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南京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无强
别名无彊
国籍中国
逝世日期前306年
主要成就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
<h2><strong>人物简介</strong></h2><p>无颛死后继承为君主,前342年至前306年在位37年,之后楚攻越,无强战败被杀殉国。</p><h2><strong>生平</strong></h2><p>无彊继位后颇思振作,想重振雄威,整军与中原各国争霸,他把目标放在了齐国,决心兴兵征伐。齐威王派使者去劝阻无彊。使者说:“越国如果不讨伐楚国,不能称王称侯。大概越国不敢不讨伐楚国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三晋(指当时的韩、赵、魏三国)的帮助。韩、魏两国如果追随越国进攻楚国,不但损兵折将,而且自己的领土也会受到威胁。那么,越国如此看重同三晋的盟约有什么意义呢?”</p><p>越王无彊说:“我与三晋结盟,并非让他们为我打仗。只是希望魏国把军队驻扎在大梁城下,威慑楚国,使楚军被牵制而无法威胁越国和中原各国,那么大家就可以合力打败楚国,韩、魏两国就可不战而分得土地,不耕种而获得粮食。现在韩、魏两国不这样做,却在黄河、华山之间互相攻伐,被齐国利用。我所期待的韩、魏两国如此失算,我怎么能依靠它们称王呢?”</p><p>使者说:“越国没有灭亡真是万幸呀!我不认为那种像转动眼珠一样运用智慧,能看得见毫毛却看不见睫毛是值得看重的。现在大王知道三晋的失策所在,对越国的失误却自己没有察觉。这就是刚才我用眼睛所作的比喻。大王所期待三晋的,既不是让他们效汗马之劳,又不是与越国军队结成同盟,只是希望他们来分散牵制楚国的兵力。现在楚国的兵力已经分散了,还有什么期待于三晋的呢?”</p><p>越王无彊问道:“为什么这样说?”</p><p>使者回答说:“楚国布置军队的战线长达三千七百里,兵力分散还有比这更大的吗?这样好的时机不进攻楚国,我由此知道越国是大不足以称王,小不足以称伯的。再说,雠、庞、长沙等地是楚国的粮食产地,竟陵泽地区是楚国的木材产地,越国如果寻找机会用兵打通无假关,那么这四个城邑就不能向楚国郢都进贡粮草物资了。我听说图谋称王而没达到,至少也可以称伯。然而不能称伯的原因,是由于策略上的失误。因此希望大王调转兵锋,进攻楚国。”</p><p>在齐国使者花言巧语下落入了圈套,放弃了原先的既定计划,莽撞地进攻楚国。楚国国君楚威王大怒,兴兵伐越, 越王无彊率军亲征,迎战楚军,双方展开激战,结果越军大败,连越王无彊也在阵前被杀。楚国趁机攻取越国的吴地,并一直推进到钱塘江,设立江东郡。</p><p>越王无彊突然被杀,越国彻底崩溃,王族们开始互相残杀,各自称王,无彊之子玉逃回都城会稽称王,但只能控制都城周围,无法再统一越国。楚国趁机坐收渔翁之利,将越族势力击退到沿海岛屿,逼越国贵族臣服,无彊之子蹄率先投降,被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后来发展成了欧阳这个姓氏),此后楚国逐步控制越国故地。</p><p>不愿意臣服的越国人只好颠沛流离,向更南的台州、温州和福建地区迁徙,有的人甚至乘船出海向日本、越南迁徙。其中越王玉的后裔摇后来在汉初在台温地区建立了东瓯国,越国贵族的另一支无诸则在福建建立闽越国。汉初两国互相争正统,战争不断,被汉朝朝廷废灭。</p><h2><strong>史籍记载</strong></h2><p>句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彊立。</p><p>王无彊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彊。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为不得晋也。韩、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故二晋之事越也,不至於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所重於得晋者何也?」越王曰:「所求於晋者,不至顿刃接兵,而况于攻城围邑乎?原魏以聚大梁之下,原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则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间不东,商、於、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则齐、秦、韩、魏得志於楚也,是二晋不战分地,不耕而获之。不此之为,而顿刃於河山之间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柰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王所待於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众也。今楚众已分,何待於晋?」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於郢矣。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原大王之转攻楚也。」</p><p>於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於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p><h2><strong>家庭</strong></h2><h3><strong>兄弟</strong></h3><p>越王无颛,古本《竹书纪年》称菼蠋卯,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无余死后继承为君主,前360年至前343年在位18年去世。</p><h3><strong>儿子</strong></h3><p>玉(见《吴越春秋》)</p><p>蹄(次子,为欧阳姓始祖)</p><table log-set-param="table_view" class="table-view log-set-param"><tr><td align="middle" valign="middle"><p>前任:</p><p>兄越王无颛</p></td><td><p>战国越国君主</p><p>前342年─前306年</p></td><td align="middle" valign="middle"><p>继任:</p><p>无,最后一任</p></td></tr></table>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无强
别名无彊
国籍中国
逝世日期前306年
主要成就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
<h2><strong>人物简介</strong></h2><p>无颛死后继承为君主,前342年至前306年在位37年,之后楚攻越,无强战败被杀殉国。</p><h2><strong>生平</strong></h2><p>无彊继位后颇思振作,想重振雄威,整军与中原各国争霸,他把目标放在了齐国,决心兴兵征伐。齐威王派使者去劝阻无彊。使者说:“越国如果不讨伐楚国,不能称王称侯。大概越国不敢不讨伐楚国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三晋(指当时的韩、赵、魏三国)的帮助。韩、魏两国如果追随越国进攻楚国,不但损兵折将,而且自己的领土也会受到威胁。那么,越国如此看重同三晋的盟约有什么意义呢?”</p><p>越王无彊说:“我与三晋结盟,并非让他们为我打仗。只是希望魏国把军队驻扎在大梁城下,威慑楚国,使楚军被牵制而无法威胁越国和中原各国,那么大家就可以合力打败楚国,韩、魏两国就可不战而分得土地,不耕种而获得粮食。现在韩、魏两国不这样做,却在黄河、华山之间互相攻伐,被齐国利用。我所期待的韩、魏两国如此失算,我怎么能依靠它们称王呢?”</p><p>使者说:“越国没有灭亡真是万幸呀!我不认为那种像转动眼珠一样运用智慧,能看得见毫毛却看不见睫毛是值得看重的。现在大王知道三晋的失策所在,对越国的失误却自己没有察觉。这就是刚才我用眼睛所作的比喻。大王所期待三晋的,既不是让他们效汗马之劳,又不是与越国军队结成同盟,只是希望他们来分散牵制楚国的兵力。现在楚国的兵力已经分散了,还有什么期待于三晋的呢?”</p><p>越王无彊问道:“为什么这样说?”</p><p>使者回答说:“楚国布置军队的战线长达三千七百里,兵力分散还有比这更大的吗?这样好的时机不进攻楚国,我由此知道越国是大不足以称王,小不足以称伯的。再说,雠、庞、长沙等地是楚国的粮食产地,竟陵泽地区是楚国的木材产地,越国如果寻找机会用兵打通无假关,那么这四个城邑就不能向楚国郢都进贡粮草物资了。我听说图谋称王而没达到,至少也可以称伯。然而不能称伯的原因,是由于策略上的失误。因此希望大王调转兵锋,进攻楚国。”</p><p>在齐国使者花言巧语下落入了圈套,放弃了原先的既定计划,莽撞地进攻楚国。楚国国君楚威王大怒,兴兵伐越, 越王无彊率军亲征,迎战楚军,双方展开激战,结果越军大败,连越王无彊也在阵前被杀。楚国趁机攻取越国的吴地,并一直推进到钱塘江,设立江东郡。</p><p>越王无彊突然被杀,越国彻底崩溃,王族们开始互相残杀,各自称王,无彊之子玉逃回都城会稽称王,但只能控制都城周围,无法再统一越国。楚国趁机坐收渔翁之利,将越族势力击退到沿海岛屿,逼越国贵族臣服,无彊之子蹄率先投降,被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后来发展成了欧阳这个姓氏),此后楚国逐步控制越国故地。</p><p>不愿意臣服的越国人只好颠沛流离,向更南的台州、温州和福建地区迁徙,有的人甚至乘船出海向日本、越南迁徙。其中越王玉的后裔摇后来在汉初在台温地区建立了东瓯国,越国贵族的另一支无诸则在福建建立闽越国。汉初两国互相争正统,战争不断,被汉朝朝廷废灭。</p><h2><strong>史籍记载</strong></h2><p>句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彊立。</p><p>王无彊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彊。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为不得晋也。韩、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故二晋之事越也,不至於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所重於得晋者何也?」越王曰:「所求於晋者,不至顿刃接兵,而况于攻城围邑乎?原魏以聚大梁之下,原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则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间不东,商、於、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则齐、秦、韩、魏得志於楚也,是二晋不战分地,不耕而获之。不此之为,而顿刃於河山之间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柰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王所待於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众也。今楚众已分,何待於晋?」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於郢矣。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原大王之转攻楚也。」</p><p>於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於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p><h2><strong>家庭</strong></h2><h3><strong>兄弟</strong></h3><p>越王无颛,古本《竹书纪年》称菼蠋卯,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无余死后继承为君主,前360年至前343年在位18年去世。</p><h3><strong>儿子</strong></h3><p>玉(见《吴越春秋》)</p><p>蹄(次子,为欧阳姓始祖)</p><table log-set-param="table_view" class="table-view log-set-param"><tr><td align="middle" valign="middle"><p>前任:</p><p>兄越王无颛</p></td><td><p>战国越国君主</p><p>前342年─前306年</p></td><td align="middle" valign="middle"><p>继任:</p><p>无,最后一任</p></td></tr></table>