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南昌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孙维世
别名孙光英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南溪
出生日期1921年
逝世日期1968年10月14日
职业演员,导演,翻译
毕业院校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戏剧学院
代表作品《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万尼亚舅舅》
曾用名李琳
1921年,孙维世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
1934年,12岁时在北平贝满女中上学。
1937年,随兄长孙泱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戏剧界救亡演剧队,后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1949年4月,孙维世在北京西郊万安公墓买了一块墓地,安葬了生母任锐,并请周恩来题写了墓碑。同时,她又在母亲墓的东侧买下生父墓地,准备把生父孙炳文的遗骸从上海移来北京,与母亲任锐合墓。
1949年12月,随同毛泽东出访苏联,任翻译组长。
1958年,孙维世因病住院治疗。邓颖超赶往医院看望了她,回家后仍觉得不放心,又给孙维世写了一封信。
1966年5月3日,周恩来总理第三次视察大庆,接见正在大庆深入生活的孙维世。
1967年9月,江青、陈伯达在接见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的时候,两人异口同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孙泱(孙维世之兄)是坏人,是日本特务、苏修特务和国民党特务。几天后,孙泱惨死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地下室里。
1967年12月,江青以“特嫌”的罪名,把孙维世的丈夫金山投进了监狱。借搜查金山“罪证”之名,对孙维世进行抄家,抄走孙维世大量信件照片。
1968年3月1日深夜,孙维世家里的房门被敲响,被加上了“苏修特务”的罪名。一群人冲进屋来,什么话也不说,拉着孙维世就朝外面走。汽车在外面转了不知多久才停下,孙维世被关进一间黑黑的屋子,孙维世打得遍体鳞伤。连夜审讯。逮捕孙维世的并非公安机关,而是一批空军部队的现役军人,他们是根据叶群的指示将孙维世抓走的,而叶群又是依照江青的指示行事的。为了阻止周恩来营救,他们没有将孙维世关进秦城监狱,也没有送到军队“看管”,而是关入北京市公安局一个秘密的看守所,将孙维世改为“孙伪士”,并定为“关死对象”。
1968年10月14日,孙维世被活活打死,死后的孙维世浑身布满伤痕,冰冷的手铐脚镣仍紧紧地锁着她的四肢,据说头颅中还被插进一根长长的钉子。孙维世死时年仅47岁,一代才女、红色专家如流星般陨落历史的尘埃。
“文革”结束后,被释放出来的金山和孙新世等人一起为孙维世的冤案奔走呼吁。在党中央和许多主持正义的领导人的关心下,孙维世的冤案终于被平反。 1977年6月9日,文化部艺术局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孙维世举行遗像安放仪式,给这位人民的艺术家平反昭雪。
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兼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主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总导演、副院长,中国剧协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35年,孙维世化名丽琳,进入了上海东方话剧社学习表演。当时的江青曾给孙维世授过课。
1936岁,随母亲到上海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和东方剧社的进步演剧活动。
1939年,孙维世陪同周恩来前往莫斯科治病。期间,她对歌剧产生兴趣。在周恩来的鼓励下,考入莫斯科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和导演。先后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戏剧学院。在莫斯科,孙维世遭遇了正与妻子张梅闹离婚的林彪的求婚。对于林彪的这种“突然袭击”,涉世不深的孙维世开始有点不知所措。经过一番思考和心理准备后,她认为林彪虽是她心中敬重的将军,但并不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于是婉拒了林彪的求婚。
1946年,回国,与冯风鸣、张醒芳、郭兰英号称“延安四大美女”。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工作,随军在陕、晋、冀活动。
1950年,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在排练《保尔·柯察金》中与该院演员兼导演、有妇之夫金山相恋,后结婚。
1954-1956年她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主任,翻译了大量苏联戏剧理论教材,还翻译了哥尔多尼的名剧《女店主》、《一仆二主》。
1956年夏天,与欧阳予倩合作组建中央实验话剧院 ,任副院长兼总导演。
朋友合照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干女儿。孙维世的父亲孙炳文是周恩来的早年战友,1927年在大革命中牺牲,当时孙维世才五岁多。抗日战争爆发那年,孙维世到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申请要去延安,可谁也不认识她,只有16岁的孙维世一个人站在门口哭得很伤心。后来周总理回来了,他不但认了孙维世为干女儿,后来还一直把她带到延安,有“红色公主”之称。
父亲:孙炳文,无产阶级战士。孙炳文是朱德的结拜兄弟。1916年春,孙炳文在川南见蔡锷,相谈盛欢,留作随军参议。与朱德相识后到朱德部任参谋,并结为金兰之交。1922年孙炳文与朱德由老家四川赴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留学,寻求革命真理,同年11月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孙炳文回国后在黄埔军校任教官,曾参加北伐的筹备工作。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27年因揭露蒋介石的反革命阴谋,孙炳文和长子宁世(当时年仅14岁)、秘书张斗南一起于4月16日被捕。坚贞不屈,20日壮烈牺牲于上海龙华。
母亲:任锐,在延安,她被称为“妈妈同志”。
丈夫:金山,女儿孙小兰。
哥哥:孙泱,曾名宁世。四川南溪人。光华大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肄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曾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中共嫩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文化部部长。建国后,历任国家计委军局局长,西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对国民经济计划学理论颇有研究。著有《我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讲话》等。参与了《朱德传》的撰写。可是,正是这本《朱德传》给孙泱引来了杀身之祸。最后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妹妹:孙新世,后来也嫁给金山。
六姨:任均。
孙维世作词的插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曾在龚秋霞主演的电影《压岁钱》里演出。
导演的话剧有《保尔·柯察金》、《万尼亚舅舅》、《西望长安》等。
1936年任天一影片公司演员,在《王先生奇侠传》中扮演角色。
1937年在联华影业公司主演《镀金的城》。
1946年秋回到延安,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随军在陕、晋、冀活动,曾导演秧歌剧《一场虚惊》。
1950年她担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先后执导了《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万尼亚舅舅》,均获成功。
1954年编导童话片《小白兔》。
1956年,“青艺”上演了一出由岳野编剧、孙维世导演的新话剧《同甘共苦》,舒强、于蓝、刘燕瑾主演。
著有话剧剧本《初升的太阳》,这是第一部反映大庆精神的戏剧。从1965年冬到1966年11月,先后在大庆、北京和山东等地演出210多场,观众达25万多人次。
孙维世主要导演作品有:《一场虚惊》、《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小白兔》、《万尼亚舅舅》、《西望长安》、《一仆二主》、《同甘共苦》、《大雷雨》、《黑奴恨》、《叶尔绍夫兄弟》、《汾水长流》、《初升的太阳》等,这些无一不是新中国话剧史上的佳作。
我党培养的第一位戏剧专家、红色专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女导演。她与焦菊隐、黄佐临并称为新中国三大戏剧导演。
孙维世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引入中国,导演作品《保尔·柯察金》(1950)是新中国第一次规范地、规模地运用“斯坦尼”体系排演的一部话剧。
孙维世导演的《钦差大臣》(1952)是建国后第一次上演的外国古典剧目。
孙维世担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训练班的班主任(1954),为新中国培养出了第一批导演人才。
孙维世是新中国儿童剧的奠基人,儿童剧《小白兔》轰动全国,后拍成电影。
在她的努力下,第一次在中国戏剧领域完整地架构起导演、表演艺术的斯塔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她创建中央实验话剧院,并在“斯坦尼”的基础上融入戏曲的表演手法,摸索戏剧民族化道路。
她导演的《初升的太阳》(1965),是新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专家与群众合作的艺术创造,是第一步反应大庆精神的戏剧。
生活照她是新中国的杰出导演之一,曾系统地传播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理论,并联系中国的戏剧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
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民艺术家,一位革命烈士的后代,一位叫周恩来爸爸的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迫害致死。当年她才48岁,正是她在文艺事业上出成果的黄金岁月。 《湘潮》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李畅认为,孙维世推广的保留剧目制度对演员的培养功不可没。“现在能有很多好的演员活跃在舞台上也和这种制度有关系,这是我们的一个法宝。”
著名文艺批评家杜高提醒人们,孙维世不但奠定了青年艺术剧院和实验话剧院的基础,还是中国儿童戏剧的开拓者,她导演的儿童剧《小白兔》轰动全国,后来还被拍成电影。
游本昌说,孙维世是透明的、可亲的艺术家,“文革”使她没来得及继续走向高峰,“她是艺术家当中的人民烈士,艺术家当中的人民英雄,这一点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和她比”。
国话院长周志强评价道:“孙维世同志是共和国戏剧事业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一座光芒四射、永远引导中国戏剧人前赴后继、不断前行的艺海航标。”
介绍新中国话剧奠基者之一、周恩来养女孙维世的纪念文集——《唯有赤子心——孙维世诞辰91周年纪念》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通过孙维世的亲友和众多当年和孙维世合作的艺术家的回忆、理论文章,将孙维世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她的艺术世界展现给读者。
该书由国家话剧院编著,通过采访游本昌、雷恪声、石维坚、杨宗镜、蓝天野等近20人,旨在还原这位20世纪30年代风云人物的真实形象。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孙维世
别名孙光英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南溪
出生日期1921年
逝世日期1968年10月14日
职业演员,导演,翻译
毕业院校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戏剧学院
代表作品《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万尼亚舅舅》
曾用名李琳
人物生平
1921年,孙维世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
1934年,12岁时在北平贝满女中上学。
1937年,随兄长孙泱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戏剧界救亡演剧队,后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1949年4月,孙维世在北京西郊万安公墓买了一块墓地,安葬了生母任锐,并请周恩来题写了墓碑。同时,她又在母亲墓的东侧买下生父墓地,准备把生父孙炳文的遗骸从上海移来北京,与母亲任锐合墓。
1949年12月,随同毛泽东出访苏联,任翻译组长。
1958年,孙维世因病住院治疗。邓颖超赶往医院看望了她,回家后仍觉得不放心,又给孙维世写了一封信。
1966年5月3日,周恩来总理第三次视察大庆,接见正在大庆深入生活的孙维世。
1967年9月,江青、陈伯达在接见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的时候,两人异口同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孙泱(孙维世之兄)是坏人,是日本特务、苏修特务和国民党特务。几天后,孙泱惨死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地下室里。
1967年12月,江青以“特嫌”的罪名,把孙维世的丈夫金山投进了监狱。借搜查金山“罪证”之名,对孙维世进行抄家,抄走孙维世大量信件照片。
1968年3月1日深夜,孙维世家里的房门被敲响,被加上了“苏修特务”的罪名。一群人冲进屋来,什么话也不说,拉着孙维世就朝外面走。汽车在外面转了不知多久才停下,孙维世被关进一间黑黑的屋子,孙维世打得遍体鳞伤。连夜审讯。逮捕孙维世的并非公安机关,而是一批空军部队的现役军人,他们是根据叶群的指示将孙维世抓走的,而叶群又是依照江青的指示行事的。为了阻止周恩来营救,他们没有将孙维世关进秦城监狱,也没有送到军队“看管”,而是关入北京市公安局一个秘密的看守所,将孙维世改为“孙伪士”,并定为“关死对象”。
1968年10月14日,孙维世被活活打死,死后的孙维世浑身布满伤痕,冰冷的手铐脚镣仍紧紧地锁着她的四肢,据说头颅中还被插进一根长长的钉子。孙维世死时年仅47岁,一代才女、红色专家如流星般陨落历史的尘埃。
“文革”结束后,被释放出来的金山和孙新世等人一起为孙维世的冤案奔走呼吁。在党中央和许多主持正义的领导人的关心下,孙维世的冤案终于被平反。
1977年6月9日,文化部艺术局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孙维世举行遗像安放仪式,给这位人民的艺术家平反昭雪。
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兼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主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总导演、副院长,中国剧协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艺经历
1935年,孙维世化名丽琳,进入了上海东方话剧社学习表演。当时的江青曾给孙维世授过课。
1936岁,随母亲到上海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和东方剧社的进步演剧活动。
1939年,孙维世陪同周恩来前往莫斯科治病。期间,她对歌剧产生兴趣。在周恩来的鼓励下,考入莫斯科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和导演。先后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戏剧学院。在莫斯科,孙维世遭遇了正与妻子张梅闹离婚的林彪的求婚。对于林彪的这种“突然袭击”,涉世不深的孙维世开始有点不知所措。经过一番思考和心理准备后,她认为林彪虽是她心中敬重的将军,但并不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于是婉拒了林彪的求婚。
1946年,回国,与冯风鸣、张醒芳、郭兰英号称“延安四大美女”。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工作,随军在陕、晋、冀活动。
1950年,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在排练《保尔·柯察金》中与该院演员兼导演、有妇之夫金山相恋,后结婚。
1954-1956年她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主任,翻译了大量苏联戏剧理论教材,还翻译了哥尔多尼的名剧《女店主》、《一仆二主》。
1956年夏天,与欧阳予倩合作组建中央实验话剧院 ,任副院长兼总导演。
个人生活
朋友合照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干女儿。孙维世的父亲孙炳文是周恩来的早年战友,1927年在大革命中牺牲,当时孙维世才五岁多。
抗日战争爆发那年,孙维世到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申请要去延安,可谁也不认识她,只有16岁的孙维世一个人站在门口哭得很伤心。后来周总理回来了,他不但认了孙维世为干女儿,后来还一直把她带到延安,有“红色公主”之称。
父亲:孙炳文,无产阶级战士。孙炳文是朱德的结拜兄弟。1916年春,孙炳文在川南见蔡锷,相谈盛欢,留作随军参议。与朱德相识后到朱德部任参谋,并结为金兰之交。1922年孙炳文与朱德由老家四川赴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留学,寻求革命真理,同年11月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孙炳文回国后在黄埔军校任教官,曾参加北伐的筹备工作。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27年因揭露蒋介石的反革命阴谋,孙炳文和长子宁世(当时年仅14岁)、秘书张斗南一起于4月16日被捕。坚贞不屈,20日壮烈牺牲于上海龙华。
母亲:任锐,在延安,她被称为“妈妈同志”。
丈夫:金山,女儿孙小兰。
哥哥:孙泱,曾名宁世。四川南溪人。光华大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肄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曾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中共嫩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文化部部长。建国后,历任国家计委军局局长,西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对国民经济计划学理论颇有研究。著有《我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讲话》等。参与了《朱德传》的撰写。可是,正是这本《朱德传》给孙泱引来了杀身之祸。最后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妹妹:孙新世,后来也嫁给金山。
六姨:任均。
主要作品
孙维世作词的插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曾在龚秋霞主演的电影《压岁钱》里演出。
导演的话剧有《保尔·柯察金》、《万尼亚舅舅》、《西望长安》等。
1936年任天一影片公司演员,在《王先生奇侠传》中扮演角色。
1937年在联华影业公司主演《镀金的城》。
1946年秋回到延安,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随军在陕、晋、冀活动,曾导演秧歌剧《一场虚惊》。
1950年她担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先后执导了《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万尼亚舅舅》,均获成功。
1954年编导童话片《小白兔》。
1956年,“青艺”上演了一出由岳野编剧、孙维世导演的新话剧《同甘共苦》,舒强、于蓝、刘燕瑾主演。
著有话剧剧本《初升的太阳》,这是第一部反映大庆精神的戏剧。从1965年冬到1966年11月,先后在大庆、北京和山东等地演出210多场,观众达25万多人次。
孙维世主要导演作品有:《一场虚惊》、《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小白兔》、《万尼亚舅舅》、《西望长安》、《一仆二主》、《同甘共苦》、《大雷雨》、《黑奴恨》、《叶尔绍夫兄弟》、《汾水长流》、《初升的太阳》等,这些无一不是新中国话剧史上的佳作。
主要成就
我党培养的第一位戏剧专家、红色专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女导演。她与焦菊隐、黄佐临并称为新中国三大戏剧导演。
孙维世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引入中国,导演作品《保尔·柯察金》(1950)是新中国第一次规范地、规模地运用“斯坦尼”体系排演的一部话剧。
孙维世导演的《钦差大臣》(1952)是建国后第一次上演的外国古典剧目。
孙维世担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训练班的班主任(1954),为新中国培养出了第一批导演人才。
孙维世是新中国儿童剧的奠基人,儿童剧《小白兔》轰动全国,后拍成电影。
在她的努力下,第一次在中国戏剧领域完整地架构起导演、表演艺术的斯塔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她创建中央实验话剧院,并在“斯坦尼”的基础上融入戏曲的表演手法,摸索戏剧民族化道路。
她导演的《初升的太阳》(1965),是新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专家与群众合作的艺术创造,是第一步反应大庆精神的戏剧。
社会评价
生活照她是新中国的杰出导演之一,曾系统地传播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理论,并联系中国的戏剧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
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民艺术家,一位革命烈士的后代,一位叫周恩来爸爸的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迫害致死。当年她才48岁,正是她在文艺事业上出成果的黄金岁月。 《湘潮》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李畅认为,孙维世推广的保留剧目制度对演员的培养功不可没。“现在能有很多好的演员活跃在舞台上也和这种制度有关系,这是我们的一个法宝。”
著名文艺批评家杜高提醒人们,孙维世不但奠定了青年艺术剧院和实验话剧院的基础,还是中国儿童戏剧的开拓者,她导演的儿童剧《小白兔》轰动全国,后来还被拍成电影。
游本昌说,孙维世是透明的、可亲的艺术家,“文革”使她没来得及继续走向高峰,“她是艺术家当中的人民烈士,艺术家当中的人民英雄,这一点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和她比”。
国话院长周志强评价道:“孙维世同志是共和国戏剧事业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一座光芒四射、永远引导中国戏剧人前赴后继、不断前行的艺海航标。”
后世纪念
介绍新中国话剧奠基者之一、周恩来养女孙维世的纪念文集——《唯有赤子心——孙维世诞辰91周年纪念》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通过孙维世的亲友和众多当年和孙维世合作的艺术家的回忆、理论文章,将孙维世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她的艺术世界展现给读者。
该书由国家话剧院编著,通过采访游本昌、雷恪声、石维坚、杨宗镜、蓝天野等近20人,旨在还原这位20世纪30年代风云人物的真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