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拉萨市 [切换城市]
本名董奉
别称董平
字号字君异号拔墘
所处时代东汉,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候官县董墘村(今长乐县古槐乡)
出生时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去世时间吴天纪四年(公元280年)
主要成就后世称颂“杏林春暖”,建安三神医之一
职业医生,中医名家
信仰道教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董奉(220年~280年),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大越史记全书》说字“昌”),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人。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h2><strong>行医经历</strong></h2><p>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他所到地方除了治病赈济以外,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制成丹药给人治病。有一次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董奉住燮府中,后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害之。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骗过燮后逃走。</p><p>董奉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 《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真仙通鉴》记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张景诗云:“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说的是董奉在庐山成仙的传说故事。</p><p>也有人说,董奉年青时就离开福建前往江西庐山学道,并为民除害。当时由于江西江河溪涧里多出现巨蟒,常危害人畜,董奉设法杀之。据《庐山志》卷七记载:“浔阳城东门通大桥,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治之,少日见一蛟死浮出。”</p><p><b>《庐山志》</b>还记载董奉在江西行医期间,有一县官女儿得了怪病,医疗无效,请董奉医治即愈,于是县令便把女儿嫁给董奉为妻。因董奉长年累月要外出为人治病,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为她侍候。</p><h2><strong>后世纪念</strong></h2>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人们把他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家,唤中医为“杏林”。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董奉死后,人们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在长乐有一座山被称为董奉山;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为纪念董奉。《真仙通鉴》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可见董奉有一套养生之道。<p>今古槐镇龙田村境内有董奉山,就是后人为纪念董奉改名的。董奉山原名福山,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福州是“因州西北有福山,故名”。清乾隆《福州府志》按语说:“福山,今名董峰山,属长乐县”,董峰可能是董奉的谐音。有的说,福州得名的福山,就是董奉山。</p><p>今在董奉的老家,古槐镇龙田村与雁堂村交界处,建起了颇具规模的董奉草堂。草堂占地20亩,仿后汉三国时代风格而建,四周遍植杏树,使我们能感受“杏林春暖”千古佳话的意韵。</p><p>董奉草堂中的景观有中国长乐中医馆、“杏林望重”大屏风、清代名医陈修园专馆南雅堂、“百草园”以及各种石刻等景点。正厅内立董奉“悬壶济世”半身塑像。</p><h2><strong>相关史书记载</strong></h2><p><b>《大越史记全书》</b></p><p>丙午四十年(汉后主禅建兴四年,吴孙权黄武五年),王(指<b>士燮</b>)薨。初,王尝病。死三日,仙人<b>董奉</b>与药一丸,以水含服,捧其头摇捎之。少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平。复明日,旋能起坐。四日复能误。遂复常。(奉字昌,侯官人,见列仙传。侯官,县名,在福州。)</p><h2><strong>野史逸闻</strong></h2><p>董奉字君异,候官县人。吴先主时,有一个年轻人任候官县的长吏,见董奉当时有四十来岁,他不知道董奉有道术。后来这位长吏罢官走了,五十多年后又担任了另外的职务,经过候官县,见当年的同事都老了,而董奉的容貌似和五十年前一样。他就问董奉:“你是不是得了道呢?我当年看见你是这样,现在我已白发苍苍,可你却比当年还年轻,这是怎么回事?”董奉含糊地应了一句:“这是偶然的事罢了。”</p><p>交州刺史士燮得了暴病死去,已经停尸三天,正好董奉在交州,听说后就前去看望,把三个药丸放在死者嘴里,又给灌了些水,让人把死者的头捧起来摇动着让药丸溶化,不一会儿,士燮的手脚就像能动,脸上有了活人的颜色,半日就能坐起来,四天后就能说话了。士燮说:“我刚死的时候就像在梦中,看见来了十几个穿黑衣的人把我抓上车去,进了一个大红门把我塞进了监狱。监狱里都是小单间,一间里只能住一个人。他们把我塞进一个小单间里,用土把门封上,就看不见一点光亮了。我忽然听见门外有人说太乙真人派人来召我,又听见有人挖开门上封的泥土,半天才把我弄出来。这时我看见有一辆支着红伞盖的马车,车上坐着三个人,有一个人拿着符节,招呼我上车。车把我送到家门口我醒了,就复活了。”士燮向董奉跪拜说:“承蒙您救死复生的大恩,我该怎样报效呢?”于是他就给董奉在院里盖了一座楼侍奉他。董奉不吃别的东西,只吃干肉和枣,还能喝一点酒,士燮就一天三次供奉肉、枣和酒。董奉每次进食都像鸟一样腾空来到座位,吃完了就飞走,别人常常无所察觉。这样过了一年多,董奉辞别离去。士燮哭着挽留也留不住,就问董奉要去什么地方,要不要租买一条大船。董奉说:“我不要船,只要一具棺木就行了。”杜燮就准备了一具棺木。第二天中午董奉就死了,士燮把他装殓后埋葬了。七天后,有个从容昌来的人捎话给士燮,说董奉感谢他,望他多多珍重。士燮知道董奉未死,就到墓地打开棺材,见里面只有一块绸子。绸子的一面画着个人形,另一面用朱砂画了道符。</p><p>后来董奉回到豫章庐山下住,有一个人得了热病,快死了,用车拉着来见董奉,叩头哀求董奉救命。董奉让病人坐在一间屋子里,用五层布单子蒙上他,让他别动。病人说起初觉得一个什么动物舔他身子的每一个地方,使他疼痛难忍。这个东西的舌头好像有一尺多长,喘气像牛一样粗,不知是个什么玩艺儿。过了很久那东西走了。董奉就把病人身上的布单揭下来给他洗澡,然后就让他回家。董奉告诉病人不久就会好,注意不要受风。十几天后,病人身上的皮全脱掉了,全身通红十分疼痛,只有洗澡才能止痛。二十天后,病人身上长出新皮,病也好了,皮肤十分光滑,像凝结后的油脂。</p><p>后来当地忽然大旱,县令丁士彦和官员们议论说:“听说董奉有道术,也许能降雨。”就亲自带了礼物拜见董奉,说了旱情。董奉说:“下雨还不容易吗?”说着抬头看看自己的屋子后说:“贫道的屋子都露天了,我担心真来了雨我可怎么办。”县令立刻明白了,就说:“先生只要能行雨,我保证马上给你盖新房子。”第二天,县令自己带着官员民工一百多人,运来了竹子木材,屋架很快立起来了。但和泥没有水,打算到几里外去运水。董奉说:“不必了,今晚将有大雨。”他们就没去运水。到了晚上果然下起了大雨,水把高处低处的田地都灌平了,老百姓都高兴坏了。</p><p>董奉住在山里不种田,天天给人治病也不取分文。得重病经他治好的,就让患者栽五棵杏树,病轻的治好后栽一棵,这样过了几年就栽了十万多株杏树,成了一大片杏林。他就让山中的鸟兽都在杏林中嬉戏,树下不生杂草,像是专门把草锄尽了一样。杏子熟后,他就在杏林里用草盖了一间仓房,并告诉人们,想要买杏的不用告诉他,只要拿一罐粮食倒进仓房,就可以装一罐杏子走。曾经有个人拿了很少的粮食,却装了很多的杏,这时杏林里的一群老虎突然吼叫着追了出来,那人听得捧着装杏的罐子急忙往回跑,由于惊惶逃命,一路上罐里的杏子掉出去不少。到家一看,剩下的杏正好和送去的粮食一样多。有时有人来偷杏,老虎就一直追到偷杏人的家中把他咬死,死者家的人知道是因为偷了杏,就赶快把杏拿来还给董奉,并磕头认罪,董奉就让死者复活。董奉每年把卖杏得来的粮食全部救济了贫困的人和在外赶路缺少路费的人,一年能散发出去两万斛粮食。</p><p>县令有个女儿被鬼缠住,医治无效,就投奔董奉求治,并说如果治好了就把女儿许给董奉为妻。董奉答应了,就施起法术,召来了一条几丈长的白鳄鱼,鳄鱼自己在地上一直爬到县令家门口,董奉就让随从的人把鳄鱼杀死,县令女儿的病就好了。董奉就娶了县令的女儿,但很久没有儿女。董奉经常外出,妻子一人在家很孤单,就收养了一个女孩。女孩长到十几岁后,有一天董奉腾空升入云中成仙而去了。他的妻子和养女仍然住在家里,靠卖杏维持生活,有敢欺骗她们母女的,老虎仍然追咬。董奉在人间三百多年才仙去,容貌仍像三十岁的人。</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董奉
别称董平
字号字君异
号拔墘
所处时代东汉,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候官县董墘村(今长乐县古槐乡)
出生时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去世时间吴天纪四年(公元280年)
主要成就后世称颂“杏林春暖”,建安三神医之一
职业医生,中医名家
信仰道教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董奉(220年~280年),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大越史记全书》说字“昌”),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人。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h2><strong>行医经历</strong></h2><p>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他所到地方除了治病赈济以外,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制成丹药给人治病。有一次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董奉住燮府中,后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害之。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骗过燮后逃走。</p><p>董奉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 《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真仙通鉴》记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张景诗云:“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说的是董奉在庐山成仙的传说故事。</p><p>也有人说,董奉年青时就离开福建前往江西庐山学道,并为民除害。当时由于江西江河溪涧里多出现巨蟒,常危害人畜,董奉设法杀之。据《庐山志》卷七记载:“浔阳城东门通大桥,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治之,少日见一蛟死浮出。”</p><p><b>《庐山志》</b>还记载董奉在江西行医期间,有一县官女儿得了怪病,医疗无效,请董奉医治即愈,于是县令便把女儿嫁给董奉为妻。因董奉长年累月要外出为人治病,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为她侍候。</p><h2><strong>后世纪念</strong></h2>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人们把他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家,唤中医为“杏林”。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董奉死后,人们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在长乐有一座山被称为董奉山;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为纪念董奉。《真仙通鉴》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可见董奉有一套养生之道。<p>今古槐镇龙田村境内有董奉山,就是后人为纪念董奉改名的。董奉山原名福山,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福州是“因州西北有福山,故名”。清乾隆《福州府志》按语说:“福山,今名董峰山,属长乐县”,董峰可能是董奉的谐音。有的说,福州得名的福山,就是董奉山。</p><p>今在董奉的老家,古槐镇龙田村与雁堂村交界处,建起了颇具规模的董奉草堂。草堂占地20亩,仿后汉三国时代风格而建,四周遍植杏树,使我们能感受“杏林春暖”千古佳话的意韵。</p><p>董奉草堂中的景观有中国长乐中医馆、“杏林望重”大屏风、清代名医陈修园专馆南雅堂、“百草园”以及各种石刻等景点。正厅内立董奉“悬壶济世”半身塑像。</p><h2><strong>相关史书记载</strong></h2><p><b>《大越史记全书》</b></p><p>丙午四十年(汉后主禅建兴四年,吴孙权黄武五年),王(指<b>士燮</b>)薨。初,王尝病。死三日,仙人<b>董奉</b>与药一丸,以水含服,捧其头摇捎之。少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平。复明日,旋能起坐。四日复能误。遂复常。(奉字昌,侯官人,见列仙传。侯官,县名,在福州。)</p><h2><strong>野史逸闻</strong></h2><p>董奉字君异,候官县人。吴先主时,有一个年轻人任候官县的长吏,见董奉当时有四十来岁,他不知道董奉有道术。后来这位长吏罢官走了,五十多年后又担任了另外的职务,经过候官县,见当年的同事都老了,而董奉的容貌似和五十年前一样。他就问董奉:“你是不是得了道呢?我当年看见你是这样,现在我已白发苍苍,可你却比当年还年轻,这是怎么回事?”董奉含糊地应了一句:“这是偶然的事罢了。”</p><p>交州刺史士燮得了暴病死去,已经停尸三天,正好董奉在交州,听说后就前去看望,把三个药丸放在死者嘴里,又给灌了些水,让人把死者的头捧起来摇动着让药丸溶化,不一会儿,士燮的手脚就像能动,脸上有了活人的颜色,半日就能坐起来,四天后就能说话了。士燮说:“我刚死的时候就像在梦中,看见来了十几个穿黑衣的人把我抓上车去,进了一个大红门把我塞进了监狱。监狱里都是小单间,一间里只能住一个人。他们把我塞进一个小单间里,用土把门封上,就看不见一点光亮了。我忽然听见门外有人说太乙真人派人来召我,又听见有人挖开门上封的泥土,半天才把我弄出来。这时我看见有一辆支着红伞盖的马车,车上坐着三个人,有一个人拿着符节,招呼我上车。车把我送到家门口我醒了,就复活了。”士燮向董奉跪拜说:“承蒙您救死复生的大恩,我该怎样报效呢?”于是他就给董奉在院里盖了一座楼侍奉他。董奉不吃别的东西,只吃干肉和枣,还能喝一点酒,士燮就一天三次供奉肉、枣和酒。董奉每次进食都像鸟一样腾空来到座位,吃完了就飞走,别人常常无所察觉。这样过了一年多,董奉辞别离去。士燮哭着挽留也留不住,就问董奉要去什么地方,要不要租买一条大船。董奉说:“我不要船,只要一具棺木就行了。”杜燮就准备了一具棺木。第二天中午董奉就死了,士燮把他装殓后埋葬了。七天后,有个从容昌来的人捎话给士燮,说董奉感谢他,望他多多珍重。士燮知道董奉未死,就到墓地打开棺材,见里面只有一块绸子。绸子的一面画着个人形,另一面用朱砂画了道符。</p><p>后来董奉回到豫章庐山下住,有一个人得了热病,快死了,用车拉着来见董奉,叩头哀求董奉救命。董奉让病人坐在一间屋子里,用五层布单子蒙上他,让他别动。病人说起初觉得一个什么动物舔他身子的每一个地方,使他疼痛难忍。这个东西的舌头好像有一尺多长,喘气像牛一样粗,不知是个什么玩艺儿。过了很久那东西走了。董奉就把病人身上的布单揭下来给他洗澡,然后就让他回家。董奉告诉病人不久就会好,注意不要受风。十几天后,病人身上的皮全脱掉了,全身通红十分疼痛,只有洗澡才能止痛。二十天后,病人身上长出新皮,病也好了,皮肤十分光滑,像凝结后的油脂。</p><p>后来当地忽然大旱,县令丁士彦和官员们议论说:“听说董奉有道术,也许能降雨。”就亲自带了礼物拜见董奉,说了旱情。董奉说:“下雨还不容易吗?”说着抬头看看自己的屋子后说:“贫道的屋子都露天了,我担心真来了雨我可怎么办。”县令立刻明白了,就说:“先生只要能行雨,我保证马上给你盖新房子。”第二天,县令自己带着官员民工一百多人,运来了竹子木材,屋架很快立起来了。但和泥没有水,打算到几里外去运水。董奉说:“不必了,今晚将有大雨。”他们就没去运水。到了晚上果然下起了大雨,水把高处低处的田地都灌平了,老百姓都高兴坏了。</p><p>董奉住在山里不种田,天天给人治病也不取分文。得重病经他治好的,就让患者栽五棵杏树,病轻的治好后栽一棵,这样过了几年就栽了十万多株杏树,成了一大片杏林。他就让山中的鸟兽都在杏林中嬉戏,树下不生杂草,像是专门把草锄尽了一样。杏子熟后,他就在杏林里用草盖了一间仓房,并告诉人们,想要买杏的不用告诉他,只要拿一罐粮食倒进仓房,就可以装一罐杏子走。曾经有个人拿了很少的粮食,却装了很多的杏,这时杏林里的一群老虎突然吼叫着追了出来,那人听得捧着装杏的罐子急忙往回跑,由于惊惶逃命,一路上罐里的杏子掉出去不少。到家一看,剩下的杏正好和送去的粮食一样多。有时有人来偷杏,老虎就一直追到偷杏人的家中把他咬死,死者家的人知道是因为偷了杏,就赶快把杏拿来还给董奉,并磕头认罪,董奉就让死者复活。董奉每年把卖杏得来的粮食全部救济了贫困的人和在外赶路缺少路费的人,一年能散发出去两万斛粮食。</p><p>县令有个女儿被鬼缠住,医治无效,就投奔董奉求治,并说如果治好了就把女儿许给董奉为妻。董奉答应了,就施起法术,召来了一条几丈长的白鳄鱼,鳄鱼自己在地上一直爬到县令家门口,董奉就让随从的人把鳄鱼杀死,县令女儿的病就好了。董奉就娶了县令的女儿,但很久没有儿女。董奉经常外出,妻子一人在家很孤单,就收养了一个女孩。女孩长到十几岁后,有一天董奉腾空升入云中成仙而去了。他的妻子和养女仍然住在家里,靠卖杏维持生活,有敢欺骗她们母女的,老虎仍然追咬。董奉在人间三百多年才仙去,容貌仍像三十岁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