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石家庄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公西赤
外文名GongXiChi
别名公西华
国籍中国-东周-鲁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
出生日期前509年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学者
毕业院校孔门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善于交际
<h2><strong>人物简介</strong></h2><p>公西赤</p>,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学者,公元前509年生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渠村乡公西村(村南尚有唐明皇御封公西华和闵子骞同奉的二贤祠)。孔子弟子,72贤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p>他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钜野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公西子 ”。 </p><h2><strong>史籍记载</strong></h2><p>《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p><p>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子华使於齐,厓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厓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p><h2><strong>生平事迹</strong></h2><p><b>公西赤</b><b>使</b><b>齐</b></p><p>在孔子的举荐之下,他的弟子公西赤要奉旨出使齐国了。考虑到自己走后,家中老母无以为</p>生;老师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自己又不好再开口,公西赤便委托自己的师兄兼孔子的管家冉有向老师讨要一些粮食,以备自己走后,老母所食用。孔子听了冉有的请求,就说:“那就给她满满一釜的小米子吧(釜,古代计量单位,一釜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六斗半)。” “公西赤要去很长的时间呢,老师您看是不是能再多给她一些?” “那就再给她添上一庾(庾,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一庾相当今天两斗多点)。”冉有还想再说什么,孔子却把头扭向一边,闭目养神去了。<p>冉有退出,心想:老师也有点太小气了吧,人家公西赤这一走就是三年两载不回还,就您给的那点小米子,够吃几天的,到时还不把人给饿死?于是就自作主张,给了公西赤八十石小米。孔子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既没有怀疑冉有假公济私,也没有批语他自作主张,而是语重心长地对冉有说:“公西赤这次出使齐国,乘的是肥马拉的香车,穿的是轻暖的皮裘,雍容华贵。这是一个肥差,他到任之后,一定有能力使他的母亲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咱们家中存的粮食的确不少,但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那些粮食是用来周济人们急需,而不是给富人富上添富的。等公西赤领了俸禄寄回家中,他老母吃剩下的几十石小米子在他眼中将会变得一文不值。而如果我们用这几十石小米子来救济穷人,那将会有多少人从中受益呢?”冉有听罢老师教诲,再次佩服的五体投地:在自己的心目中,有的只是同门师弟,而在老师的眼中看到的则是全天下的百姓啊!</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公西赤
外文名GongXiChi
别名公西华
国籍中国-东周-鲁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
出生日期前509年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学者
毕业院校孔门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善于交际
<h2><strong>人物简介</strong></h2><p>公西赤</p>,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学者,公元前509年生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渠村乡公西村(村南尚有唐明皇御封公西华和闵子骞同奉的二贤祠)。孔子弟子,72贤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p>他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钜野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公西子 ”。 </p><h2><strong>史籍记载</strong></h2><p>《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p><p>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子华使於齐,厓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厓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p><h2><strong>生平事迹</strong></h2><p><b>公西赤</b><b>使</b><b>齐</b></p><p>在孔子的举荐之下,他的弟子公西赤要奉旨出使齐国了。考虑到自己走后,家中老母无以为</p>生;老师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自己又不好再开口,公西赤便委托自己的师兄兼孔子的管家冉有向老师讨要一些粮食,以备自己走后,老母所食用。
孔子听了冉有的请求,就说:“那就给她满满一釜的小米子吧(釜,古代计量单位,一釜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六斗半)。” “公西赤要去很长的时间呢,老师您看是不是能再多给她一些?” “那就再给她添上一庾(庾,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一庾相当今天两斗多点)。”冉有还想再说什么,孔子却把头扭向一边,闭目养神去了。<p>冉有退出,心想:老师也有点太小气了吧,人家公西赤这一走就是三年两载不回还,就您给的那点小米子,够吃几天的,到时还不把人给饿死?于是就自作主张,给了公西赤八十石小米。孔子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既没有怀疑冉有假公济私,也没有批语他自作主张,而是语重心长地对冉有说:“公西赤这次出使齐国,乘的是肥马拉的香车,穿的是轻暖的皮裘,雍容华贵。这是一个肥差,他到任之后,一定有能力使他的母亲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咱们家中存的粮食的确不少,但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那些粮食是用来周济人们急需,而不是给富人富上添富的。等公西赤领了俸禄寄回家中,他老母吃剩下的几十石小米子在他眼中将会变得一文不值。而如果我们用这几十石小米子来救济穷人,那将会有多少人从中受益呢?”冉有听罢老师教诲,再次佩服的五体投地:在自己的心目中,有的只是同门师弟,而在老师的眼中看到的则是全天下的百姓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