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本名:张廷玉
字号:字衡臣号砚斋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时间:1672年
去世时间:1755年5月19日
主要作品:《明史》、《世宗实录》、《大清会典》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
张廷玉参与事件/话题
张廷玉个人资料
张廷玉简介
  • 本名张廷玉

  • 字号字衡臣
    号砚斋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时间1672年

  • 去世时间1755年5月19日

  • 主要作品《明史》、《世宗实录》、《大清会典》

  • 主要成就主修《明史》,配享太庙,建立军事和奏章制度,三朝老臣。

  • 祖籍安徽桐城

  • 职业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初入仕途</strong></h3>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出生于北京城。<p>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十六岁的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但因张英(其父)奉命为总裁官而回避不试。</p><p>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张廷玉的夫人姚氏离世,父亲张英登上相位。</p><p>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nbsp;</p><p>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廷玉授翰林院检讨。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p><p>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入值南书房。</p><p>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后,多次随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诸部。</p><p>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六月,张廷玉母亲离世。九月,父亲张英离世。服阕,仍原官。</p><p>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充会试同考官。四月,授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p><p>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p><p>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充经筵讲官。</p><p>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充武殿试读卷官,十一月,充纂修《省方盛典》副总裁官。&nbsp;</p><p>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p><h3><strong>深受重用</strong></h3>张廷玉画像及作品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十一月,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后张廷玉受命协同掌院学士阿克敦,励廷仪办理翰林 院文章之事。不久即提升礼部尚书,充任《世祖仁皇帝实录》一书的副总裁官。<p>雍正元年(1723年),张廷玉复值南书房,与朱轼等人同为诸皇子师傅。四月,任顺天乡试主考官。雍正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八月,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九月,调任户部尚书。十月,张廷玉任四朝国史总裁官。</p><p>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晋保和殿大学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书事务。</p><p>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在隆宗门开始设立军机处,命张廷玉与怡亲王,蒋廷锡领其事。&nbsp;</p><p>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庄亲王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p>乾隆元年(1736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仍兼管翰林院事。二月,乾隆帝亲谒景陵,张廷玉与王大臣留京总理事务。自此以后,皇帝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p>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授总理事务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宜。</p><p>乾隆三年(1738年),罢总理事务之名而以大学士掌机要。&nbsp;</p><p>乾隆十一年(1746年),张廷玉的长子内阁学士张若霭病故。</p><p>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张廷玉老病乞休,乾隆帝执意坚留。</p><h3><strong>晚年坎坷</strong></h3><p>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同意张廷玉辞官,命待次年春天舟行回乡,并制诗三章赠张廷玉。随后张廷玉入谢时触怒乾隆皇帝,降旨切责。廷臣请夺张廷玉官爵及罢配享,诏许削伯爵,以大学士原衔退休,仍配享。</p><p>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归,激怒了乾隆皇帝,于是命以太庙配享诸臣名示张廷玉,命其自审应否配享。乾隆帝用大学士九卿议,罢配享,免治罪。随后归去。后来又因四川学政编修朱筌坐罪,命张廷玉尽缴颁赐诸物。&nbsp;</p><p>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卒于里第,享年八十四岁。死后葬于龙眠山,乾隆最终仍遵遗诏,命配享太庙。&nbsp;</p><h2><strong>人物成就</strong></h2><h3><strong>整治吏治</strong></h3>影视剧中的张廷玉康熙末年,吏治松弛铨政不清,张廷玉时任吏部左侍郎,坚决摒除请托行贿之风,并严惩了奸胥滑吏并顶住各方压力严惩了吏部舞文弄法的蠧吏“张老虎”,被时人成为“伏虎侍郎”。&nbsp;<h3><strong>文章之事</strong></h3><p>张廷玉为军机大臣时,“西北两路用兵,内直自朝至暮,间有一二鼓者”。八、九年间,雍正身体不好,“凡有密旨,悉以谕之” 。由于撰写谕旨的需要,雍正每天召见张廷玉多达十几次。
雍正即位第一年,张廷玉即升为礼部尚书,后又长期担任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可是他在雍正朝所做的主要工作,又确确实实是这些文字工作。就连雍正本人,也认为张廷玉的作用是“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承认他的功劳在于文字。且张廷玉所草之上谕,全合雍正本意,是以屡获表扬。</p><p>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玉牒》总裁官。&nbsp;</p><h3><strong>军机制度</strong></h3><p>雍正八年(1730年因西北用兵,雍正皇帝命设军机房,以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和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清稿史·张廷玉传论》)张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摺,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笔批发。”身为军机大臣的张廷玉每天一定被召入内廷以备应对,秉承圣旨,评议奏章政务,参与国家机密的商讨。</p><p>军机处成为清朝的中枢机构并深深影响清代中后期的历史。张廷玉制定军机处廷寄办法,创廷寄之法,既保证了中央政令的严格贯彻,速度又较前加快,从而提高了清朝政府的行政效率。&nbsp;</p><h3><strong>奏章制度</strong></h3><p>清朝入关之初,沿袭前明旧制,官员有事报告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盖印,奏本不盖印。这两种文书都是公开的,不利于下情上达;而且题本办文程序繁琐,还容易泄密。雍正年间,张廷玉把奏折制度化,稍微重要一点的事务,地方官员都先撰拟奏折,经过皇帝朱批,认可了,才写题本作正式报告。但奏折中的朱批内容,不得写入题本。题本由此成为官样文章,奏折代替了原来题本的作用,成为主要官方文书。这一制度坚持到清末。</p><p>《清史稿·张廷玉传》载:“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此外张廷玉还制定了完善的保密制度,为了保证奏折的内容不致泄漏,清廷定立了一整套保密制度,使奏折制度更加完善起来。</p><p>自此以后,作为一种官文书制度的奏折制度才被确立下来。
它不仅牵涉朝廷政令的推行,而且关乎君臣间权力的分配。它的确立和军机处的设立一样,都是清朝官僚政治上的重大变化,对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产生了十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nbsp;</p><h3><strong>配享太庙</strong></h3>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临终留下了令鄂尔泰、张廷玉配享太庙的遗诏。<p>虽乾隆皇帝曾罢免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殊荣,但在张廷玉离世后,称张廷玉:“要请之愆虽由自取,皇考之命朕何忍违!且张廷玉在皇考时,勤慎赞襄,小心书谕,原属旧臣,宜加优恤,应仍谨遵遗诏,配享太庙,以彰我国酬奖勤劳之盛典。”在整个清朝配享太庙的十二名异姓大臣中,张廷玉是唯一的汉人。&nbsp;</p><h2><strong>人物轶事</strong></h2><h3><strong>退名画</strong></h3><p>张廷玉笃爱长子张若霭。张若霭少年登科,书画皆精妙,尤善鉴赏。一日,张廷玉到一属官家,看到一幅名人山水画,十分欣赏,回家后,便在其子面前对那幅画大加赞赏。其子误以为父亲很想得到这幅画,于是擅自从那位官员家把画要来,挂于书房。张廷玉晚上归来见到了这幅画,大惊失色,责骂儿子:“我无介溪之才,汝有东楼之好矣。”意思说,你怎么随便夺人之好呢?其子跪着向父亲谢罪,旋即将画归还其主,张廷玉这才作罢。&nbsp;</p><h3><strong>驭吏之严</strong></h3><p>张廷玉性情宽厚,而驾驭官员特别严厉。他主管吏部时,知道有一个老奸巨猾的官吏张某,人称张老虎。此人一贯舞文弄法,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经常受到他的伤害。张廷玉命令有关部门重惩张老虎,朝中权贵中有许多人出面营救,张廷玉不为所动。一时人们称张廷玉为伏虎侍郎。</p><p>一天,张廷玉坐在堂上办公,官吏拿来一份文件,说:“这份文件中的&#39;元氏’县被写成‘先民’县,应该驳回质问原省。”张廷玉笑道:“如果‘先民’被写成‘元氏’,那是外省的错误,现在’元氏‘被写成’先民‘,那是书吏略添笔画以便勒索外省罢了。”于是一并处罚并驱逐那个狡猾的官吏,然后将文件的错误更改。&nbsp;</p><h3><strong>文思敏捷</strong></h3><p>除了编史,张廷玉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缮写上谕。西北战事开始之后,张廷玉协助雍正完善了军机处。军机处后来成为国家军政大事的决策机构,而张廷玉就是其中的办事大臣。军机大臣虽不参与决策,只是“跪受笔录”,但平日缮写上谕、处理文书既是一项体力劳动、也是脑力劳动,而张廷玉都能办得井井有条,未曾出过岔子。雍正每次口授片刻,张廷玉便可拟就,即便每日十数次也是如此,其文思敏捷实难一般人所能企及。<br/>  在清廷对准噶尔用兵吃紧之际,羽檄交驰,每日属吏请求张廷玉指示和批阅的文件常达数百件,但即便如此,张廷玉也没有耽搁或是做错过一件事。史载他时常坐在轿中还在办公,甚至傍晚回到家中还要熬夜加班,以使第二天能及时拿出处理意见。雍正皇帝称赞道:“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不能及也。”&nbsp;</p><h3><strong>后事之烦</strong></h3><p>张廷玉的麻烦还在后头。张廷玉有一婿系吕留良案内之人,而且在四川学政任上有枉法行为。乾隆十五年几乎籍没张的全部财产,后从轻改为罚金,并责令尽缴任官50年来所得各项御赐物件。&nbsp;</p><h2><strong>人物评价</strong></h2><p>雍正:“和平端正,学问优长,自简任机务,夙夜匪懈赞朕之不逮,正资倚任。”&nbsp;</p><p>雍正亦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雍正末年,张廷玉回家省亲,皇帝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雍正皇帝临终,命其与鄂尔泰并为顾命大臣。</p><p>乾隆朝,以两朝元老为朝廷所重,乾隆说他:“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nbsp;</p><p>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皇帝在《怀旧诗》中品评功过,张廷玉被列为五阁臣之一,诗曰:风度如九龄,禄位兼韦平。承家有厚德,际主为名卿。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述旨信无二,万言倾刻成。善皇祖实录,记注能尽诚。以此蒙恩眷,顾命配享行。及予之莅政,倚任原非轻。时时有赞襄,休哉国之桢!悬车回故里,乞言定后荣。斯乃不信吾,此念讵宜萌?臧武仲以防,要君圣所评。薄惩理固当,以示臣道贞。后原与配食,遗训改或更?求享彼过昭,仍享吾意精。斯人而有知,犹应感九京。“&nbsp;</p><p>《清稿史》论曰:世宗初即位,擢鄂尔泰於郎署,不数年至总督。廷玉已贰礼部,内直称旨,不数年遂大拜。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鄂尔泰稍后,委寄与相埒。庶政修举,宇内乂安,遂乃受遗命,侑大烝,可谓极心膂股肱之重矣。顾以在政地久,两家子弟宾客,渐且竞权势、角门户,高宗烛几摧萌,不使成朋党之祸,非二臣之幸欤?&nbsp;</p><h2><strong>亲属成员</strong></h2><table log-set-param="table_view" width="658" data-sort="sortDisabled"><tr><th>辈分</th><th>关系<br/>  </th><th>姓名</th><th colspan="5">简介<br/>  </th></tr><tr><td width="62" valign="top">长辈</td><td width="62" valign="top">父亲</td><td valign="top" align="left" width="75">张英<br/>  </td><td valign="top" colspan="5">清代康熙年间官员,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td></tr><tr><td width="62" valign="top" rowspan="6">平辈</td><td width="75" valign="top">妻子</td><td valign="top" align="left" width="62">姚氏<br/>  </td><td valign="top" colspan="5">麻溪姚文然第六女,是张廷玉外公姚孙森的族孙女。</td></tr><tr><td width="75" valign="top" rowspan="5">妾室</td><td width="75" valign="top">吴氏</td><td valign="top" colspan="5">金陵人。<br/>  </td></tr><tr><td width="75" valign="top">李氏</td><td valign="top" colspan="5">常熟人。<br/>  </td></tr><tr><td width="62" valign="top">蔡氏</td><td valign="top" colspan="5">桐城人。<br/>  </td></tr><tr><td width="75" valign="top">施氏<br/>  </td><td valign="top" colspan="5">顺天人。<br/>  </td></tr><tr><td width="62" valign="top">吴氏<br/>  </td><td valign="top" colspan="5">桐城人。<br/>  </td></tr><tr><td width="75" valign="top" rowspan="3">子辈</td><td valign="top" rowspan="3">儿子</td><td>张若溎<br/>  </td><td valign="top" colspan="5">历任兵部主事、员外郎中、御史、刑部侍郎、左都御吏等职。<br/>  </td></tr><tr><td>张若霭<br/>  </td><td colspan="5">袭封伯爵,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br/>  </td></tr><tr><td>张若澄<br/>  </td><td colspan="5">官至内阁侍读学士。<br/>  </td></tr></table><h2><strong>史籍记载</strong></h2><p>《清稿史·列传七十五》&nbsp;</p><h2><strong>相关传记</strong></h2>《大清张廷玉:走在皇帝的刀刃上》讲述了: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大清张廷玉:走在皇帝的刀刃上》中的张廷玉是满清王朝死后配享太庙的唯一汉臣,是雍正的第一秘书。&nbsp;<h2><strong>后世纪念</strong></h2><p>1983年3月,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张廷玉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bsp;</p><p>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张廷玉墓石刻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bsp;</p><p>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省文物主管部门拨款近100万元对张廷玉墓园进行了修复,该项工程分两期进行,先后修复墓冢、墓地石像生,再后修复了张氏享堂,并在墓区周围砌以围墙,同时以张廷玉的谥号冠名“文和园”,长年对观众开放。&nbsp;</p><p>2013年,国务院公布张廷玉墓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bsp;</p><h2><strong>影视形象</strong></h2><table log-set-param="table_view" class="table-view log-set-param"><tr><th>剧名</th><th>年份</th><th>扮演者</th><th>类型</th></tr><tr><td width="154" valign="top">宫锁珠帘</td><td width="154" valign="top">2012年<br/>  </td><td width="154" valign="top">沈保平</td><td width="154" valign="top">电视剧</td></tr><tr><td width="154" valign="top">后宫甄嬛传</td><td width="154" valign="top">2012年</td><td width="154" valign="top">王彪</td><td width="154" valign="top">电视剧</td></tr><tr><td valign="top">康熙王朝<br/>  </td><td valign="top">2001年<br/>  </td><td valign="top">白杨<br/>  </td><td valign="top">电视剧<br/>  </td></tr><tr><td width="154" valign="top">玉指环</td><td width="154" valign="top">2001年</td><td width="154" valign="top">张震寰</td><td width="154" valign="top">电视剧</td></tr><tr><td valign="top">雍正王朝<br/>  </td><td valign="top">1997年<br/>  </td><td valign="top">杜雨露<br/>  </td><td valign="top">电视剧<br/>  </td></tr></table>

觅知友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