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广州市 [切换城市]
姓名王陆一
别名肇巽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陕西三原人
出生日期1896年
逝世日期1943年10月20日
职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
主要成就编辑陕西省先烈革命史迹、传略。
代表作品《右任诗存》
<h2><strong>基本情况</strong></h2><p>王陆一(1896~1943)原名肇巽,又名天士。陕西三原人。五岁入私塾,八九岁时能写诗作文。后因家道中落,考入西北大学却不能续读,就任陕西省图书馆管理员,藉以博览群书,长进学业。辛亥革命后,愤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与王芪?等共举反袁。王绍文遇害,他回三原,参加邓宝珊、张义安领导的三原起义。于右任回三原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王为总司令部外交处职员。于见其才华横溢,擢为机要秘书,参与戎机,凡军中文电布告之类往往倚王为之。形势逆转后,王护侍于右任转战淳化、武功、扶风、岐山、凤翔,直至靖国军解散,又绕道陇南、陕南入蜀,乘轮抵沪,任职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佐于右任等创办上海大学。不久奉派回陕,任教职于西安成德中学,襄佐陕西国民党党务。</p><h3><strong>1924年</strong></h3><p>1924年春,复赴沪执教于上海大学。同年秋,衔于右任之命赴北京、张家口一带联络军事,参与冯玉祥、胡景翼发动的北京政变。孙中山、于右任北上后,王奉调在孙中山行辕专理文牍,与孙中山、李大钊多有接触。</p><h3><strong>1925年</strong></h3><p>1925年夏末,王奉派留学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以文学沟通社会科学,凡苏联建国设计与执行方法,无不深切探讨。留苏期间,他写有不少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诗歌。翌年夏,于右任赴苏联考察并敦促冯玉祥归国重整军事。是年冬,王弃学归国,追随于右任致力于国民革命,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国民军联军(时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出潼关参加北伐与武汉革命军会师中原,王随侍于右任至汉口,旋回陕讲学于省立第一职业学校。</p><h3><strong>1928年</strong></h3><p>1928年春, 王奉召赴宁,筹组国民政府审计院。5月,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孙中山安葬南京前夕,征选哀词,应征者数百人,惟王所作入选定谱,为世人称赞。1929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内部派系斗争闹得乌烟瘴气。王因站到汪精卫一边,丢了书记长的官职。他客居上海,专心笺注《右任诗存》,尤着重于陕西靖国军一段史实。后应聘为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1931年,王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广州方面的胡汉民、汪精卫等与蒋介石矛盾重重。鉴于国难当头,王随于右任奔波于南京、广州之间,极力调解斡旋。蒋、胡、汪上海晤谈后矛盾暂时平息,王遂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旋经于右任推荐, 担任监察院秘书长。</p><h3><strong>1935年</strong></h3><p>1935年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副部长。筹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期间,王出任筹备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王为民族生存,不辞劳苦。1938年后的三年中,他以国民政府军委会军风纪巡察团委员身份,来往于第一、第五、第六战区,巡察工作,审视军防。</p><h3><strong>1941年</strong></h3><p>1941年夏,因于右任提请,国民政府特派王为监察院晋陕监察使,离渝赴陕,扶疾登程。在任两年,力谋澄清吏治,署内立案无留。在陕期间,受于右任之托代理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主任委员,编辑陕西省先烈革命史迹、传略等数十万字。</p><h2><strong>人生归宿</strong></h2><p>王一生博学多才,弱冠即以诗文名关中,抗战以后更热情奔放,谱写了大量乱离战歌, 有诗词近300首刊印行世。1943年10月20日辞世后,于右任撰书的墓志铭曰:“万族咸熙,雄文苦战,发此宏声,难酬宿愿。” </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姓名王陆一
别名肇巽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陕西三原人
出生日期1896年
逝世日期1943年10月20日
职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
主要成就编辑陕西省先烈革命史迹、传略。
代表作品《右任诗存》
<h2><strong>基本情况</strong></h2><p>王陆一(1896~1943)原名肇巽,又名天士。陕西三原人。五岁入私塾,八九岁时能写诗作文。后因家道中落,考入西北大学却不能续读,就任陕西省图书馆管理员,藉以博览群书,长进学业。辛亥革命后,愤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与王芪?等共举反袁。王绍文遇害,他回三原,参加邓宝珊、张义安领导的三原起义。于右任回三原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王为总司令部外交处职员。于见其才华横溢,擢为机要秘书,参与戎机,凡军中文电布告之类往往倚王为之。形势逆转后,王护侍于右任转战淳化、武功、扶风、岐山、凤翔,直至靖国军解散,又绕道陇南、陕南入蜀,乘轮抵沪,任职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佐于右任等创办上海大学。不久奉派回陕,任教职于西安成德中学,襄佐陕西国民党党务。</p><h3><strong>1924年</strong></h3><p>1924年春,复赴沪执教于上海大学。同年秋,衔于右任之命赴北京、张家口一带联络军事,参与冯玉祥、胡景翼发动的北京政变。孙中山、于右任北上后,王奉调在孙中山行辕专理文牍,与孙中山、李大钊多有接触。</p><h3><strong>1925年</strong></h3><p>1925年夏末,王奉派留学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以文学沟通社会科学,凡苏联建国设计与执行方法,无不深切探讨。留苏期间,他写有不少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诗歌。翌年夏,于右任赴苏联考察并敦促冯玉祥归国重整军事。是年冬,王弃学归国,追随于右任致力于国民革命,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国民军联军(时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出潼关参加北伐与武汉革命军会师中原,王随侍于右任至汉口,旋回陕讲学于省立第一职业学校。</p><h3><strong>1928年</strong></h3><p>1928年春, 王奉召赴宁,筹组国民政府审计院。5月,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孙中山安葬南京前夕,征选哀词,应征者数百人,惟王所作入选定谱,为世人称赞。1929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内部派系斗争闹得乌烟瘴气。王因站到汪精卫一边,丢了书记长的官职。他客居上海,专心笺注《右任诗存》,尤着重于陕西靖国军一段史实。后应聘为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1931年,王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广州方面的胡汉民、汪精卫等与蒋介石矛盾重重。鉴于国难当头,王随于右任奔波于南京、广州之间,极力调解斡旋。蒋、胡、汪上海晤谈后矛盾暂时平息,王遂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旋经于右任推荐, 担任监察院秘书长。</p><h3><strong>1935年</strong></h3><p>1935年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副部长。筹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期间,王出任筹备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王为民族生存,不辞劳苦。1938年后的三年中,他以国民政府军委会军风纪巡察团委员身份,来往于第一、第五、第六战区,巡察工作,审视军防。</p><h3><strong>1941年</strong></h3><p>1941年夏,因于右任提请,国民政府特派王为监察院晋陕监察使,离渝赴陕,扶疾登程。在任两年,力谋澄清吏治,署内立案无留。在陕期间,受于右任之托代理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主任委员,编辑陕西省先烈革命史迹、传略等数十万字。</p><h2><strong>人生归宿</strong></h2><p>王一生博学多才,弱冠即以诗文名关中,抗战以后更热情奔放,谱写了大量乱离战歌, 有诗词近300首刊印行世。1943年10月20日辞世后,于右任撰书的墓志铭曰:“万族咸熙,雄文苦战,发此宏声,难酬宿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