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中文名:甄英莲
其他名称:香菱,秋菱
登场作品:《红楼梦》,《吴氏石头记》
性别:女
排行: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位
出生地:姑苏
甄英莲,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副册女儿,贾府通称香菱。她是八十回红楼梦里最先出场、最后退场的女子。
香菱参与事件/话题
香菱个人资料
香菱简介
  • 中文名甄英莲

  • 其他名称香菱,秋菱

  • 登场作品《红楼梦》,《吴氏石头记》

  • 性别女

  • 排行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位

  • 出生地姑苏

  主要剧情  

  被拐  

香菱的命运是可悲的,但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这个人物特别钟爱,赋予她特殊气韵,致使在大观园中游移着一股极清的暗香,虽没有林妹妹般的傲世独立,倒也是一道有着刹那芳华的风景了,然而却终究“菱花空对雪澌澌”。

香菱原名英莲,她出身在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母亲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父亲甄士隐严正清白,禀性恬淡,为本地望族。年已半百的夫妻俩,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英莲“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全家极其疼爱。应该说英莲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美好的。不幸的是,在她五岁那年的元霄佳节,士隐命家人抱去看灯,至半夜时家人因小解,将英莲放在一家人家门槛上,待他回来,英莲不见踪影。全家人到处寻找,皆无音讯,英莲早被拐子拐去,另走他乡。当天甄家又遭大火,烧成一片瓦砾场,这一个又一个的不幸遭遇,给英莲的命运笼上了悲剧色彩。甄士隐只得将田庄折变,与妻投岳父家去。

  被卖  

当人们再悉英莲时,她已长到十二、三岁了。她被拐子养在僻静处,认拐子为亲爹。当英莲,已有些姿色时,拐子骗她说,爹因无钱还债,要卖她。这时正巧本地有个冯渊的小子,父母早亡,又无兄弟,有些薄产,一眼看上这丫头,立意买着作正妻,发誓不再续娶,议定三日后过门。英莲的命运这时似乎出现了转机,英莲被磨折了多年,得了这段姻缘,倒是英莲不幸中的有幸。然而又偏偏不幸的命运在捉弄这红颜薄命女。拐子为赚钱,第二日又将英莲卖与“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呆霸王”薛蟠,意欲卷走两家银子,逃往他乡。薛蟠横行霸,淫佚跋扈,拐子哪能走脱,被两家拿往打个臭死。拐子求饶,两家人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薛家仗着势强人多,将冯渊打了个稀烂,抬回家三日便死了,薛蟠生拖硬拽拉把小小的英莲拉回家作了小妾,进行肆意蹂躏与践踏。后来她被人们、薛蟠的妹妹薛宝钗渐斩唤着香菱。曹雪芹安排这薄命女名字的更改,寓意着很深的含义:它是说,莲的质地高洁,贵若衬饰净瓶水的柳枝,或如如来亲炙的座席,一旦脱离莲座,委落红尘,处于污泥,甚而成为野草闲花群落中的一株菱花。

  入社  

但是曹雪芹对香菱是十分钟爱的,可以说《红楼梦》中有两类截然不同的女子形象:一类是像黛玉、妙玉、晴雯等人的冷僻高傲;另一类是像袭人、宝钗等人的世故练达。而曹雪芹在塑造香菱时,却抛撇了这两种典型,把她塑造成娇憨天真、纯洁温和、得人怜爱的女性。香菱虽然遭到了厄运的磨难,但是却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她总是笑嘻嘻地面对人世的一切,她恒守着她温和专一的性格。当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人打得臭死,香菱哭得眼晴都肿了,她为自已付出珍贵的痴情。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来往,她便有机会结识众姑娘。为了揭示香菱书香人家的气质,曹雪芹还安排了这样一个故事——香菱学诗。她拜黛玉为师,几经失败,终于成功,梦中得句,写出了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的精彩诗句,赢得众人赞赏,被补为“海棠诗社“的社员。曹雪芹在百草千花、万紫千红的大观园中特意植入的一朵暗香的水菱。这时香菱命运的转机,给了读者一次小小的安慰。

  被虐  

可是好景不长,她舛苦的命运又到来。薛蟠外出做生意又遇夏金桂,不几天就粘上了,不久娶为正室。金桂的出现,使香菱步上死阴的幽谷。金桂未来之前,她虽不幸,但终究还很自足的狭小女性侍妄世界,快活单纯过日子。金桂到来为争宠,开始找碴,先命香菱陪她睡,香菱不肯,金桂说她嫌脏,怕夜里伏侍;不久又装起病来,说是香菱气的;金桂自扎纸人,挑唆薛蟠,薛蟠不问清浑皂白,抓起门闩打香菱。香菱倍受到精神与肉体双重磨折。金桂还像历史上肆行文字狱的暴君,连薛蟠的妹妹薛宝钗给取的名字,也要找碴儿,她说:“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哪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哪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这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一句未了,金桂的丫头忙指着香菱的脸,说道:“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依着金桂从此改名“秋菱”。香菱最终忍不住百般虐待折磨,把前面路径竞一心断绝,跟随宝钗去了。

  结局  

老天会替人鸣不平,金桂弄巧成拙,自己落入自己设计的阴谋中毒毙了。香菱解除禁忌,扶为正室,这是香菱命运的又一次重要转机,这正像她第一次可能嫁给多情专一的冯渊一样,是黑暗生命中的一线曙光。后来又为薛家怀上了一个胎儿。眼看一切恶运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面,一个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要到来,然而它来得太迟了,太迟了。因为一生的劫难、坎坷、舛苦、不幸,特别从薛蟠房中移出,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气怒伤肝,内外拆挫不堪,已酿成干血之症。最后香菱生下的同样是一个“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的宁馨儿,而自己难产,在血汗床房挣扎而离开人世。这一生一死闪差野,让人感到香菱的命运何等苍凉、乖蹇与不幸,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根据现在已公布的《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文中关于香菱的结局主要是:香菱自从跟随薛宝钗后,身体消瘦,气血两枯,病一日比一日加重。有一天她睡在床上时,梦见了自己的父亲甄士隐,醒来后被夏金桂发现她已藏身在这里,夏金桂便将她勒死了。香菱死后魂魄还回归了故乡(致使香魂返故乡),与其母亲封氏见了一面。

  艺术形象  

  副册判词  

薄命女甄英莲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注释】  

1.桂:意指夏金桂。莲藕:意指香菱。

2.根并荷花一茎香:荷花的清香源自根茎,暗喻香菱出身不凡。父亲甄士隐“禀性恬淡”,“倒是神仙一流人品”,母亲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此谓根、茎之香;周瑞家的说她“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秦可卿)的品格儿”,贾琏说她“越发出挑的标致了”,宝玉说她“这正是地灵人杰”,此谓荷花之香。

3.遭际:遭遇。堪伤:照应香菱原名甄英莲的谐音“真应怜”。

4.两地:拆字法,两地即右边二“土”相叠,孤木即左偏旁“木”,合为夏金桂的“桂”字。

5.返故乡:即死亡。画面和判词均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的结局,出自作者后期构思。

  癞僧诗谶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注释】  

1.惯养娇生:意谓香菱小时候深受父母溺爱。

2.菱:暗喻香菱。雪:暗喻薛蟠。澌澌:下雪声。这句是香菱入薛家之谶。一说菱花指菱花镜,雪指甄士隐痛失女儿后一夜白发。

3.好防:仔细提防。这二句是香菱元宵节被拐及葫芦庙三月十五火灾之谶,所以癞僧说香菱“有命无运,累及爹娘”。

  【鉴赏】  

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又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有人说过这是“玉碗金盆贮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的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相关诗歌  

  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注释】  

黛玉评语:“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

1.皎皎:洁白明净的样子。

2.野客:山野之人,这里指旅人。因夜月最易引起旅人的乡思,故曰“添愁”。

3.翡翠楼:比喻华美的楼宇。玉镜、冰盘:皆指明月,玉镜喻其明亮,冰盘喻其冷清。

4.良宵:指月色美好的夜晚。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注释】  

宝钗评语:“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像是月色。”

1.玉盘:比喻圆月。

2.香欲染:形容月下梅花香气浓郁,好像要沾染人衣。柳带:比喻月下柳枝柔软。

3.残:淡薄。粉:铅粉。金砌:金色台阶。古时常以金粉楼台形容华丽的建筑。这两句意谓月光照耀下,台阶像涂上金粉,栏杆如抹上薄霜。

4.余容:指将要西沉的月亮。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注释】  

众人评语:“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1.精华:这里指月亮纯净的光辉。娟娟:美好的样子。魄:这里指月光。

2.砧:古时捣衣的石板。这句写明月当空,大地如同白昼,时时传来捣衣声。半轮:指缺月。这句写鸡叫天亮,月色变得暗淡。

3.绿蓑:即蓑衣,这里代指漂泊在外的人,句意写旅人的乡思。红袖:即妇女衣袖,这里代指闺中少妇,句意写少妇的闺怨。

4.博得:招致。

觅知友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