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中文名:谭人凤
别名:雪髯,谭胡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新化县福田村
出生日期:1860年9月20日
逝世日期:1920年4月24日
职业:塾师
谭人凤(1860—1920),字石屏,名有时,号符善,晚年自号雪髯,人称谭胡子。汉族,湖南新化县人。清咸丰年农历八月初六(1860年9月20日)生于新化县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谭人凤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同盟会早期会员和重要骨干,在武昌首义为策反黎元洪起了重要作用。
谭人凤参与事件/话题
谭人凤个人资料
谭人凤简介
  • 中文名谭人凤

  • 别名雪髯,谭胡子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新化县福田村

  • 出生日期1860年9月20日

  • 逝世日期1920年4月24日

  • 职业塾师

  个人简介  

谭人凤(1860年-1920年)是老同盟会员和重要骨干,曾多次参加起义,出生入死。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到日本,为总结历史经验,他写下这么一段评语:“中山本中国特出人物也,惜乎自负虽大而局量实小,立志虽坚而手段实劣。观其谋举事也,始终限于广州一隅,而未尝终筹全局;其用人也,未光复以前,视为心腹者,仅胡汉民、汪精卫、黄克强三人,既失败而后,藉为手足者,又仅陈英士、居觉生、田梓琴、廖仲恺辈,而不能广揽人才;其办党也,又以个人为单位,始则放弃东京本部,专注重南部同盟,继者拒旧日同人,邀新进别开生面,非皆局量之小,手段之劣乎?至揣测华侨心理,知必发难后始能筹款,遂不计成败,嗾人轻举妄动,败后无力维持,则尤其失人心之处也,以故前后举发十数次,靡费及数百万金,无一成功之效果,卒至进退失据,不亦可惜哉!”16岁考取秀才,后累试未中,30岁时,在村内义学任塾师。在地方颇有威信,里中每有争议,务请他排难解纷。在教学的同时,开始联络会党,召集江湖朋友

在家乡开山立堂,取名“卧龙山”,自做山主,“抱一部落主义”以自雄。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仿照“泰西教法”,创办福田小学堂,接触新学,眼界渐开,对时局日益关心。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前后,他与会党秘密联络,进行反清活动。

三十年,得知黄兴、宋教仁联络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在长沙发难,便在会党中加紧活动,先后奔走湘西和广西,伺机响应。后闻宝庆会党起事,由桂返湘相助。宝庆事败,为避免官府追捕,于三十二年(1906年)春离开县境,赴长沙,任新化驻省中学监督。同年冬,逃亡日本东京,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十二月,萍、浏、醴起义爆发,他与周震麟、洪春岩、宁调元、胡璞等受同盟会委派,回国密谋响应。事败,于三十三年初复返东京,入法政学校学习。十一月,同盟会发起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他得知起义军占领镇南关,回国将儿子一鸿的官费折抵百金,前往参战。宣统二年(1910年)与宋教仁等酝酿并于次年成产同盟会中部总部,设机关于上海,他负责党务兼军事联络工作。奔走于长沙、武昌、九江间,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为中部总部黄兴的联络人。黄兴、赵声在香港设立起义机关统筹部,准备广州起义,谭应召前往参加。广州起义爆发,他要求参加敢死队,因年老体弱,被黄兴劝阻。广州起义失败,有些革命党人意志沮丧,他却振作精神,加紧在长江中下游活动,激励人心,促成武汉“文学社”和“共进会”消除成见,实行联合,和衷共济,相辅而行”。宣统三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他由沪赴武昌,参与湖北军政府的领导工作。二十二日,长沙起义成功,去长沙敦促湘军援鄂。在新军出发前的誓师会上,当场“湖南子弟善攻取,手执钢刀九十九;电扫中原定北京,杀尽胡人方罢手”军歌一首,激励士气。汉阳失守后,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立下“城存与存,城亡与城亡”的铮铮誓言,昼出洪山,夜归武昌,率领军民,坚守阵地,苦战十天,终于保住武昌,“而固民国之基础”。章太炎称赞他:“若夫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不忘平生之言者,唯君一人而已矣。”黄兴赠诗给他,有句云“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

民国2年(1913年)年7月,孙中山等发动以讨伐袁世凯为目标的“二次革命”,坚决主张联络各省“同兴问罪之师,以至仁伐至不仁”。9月,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谭人凤等9人,将谭列为“湘省之乱”的“首魁”。他再次被逃亡日本,隐居在九州福冈县,更名为林泉逸。在这里,写有带自传性质的《石叟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辛亥革命史料。虽远在异国,仍关心讨袁大计。民国4年,致电蔡锷“直抵燕云,以诛元凶”。并往返于南洋、新加坡等地,筹款和组织力量,积极开展反袁斗争。民国5年6月回沪养病。6年8月,孙中山在广东组织护法军政府,他积极联络党人,坚持维护南京临时政府《约法》。

民国9年农历三月初六(1920年4月24日),在沪病逝,终年60岁,孙中山为其治丧,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题其遗像“青霞奇御”,归葬于新化县文田镇茅田村。

  人生经历  

  家庭出身  

谭人凤,字有府,号石屏,晚年又自号雪髯。1860年(清咸丰十年庚申)农历八月初六出生于湖南新化八都石鼓塘湾老屋(今属隆回县鸭田公社南塘大队)。

谭人凤有兄弟六人,他最幼。家庭世代务农,父亲谭忠宅及其六子一家,只有少许田土,力耕自食,勉可糊口。他因有兄弟的帮助,得以入学读书,并考取了秀才。他先娶新化水车毛田罗氏,生有子女四人,即长子德甲(一鸿),次子德金(二式),三子三星,早夭折,四女四巽。后娶扬州卞氏,又生子女四人,即五子德揖(五武),六女德顺(六娃),七女德宜 (七娥),八子八骏,幼夭折。

  秀才办学  

36岁以前的谭人凤,以老秀才的身份,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一所福田小学,请了谢介僧等人担任教员,潜心文吏,未究时事。1895年偶遇[司乡邹价人经过,与谈古今中外事,皆闻所未闻,思想大有启发,因之一变而投身反清革命。我早年听乡里老辈讲过,谭人凤在家乡教书时,即以好骂出名,当地几个土豪劣绅,几乎被他骂遍了。他在朋友同志间也以好骂称.然而一骂之后,毫无成见,仍和好如初。他在地方很有威信,乡里人每有争议,必请他去排难解纷。在家庭里也很有威信,每早必持旱烟袋杆子敲侄辈的房门,喊他们起来出早工,常说:“三早当一工。”侄辈们跟他年纪差不多,都很敬畏他,乐于听命。

40岁以后,在1903年到1904年两年间,谭人凤在新化县城文场内办小学堂,仍操粉笔生涯,但接触面比较广些。

  联络会党  

据邹永成过去对我说,谭人凤在办福田小学的同时,即注意联络会党,召集一些江湖上的朋友在那里开山堂,取名卧龙山,他自己作山主。后来又在宝庆府城分设一个山堂,先后吸收李燮和、唐镜三、李洞天等多人加入。照谭人凤自己的活说.他当初搞帮会活动,是“抱部落主义以自雄”,尚未觉悟到献身关系民族前途的反清革命运动。

1904年暑假期间,有个朋友由日本归来,在县城里找到谭人凤,秘密告诉他:黄克强、宋教仁等将联络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在省城发难。从这年冬季起,他加紧在会党中进行活动,发展组织。他与周叔川由隆回赴桃源,转往辰沅,再赴常德,到处奔走联络,席不暇暖。第二年夏天,应他的老朋友、广西警察学堂总办曾叔式和随营学堂总办蔡松坡的电邀,带领三个学生去广西。到广西后;在警察学堂挂个文案名义,实际上是作食客。后听说李燮和、唐镜三在宝庆起义,他喜不自胜,特地带学生岳森回来相助。半路上遇见唐镜三,才知道事情已经失败了。这时传闻宝庆官方将派兵勇到乡里来围捕,经过亲友殷勤相劝,才于1906年春离开县境,经宝庆到长沙,在草潮门新化中学堂任监督。

陈浴新1961年写的《湖南会党与辛亥革命》(载《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四辑)中,谈到谭人凤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暑假期间,常到长沙黎家坡遐岭庵来。呼他为“小友”。又谈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阳节,谭人凤召集湖南各地会党代表在岳麓山举行游山会。游山会后几天--九月十六,借庆祝黄兴30岁生日,与黄兴、刘揆一等组织华兴会,进一步联络会党。此说可疑。因为谭人风在《石叟牌词叙录》中说:“癸卯、甲辰(1903到1904年)二年间,余于邑城(新化)文场内办小学堂”,并没有提到他曾到过长沙,也未提到他举行游山会、组织华兴会的事。且1904年农历九月十六,是华兴会长沙起义事泄失败日期,而不是发起成立的日期,它是先年九月十六黄兴30岁那天成立的。陈浴新所谓谭人凤1904年在岳麓山举行游山会,事关湖南近代史实,有待考证。

  反清革命  

1906年8月,谭人凤离开长沙去南京,由南京而上海。12月到东京时,适逢同盟会举行《民报》创刊周年纪念大会,他也去参加了。会后,经先到东京的唐镜三恳切介绍,与黄兴相晤,畅谈两小时,决定加入同盟会。不久,萍、浏、醴大起义爆发,黄兴派他与周震鳞、洪春岩、何弼虞、宁调元、。胡瑛等回国谋响应。到长沙后,得知起义已失败,无计可施,又重返东京,入政法学校,插入五期班,时在1907年春。

同年12月,镇南关之役爆发,孙中山偕黄兴、胡汉民等亲临阵地参战。谭人凤得到民军占领镇南关的消息,估计大有可为,立即把儿子一鸿的官费折抵借百金,偕同志前往参战,以遂平生之志。他们到达时,战事已结束,民军早已撤走,满腔希望,顿化烟云。黄兴此时正苦于子弹缺乏,因谭与广东钦廉道道台郭人漳有旧,黄过去在广西也运动过郭,便托他往郭处求接济。谭人凤赶到郭人漳处,郭认为革命军事败,态度忽变,最后并悬赏捉拿他。他脱离虎口,跑到广州,转回香港。在港看到报载黄明堂、王和顺、关仁甫起兵于河口,清军望风而溃,便情不自禁地割须改装再往,至则又是烟消云散了,空跑一趟,败兴而归。

1910年1月,同盟会南方支部运动广东新军起义已届成熟,黄兴从日本到香港,与赵声、倪映典筹划一切。黄兴走后,谭人凤接踵前往。结果新军起义以失败告终,他又一次怅然回到东京。

  奔走两湖  

1911年2月4日,谭人凤应黄兴、赵声之邀,由东京抵香港,当天晚上和黄、赵商谈广州起义计划。他认为两湖地当冲要,非先示机宜不可。征得黄、赵同意后,第二天即带2000元往上海,再到汉口,与居正、杨玉如等聚商于某旅社。

谭说:“余奉黄克强同志命,察看长江流域革命近况。并报告紧要消息。因黄同志与胡展堂(汉民)、赵伯先(声)诸兄均在香港,备省同志毕集,决定今春在广州起事。南京、九江已有联络,两湖尤关重要,希望急起响应。”旋交居正600元,又与孙武200元,告知广州起义汁划,希望相机策应。2月间,谭偕刘承烈到长沙后,在路边井某日本旅馆召集同志开会,到会的有文斐、曾杰、肖翼鲲、龙铁元、吴超征、洪荣圻、何陶等十余人。谭在会上报告,黄兴鉴于往者以会党、新军或防营谋举事,往往坐失机宜。乃改由吾党同志自行发难,而以防营、新军为应援。决定手农历三月间在广东起事,湖南当急谋响应。当时议定,刘文锦在马队任排长,运动军界由文锦担任;绅学界由文斐、曾杰进行运动;会党方面,由焦达峰担任;经费接济,由龙萸溪、龙铁元负责。焦达峰不在省垣,谭等了几天仍未见回,就回上海转香港去了。

黄花岗起义前夕,黄兴由香港秘密进入广州,在小东营机关部进行部署。谭人凤也由香港赶来参加。当讨论进攻计划时,他认为10路进攻,应有一人居中司指挥调度责任,不应同时都告奋勇。最好先炸毙李准,合攻督署,再由赵声从城外以新军进攻,内应外合,较易得手。这个建议,因时机迫促,未被采纳。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从广州脱险抵香港,在港稍事逗留,折返上海。5月初到汉口,与孙武、蒋翊武等多次会商,建议湖北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通力合作,相辅相成。在谭人凤的策动下,共进会和文学社联合组成机关部,作为筹划武汉地区起义事宜的领导机关。

1912年,黄兴在南京黄花岗周年纪念会演说中赞扬他说:“……至于内地之布置,长江一带,谭人凤先生任之。谭先生身体多病,此时亦冒险力疾至鄂。”

  汉上先着  

1911年秋黄兴和谭人凤诗中有句云:“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谭与湖北的两个革命团体早有联系,武昌首义他是出了力的。

武昌起义前夕,10月8日,谭人凤由沪到南京,约集同志,商讨响应湖北发难问题。事后,他同居正一起去武汉,船过九江时,即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10月14日渡江入武昌,与黎元洪相晤。黎向他倾诉了一大堆困难,他责以大义,促速下令进击清军。第二天早上,民军步炮各队大批过江进攻,清军不支,狼狈败退。商民欢声雷动,满街燃放鞭炮庆祝。经此一战后,士气愈旺,形势大变。

10月22日夜,长沙新军反正消息传到武汉,谭人凤立即向都督府请领快枪2000支,派任震运送回湘。两天后,他自己乘轮回湘,到长沙后,发现焦达峰的都督府一片混乱,立宪派组织了一个参议院总揽全权,焦达峰遇事受挟制。谭人凤看到了这个不正常情况,以外援事急,只好隐忍,而着重于敦促出兵援鄂。他在新军出发前的誓师大会上,当场写了一首军歌激励士气,歌词是这样的:“湖南子弟善攻取,手执钢刀九十九。电扫中原定北京,杀尽胡人方罢手。”

不料王隆中刚率新军一部到湖北去,3天后,就发生了焦达峰、陈作新被害事件,立宪派篡夺了湖南的政权,谭延闿作了都督。这时,光复各省电促派代表往湖北开会,他与邹价人、廖笏堂、刘揆一被举为代表,于11月24日到达武汉。到武汉后,他与邹价人等赴王隆中军中演说,勉励大家奋勇杀敌。不久,黄兴离开武汉东下,准备进攻南京。黄兴走后,黎元洪打算退往葛店,武昌情况危急。革命党人推举谭人风以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支撑危局,秩序稍为安定,不久,黎元洪也回来了。

11月30日,各省代表在武昌集会,会上,推举新到会的谭人凤为临时议长。经过讨论,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随后,黎元洪遣人送到公文及旅费,委派谭人凤为议和代表,促赴上海、南京与会。他于12月26日到南京,参加各省代表会。这时,会议已在南京进行半个月了,正准备选举临时大总统。谭人凤曾在各省代表会上倡议举黎元洪为总统,但开票结果,孙中山在17票中以16票当选,黄兴得一票,无有及黎者。他一面参与各省代表的集会,一面仍以北面招讨使名义,在上海组织机关,准备北伐。但是,所谓招讨使者,是个空架子,唯一的兵力就是他的儿子二式从湖南带去的两营人。

  谭宋交谊  

谭人凤到东京不久,就结识了宋教仁。章太炎撰《前长江巡阅使谭君墓志铭》,说他”与孙、黄好尚异,独重桃源宋教仁,以为隽才。”这是事实。

1910年春,广东新军起义失败,宋教仁深为叹息,经常找谭人凤商量整顿办法,谭这时与新从国内来的邹价人、邹永成等同住在东京神田区。经过磋商后,他们向同盟会建议三策:一、在北方举事为上策;二、在长江流域举事为中策;三、在边疆举事为下策。后又决定以中策为上策,组织长江机关付诸实施。邹永成后来对我说过,他们在东京时,计划把新化县的锑矿专卖权卖给日本商人,以所得手续费作长江机关的活动经费。他说这个办法是邹价人想出来的,当时推宋教仁向日本交涉,他和张斗枢回新化与矿商接洽。他们回国后,还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组织一家广惠矿务公司,以便办理此事。

辛亥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黄兴在香港医院疗伤,日唯以“报吾良友之仇”为念。5月18日,赵声忧愤致死,黄受刺激更深,时刻想到要去暗杀李准等清朝悍吏,“以酬死事诸君,庶于心稍安”。谭人凤这时在香港,极力劝阻,事后又邮电力阻,黄均不为稍动。宋教仁也是参与策划黄花岗起义的,对此次事败悲怆满怀,无限伤感。他和潭人凤以及其他同志,鉴于这次失败的沉痛教训,即时把握川、鄂、湘各省反对铁路国有风潮的有利时机,决定组织力量,重振旗鼓。1911年7月31日,宋教仁、谭人凤、陈英士(其美)等29人,在上海湖州会馆开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会,谭人凤起草成立宣言,指出:“定名同盟会中部总会者,奉东京本部为主体,认南部分会为友帮,而以中部别之,名义上自可无冲突也。”在这次成立会上,谭人风被推为总务干事,兼负交通部之责,两天后又被选为总务会议议长。他随即往湖北组织分会,对文学社、共进会成员多方开导,晓以大义,因而出现了尔后团结对敌的合作局面。

1913年春,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胜利,宋教仁到处发表演说,抨击时政,大招袁世凯之忌。谭人凤在武汉相晤时劝他注意戒备,免遭暗算。宋不以为意。3月20日,袁世凯果然派人在上海暗杀宋教仁,两天后宋伤重殒命。谭人凤万分悲痛,亲撰挽联:“破坏建设一身兼,有思想,有学问,有才能,谓之政治大家曾何愧;瘈狗毒蛇全国布,无人心,无天理,无国法,成此暗杀世界岂能堪?”宋教仁死后,谭人凤办理丧葬事宜,照料遗族生活,计划周详,煞费苦心,极其奠重牺牲的亡友。

  辛亥以后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大总统。谭人凤在临时政府中未居任何职位,而以北面招讨使名义驻节上海,无兵无饷,有时发发通电,表明政治态度。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谭人风通电反对。孙中山复电给他,认为“建设之事,自宜让熟有政治经验之人”,“吾党不必身揽政权”。优待清帝条件第一条规定逊位之后,尊号仍存,他列举理由,通电反对,认为“貌袭文明,实伏乱源”。有人倡议取消南北起义各都督,他又通电反对,“非大局敉平,断无解兵之理。……有敢动摇之行,义师共击之。”同年夏天,北京政府任谭为川粤汉铁路督办,无所建树。11月27日,袁世凯任谭为长江巡阅使。翌年3月10日,补上将衔。

  二次革命  

宋案发生后,谭人凤离开北京到上海,其时刺杀凶手武士英已被捕获在押,赵秉钧、洪述祖与应夔丞的往返函电,也在应家搜获,可说铁证如山。他向孙中山、黄兴询问主张,孙说,若有两师兵,我当亲率问罪。黄说,此案证据已获,当可由法律解决。他反驳说:“孙先生之说空谈也,两师兵从何而来?黄先生之说迂谈也,法律安有此效力?”谭人凤当时主张遣使促湘、粤、滇三省独立,再檄各省同兴问罪之师。后来事实证明,他这个主张也是行不通的。在这以后,他往北京见袁世凯,往武昌见黎元洪,想进行调整,结果又是枉费心机。

1913年7月7日,谭人凤奉黄兴之命自上海返湘,与谭延闿面商,告以南京将宣布反袁独立,届时湖南应迅速响应。

7月15日,南京宣布独立,黄兴被举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章士钊任秘书长,通电各省,希望同张义帜。经过谭人凤一番策动,多数下层党人奔走呼号,谭延闿见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得不于17日召开全体会议,用省议会名义发出通电,宣布湖南独立。但到各省讨袁军事相继失利时,他见风使舵,于8月13日宣布取消独立。9月15日,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柏文蔚、廖仲恺、朱执信、邓铿、谭人凤、熊克武等。北京陆军部的通缉名单上,把谭人凤列为“湘省之乱”的“首魁”。在袁世凯的罗网下,国内已无容身之地,他被迫出走,亡命日本。抵日后,卜居于福冈县筑紫郡中之太宰府町,改姓名为林泉逸,以避袁探和日本新闻记者的耳目。直到袁世凯毙命后,才由日本回到上海,与孙中山、黄兴过从密切,共同商讨袁贼死后的斗争形势问题。翌年4月,黄兴国葬于长沙岳麓山,谭人凤专程返湘,参加国葬仪式。

1920年4月24日(农历三月初六),谭人凤病逝于上海,终年60岁。长子一鸿扶柩返里,葬于新化县文田镇茅田村。

  家族后裔  

孙女:谭国辅

  谭人凤故宅  

谭人凤故宅在鸭田乡南湾村,名塘湾里。南距县城85公里,北与新化县槎槎溪镇(原五溪乡)毗邻。谭人凤,号石屏(公元1860-1920),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从事推翻满清帝制与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等革命活动,著有《中国会党史》和《谭人凤集》。故宅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为一正两横的木结构房屋,现保存完好。宅后山峦起伏,竹木葱笼,宅前有池塘,水清如镜,波光倒影,相映成趣。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隆回县人民政府将谭人凤故居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故居的保护和管理,成立了保护小组,配置了消防器材,保证了故居的安全。

  谭人凤墓  

1920年,民国元勋谭人凤归葬茅田(现湖南省新化县文田镇茅田村)望上台下的老马塘山。与周围的山不同,此山山体硕大,状如肥猪,山顶石脉裸露似城墙。
谭乃苗田人,为何落葬于与之相隔四十里的茅田?因之,谭之夫人为茅田罗氏(查茅田罗氏九房族谱)。谭人凤来岳家必登此山。曾对山主说:“我死后就埋这山上。”并自选葬点。谭人凤去世后,,民国政府拨七十万银圆为其修筑墓陵。其后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老马塘山,将老马塘山改名为“谭家山”。

葬法是:从山腰往山心里挖一个深洞,将棺木推进洞内,再用原土石充填堵塞洞口;然后在棺木上方相应的位置开挖墓框,培土坟堆三个,立三块青石碑,碑高约五尺,宽约三尺,均无字。自山脚用料石砌六十级台阶(谭享年六十岁)至墓前拜台。

辛亥成功,谭人凤功勋卓著。特别是武昌首义为策反黎元洪起了重要作用,但他在政治上与孙中山等未曾保持一致。其一:孙黄等商议改散同盟会,组建国民党,谭表示反对。其二:首届民国总统选举,全国共十七省代表,谭为湖南代表之首。选举前谭怂恿个别代表投黎元洪和黄兴的票。选举结果是孙中山得十六票,黎元洪得一票。虽然是无记名投票,但这一票显然是谭人凤所投。孙中山当选总统后未给谭安排任何工作和职务。其三:谭不满孙黄以软弱态度对待袁世凯。

基于以上原因,谭去世后,民国政府效法为武则天立无字碑,亦为谭人凤立三块无字碑。

觅知友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