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重庆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朱履先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黄桥镇
出生日期1884年
逝世日期1959年
原名朱先志
朱履先 ,原名先志,泰兴县黄桥镇人,清末爱国名士、辛亥革命元老。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受慈禧接见,经部试奖给举人,任清新军三十四标管带,驻南京城内杨公井。武昌起义时,新军三十四标在宁响应,与城内保皇军决战,履先受命率部攻打雨花台。
辛亥革命胜利后,升任陆军第二师团师团长授 陆军中将 衔。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南京举行首次阅兵,履先任阅兵式总指挥,时年29岁,被誉为“ 江苏三杰 ”之一。后响应孙中山号召,率先裁军,为节省国家财力,拒领5万银元裁军费。1913年任南京讲武堂堂长。袁世凯称帝后,朱履先离开南京,先后到山东桓台,邹县、曲阜,安徽蒙城等地任县长。
“九·一八”事变后返回黄桥,在乡梓为民办事,声望极高,被地方人士尊称为“三大人”。抗战期间,南京汪伪政府曾以“苏北招讨使”、“苏北委员长”等要职,诱其出山,履先遂避之上海,开始阅读《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西行漫记》等书籍,接触革命真理。民国29年回黄桥,正遇新四军东进,朱履先动员地方士绅缴纳抗日救国公粮,协助陈毅、朱克靖参加“海安和谈”,并捐款5万元资助新四军。黄桥决战胜利后,被推选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参议长。民国32年,由叶飞、朱克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履先与革命武装一起打游击,坚持斗争。
解放后,任苏北行署副主任、苏北抗美援朝分会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委员、省抗美援朝分会副主席。1959年因病逝世,终年75岁。
朱履先,1884 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其家开钱庄,有良田数百亩,是个远近闻名的殷实之家。黄桥镇上有个忠义祠,是黄桥人民纪念为国捐躯的王良父子、赵世勋、韩撤亦四位至死不渝的民族英雄的。朱履先十分崇敬这些英烈,少年时代他就立下壮志:将来我也要做个卫国为民的大将军。
1902 年,已经是满腹经纶的18 岁的朱履先,认为国势衰弱,列强欺侮,只有从军学武,才能强国雪耻,决心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他终于以优异成绩如愿以偿考取了官费留学资格。考入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炮兵。中国许多有志青年,为寻救国救民之道,先后都到这所由明治天皇兼任校长的日本知名学校深造。朱履先在这所学校先后结识了孙传芳、杨宇霆、李烈钧、阎锡山、蒋介石等人。朱履先在日本学习期间,亲自到日本深入留学生中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千余名留学生召开隆重大会,欢迎这位革命伟人的到来。
1908 年冬,朱履先回国,投身军界,担任清王朝新军第九镇第十七协第三十四标二营管带(相当于营长),率部驻扎南京。慈禧太后为了笼络这批留洋骄子,亲自召见他们,鼓励他们效忠清王朝。朱履先对慈禧召见并没有感恩戴德,而对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倒是非常倾心,决心追随其后,为之效力。
朱履先率领三十四标二营士兵,一而积极练兵习武,一面积极与革命党人赵声、柏文蔚密切联系,暗中投身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革命起义的消急传至南京,朱履先等新军官兵大为振奋,决心投入到这场改朝换代的大革命中去。此间,同盟会上海总部和武昌革命政府,又不断派人来南京鼓动第九镇统制徐绍祯起义。朱履先深知他的这位顶头上司受同盟会的影响,倾向革命,也出面积极劝说和鼓动徐绍祯认清形势率兵起义。徐绍祯几经思考,决定响应革命,在袜陵关举起起义大旗,命朱履先率二十四标进攻雨花台。朱履先被任命为前敌指挥官。11月8 日傍黑,朱履先率起义士兵猛攻雨花台,但是清兵炮台坚固,防御严密,朱履先率兵几次冲锋均告失败,士兵牺牲大半,不得不将起义官兵撤到镇江。
袜陵关起义失败,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立即紧急开会,宋教仁、陈其美在会上指出:南京革命之胜败,直接关系到武汉革命局势。大会当即决定组织江浙联军,总部设在镇江,徐绍祯为总司令,朱履先仍为二十四标前敌指挥官,再次攻取南京城。朱履先率部勇猛冲杀,一举夺下袜陵关,接着攻占雨花台炮台,冲开中华门,他第一个登上中华门城楼,与士兵一道欢呼胜利。南京光复后,黄兴亲自介绍朱履先加入同盟会。鉴于朱履先在光复南京中的杰出贡献,孙中山委任朱履先为陆军第二师中将师长兼南京城防司令,并亲授其一等文虎勋章,还亲自为朱履先书写了“将军府”匾额。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举行阅兵式。 阅兵式的总指挥,就是陆军中将朱履先,时年仅28 岁。
南京政府成立之后,财政极为困难,孙中山决定大举裁军。命令一下,朱履先率先响应,裁去陆军二师。他又将5 万多元裁军费全部捐献给临时政府。后来孙中山令他组建南京讲武堂,由他出任堂长,专门讲习武事,提高军人的素质与技能。
衰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当了大总统之后,一次次派人请朱履先出山,先后任命他为总统府顾问、参议。朱履先看出袁世凯的狼子野心,怒道:“大丈夫岂能与贼子为伍?”一次次拒绝赴任。孙传芳在南京当上五省联军总司令,因其实行黑暗统治,苛政暴敛,朱履先公开进行抨击。孙传芳与朱履先在日本一同留学,相互熟悉,为了拉拢朱履先,让他在沙田局挂职领干薪,想把他的嘴堵起来,又遭朱履先的严辞拒绝。他的老同学阎锡山邀他去山西当过顾问,冯国璋也请他当过参谋长。朱履先目睹了他们的罪恶行径,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毫不犹豫辞去职务。1927 年,陈调元出任安徽省主席,想请一些有名望的名士辅佐自己,朱履先应请走马上任,先后任蒙城、寿县等地县长。朱履先抱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总想为百姓办点好事、实事。可他到任后看到的是国民党新军阀连年棍战,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社会大乱,万民涂炭。
朱履先造福一方的愿望根本不能实现,万念俱焚,绝然辞去县长职务,回到南京。当年同窗蒋介石得知朱履先赋闲南京,遂聘请他到国民党军政部任职,朱履先抱着一丝救国济民的愿望领命上任。九一八事变后,朱履先对蒋介石彻底失望了,哀叹道:“衰衰诸公,寡廉鲜耻,争名夺利,百姓横遭茶毒,祖国疮庆满目,金欧难复了。”仅仅供职几个月的朱履先,愤然辞职,回到黄桥老家。
1937 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时隔不久,辛亥革命的发祥地武汉沦陷了。朱履先听到消急,大哭一场。“孙中山先生领着我们浴血奋战成立的中华民国,就要毁在蒋介石手中了,中国人要做亡国奴了!”朱履先声泪俱下,痛不欲生。
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后,为了拉拢朱履先,派亲信解某捎信给他,只字不提要他出山,只说要送800 匹布给他开布店。朱履先将信摔在地上说:“一群无耻的卖国贼。我朱履先岂能与他们为伍!”时隔不久,汪精卫又命秘书长褚民谊派特使尹某带着“江北招讨使”、“苏北委员长”、“和平军总司令”的委任状,到黄桥动员朱展先赴任,朱履先声色俱厉地说:“我朱履先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绝不认贼作父!”褚民谊的特使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离开了黄桥。
汪精卫深知朱履先是位极有才干、极有影响的人物,虽然他一次次派人登门邀请,均遭拒绝,“求贤”心切的汪精卫并没有死心。他要学刘备三顾茅庐清诸葛亮的海量,于当年春节,再次派特使送礼登门,劝说朱履先出山。朱履先怒道:“汪精卫当汉奸,还要拉我也去当汉奸?你回去告诉他,休想!”随即将汪精卫的礼品摔到门外,轰走了汪精卫的特使。
朱履先怕汪精卫再来纠缠,又防他狠下毒手,随即去上海暂避。朱履先住在上海期间,十分关心时局的变化。他在与一些进步人士的接触中,得知陈毅、粟裕率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浴血奋战抗日,使苏南日军受到沉重打击,精神为之一振,遂对共产党、新四军坚决抗日表示钦佩。他更加留心电台、报纸上关于共产党、新四军的抗日消息。一天,朋友告诉他,新四军到了苏北。他激动得彻夜未眠,很快便回到黄桥,期望有朝一日,能为抗日尽点绵薄之力。
当时黄桥正由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四旅何克谦部盘踞着。他们不打鬼子,却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黄桥百姓恨之入骨。日寇侵占靖江城的消急传到黄桥,国民党黄桥区长和警察局长企图从南坝桥乘船逃跑。有人向朱履先报告,朱履先气愤地说:“把他们拦下来!" 200 多民众跟着朱履先赶到南坝桥,向逃跑的区长和警察局长喝道:“人民平时养活了你们,一到大难临头,你们不是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反而丢下百姓,卷带家财逃跑,天理不容国法不容。如果你们不赶快回去坚守岗位,就把你们捆绑起来,送交上级政府处置!”愤怒的群众也齐声痛骂这些怕死鬼。区长和警察局长一看情况不妙,只好乖乖地返回区公所和警察局。隔了一天,他们还是趁黑夜逃跑了。
1940 年7 月28 日傍晚,忽然枪声密集,由远而近。第二天凌晨枪声渐止 。天刚蒙蒙亮,一夜未眠的朱履先打开大门一望,迎面墙上墨迹未干的一条大标语映入眼帘:“团结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落款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朱履先顿时心头一亮:哦,新四军果然来了!
黄桥镇上住着一位爱国将军朱履先,陈毅早就听说了。于是他和管文蔚在百忙中一同登门拜访了朱履先。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总指挥陈毅、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员管文蔚的登门造访,使朱履先大为感动。陈毅高度称赞了朱履先的高尚民族气节,朱履先顿然心头一热,感动地说:我对贵军对陈将军仰慕不已。贵军在江南奋勇杀敌,威名远扬,在黄桥又一举全歼何四旅,为民除害,对百姓秋毫无犯,这和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管文蔚随即又将新四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抄给朱履先看,朱履先赞不绝口:有这样的军队,中国才有希望!
陈毅十分恳切地对朱履先说:“此次新四军到苏北来,完全是为抗日救国大业,绝不是为一党一己之利。可韩德勤一贯反共、反人民,他自己不抗日,也不肯让新四军在苏北抗日。他多方阻拦,南北夹攻新四军,置日寇侵略于不顾,欲赶新四军回江南。新四军相忍为国,处境艰难,深望你主持公道。”
一番肺腑之言,朱履先感动了。他说:“只要贵党贵军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定竭尽全力,在所不辞。”陈毅一见年将花甲的朱老将军表明自己的抗日态度,信心百倍地说:“新四军将奋勇杀敌,绝对不愧对你的信任,绝不愧对大江两岸的父老乡亲。”
团结抗日的共同心愿,进一步加深了一位新老将军的友谊,陈毅成为朱履先家的常客。粟裕、陈丕显、管文蔚、朱克靖、陈同生等高级将领,也常到朱履先府上畅谈。朱履先的抗日决心也随之史加坚定了。
陈毅是个棋迷,朱履先也爱好下棋。他们对象棋、围棋都很精通。一人,两个人边下棋,边高谈。陈毅坦诚地告诉朱履先说,我们有些士兵,一顿要吃几大碗米饭,目前粮食紧缺,仲弘真是寝食不安。朱履先当即放卜棋子说,部队这么多嘴,没饭吃怎么打仗?仲弘将军放心,我来帮助想办法,绝不会让士兵饿肚子!
朱履先一表态,陈毅索性放下棋子,说:“我想开个四县临时委员会,商量开征抗日救国公粮,老将军看行不行?”朱履先当即表态:“没有粮食,饿着肚子怎么抗日?你开会,我在会上提倡议!”
黄桥中学的“谦三堂”坐满了人,通(州)、如(皋)、靖(江)、泰(兴)四县临时行政委员正在这里召开集会,主题是开征抗日救国公粮。这天,不少地方绅士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上,陈毅开宗明义,说明开征救国公粮的意义和要求之后,朱履先就接着发言:“新四军是抗日的军队,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要救国,当然也要吃饭,也要穿衣,也要军晌嘛。如果没有粮晌,怎么打仗?中国的政党,没有一个像共产党这样为国为民,中国的军队,没有一支军队像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这样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孟夫子说的‘王者之师’不就是今人的新四军嘛!征集钱粮,是我们老百姓对国家应尽的贡任,新四军征收公粮,合情合法,完全应该嘛!敝人首先响应,保证如数把最好的粮食拿出来缴公粮。”朱履先讲完,接着又有地方士绅、县乡干部发言,纷纷表示“惟履公马首是瞻”,拥护开征救国公粮。于是,大会顺利地通过了在四县征收公粮的议案。
1941 年初,黄桥沦陷,陈毅率部转入农村根据地坚持战斗。由于根据地遭受灾害,粮食极其缺乏,农民自身都食不果腹,在饥饿线上挣扎,实在拿不出粮食支援新四军。陈毅不得不把朱履先请来,把缺粮的实情告诉他。朱履先表示:新四军是救国救民的部队,没有粮吃我也心疼啊,我一定竭尽全力帮助解决这个困难。
粮食欠收,一时难以搞到六七千人吃的那么多粮食,他便冒着严寒,挨门逐户到富裕的士绅家中做工作,清他们慷慨解吏,帮助抗日的新四军解决吃饭问题,很快就筹集到5 万多元,可以买到7 .5 万斤大米。朱履先冒险冲过重重哨卡,亲自将5 万多元送到陈毅手中,再一次帮助新四军渡过难关。陈毅激动地对朱履先说:“你这是雪中送炭,我代表七千多子弟兵谢谢你!
为了支持陈毅、管文蔚的抗战活动,朱履先四方奔走,热情宣传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决心,揭露韩德勤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嘴脸,大大影响了靖江、泰兴、海安等地的中上层民主爱国人士。新四军进驻黄桥后,韩德勤视其为心腹之患,虽然几次出兵攻打新四军,总以惨重失败而告终。韩德勤见久攻不下,便改变策略,对新四军加以封锁。他严密封锁了黄桥周边的粮食通道,大叫 : “不让一粒粮食进入黄桥,把新四军饿死在黄桥!
朱履先和韩国钧等知名人士及八县代表联名发出三封函电,要韩德勤放弃封锁政策,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第一封信是致苏北各方面军事长官的,并提出五条建议,卞张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另两封函电致重庆政界人士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黄炎培,清转交蒋介石,内容是仰恳中央疾电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停止内战,挽救危局,同时专电控诉韩德勤粮食禁运和韩军贩粮资助日军的不法行为,但蒋介石充耳不闻,韩德勤依旧对黄桥严密封锁。黄桥军民粮食无着,日军又在向苏北增兵,陈毅深知这样卜去,新四军就难以在苏北立足,更谈不上发展抗日根据地。于是,便果断采取措施,一举攻占姜堰。随后朱履先、韩国钧等人根据陈毅的要求,再次呼吁韩德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韩德勤竟然蛮横提出,新四军若诚心合作,应首先退出姜堰。他认为陈毅绝不可能放弃姜堰,好以此作为借口进攻新四军。为了揭露韩协勤的险恶用心,韩国钧、朱履先受陈毅之托,在姜堰召开八县军民代表大会,陈毅在会上断然宣布,为团结抗战,答应韩德勤的要求,新四军退出姜堰城。新四军如此大度,大大出乎韩国钧、朱履先等人的意料。朱履先感慨力分地说:新四军宽大为怀,定能得天下,韩德勤顽固反共反人民,必然灭亡。他断定,韩德勤逼新四军退出姜堰是设的一个大骗局。
新四军撤出姜堰后,韩国钧暗中得到消急,韩德勤要进攻黄桥。一天,韩国钧请陈毅、管文蔚、朱履先到他家中吃饭。饭前韩国钧特地把朱履先拉到他的卧室,明确告诉朱履先,和谈没指望了。吃饭时,朱履先暗中拉了一下坐在身边的陈毅的衣角。陈毅随即跟朱履先离开坐位,走到大门口,朱履先说了四个字:“没指望了!”陈毅心领神会,大战不可避免了。饭碗一丢,就和管文蔚等人立即赶回驻地,召开团以上干部紧急会议,部署作战准备。
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所料,新四军冒着倾盆大雨撤出姜堰,到黄桥尚未喘气,韩德勤就调兵遣将,动手进攻黄桥了。朱履先和韩国钧等一批爱国人士,得到这个消急,无不义愤填膺。朱履先和韩国钧领头,征得245 位苏北知名人士签名,急电蒋介石,要他电告韩德勤,停止内战,共同御敌。蒋介石根木置之不理,韩德勤一意孤行,组织26 个团3 万余人,分二路围攻黄桥,日本军队也加强了长江的封锁,配合韩德勤围攻黄桥,誓言“要把新四军赶下长江喝水”。
韩德勤的兵力五倍于新四军。新四军腹背受敌,已无路可退,不得不背水一战。为了迎接这次恶战,陈毅又一次走进朱履先家,郑重地拜托朱履先帮助动员黄桥人民,做好支前工作。朱履先紧紧握着陈毅的手说:“我朱履先和黄桥民众誓与新四军同生死共存亡,支前工作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10 月7 日上午,黄桥战斗结束了。只有5000 多人的新四军,歼灭了1 .1 万多人的韩德勤部精锐部队。11 月15 日,苏北临时参议会在海安召开。14 个县的388 位代表参加会议,刘少奇、陈毅、粟裕、竹文蔚、陈王显等人出席会议。会上,朱履先当选为苏北临参议会副议长。韩国钧当选为名誉参议长。
朱履先对共产党是有一个逐步认识过程的。在上海期间,他开始接触到抗日文化和进步思想,对共产党、新四军坚决抗战深感钦佩。回到黄桥后,上海又有人送来不少“禁书”,诸如《论持久战》 、《 论新阶段》 、《 论共产党》 、《 新民主主义论》 、《 西行漫记》 等,朱履先如饥似渴地反复阅读、思考、研究,于是,他对毛泽东、共产党、共产书义开始发生兴趣,仿佛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挚友,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前途,便暗自下定决心:跟着共产党走!
1941 年1 月,党组织对朱履先在实际斗争中的表现进行了认真考察后山叶飞、朱克靖介绍,经陈毅批准并报党中央,60 岁的朱履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组织决定,因工作需要,他作为特别党员,只与朱、叶一人联系,不公开身份,不参加组织活动。朱履先从革命大局出发,毅然从命。随后,他的儿子朱宝权、女儿朱宝清也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工作。
1945 年冬,朱履先当选为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副会长。1946 年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朱履先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将自家280 亩良田全部献给政府分给农民。朱履先的这一壮举,极大地教育了当地地书、绅士,推动了土地改革进程。1946 年7 月,蒋介石发动内战,华中野战军作战略转移离开黄桥,粟裕临走前特地登门向朱履先告别,并将缴获的一把日本军刀赠送给他作为纪念。野战军走后,国民党军队以百倍疯狂对以黄桥为中心的四县进行血腥清剿,白色恐怖笼罩了苏中地区。当地群众知道敌人是不会放过朱履先的,为了“三大人”朱履先排行第三)的安全,人们便在他家后院砌了一层夹墙,挖了一个地窖,一有情况便让朱履先躲到夹墙里,或是睡在地窖里。时任中央华中工委书记的陈丕显得知朱履先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很快派人越过重重封锁,将他接到较为安全的滨海县合德镇。国民党没有抓到朱履先,遂将他家二十几间房子全部拆毁。1948 年陈丕显特地送给朱履先一枝从淮海战场缴获的美制卡宾枪,留作纪念。
1949 年1 月,黄桥解放,朱履先很快回到黄桥。10 月,朱履先任苏北生产救济委员会主任。1950 年任苏北人民政协副主席、苏北行署副主任兼苏北抗美援朝分会主席。1952 年建立江苏省,年已68 岁的朱履先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抗美援朝分会副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江苏省分会常务委员……
朱履先的一生,是历经四朝、充满传奇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党和人民一直怀念他。在他逝世40 年后的1996 年,泰兴市政府为朱履先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叶飞抱病为他书写了碑名:朱履先先生纪念碑。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朱履先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黄桥镇
出生日期1884年
逝世日期1959年
原名朱先志
个人生平
朱履先 ,原名先志,泰兴县黄桥镇人,清末爱国名士、辛亥革命元老。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受慈禧接见,经部试奖给举人,任清新军三十四标管带,驻南京城内杨公井。武昌起义时,新军三十四标在宁响应,与城内保皇军决战,履先受命率部攻打雨花台。
辛亥革命胜利后,升任陆军第二师团师团长授 陆军中将 衔。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南京举行首次阅兵,履先任阅兵式总指挥,时年29岁,被誉为“ 江苏三杰 ”之一。后响应孙中山号召,率先裁军,为节省国家财力,拒领5万银元裁军费。1913年任南京讲武堂堂长。
袁世凯称帝后,朱履先离开南京,先后到山东桓台,邹县、曲阜,安徽蒙城等地任县长。
“九·一八”事变后返回黄桥,在乡梓为民办事,声望极高,被地方人士尊称为“三大人”。抗战期间,南京汪伪政府曾以“苏北招讨使”、“苏北委员长”等要职,诱其出山,履先遂避之上海,开始阅读《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西行漫记》等书籍,接触革命真理。民国29年回黄桥,正遇新四军东进,朱履先动员地方士绅缴纳抗日救国公粮,协助陈毅、朱克靖参加“海安和谈”,并捐款5万元资助新四军。黄桥决战胜利后,被推选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参议长。民国32年,由叶飞、朱克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履先与革命武装一起打游击,坚持斗争。
解放后,任苏北行署副主任、苏北抗美援朝分会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委员、省抗美援朝分会副主席。1959年因病逝世,终年75岁。
早年成才
朱履先,1884 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其家开钱庄,有良田数百亩,是个远近闻名的殷实之家。黄桥镇上有个忠义祠,是黄桥人民纪念为国捐躯的王良父子、赵世勋、韩撤亦四位至死不渝的民族英雄的。朱履先十分崇敬这些英烈,少年时代他就立下壮志:将来我也要做个卫国为民的大将军。
1902 年,已经是满腹经纶的18 岁的朱履先,认为国势衰弱,列强欺侮,只有从军学武,才能强国雪耻,决心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他终于以优异成绩如愿以偿考取了官费留学资格。考入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炮兵。中国许多有志青年,为寻救国救民之道,先后都到这所由明治天皇兼任校长的日本知名学校深造。朱履先在这所学校先后结识了孙传芳、杨宇霆、李烈钧、阎锡山、蒋介石等人。朱履先在日本学习期间,亲自到日本深入留学生中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千余名留学生召开隆重大会,欢迎这位革命伟人的到来。
革命中成长
1908 年冬,朱履先回国,投身军界,担任清王朝新军第九镇第十七协第三十四标二营管带(相当于营长),率部驻扎南京。慈禧太后为了笼络这批留洋骄子,亲自召见他们,鼓励他们效忠清王朝。朱履先对慈禧召见并没有感恩戴德,而对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倒是非常倾心,决心追随其后,为之效力。
朱履先率领三十四标二营士兵,一而积极练兵习武,一面积极与革命党人赵声、柏文蔚密切联系,暗中投身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革命起义的消急传至南京,朱履先等新军官兵大为振奋,决心投入到这场改朝换代的大革命中去。此间,同盟会上海总部和武昌革命政府,又不断派人来南京鼓动第九镇统制徐绍祯起义。朱履先深知他的这位顶头上司受同盟会的影响,倾向革命,也出面积极劝说和鼓动徐绍祯认清形势率兵起义。徐绍祯几经思考,决定响应革命,在袜陵关举起起义大旗,命朱履先率二十四标进攻雨花台。朱履先被任命为前敌指挥官。11月8 日傍黑,朱履先率起义士兵猛攻雨花台,但是清兵炮台坚固,防御严密,朱履先率兵几次冲锋均告失败,士兵牺牲大半,不得不将起义官兵撤到镇江。
袜陵关起义失败,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立即紧急开会,宋教仁、陈其美在会上指出:南京革命之胜败,直接关系到武汉革命局势。大会当即决定组织江浙联军,总部设在镇江,徐绍祯为总司令,朱履先仍为二十四标前敌指挥官,再次攻取南京城。朱履先率部勇猛冲杀,一举夺下袜陵关,接着攻占雨花台炮台,冲开中华门,他第一个登上中华门城楼,与士兵一道欢呼胜利。南京光复后,黄兴亲自介绍朱履先加入同盟会。鉴于朱履先在光复南京中的杰出贡献,孙中山委任朱履先为陆军第二师中将师长兼南京城防司令,并亲授其一等文虎勋章,还亲自为朱履先书写了“将军府”匾额。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举行阅兵式。 阅兵式的总指挥,就是陆军中将朱履先,时年仅28 岁。
辞官回乡
南京政府成立之后,财政极为困难,孙中山决定大举裁军。命令一下,朱履先率先响应,裁去陆军二师。他又将5 万多元裁军费全部捐献给临时政府。后来孙中山令他组建南京讲武堂,由他出任堂长,专门讲习武事,提高军人的素质与技能。
衰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当了大总统之后,一次次派人请朱履先出山,先后任命他为总统府顾问、参议。朱履先看出袁世凯的狼子野心,怒道:“大丈夫岂能与贼子为伍?”一次次拒绝赴任。孙传芳在南京当上五省联军总司令,因其实行黑暗统治,苛政暴敛,朱履先公开进行抨击。孙传芳与朱履先在日本一同留学,相互熟悉,为了拉拢朱履先,让他在沙田局挂职领干薪,想把他的嘴堵起来,又遭朱履先的严辞拒绝。他的老同学阎锡山邀他去山西当过顾问,冯国璋也请他当过参谋长。朱履先目睹了他们的罪恶行径,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毫不犹豫辞去职务。1927 年,陈调元出任安徽省主席,想请一些有名望的名士辅佐自己,朱履先应请走马上任,先后任蒙城、寿县等地县长。朱履先抱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总想为百姓办点好事、实事。可他到任后看到的是国民党新军阀连年棍战,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社会大乱,万民涂炭。
朱履先造福一方的愿望根本不能实现,万念俱焚,绝然辞去县长职务,回到南京。当年同窗蒋介石得知朱履先赋闲南京,遂聘请他到国民党军政部任职,朱履先抱着一丝救国济民的愿望领命上任。九一八事变后,朱履先对蒋介石彻底失望了,哀叹道:“衰衰诸公,寡廉鲜耻,争名夺利,百姓横遭茶毒,祖国疮庆满目,金欧难复了。”仅仅供职几个月的朱履先,愤然辞职,回到黄桥老家。
洁身自好
1937 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时隔不久,辛亥革命的发祥地武汉沦陷了。朱履先听到消急,大哭一场。“孙中山先生领着我们浴血奋战成立的中华民国,就要毁在蒋介石手中了,中国人要做亡国奴了!”朱履先声泪俱下,痛不欲生。
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后,为了拉拢朱履先,派亲信解某捎信给他,只字不提要他出山,只说要送800 匹布给他开布店。朱履先将信摔在地上说:“一群无耻的卖国贼。我朱履先岂能与他们为伍!”时隔不久,汪精卫又命秘书长褚民谊派特使尹某带着“江北招讨使”、“苏北委员长”、“和平军总司令”的委任状,到黄桥动员朱展先赴任,朱履先声色俱厉地说:“我朱履先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绝不认贼作父!”褚民谊的特使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离开了黄桥。
汪精卫深知朱履先是位极有才干、极有影响的人物,虽然他一次次派人登门邀请,均遭拒绝,“求贤”心切的汪精卫并没有死心。他要学刘备三顾茅庐清诸葛亮的海量,于当年春节,再次派特使送礼登门,劝说朱履先出山。朱履先怒道:“汪精卫当汉奸,还要拉我也去当汉奸?你回去告诉他,休想!”随即将汪精卫的礼品摔到门外,轰走了汪精卫的特使。
朱履先怕汪精卫再来纠缠,又防他狠下毒手,随即去上海暂避。朱履先住在上海期间,十分关心时局的变化。他在与一些进步人士的接触中,得知陈毅、粟裕率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浴血奋战抗日,使苏南日军受到沉重打击,精神为之一振,遂对共产党、新四军坚决抗日表示钦佩。他更加留心电台、报纸上关于共产党、新四军的抗日消息。一天,朋友告诉他,新四军到了苏北。他激动得彻夜未眠,很快便回到黄桥,期望有朝一日,能为抗日尽点绵薄之力。
当时黄桥正由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四旅何克谦部盘踞着。他们不打鬼子,却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黄桥百姓恨之入骨。日寇侵占靖江城的消急传到黄桥,国民党黄桥区长和警察局长企图从南坝桥乘船逃跑。有人向朱履先报告,朱履先气愤地说:“把他们拦下来!" 200 多民众跟着朱履先赶到南坝桥,向逃跑的区长和警察局长喝道:“人民平时养活了你们,一到大难临头,你们不是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反而丢下百姓,卷带家财逃跑,天理不容国法不容。如果你们不赶快回去坚守岗位,就把你们捆绑起来,送交上级政府处置!”愤怒的群众也齐声痛骂这些怕死鬼。区长和警察局长一看情况不妙,只好乖乖地返回区公所和警察局。隔了一天,他们还是趁黑夜逃跑了。
1940 年7 月28 日傍晚,忽然枪声密集,由远而近。第二天凌晨枪声渐止 。天刚蒙蒙亮,一夜未眠的朱履先打开大门一望,迎面墙上墨迹未干的一条大标语映入眼帘:“团结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落款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朱履先顿时心头一亮:哦,新四军果然来了!
同仇敌忾
黄桥镇上住着一位爱国将军朱履先,陈毅早就听说了。于是他和管文蔚在百忙中一同登门拜访了朱履先。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总指挥陈毅、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员管文蔚的登门造访,使朱履先大为感动。陈毅高度称赞了朱履先的高尚民族气节,朱履先顿然心头一热,感动地说:我对贵军对陈将军仰慕不已。贵军在江南奋勇杀敌,威名远扬,在黄桥又一举全歼何四旅,为民除害,对百姓秋毫无犯,这和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管文蔚随即又将新四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抄给朱履先看,朱履先赞不绝口:有这样的军队,中国才有希望!
陈毅十分恳切地对朱履先说:“此次新四军到苏北来,完全是为抗日救国大业,绝不是为一党一己之利。可韩德勤一贯反共、反人民,他自己不抗日,也不肯让新四军在苏北抗日。他多方阻拦,南北夹攻新四军,置日寇侵略于不顾,欲赶新四军回江南。新四军相忍为国,处境艰难,深望你主持公道。”
一番肺腑之言,朱履先感动了。他说:“只要贵党贵军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定竭尽全力,在所不辞。”陈毅一见年将花甲的朱老将军表明自己的抗日态度,信心百倍地说:“新四军将奋勇杀敌,绝对不愧对你的信任,绝不愧对大江两岸的父老乡亲。”
团结抗日的共同心愿,进一步加深了一位新老将军的友谊,陈毅成为朱履先家的常客。粟裕、陈丕显、管文蔚、朱克靖、陈同生等高级将领,也常到朱履先府上畅谈。朱履先的抗日决心也随之史加坚定了。
陈毅是个棋迷,朱履先也爱好下棋。他们对象棋、围棋都很精通。一人,两个人边下棋,边高谈。陈毅坦诚地告诉朱履先说,我们有些士兵,一顿要吃几大碗米饭,目前粮食紧缺,仲弘真是寝食不安。朱履先当即放卜棋子说,部队这么多嘴,没饭吃怎么打仗?仲弘将军放心,我来帮助想办法,绝不会让士兵饿肚子!
朱履先一表态,陈毅索性放下棋子,说:“我想开个四县临时委员会,商量开征抗日救国公粮,老将军看行不行?”朱履先当即表态:“没有粮食,饿着肚子怎么抗日?你开会,我在会上提倡议!”
黄桥中学的“谦三堂”坐满了人,通(州)、如(皋)、靖(江)、泰(兴)四县临时行政委员正在这里召开集会,主题是开征抗日救国公粮。这天,不少地方绅士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上,陈毅开宗明义,说明开征救国公粮的意义和要求之后,朱履先就接着发言:“新四军是抗日的军队,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要救国,当然也要吃饭,也要穿衣,也要军晌嘛。如果没有粮晌,怎么打仗?中国的政党,没有一个像共产党这样为国为民,中国的军队,没有一支军队像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这样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孟夫子说的‘王者之师’不就是今人的新四军嘛!征集钱粮,是我们老百姓对国家应尽的贡任,新四军征收公粮,合情合法,完全应该嘛!敝人首先响应,保证如数把最好的粮食拿出来缴公粮。”朱履先讲完,接着又有地方士绅、县乡干部发言,纷纷表示“惟履公马首是瞻”,拥护开征救国公粮。于是,大会顺利地通过了在四县征收公粮的议案。
1941 年初,黄桥沦陷,陈毅率部转入农村根据地坚持战斗。由于根据地遭受灾害,粮食极其缺乏,农民自身都食不果腹,在饥饿线上挣扎,实在拿不出粮食支援新四军。陈毅不得不把朱履先请来,把缺粮的实情告诉他。朱履先表示:新四军是救国救民的部队,没有粮吃我也心疼啊,我一定竭尽全力帮助解决这个困难。
粮食欠收,一时难以搞到六七千人吃的那么多粮食,他便冒着严寒,挨门逐户到富裕的士绅家中做工作,清他们慷慨解吏,帮助抗日的新四军解决吃饭问题,很快就筹集到5 万多元,可以买到7 .
5 万斤大米。朱履先冒险冲过重重哨卡,亲自将5 万多元送到陈毅手中,再一次帮助新四军渡过难关。陈毅激动地对朱履先说:“你这是雪中送炭,我代表七千多子弟兵谢谢你!
为了支持陈毅、管文蔚的抗战活动,朱履先四方奔走,热情宣传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决心,揭露韩德勤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嘴脸,大大影响了靖江、泰兴、海安等地的中上层民主爱国人士。
新四军进驻黄桥后,韩德勤视其为心腹之患,虽然几次出兵攻打新四军,总以惨重失败而告终。韩德勤见久攻不下,便改变策略,对新四军加以封锁。他严密封锁了黄桥周边的粮食通道,大叫 : “不让一粒粮食进入黄桥,把新四军饿死在黄桥!
朱履先和韩国钧等知名人士及八县代表联名发出三封函电,要韩德勤放弃封锁政策,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第一封信是致苏北各方面军事长官的,并提出五条建议,卞张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另两封函电致重庆政界人士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黄炎培,清转交蒋介石,内容是仰恳中央疾电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停止内战,挽救危局,同时专电控诉韩德勤粮食禁运和韩军贩粮资助日军的不法行为,但蒋介石充耳不闻,韩德勤依旧对黄桥严密封锁。黄桥军民粮食无着,日军又在向苏北增兵,陈毅深知这样卜去,新四军就难以在苏北立足,更谈不上发展抗日根据地。于是,便果断采取措施,一举攻占姜堰。随后朱履先、韩国钧等人根据陈毅的要求,再次呼吁韩德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韩德勤竟然蛮横提出,新四军若诚心合作,应首先退出姜堰。他认为陈毅绝不可能放弃姜堰,好以此作为借口进攻新四军。为了揭露韩协勤的险恶用心,韩国钧、朱履先受陈毅之托,在姜堰召开八县军民代表大会,陈毅在会上断然宣布,为团结抗战,答应韩德勤的要求,新四军退出姜堰城。新四军如此大度,大大出乎韩国钧、朱履先等人的意料。朱履先感慨力分地说:新四军宽大为怀,定能得天下,韩德勤顽固反共反人民,必然灭亡。他断定,韩德勤逼新四军退出姜堰是设的一个大骗局。
新四军撤出姜堰后,韩国钧暗中得到消急,韩德勤要进攻黄桥。一天,韩国钧请陈毅、管文蔚、朱履先到他家中吃饭。饭前韩国钧特地把朱履先拉到他的卧室,明确告诉朱履先,和谈没指望了。吃饭时,朱履先暗中拉了一下坐在身边的陈毅的衣角。陈毅随即跟朱履先离开坐位,走到大门口,朱履先说了四个字:“没指望了!”陈毅心领神会,大战不可避免了。饭碗一丢,就和管文蔚等人立即赶回驻地,召开团以上干部紧急会议,部署作战准备。
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所料,新四军冒着倾盆大雨撤出姜堰,到黄桥尚未喘气,韩德勤就调兵遣将,动手进攻黄桥了。朱履先和韩国钧等一批爱国人士,得到这个消急,无不义愤填膺。朱履先和韩国钧领头,征得245 位苏北知名人士签名,急电蒋介石,要他电告韩德勤,停止内战,共同御敌。蒋介石根木置之不理,韩德勤一意孤行,组织26 个团3 万余人,分二路围攻黄桥,日本军队也加强了长江的封锁,配合韩德勤围攻黄桥,誓言“要把新四军赶下长江喝水”。
韩德勤的兵力五倍于新四军。新四军腹背受敌,已无路可退,不得不背水一战。为了迎接这次恶战,陈毅又一次走进朱履先家,郑重地拜托朱履先帮助动员黄桥人民,做好支前工作。朱履先紧紧握着陈毅的手说:“我朱履先和黄桥民众誓与新四军同生死共存亡,支前工作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10 月7 日上午,黄桥战斗结束了。只有5000 多人的新四军,歼灭了1 .
1 万多人的韩德勤部精锐部队。11 月15 日,苏北临时参议会在海安召开。14 个县的388 位代表参加会议,刘少奇、陈毅、粟裕、竹文蔚、陈王显等人出席会议。会上,朱履先当选为苏北临参议会副议长。韩国钧当选为名誉参议长。
老当益壮
朱履先对共产党是有一个逐步认识过程的。在上海期间,他开始接触到抗日文化和进步思想,对共产党、新四军坚决抗战深感钦佩。回到黄桥后,上海又有人送来不少“禁书”,诸如《论持久战》 、《 论新阶段》 、《 论共产党》 、《 新民主主义论》 、《 西行漫记》 等,朱履先如饥似渴地反复阅读、思考、研究,于是,他对毛泽东、共产党、共产书义开始发生兴趣,仿佛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挚友,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前途,便暗自下定决心:跟着共产党走!
1941 年1 月,党组织对朱履先在实际斗争中的表现进行了认真考察后山叶飞、朱克靖介绍,经陈毅批准并报党中央,60 岁的朱履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组织决定,因工作需要,他作为特别党员,只与朱、叶一人联系,不公开身份,不参加组织活动。朱履先从革命大局出发,毅然从命。随后,他的儿子朱宝权、女儿朱宝清也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工作。
1945 年冬,朱履先当选为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副会长。1946 年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朱履先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将自家280 亩良田全部献给政府分给农民。朱履先的这一壮举,极大地教育了当地地书、绅士,推动了土地改革进程。1946 年7 月,蒋介石发动内战,华中野战军作战略转移离开黄桥,粟裕临走前特地登门向朱履先告别,并将缴获的一把日本军刀赠送给他作为纪念。野战军走后,国民党军队以百倍疯狂对以黄桥为中心的四县进行血腥清剿,白色恐怖笼罩了苏中地区。当地群众知道敌人是不会放过朱履先的,为了“三大人”朱履先排行第三)的安全,人们便在他家后院砌了一层夹墙,挖了一个地窖,一有情况便让朱履先躲到夹墙里,或是睡在地窖里。时任中央华中工委书记的陈丕显得知朱履先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很快派人越过重重封锁,将他接到较为安全的滨海县合德镇。国民党没有抓到朱履先,遂将他家二十几间房子全部拆毁。1948 年陈丕显特地送给朱履先一枝从淮海战场缴获的美制卡宾枪,留作纪念。
1949 年1 月,黄桥解放,朱履先很快回到黄桥。10 月,朱履先任苏北生产救济委员会主任。1950 年任苏北人民政协副主席、苏北行署副主任兼苏北抗美援朝分会主席。1952 年建立江苏省,年已68 岁的朱履先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抗美援朝分会副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江苏省分会常务委员……
朱履先的一生,是历经四朝、充满传奇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党和人民一直怀念他。在他逝世40 年后的1996 年,泰兴市政府为朱履先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叶飞抱病为他书写了碑名:朱履先先生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