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石家庄市 [切换城市]
本名徐锴
别称小徐
出生地扬州广陵
出生时间974
主要作品《说文解字系传》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个人简介</strong></h3><p>先世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後迁居广陵(今江蘇扬州)。徐锴生於後梁末帝贞明六年(920年),卒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享年五十五岁。</p>四岁而孤,母方教铉,未暇及锴,能自知书。锴自幼聪慧,十岁即擅长作诗。令赋秋声诗,顷刻而就,尽见秋声之意。南唐烈祖升元三年(939年)20岁,其兄铉作〈包府君咏墓志〉,锴为其铭。<h3><strong>生平阅历</strong></h3><p>南唐元宗保大元年(943年)24岁,为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未久,兄弟均评军中书檄援引不当,锴贬为乌江尉。保大三年(945年)26岁,为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保大十一年(953)34岁,是年十二月,触怒唐主,再次贬为校书郎(宜为秘书郎)。是年正月二十日作〈先圣庙记〉,分司东都。保大十二年(954年)35岁,又召为虞部员外郎。保大十四年(956年)37岁,是时任屯田郎中知制诰,作《曲台奏议集序》。</p><p>南唐后主乾德元年(963年)44岁,与其兄铉,共论猫事。铉疏得二十事,锴忆得七十余事,足见博学强记倍於常人。乾德五年(967年)48岁,后主召锴等对论天下事及用人之事。南唐后主开宝元年(968年)49岁,作《奉和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诗序》。开宝二年 (969年)50岁,游简言当国,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每抑之。作〈陈氏书堂记〉 开宝三年 (970年)51岁,韩熙载卒,锴集其遗文。李穆使江南,见其兄弟文章,曰:“二陆不能及也!”开宝五年(972年)53岁,为右内史舍人,并受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其兄铉同为帝王侍臣,号为“二徐”。乔匡舜卒,铉、锴挽诗各一首。开宝七年(974年)55岁,因兄徐铉奉使入宋,忧惧而卒。受谥为“文”,并追赠礼部侍郎。</p><p>著有《说文解字系传》40卷、《通释五音》、《方舆记》、《古今国典》等。</p><h2><strong>史籍记载</strong></h2><p>出自陆游《南唐书》</p><p>徐锴字楚金,会稽人,父延休,字德文,风度淹雅,古唐乾符中进士。昭宗狩石门,无学士草诏,延休来调官。适在旁近逆旅,左右言其工文词,即召见,命视草。昭宗善之,及还长安,不得用。梁蒋玄晖辟为其佐。延修弃去。依钟傅于洪州。吴取江西。得延休,仕至光禄卿。江都少尹,卒,二子。铉锴遂家广陵,锴四岁而孤,母方教铉就学,未暇及锴。锴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p>未及用,而烈祖殂。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达奏授记室。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论冯延鲁有罪为才,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集贤殿学士,改官名。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锴颇怏怏,简言徐出妓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其博记如此,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少精小学,故所雠书尤审谛。每指之家语人曰:吾惟寓宿于此耳,江南藏书之盛,为天下冠,锴力居多,后主尝叹曰: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李穆来使,见锴及铉叹曰:二陆之流也,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时国势日削,锴优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谥曰文,著说文通释,方与记,古今国典。赋苑,岁时广记,及他文章,凡数百卷,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h2><strong>训诂学成就</strong></h2><p>平生著述甚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韵谱》10卷。徐锴精通文字训诂</p>之学。《说文解字系传》实际就是《说文解字 》注。因尊崇许慎 ,以其书为经,而自谦所作训解为传。这部书是自汉魏以后最早一部有系统的、比较详密的《说文解字》的注解。《说文解字系传》以《通释》部分为主体,除引据前代古书以证明许慎训解外,还指出其他引申的意义,并从谐声字的声旁说明声旁与字义的关系,对后代训诂学家有很大影响。在《通释》中也往往说明古书的假借和古今用字的不同,有时还用今语解释古语,在文字训诂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说文解字系传》已注意到形声相生、音义相转之理。文字解说,多宗儒家旧说。又据孙愐《唐韵》,著《说文解字篆韵谱》五卷。<h2><strong>藏书之家</strong></h2><p>五代南唐藏书家、文字音韵学家。字楚金。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4岁而孤。与兄徐铉,时称“二徐”。酷嗜读书,李璟见之,除为秘书省正字,累官内史舍人。因南唐国势日削,忧惧卒。遍读家中藏书,后主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他能一一条述而无遗漏,人服其博学。曾在集贤院数年。通文字,所校书尤为精审。江南藏书之盛,为天下冠,锴力居多。以许慎《说文解字》为本,以四声谱编次为《说文解字韵谱》10卷。又集《通释五音》、《说文解字系传》、《说文通释》、《说文隐音》等。史称“考先贤之微言,畅许氏之玄旨,文字之学,尽善尽矣。”另著有《方舆记》、《赋苑》、 《广类赋》、《灵仙赋记》、《古今国典》、《岁时广记》、《历代年谱》等数十种数百卷,多已佚。</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徐锴
别称小徐
出生地扬州广陵
出生时间974
主要作品《说文解字系传》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个人简介</strong></h3><p>先世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後迁居广陵(今江蘇扬州)。徐锴生於後梁末帝贞明六年(920年),卒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享年五十五岁。</p>四岁而孤,母方教铉,未暇及锴,能自知书。锴自幼聪慧,十岁即擅长作诗。令赋秋声诗,顷刻而就,尽见秋声之意。南唐烈祖升元三年(939年)20岁,其兄铉作〈包府君咏墓志〉,锴为其铭。<h3><strong>生平阅历</strong></h3><p>南唐元宗保大元年(943年)24岁,为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未久,兄弟均评军中书檄援引不当,锴贬为乌江尉。保大三年(945年)26岁,为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保大十一年(953)34岁,是年十二月,触怒唐主,再次贬为校书郎(宜为秘书郎)。是年正月二十日作〈先圣庙记〉,分司东都。保大十二年(954年)35岁,又召为虞部员外郎。保大十四年(956年)37岁,是时任屯田郎中知制诰,作《曲台奏议集序》。</p><p>南唐后主乾德元年(963年)44岁,与其兄铉,共论猫事。铉疏得二十事,锴忆得七十余事,足见博学强记倍於常人。乾德五年(967年)48岁,后主召锴等对论天下事及用人之事。南唐后主开宝元年(968年)49岁,作《奉和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诗序》。开宝二年 (969年)50岁,游简言当国,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每抑之。作〈陈氏书堂记〉 开宝三年 (970年)51岁,韩熙载卒,锴集其遗文。李穆使江南,见其兄弟文章,曰:“二陆不能及也!”开宝五年(972年)53岁,为右内史舍人,并受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其兄铉同为帝王侍臣,号为“二徐”。
乔匡舜卒,铉、锴挽诗各一首。开宝七年(974年)55岁,因兄徐铉奉使入宋,忧惧而卒。受谥为“文”,并追赠礼部侍郎。</p><p>著有《说文解字系传》40卷、《通释五音》、《方舆记》、《古今国典》等。</p><h2><strong>史籍记载</strong></h2><p>出自陆游《南唐书》</p><p>徐锴字楚金,会稽人,父延休,字德文,风度淹雅,古唐乾符中进士。昭宗狩石门,无学士草诏,延休来调官。适在旁近逆旅,左右言其工文词,即召见,命视草。昭宗善之,及还长安,不得用。梁蒋玄晖辟为其佐。延修弃去。依钟傅于洪州。吴取江西。得延休,仕至光禄卿。江都少尹,卒,二子。铉锴遂家广陵,锴四岁而孤,母方教铉就学,未暇及锴。锴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p>未及用,而烈祖殂。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达奏授记室。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论冯延鲁有罪为才,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集贤殿学士,改官名。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锴颇怏怏,简言徐出妓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其博记如此,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少精小学,故所雠书尤审谛。每指之家语人曰:吾惟寓宿于此耳,江南藏书之盛,为天下冠,锴力居多,后主尝叹曰: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李穆来使,见锴及铉叹曰:二陆之流也,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时国势日削,锴优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谥曰文,著说文通释,方与记,古今国典。赋苑,岁时广记,及他文章,凡数百卷,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h2><strong>训诂学成就</strong></h2><p>平生著述甚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韵谱》10卷。徐锴精通文字训诂</p>之学。《说文解字系传》实际就是《说文解字 》注。因尊崇许慎 ,以其书为经,而自谦所作训解为传。这部书是自汉魏以后最早一部有系统的、比较详密的《说文解字》的注解。《说文解字系传》以《通释》部分为主体,除引据前代古书以证明许慎训解外,还指出其他引申的意义,并从谐声字的声旁说明声旁与字义的关系,对后代训诂学家有很大影响。在《通释》中也往往说明古书的假借和古今用字的不同,有时还用今语解释古语,在文字训诂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说文解字系传》已注意到形声相生、音义相转之理。文字解说,多宗儒家旧说。又据孙愐《唐韵》,著《说文解字篆韵谱》五卷。<h2><strong>藏书之家</strong></h2><p>五代南唐藏书家、文字音韵学家。字楚金。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4岁而孤。与兄徐铉,时称“二徐”。酷嗜读书,李璟见之,除为秘书省正字,累官内史舍人。因南唐国势日削,忧惧卒。遍读家中藏书,后主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他能一一条述而无遗漏,人服其博学。曾在集贤院数年。通文字,所校书尤为精审。江南藏书之盛,为天下冠,锴力居多。以许慎《说文解字》为本,以四声谱编次为《说文解字韵谱》10卷。又集《通释五音》、《说文解字系传》、《说文通释》、《说文隐音》等。史称“考先贤之微言,畅许氏之玄旨,文字之学,尽善尽矣。”另著有《方舆记》、《赋苑》、 《广类赋》、《灵仙赋记》、《古今国典》、《岁时广记》、《历代年谱》等数十种数百卷,多已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