
薛灵芸就是一块没有人工雕饰的美玉,以她纯朴、自然、善良的风貌生活在宫中。她不懂得宫廷的繁文褥节,也不了解朝廷中的争斗倾轧;她只把曹丕看成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丈夫,以她所能了解的夫妻之情,温柔地、真切地、委婉地、无微不至地侍奉夫君。薛灵芸的到来,仿佛一股原野里清新的风吹进曹丕历经沧桑的心田,使他享受到一般的帝王所难以体味到的真挚相依的夫妻之情。夫妻挚情,在普通的百姓中很容易产生,一般的人也就常常不觉得特别珍贵;但贵为至尊,富拥天下的帝王与后妃因为有着权势、财富、子嗣等因素的影响,反而难以产生纯真的夫妻之情。而魏文帝曹丕偏又对这种纯真之情十分向往,所以薛灵芸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难得,至此他才算是真正有了情感的归宿。因为有对薛灵芸的真爱,所以他对薛灵芸生活习惯与宫中礼制不合的地方也就很能宽容。例如,薛灵芸在家乡已习惯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织刺绣,以便节省灯火;到皇宫后,宫殿灯火通明,她觉得真是极大的浪费,因此也要求全部熄灭,只剩下一支蜡烛照着她缝织刺绣。曹丕也应允了她的要求,常常伴坐在一旁,在幽幽烛光下,默默望着忙碌着的薛灵芸,有时甚至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与妻子,是一对过着男耕女织生活的乡野夫妻。
薛灵芸心灵手巧,所缝制的衣物,新颖美观,手工精致,自从她入宫后,曹丕所着服饰,都是由她亲手剪裁缝制,宫女们也纷纷向她学习缝织和刺绣技巧,人们都称她是“针神娘娘。”一次,曹丕不小心,在后花园中挂破了衣裾,他脱下衣服丢在一旁,又换上新装,贵为天子的他已习惯不穿破旧衣装了。薛灵芸见了也不作声,只默默地拾起衣眼,用细针精心地把破口处织补好,并在织补处巧妙地绣上一些花纹,使破口处完全看不出破绽。她把衣服挂好,并不叫曹丕换上。几天后曹丕发现他丢掉的衣服又挂在床头,便拿了过来,一看破处已修补得天衣无缝,他心中一热,知是薛灵芸所为,赶紧把衣服换上身。从此后,他对薛灵芸缝制的衣服穿得更爱惜了。
为了慰藉薛灵芸的思乡之情,魏文帝下令在后宫中筑起九华台,以便妻子登台远眺,遥思南方的故乡;又开凿了流香池,池中遍植由江南引进的荷花,荷叶田田,花香四溢,曹丕与薛灵芸泛舟池中,仿佛使薛灵芸回到了江南故乡的山水中。
可借好景不长,黄初七年夏天,魏文帝曹丕一病不起,驾崩于嘉福殿,享年仅四十岁。临终前,他遗命尽遣后宫淑媛出宫返家;他死后,薛灵芸也辗转回到故乡常山郡,从此信讯全无。
《深宫美人夜来》
语笑嫣然 著
类别:宫廷悬疑。
主角:薛灵芸,苍见忧,曹丕,曹植,郭女王。
历史著名的甄姬被皇后污蔑刺死后,皇帝相思甚切,并将与洛神有几分神似的江南美女薛灵芸召入宫中。薛灵芸年轻好胜,不畏权贵,入宫当天就看到有人从塔楼上坠落,便想要追查事情真相。薛灵芸一意追查,凡事穷根究底,因而结识了宫中年轻英俊的都尉,也认识了她一直崇拜仰慕的才子。而对她宠爱有佳的皇帝更是她不可背叛,也不可捉摸的。
后宫中,嚣张跋扈,孤傲任性,猜不透心思的嫔妃们,个个水火不容,与薛灵芸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这到底是为什么?坠楼人,井中魂,失窃的御赐宝物和相继病倒的后妃,盛宴上的刺客,灵隐寺的追凶,还有迷魂的五石散,神秘的红衣先生,以及冷宫中疯癫的淑媛,等等等等,这一切的起源到底在哪里?
深宫内院,总有说不清道不尽的秘密,步步为营,薛灵芸是否全身而退?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薛灵芸
别名针神
出生地常山真定(古魏郡,今河北正定)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魏文帝曹丕妃子
朝代曹魏
人物简介
[三国·魏]女,常山真定人(古魏郡,今河北正定)。乃魏文帝曹丕妃子,魏文帝改其名曰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为“针神”。
注: 薛灵芸不见于正史,仅见野史小说。
人物生平
记载
东晋王嘉撰《拾遗记》略曰:
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年十五,容貌绝世。咸熙元年,文帝选
良家子女,以入六宫。常山太守习谷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道侧烧石叶之香,未至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减,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旁,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云云。
明朝蒋一葵撰《尧山堂外纪》曰:
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咸熙初,习谷出守常山,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迎以文车十乘。车徒咽路,尘起蔽月,时人谓为尘宵。又筑台高三十丈,列烛台下,远近望之如列星。又为铜表志里数。行者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
背景
薛灵芸是三国时常山人。其父薛业是亭长,母亲陈氏随丈夫住在亭旁。他们那里十分贫穷,夜里妇女们聚在一起纺纱,点燃麻藁以照亮。
待薛灵芸十七岁那年,已是容颜绝世。闾中的少年,都暗慕薛灵芸,趁夜色悄悄潜来偷看她。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与她接触。
咸熙元年,谷习任常山郡守,他听说乡亭长有美女而家境甚贫。当时魏文帝曹丕选良家女子以充入六宫。
被献魏文帝
谷习以千金聘走了薛灵芸,然后将她献给魏文帝。薛灵芸与父母告别时,泪水沾湿了衣襟。在登车上路时,泪水不可抑制,她以玉唾壶盛泪,泪水落在壶中成了红色。
还未到京师,壶中的泪已凝如血色。文帝以雕刻着花纹的十辆车迎接薛灵芸。车皆镂金为轮辋,丹青画毂轭,前后缀满了宝石;铃铛锵锵和鸣,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林野;所驾的青色骈蹄牛,可以日行三百里。这种牛是尸涂国进献的,蹄子与马蹄一样。路边烧石叶香。这种石头层层叠叠,形状如云母,所发的香气可以避恶疾,是腹题国进献的。
薛灵芸去京师的一路上,数十里点起膏烛,久久不熄灭。车子走过的路,尘土遮蔽了星月,时人称为“尘霄”。筑赤土为台,台基三十丈,列膏烛于台下,名叫“烛台”,远望如流星坠地。
大路两旁,每隔一里铸一铜表,高五尺,以标志里数。因此有路人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当时以铜表标志里数,是“土上出金”的意思。而“火照台”的意思是膏烛之火在土的下面,汉代是火德王、魏代是土德王,“火照台”即汉亡而魏兴。“土上出金”则隐喻魏灭而晋兴。
薛灵芸距离京师十里,文帝乘雕玉的车辇,远远看见,叹息说:“古人云: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因此改薛灵芸的名字为“夜来”。后世花卉名“夜来香”即得自薛灵芸。
神针
薛灵芸入宫后受到宠爱。外国进献火珠龙鸾钗很重,文帝怜惜薛灵芸弱不禁风,于是说:“明珠翠羽都不胜其重,何况这么重的龙鸾钗。”薛灵芸缝制衣服的那根针出神入化,虽然处于深帏内,夜里不用点灯烛,她也可以缝制衣服。凡不是薛灵芸缝制的衣服,文帝一概不穿。宫中称她为“针神”。魏文帝为之改名“夜来”。
黄初七年,魏文帝病逝,薛灵芸也不知下落。
红泪
薛灵芸的故事在正史里没有记载,许多野史笔记偶尔提及,如《拾遗记》、《太平广记》、《艳异编》等。李商隐有“一夜芙蓉红泪多”;贺铸《石州引》有“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其中“红泪”即是薛灵芸的典故。《拾遗记》中说,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后来成了一个通用的典故,如红蜡烛垂的是“红泪”,子规鸟哀啼泣血等。据说唐代杨玉环被召入宫前,“泣涕登车,时方寒,泪结为红冰”。
清代冒鹤亭《太清遗事诗》云:“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其中“夜来”亦指薛灵芸。《红楼真梦》第六十四回叙众人玩象牙筹:“黛玉宝钗取出几根来看,一面刻的是古来美人,一面是词句并各种饮例。大家都说有趣,当下说定由宝钗起令。宝钗抽了一根,刻的美人是薛灵芸,那面词句是‘问何因玉筋惹春红’,注‘善啼者饮,浓妆者饮’。笑道:‘这善啼的,除了林妹妹还有谁?’”大概薛灵芸之善哭只有林黛玉可以比拟一二。
文学作品
史载“镇州锦帛如山,美女如云”,薛灵芸者其一也。
常山有女,唤灵芸,美艳绝世,选六宫,文帝宠之。载凝泪如血,触痕若霞,奇其异,记之。
天下颜色九州分
九州风物竞缤纷
常山古来灵秀地
客行十步醉清芬
邺公乡邑为亭长
挈妇将雏官亭旁
居生贫贱赖妇绩
麻藁自照度时光
有女灵芸初长成
容貌绝世十五龄
邻中少年夜相窥
芳容不锁越门庭
官家太守临常山
闻有丽姝家贫寒
适逢六宫选美女
意欲献之悦君颜
千珠百宝威权力
阖家嘘唏失团圆
生离死别辞爷娘
离泪潸潸湿衣裳
人道皇家金阙好
怎若天伦乐一堂
生女养女何以报
梦魂千里两断肠
既升车兮行就路
珠泪涔涔承玉壶
壶中凝泪如血色
闻之观之皆惊愕
带血子规哀哀啼
谁怜楚楚泪血女
及至京师接相迎
载之文车以十乘
车皆镂金为轮辋
丹画其毂七彩重
轭前雕饰腾龙凤
衔铃铿锵和乐鸣
驾驱骈蹄毛色青
日行百里走如风
道旁石叶发异香
驱辟恶疬耀神光
膏烛烨烨明不灭
车徒噎路尘烟长
尘烟起蔽升紫埃
更筑高峻曰烛台
望之若列星之坠地
行之以铜表为铭记
一里一表置道侧
书之载之歌相合
金宫欲至少十里
帝乘龙车迎彩舆
盼之切切情急急
欢娱朝云复暮雨
朝云暮雨悦君怀
君赐灵芸名夜来
入宫既承恩千重
美衣丽裳俏形容
针黹依旧常山女
深楼重阁裁罗绫
灯盏烛照皆弗用
一尺一剪衣可成
宫中闻之曰神针
宫外传之曰仙人
自此帝衣夜来出
衣不夜来帝不服
帝着新衣灯下咏
围之莹莹水晶屛
夜来失慎触屛堂
留痕有晕胭脂祥
胭脂妍妍玉人俏
六宫粉黛争相效
相关故事
魏文帝 曹丕 妃——薛灵芸
曹操的次子曹丕,是一位极赋心计和雄才的人,曹操死后,他抛开汉献帝,即位作了魏文帝,改元黄初,迁都洛阳。曹丕称帝后,为了巩固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营建宫殿,选投人才,减轻赋税,提倡文学,禁止宦官干政,外戚不得为辅政大臣等,使朝廷内外气象一新,魏国呈现兴盛的气象。
说起薛灵芸,乃是河北真定的一位乡野姑娘,她父亲薛业是亭长,虽然官职不高,但因为人善良厚道,在当地颇具声望;她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她的纺织、刺绣都在当地堪称一绝。
赞乡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民风质朴,文风不盛,当地人很少读书识字,亭长家里也不例外。当地盛行养蚕缫丝,所以丝织和刺绣都十分发达。因受母亲影响,薛灵芸从小就学会了绣花,十岁时她所绣的牡丹花,便能引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甚能以假乱真。穷山僻壤的山水居然把薛灵芸养育得灵秀动人,她个头高挑,皮肤白皙,双眸如山泉一般清澈明亮。
夜里,薛灵芸常和母亲一道,坐在昏暗的蒿火旁,就着篙火的光亮纺丝和刺绣。因她的艳名在四乡里传扬得甚广,于是几乎天天都有好奇的少年借着夜色,从门缝或窗棂间偷看火光下忙碌着的薛灵芸,因为她引人入胜的美貌,和她工作时专注怡人的神情,使得那些窥艳的少年常常要痴痴地看到薛家灭了灯火,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但因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这些少年谁都只敢在外面偷偷倾慕,无人敢起不安份的念头。
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连魏都洛阳都有人知道常山出了一个绝世美人,并把这事传到了魏文帝曾丕耳中。然而,当时虽然曹丕称帝,但整个中国并不全在他的掌握之下。魏国主要占据了北方地区,西蜀则有刘备,东吴有孙权,薛灵芸的家乡常山郡,正是孙权的势力范围,曹丕心有所往,但却鞭长莫及。
正当曹丕陷入懊恼时,恰好江东孙权于黄初二年八月底遣国使奉表前来投魏,曹丕大为高兴,一方面为他的政权,一方面也为了他能获得吴国境内的薛灵芸。于是,曹丕派使节往吴国,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并加“九锡”之礼。可见他内心的兴奋是不可抑制的。
既然魏文帝如此看重,孙权着实非常感激,除了把大批的贡品送到洛阳外,还风闻曹丕对于常山郡中一位薛姓美女十分向往,就急忙命令常山郡守谷习着力办成这件事。
谷习受命后,以郡守身份亲访酂乡亭长薛业,薛业受宠若惊,但听说是要送他女儿薛灵芸到洛阳去作魏文帝妃,心中又有些犹疑,他想:一个乡野俗女到了皇宫,怕是难以伺候好皇帝,那样,小则女儿受冷落,大则牵连全家遭秧。这样想来,他便婉言推辞,谷习放下身份,百般劝导,好说歹说,总算获得了薛业的首肯。于是留下千金聘礼,准备择吉日赶行程,送薛灵芸往魏都洛阳。
生长在僻乡的薛灵芸,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故乡一步,也从未曾离开过父母的羽翼之下;如今即将远离故土,进入皇宫深院,还不知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自己,因此心中倍感惶恐和无助,在临行前的几天里,日日泪水洗面。及至登车上路,她的眼泪更象启闸的泉水,哗哗直淌,随从递上五唾壶给她承接泪水,只见流进壶中的泪水都带着血红;等到抵达洛职,玉唾壶中已盛满了血泪。
魏文帝曹丕对这位江南美女似乎特别用心,他听到薛灵芸一行动身的消息,就赶紧准备了十辆“安车”,派大批兵马护送。直到长江北岸迎接送亲的队伍。
所备“安车”,是曹丕发明的一种华丽而舒适的交通工具,车篷上镶满了各色金玉珠宝,车轮车轭全用粉丹画上漂亮的花纹,前车装饰着龙凤图案,整个车看上去就象一座金碧堂皇的小宫殿;车身四周还安有百子铃,车行之际,叮咚和鸣,令人心旷神怡;驾车的牲畜是尸涂国进贡的青毛骈蹄牛,行走起来快如马又稳似驴。迎亲的大军在长江边接到了薛灵芸一行,薛灵芸换乘上“安车”继续北行,一路上,魏文帝下令各地人在路旁燃烧香草,沿途香气氤氲,缭绕不散,据说可避疫疾。
曹丕之所以要把迎亲之事办得这样铺张气派,一方面是为了倾慕已久的薛灵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扬魏国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借以说明对吴土一乡野女子的尊重,来感化东吴臣民,使他们对魏国心悦诚服。
曹丕还命人在洛阳城外数十里处,筑土为台,台高三十丈,高耸入云;在台下四周布满蜡烛,名叫“烛台”,预备在薛灵芸到来之际,自己登高等使之用、薛灵芸抵达洛阳城外正是入夜时分,只因从城郊至城里的沿路上,排满了粗大的红烛,烛光闪烁,把周围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生长的僻乡、用惯了幽暗惹火的薛灵芸,见到这种场面,是惊呆了,怀疑自己是不是登上了王母瑶台。
魏文帝乘坐雕玉皇辇登烛台等候她,遥见车马滚滚,尘埃腾空,迤逦而至,宛如云雾弥漫,因而感叹道:“过去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于是又称薛灵芸为“夜来”。及见到灵芸,是她娇羞切切,纯朴清雅,象一朵远离尘嚣的荷花,美丽中透满了纯洁,使曹丕欣喜至极,急忙上前握住她的纤纤玉手,同登雕玉辇,进入宫中。
外夷蓄邦听说魏文帝新娶美妃,特派人送来火珠龙驾钗庆贺,这火珠龙鸾钗乃是域外异宝,白天看上去就象普通的龙凤金钗,但一到夜晚,就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亮丽夺目。曹丕拿过火珠龙鸾钗,准备替薛灵芸插上发髻,可他掂了掂,心觉此钗太重,戴在纤秀的薛灵芸头上恐怕有累佳人,他顿生怜香惜玉之情,脱口念道:“明珠翠羽尚不胜,况乎龙鸾之重,如何消受得了。”因命人替薛灵芸收好火珠龙鸾钗,仅作观赏,不必戴在头上。曹丕对薛灵芸的关爱之情,从这件小事上就可见一斑。
薛灵芸就是一块没有人工雕饰的美玉,以她纯朴、自然、善良的风貌生活在宫中。她不懂得宫廷的繁文褥节,也不了解朝廷中的争斗倾轧;她只把曹丕看成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丈夫,以她所能了解的夫妻之情,温柔地、真切地、委婉地、无微不至地侍奉夫君。薛灵芸的到来,仿佛一股原野里清新的风吹进曹丕历经沧桑的心田,使他享受到一般的帝王所难以体味到的真挚相依的夫妻之情。夫妻挚情,在普通的百姓中很容易产生,一般的人也就常常不觉得特别珍贵;但贵为至尊,富拥天下的帝王与后妃因为有着权势、财富、子嗣等因素的影响,反而难以产生纯真的夫妻之情。而魏文帝曹丕偏又对这种纯真之情十分向往,所以薛灵芸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难得,至此他才算是真正有了情感的归宿。因为有对薛灵芸的真爱,所以他对薛灵芸生活习惯与宫中礼制不合的地方也就很能宽容。例如,薛灵芸在家乡已习惯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织刺绣,以便节省灯火;到皇宫后,宫殿灯火通明,她觉得真是极大的浪费,因此也要求全部熄灭,只剩下一支蜡烛照着她缝织刺绣。曹丕也应允了她的要求,常常伴坐在一旁,在幽幽烛光下,默默望着忙碌着的薛灵芸,有时甚至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与妻子,是一对过着男耕女织生活的乡野夫妻。
薛灵芸心灵手巧,所缝制的衣物,新颖美观,手工精致,自从她入宫后,曹丕所着服饰,都是由她亲手剪裁缝制,宫女们也纷纷向她学习缝织和刺绣技巧,人们都称她是“针神娘娘。”一次,曹丕不小心,在后花园中挂破了衣裾,他脱下衣服丢在一旁,又换上新装,贵为天子的他已习惯不穿破旧衣装了。薛灵芸见了也不作声,只默默地拾起衣眼,用细针精心地把破口处织补好,并在织补处巧妙地绣上一些花纹,使破口处完全看不出破绽。她把衣服挂好,并不叫曹丕换上。几天后曹丕发现他丢掉的衣服又挂在床头,便拿了过来,一看破处已修补得天衣无缝,他心中一热,知是薛灵芸所为,赶紧把衣服换上身。从此后,他对薛灵芸缝制的衣服穿得更爱惜了。
为了慰藉薛灵芸的思乡之情,魏文帝下令在后宫中筑起九华台,以便妻子登台远眺,遥思南方的故乡;又开凿了流香池,池中遍植由江南引进的荷花,荷叶田田,花香四溢,曹丕与薛灵芸泛舟池中,仿佛使薛灵芸回到了江南故乡的山水中。
可借好景不长,黄初七年夏天,魏文帝曹丕一病不起,驾崩于嘉福殿,享年仅四十岁。临终前,他遗命尽遣后宫淑媛出宫返家;他死后,薛灵芸也辗转回到故乡常山郡,从此信讯全无。
相关小说
基本信息
《深宫美人夜来》
语笑嫣然 著
类别:宫廷悬疑。
主角:薛灵芸,苍见忧,曹丕,曹植,郭女王。
作品简介
历史著名的甄姬被皇后污蔑刺死后,皇帝相思甚切,并将与洛神有几分神似的江南美女薛灵芸召入宫中。薛灵芸年轻好胜,不畏权贵,入宫当天就看到有人从塔楼上坠落,便想要追查事情真相。薛灵芸一意追查,凡事穷根究底,因而结识了宫中年轻英俊的都尉,也认识了她一直崇拜仰慕的才子。而对她宠爱有佳的皇帝更是她不可背叛,也不可捉摸的。
后宫中,嚣张跋扈,孤傲任性,猜不透心思的嫔妃们,个个水火不容,与薛灵芸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这到底是为什么?坠楼人,井中魂,失窃的御赐宝物和相继病倒的后妃,盛宴上的刺客,灵隐寺的追凶,还有迷魂的五石散,神秘的红衣先生,以及冷宫中疯癫的淑媛,等等等等,这一切的起源到底在哪里?
深宫内院,总有说不清道不尽的秘密,步步为营,薛灵芸是否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